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植物花卉?
2021-02-19
鼠麴草,是菊科,鼠麴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茎高可达40厘米或更高,部不分枝,有沟纹,叶无柄,叶片匙状倒披针形或倒卵状匙形,上面常较薄,叶脉下面不明显。
头状花序较多或较少数,花黄色至淡黄色;总苞钟形,总苞片金黄色或柠檬黄色,膜质,有光泽,外层倒卵形或匙状倒卵形,花托中央稍凹入,无毛。雌花多数,花冠细管状,花冠顶端扩大,裂片无毛。
三角状渐尖,瘦果倒卵形或倒卵状圆柱形,1-4月开花,8-11月结果。
对于鼠麴粿的来历其实还有一种说法,相传在南宋末年的时候,元军入侵潮汕,百姓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只能吃地上的野菜充饥,后来有人在无意之中发现了鼠麴草食用既能充饥,还有一种特殊香味,于是便大量将之采来食用,后来更是逐渐学会了将之放入大米之中一起磨成浆,从而搓成粿,于是才出现了鼠麴粿。
之所以会将之称为清明菜或者清明草,是因为鼠麴草的花期一般是在1-4月,准确点说,这个小家伙一般在寒食、清明节气发芽,早一点的可能在大寒或者立春节气就开始生长,然后到了清明节前后集体开花,变成可食用的状态。
这小家伙最正规的称呼还是“鼠麴草”,这个名字来自于《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有言:“麴,言其花黄如麴色,又可和米粉食也。鼠耳,言其叶型如鼠身,又有白毛蒙茸似玉……”意思是鼠麴草花的黄色和酒曲的颜色十分相似,再加上能加入米面中一起食用,所以用了个“麴”字,同时因为它的叶片长白毛,毛茸茸的像老鼠的耳朵,所以开头才有个“鼠”字,这也是为什么鼠麴草自古还有个叫“鼠耳”别称的原因。
我国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开始流行吃鼠麴草,据记载,每逢阴历三月三日,一些地方的人们就会采集鼠麴草,将之捣出汁液,然后混入蜂蜜做成一种米饼,当地人将之称为“龙舌饼”,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