历史上的高句丽是靠什么抵挡了隋唐七十余年?
历史上的高句丽还是非常的强大的,我们都知道唐朝经历了盛唐的时期,发展是非常鼎盛了,但是依然不能收复高句丽,可见高句丽是有一定的优势的。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但是居然足以个强大的唐朝对抗长达七十多年的时间,可见高句丽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那么高句丽是凭借自己的哪些优势对对抗强的唐朝七十多年的时间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分析一下。
一、高句丽的气候优势。首先就是高句丽的气候优势,我们都知道,高句丽在东北地区,到了冬天,东北地区是非常的寒冷的,如果是要攻打高句丽,必须在短期内占领绝对的优势,否则几十万大军的后勤补给绝对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当时的条件下,后勤的补给是没有办法在寒冬腊月大雪封山的时候,有效的穿山越岭达到军队驻地的。隋唐时期,有好好多次的征战,都是因为被高句丽拖到了冬天,非战斗减员严重,所以才导致了失败。
二、高句丽的地形优势。除了气候的显著优势之外,还有高句丽的地形优势。高句丽境内基本上都是大山,这样就不利于大军的开进。此外,因为高句丽对于地形特别的熟悉,所以能够在地势先要的地方修建很多要塞,这样就形成的层层抵抗的局面。隋唐时期,虽然说有百万的大军,但是没有办法全部投入使用,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真正作战的是少部分,所以就算是打到鸭绿江,还是没有办法继续进攻。
三、高句丽比较稳定。虽然说高句丽只是一个弹丸小国,但是从建国之初,内部都非常的稳定,学习文化历史悠久,也经过了几百年的稳定发展,凭借自己的势力,还是能得到国内百姓的支持的,所以发展的比较稳定。
一来是依靠山川起伏的地形,二来是依靠寒冷的气候。
高句丽这一政权地处北方,境内多山地。这样的地形为高句丽提供了诸多天然屏障,高句丽更是借此修建了诸多防御堡垒。复杂的地势以及众多的防御堡垒无疑给隋唐军队的进攻增添了许多难度,再加上高句丽只要一入冬便会变得十分寒冷,所以越发不利于军队行进。古时候行军打仗多是依靠走路,所以隋唐军队都需要花费大把时间在路上,如此一来隋唐军队对高句丽的进攻便很容易被拖至冬季。一旦入冬,粮草供给,士兵战斗力等便都会受到影响,继而不利于战事的进行。
就高句丽与隋唐之间的战事来说,其中于隋文帝在位时期爆发的一场战事中主动发动进攻的隋朝共出动了三十万大军。这三十万大军分别经由陆路与水路对高句丽行进,结果陆路这方的军队因遇上雨季而行进缓慢,粮草也因此供应不及。与此同时,军中还爆发了疫病。而水路这方的军队同样进展不顺,海上大风将他们吹得四零八落。此次出兵还未抵达高句丽便已折损过半,所以最后只能选择撤军。也就是说,此次出兵无功而返。
唐太宗时期,高句丽出兵攻打新罗意欲借此断绝唐朝通路,唐朝因此决定出兵东征高句丽。就当时双方的军事力量而言,高句丽显然是不敌唐朝的。唐朝于贞观十八年出兵,出兵人数共计十万余人。唐军于次年四月抵达玄菟、新城以及建安,之后便对高句丽展开攻伐。实力强劲的唐军接连攻占多座城池,高句丽军则连接败退。待攻打至安市城时时间已是九月,而这座城池则因高句丽守军的殊死抵御而久攻不下。唐太宗因考虑到当地日渐转冷的天气会不利于唐军,遂下令班师回朝。
与隋唐两朝对峙了七十余年的高句丽最后于唐高宗期间走向灭亡。唐高宗时期,高句丽与唐朝之间也是多次爆发战争,其中唐军胜多败少。等到了总章元年,早前分为多路对高句丽发动进攻的唐军逐一会师,然后进一步行进。高句丽虽然极力抵抗却终究敌不过唐军,唐军也因此一路行至平壤城下。这一年九月唐军成功进入平壤城中,高句丽国王随之被俘,高句丽政权从此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