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让成绩变好呢?
展开全部
作为学生,每个人都希望考一个好分数,但是大多数人不能如愿以偿。有许多学生不是不愿意付出劳动,而是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就是效果不好。在几经尝试之后,有些人不得不放弃了努力,自认为不是学习的料。也有的学生学起来似乎并不费力,成绩却一直很好。还有的学生学习成绩时好时坏,自己也不知为什么。许多家长、学生、甚至老师都认为,学生成绩不好,主要是因为学生本人不努力。事实上这个结论并不完全正确。无疑,学生应当努力学习,但并不是仅仅努力了就一定可以取得好成绩,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努力是其问题的关键。
我在长期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经过摸索总结出一套学习的方法,并以此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考试。在许多学生身上经过验证,证明行之有效。有的学生成绩提高飞快,在较短点时间内,在班上的考试成绩排名甚至可以从最后几名一跃升为前几名。当然再好的方法,还要靠学生自身的努力来付诸实施,二者缺一不可。
一、怎样才能考一个好分数——学习和考试的七字诀
怎样才能考一个好分数?我想每一个学生都想知道这一问题的答案。
经历了从学生到老师,又从老师到学生,再从学生到老师几次反复,我命中注定了要和分数打一辈子交道,也就对分数的得失有了兴趣。经过反复琢磨,我觉得,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做到了下述七个字,即“懂、会、熟、广、深、细和悟”,就一定能考一个好分数。
(一)、懂
一个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首先弄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没弄明白它其中的道理之前,不应该盲目地行动。学习也不例外。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是通过听老师讲解和阅读教科书,弄懂每一章节中的概念、定义、定理和公式究竟是什么意思,和以前的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是怎样演化而来的?而不应死记硬背地只是记住。记住肯定是必要的,但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否则,如果连什么意思都弄不明白,那么如何谈得上灵活应用?就是记住的东西也是死的,也会很快忘记。
(二)、会
懂了不就是会了吗?不!懂了并不代表你就学会了。学生上课听老师讲解听懂了,阅读教科书读懂了,只是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或者只是表面上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但若要自己独立再重复一遍,就不一定能做得出来,因此,只有认真做一下课后的练习,反复体会,才能逐步明白而达到会。例如,学游泳,要先听教练讲解游泳的动作要领。懂了吗?懂了。会了吗?下到水中试一试,发现还不会。再去琢磨体会动作的每一个要领,再反复练习,必要时请教练为你纠正不正确的动作,再反复练习,终于你可以在水中漂起来了,或按照要领做了几个比较规范的动作,这时才可以说你学会了,而且还只是初步的会。这时,你再去体会游泳的动作要领,就会发现这时的“懂”已经比一开始进了一大步。人们的认识过程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所以学习中的“懂”和“会”也是有层次的。简单的听懂了、学会了,遇到复杂的就又不懂、又不会了。只有经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练习,才能不断地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浅懂”到“深懂”,从“半会”到“全会”,从“假会”到“真会”。
我们许多学生学习之所以费力,成绩上不去,主要是一开始对概念的理解不重视,课后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去做作业,而不是从认识事物的角度去琢磨其概念的真正涵义是什么,满足于一知半解,完成作业即完事大吉,于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就感到越来越吃力。还有,许多学生常常满足于听懂了,看懂了,很少再动手去做几遍,不注意课后的练习,甚至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逃避不做,日积月累,问题逐渐增多,等想学了,才发现为时已晚,学不会了。在教学中我常常建议学生们在做作业之前,要把教科书先看一遍,复习一下每一章节的概念,把例题多做几遍,一边做一边琢磨解题的每一步骤都用了哪些概念,用了什么定理和公式,解题的思路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弄清楚了,做起作业来,速度也会快许多,甚至于所用时间的总和,比不看书,不做例题,直接做作业的时间还要少。因此,在做题之前一定要先弄懂概念,而懂了之后若不马上动手做一做,就仍然还是不会。如此这般,问题越积越多,学习当然就会越来越困难。
(三)、熟
要考一个好的成绩,只是懂了、会了还不够,还要熟练才行。我们常常听到许多学生说:“考试的题目都会做,就是时间不够,只要再给我一点儿时间,哪怕五分钟,我就全做出来了。”可是就是没有那五分钟。还有,有时试卷上的“那道题目明明在考试前做练习时都做过了,而且就是一本书上的例题,甚至在第几页我都知道,可就是想不起来怎么做,你说气人不气人”。相信这类事情许多同学都遇到过,其原因就是在于不熟练。做题的熟练程度对考试成绩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熟能生巧嘛。所以,对于有些重要的公式、定理和解题步骤要多背几遍,典型的例题要多做几遍为好,并在随后的练习中加以灵活应用,进一步深入理解,才能真正做到熟能生巧。
(四)、广
所谓“广”,就是要开阔眼界。通过加大习题量和阅读不同版本的参考书,来达到熟悉各种题型和思维方式的目的。
若想考一个好分数,只完成课后的作业是不够的,还要多做练习。只有通过加大练习量,做大量的习题,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我们常常发现,老师布置的作业都会做,可上了考场才傻眼了,有的题目特别难,有的干脆就没见过,根本无从下手。这说明我们平时的练习量不够,与我们见的题型太少有关。俗话说见多识广。如果上了考场,发现题目都是做过的,最起码是以前见过的,心里肯定立刻就会少了几分紧张。
加大练习量,并不是盲目做题,搞题海战术,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的内容加深理解的必要步骤。如果只是为做题而做题,就不仅达不到做题的目的和效果,而且也没有那么多时间让你做很多题。要想加大练习量,先要做到“懂”、“会”、“熟”,即要先做到概念清晰,解题步骤正确,公式、定理熟悉,这样才能提高解题的速度,才能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做练习。此外,做练习的过程,是对学习内容加深理解的过程,每做一道题,都要想想用的是哪一个概念,哪一条定理,哪一个公式,解题的步骤是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再做什么,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等你对这些内容很熟了,做习题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也才能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做练习。如果你什么都不懂、不会,不知用哪条定理或哪个公式,解一道习题需要半个多小时,你就是把全部时间用于解题,也解不了几道题。何况又有那么多的课程,每一门课程都有各种各样的习题,又怎么能解得完呢?所以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解题速度,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做练习,并通过做有限的练习,达到加深理解所学习内容之目的。
所谓“广”还应理解为对学习内容的全面了解,从各个角度去观察理解,而不应仅仅是指做的习题多。许多时候,其实并不是我们自己笨,不会解题,而是我们从未见过。比如,我们从不知道有这样一条定理或一个公式,从未见过这样的解题方法,脑子里从未有过这种概念,所以我们不会,是很正常的。就好比我们到了一个不太熟悉的地方,尽管可能我们有急事,但绝不会走一条不熟悉的小巷抄近路一样。因此,我们有必要多看几本参考书,看看不同的老师是怎样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的,又有哪些不同的见解。这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是大有好处的。
(五)、深
一般在两种情况下,你可以考一个好分数:一是通过全面复习,你对所学的内容很熟悉,对于考卷上的试题,你在考试前已做了很多遍,在“广”字上你下了工夫;二是考试的题目对于你来说很简单,也就是说,你所掌握的内容深度比考试的要求要“深”一些。如果你掌握的内容深度比考试要求的内容深度深,平时做的习题比考试的试题难,那么真正考试的时候,你就是居高临下看问题,也就容易考一个好分数。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没有一定的难度就难以起到选拔的效果,因此高考试题一般来说比较难。为了应考,学校里平时练习的习题或模拟考试的试题,一般都难于高考的试题,有些同学模拟考试成绩不甚理想,但最终都考取了大学,就是这个道理。
学习和复习的深度应以一定的广度为基础,没有一定的广度,就不可能达到一定的深度,这就是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在一定广度的基础上,全面、熟练地掌握了所学习的内容,循序渐进,逐步增加习题的难度,从而达到一定的深度,这是符合学习和认识规律的,看起来较慢,其实是一种快捷的学习方法。有些学生常常不愿意多做较为简单的练习,上来就去“啃”难题,好像谁拿的题目越难,谁就越英雄一样。然而他花了许多时间去解这些难题,却很少能解得出来,转而再去问别人,最终还是别人解了出来。如此这般,解题花去的时间不少,效果却很差。他不知道所有的难题都是由简单的、容易的题目组合或复合而来的,简单、容易的内容都没有搞懂,又怎能解得出难题呢?
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复习的时候,必须根据自己的基础,由易而难,由浅而深,一步一个台阶,逐步达到考试所要求的深度。学习深度并不是越深越好,重要的是怎样才能找到一条达到一定深度的途径。
(六)、细
细,就是在学习、复习和考试的过程中,要认真、仔细,尽量不要出差错。
许多学生平时学习还不错,但考试时常常由于马虎出错而丢分,所以总得不到高分。还有的学生经常这样原谅自己:“题目我都会做,就是粗心没考好。”仅仅是粗心大意吗?未必!第一次是粗心,可以原谅,第二次是马虎,请下次注意,但第三次、第四次,就是习惯了。有一个小学生跟我学习数学,每次交来的作业都有一大堆错误,作业本上尽是红叉叉。不用给他讲错在哪里,让他去改错,第二次批改就全对了。这说明他已经学会了,但就是做不对,原因是错“习惯”了。后来经过采取多种措施帮他纠正,总算有了很大改进,期末的成绩也上来了。
粗心大意,马马虎虎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该得的分丢了,拿不到好分数。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不注意及早改正,将来在工作中出了差错,就会给国家、集体和个人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后果。在一次电视节目中,有人问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我们知道您的工作主要是从事于科学试验,那么在您的工作中,是否出过差错?”丁先生回答说:“很幸运,至今还没有一次,因为我的工作性质不允许出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科学家们严谨的工作态度。
认真、仔细不仅仅是做完题目后要认真检查,而是要养成争取一次就做“对”的习惯。考场上常常是根本就没有时间让你检查。而且由于思维惯性的原因,有时即便有错也很难查出来,还有的时候检查错误的时间比重新再做一遍花的时间还要多。常常,我们刚一出考场,就意识到自己某个地方出错了,但当时就是检查不出来。因此,对于会做的题目,要力求一次做对。养成这种习惯非常重要。
此外,平时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不仅可以提高考试成绩,还可以为你节约许多学习的时间,使你提高学习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好习惯将会伴随你的一生,给你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
(七)、悟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学习就是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并且不断地进行思考,使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地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过程。悟,就是学有所得,在学习的过程中,经过反复思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许多学生认为,学习就是上课、做作业和复习考试,考完试就万事大吉了。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实际上,学习应该是一个认识的过程,是对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所处的周边世界以及我们的内心世界,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的不断认识的一个过程。无论你承认不承认,或是努力不努力,这个认识过程都是存在的。只是由于我们所处的位置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努力的程度不同,认识的深度有所不同罢了。而我们所学习的每一门课程则是前人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对这个世界观察、认识的经验的积累,为我们认识这个世界提供的一条捷径。我们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吸取这些经验中的精华,不断验证其中的规律,再加入我们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质疑和抛弃错误的观点,从而形成我们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我们在学习时,不仅要接受前人总结的知识和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加入我们自己的思考。如果你能把这些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总结出来的知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和轮廓,从而找出其中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的观点,那么这些知识就变得简单了,题目就变得容易了。而这个寻找规律的认识过程,就是悟的过程。例如,初三数学中的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与高一数学中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其实就是一个东西,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个事物,一元二次方程是二次函数Y=0时的特例。如果你找到了三者之间的联系,总结出其中的规律,那么这一大类习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悟的过程是贯穿于整个学习的过程之中的。从一开始引入概念时对概念的理解,到推导公式、定理时依据的思想、推导过程以及结论,再通过运用这些概念、公式和定理进行解题,不断对其结论进行验证,加深理解这些概念、公式和定理的本质性涵义,进一步找到与其他章节、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到它自身的规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量的积累,就不能达到质的飞跃。学习也是同样道理。学习概念、公式和定理是对课程的初步认识,课后练习和复习时的大量习题是量的积累。随着学习广度的逐步扩展和认识深度逐步加深,“悟”的程度也就不断得以提高。而量的积累究竟需要达到多少,也就是说,究竟需要做多少习题,才能达到质变,也就是达到“悟”,则因人而异。因为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对于同一个事物,每个人观察的角度不同,思考的深度不同,“悟”的程度也就有所不同。所以,要达到同样“悟”的深度,认真思考,刻苦钻研的同学做的习题量就可以少一些;而不善于思考的学生,就是做了许多习题,也达不到悟的深度。
此外,做习题并不只是验证定理,而是要认识定理的本质与内涵。因此,对于习题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包括错误,尤其要认真对待,找到了产生异常及错误的原因,认识就提高了,“悟”也就加深了。
总之,“思”是“悟”的过程,“悟”是“思”的结果。没有思就没有悟,思得深,就悟得深。因此学习时,应是一边思,一边悟,积小悟为大悟,积浅悟为深悟。这样才能减少习题量,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我在长期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经过摸索总结出一套学习的方法,并以此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考试。在许多学生身上经过验证,证明行之有效。有的学生成绩提高飞快,在较短点时间内,在班上的考试成绩排名甚至可以从最后几名一跃升为前几名。当然再好的方法,还要靠学生自身的努力来付诸实施,二者缺一不可。
一、怎样才能考一个好分数——学习和考试的七字诀
怎样才能考一个好分数?我想每一个学生都想知道这一问题的答案。
经历了从学生到老师,又从老师到学生,再从学生到老师几次反复,我命中注定了要和分数打一辈子交道,也就对分数的得失有了兴趣。经过反复琢磨,我觉得,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做到了下述七个字,即“懂、会、熟、广、深、细和悟”,就一定能考一个好分数。
(一)、懂
一个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首先弄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没弄明白它其中的道理之前,不应该盲目地行动。学习也不例外。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是通过听老师讲解和阅读教科书,弄懂每一章节中的概念、定义、定理和公式究竟是什么意思,和以前的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是怎样演化而来的?而不应死记硬背地只是记住。记住肯定是必要的,但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否则,如果连什么意思都弄不明白,那么如何谈得上灵活应用?就是记住的东西也是死的,也会很快忘记。
(二)、会
懂了不就是会了吗?不!懂了并不代表你就学会了。学生上课听老师讲解听懂了,阅读教科书读懂了,只是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或者只是表面上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但若要自己独立再重复一遍,就不一定能做得出来,因此,只有认真做一下课后的练习,反复体会,才能逐步明白而达到会。例如,学游泳,要先听教练讲解游泳的动作要领。懂了吗?懂了。会了吗?下到水中试一试,发现还不会。再去琢磨体会动作的每一个要领,再反复练习,必要时请教练为你纠正不正确的动作,再反复练习,终于你可以在水中漂起来了,或按照要领做了几个比较规范的动作,这时才可以说你学会了,而且还只是初步的会。这时,你再去体会游泳的动作要领,就会发现这时的“懂”已经比一开始进了一大步。人们的认识过程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所以学习中的“懂”和“会”也是有层次的。简单的听懂了、学会了,遇到复杂的就又不懂、又不会了。只有经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练习,才能不断地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浅懂”到“深懂”,从“半会”到“全会”,从“假会”到“真会”。
我们许多学生学习之所以费力,成绩上不去,主要是一开始对概念的理解不重视,课后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去做作业,而不是从认识事物的角度去琢磨其概念的真正涵义是什么,满足于一知半解,完成作业即完事大吉,于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就感到越来越吃力。还有,许多学生常常满足于听懂了,看懂了,很少再动手去做几遍,不注意课后的练习,甚至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逃避不做,日积月累,问题逐渐增多,等想学了,才发现为时已晚,学不会了。在教学中我常常建议学生们在做作业之前,要把教科书先看一遍,复习一下每一章节的概念,把例题多做几遍,一边做一边琢磨解题的每一步骤都用了哪些概念,用了什么定理和公式,解题的思路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弄清楚了,做起作业来,速度也会快许多,甚至于所用时间的总和,比不看书,不做例题,直接做作业的时间还要少。因此,在做题之前一定要先弄懂概念,而懂了之后若不马上动手做一做,就仍然还是不会。如此这般,问题越积越多,学习当然就会越来越困难。
(三)、熟
要考一个好的成绩,只是懂了、会了还不够,还要熟练才行。我们常常听到许多学生说:“考试的题目都会做,就是时间不够,只要再给我一点儿时间,哪怕五分钟,我就全做出来了。”可是就是没有那五分钟。还有,有时试卷上的“那道题目明明在考试前做练习时都做过了,而且就是一本书上的例题,甚至在第几页我都知道,可就是想不起来怎么做,你说气人不气人”。相信这类事情许多同学都遇到过,其原因就是在于不熟练。做题的熟练程度对考试成绩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熟能生巧嘛。所以,对于有些重要的公式、定理和解题步骤要多背几遍,典型的例题要多做几遍为好,并在随后的练习中加以灵活应用,进一步深入理解,才能真正做到熟能生巧。
(四)、广
所谓“广”,就是要开阔眼界。通过加大习题量和阅读不同版本的参考书,来达到熟悉各种题型和思维方式的目的。
若想考一个好分数,只完成课后的作业是不够的,还要多做练习。只有通过加大练习量,做大量的习题,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我们常常发现,老师布置的作业都会做,可上了考场才傻眼了,有的题目特别难,有的干脆就没见过,根本无从下手。这说明我们平时的练习量不够,与我们见的题型太少有关。俗话说见多识广。如果上了考场,发现题目都是做过的,最起码是以前见过的,心里肯定立刻就会少了几分紧张。
加大练习量,并不是盲目做题,搞题海战术,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的内容加深理解的必要步骤。如果只是为做题而做题,就不仅达不到做题的目的和效果,而且也没有那么多时间让你做很多题。要想加大练习量,先要做到“懂”、“会”、“熟”,即要先做到概念清晰,解题步骤正确,公式、定理熟悉,这样才能提高解题的速度,才能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做练习。此外,做练习的过程,是对学习内容加深理解的过程,每做一道题,都要想想用的是哪一个概念,哪一条定理,哪一个公式,解题的步骤是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再做什么,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等你对这些内容很熟了,做习题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也才能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做练习。如果你什么都不懂、不会,不知用哪条定理或哪个公式,解一道习题需要半个多小时,你就是把全部时间用于解题,也解不了几道题。何况又有那么多的课程,每一门课程都有各种各样的习题,又怎么能解得完呢?所以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解题速度,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做练习,并通过做有限的练习,达到加深理解所学习内容之目的。
所谓“广”还应理解为对学习内容的全面了解,从各个角度去观察理解,而不应仅仅是指做的习题多。许多时候,其实并不是我们自己笨,不会解题,而是我们从未见过。比如,我们从不知道有这样一条定理或一个公式,从未见过这样的解题方法,脑子里从未有过这种概念,所以我们不会,是很正常的。就好比我们到了一个不太熟悉的地方,尽管可能我们有急事,但绝不会走一条不熟悉的小巷抄近路一样。因此,我们有必要多看几本参考书,看看不同的老师是怎样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的,又有哪些不同的见解。这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是大有好处的。
(五)、深
一般在两种情况下,你可以考一个好分数:一是通过全面复习,你对所学的内容很熟悉,对于考卷上的试题,你在考试前已做了很多遍,在“广”字上你下了工夫;二是考试的题目对于你来说很简单,也就是说,你所掌握的内容深度比考试的要求要“深”一些。如果你掌握的内容深度比考试要求的内容深度深,平时做的习题比考试的试题难,那么真正考试的时候,你就是居高临下看问题,也就容易考一个好分数。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没有一定的难度就难以起到选拔的效果,因此高考试题一般来说比较难。为了应考,学校里平时练习的习题或模拟考试的试题,一般都难于高考的试题,有些同学模拟考试成绩不甚理想,但最终都考取了大学,就是这个道理。
学习和复习的深度应以一定的广度为基础,没有一定的广度,就不可能达到一定的深度,这就是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在一定广度的基础上,全面、熟练地掌握了所学习的内容,循序渐进,逐步增加习题的难度,从而达到一定的深度,这是符合学习和认识规律的,看起来较慢,其实是一种快捷的学习方法。有些学生常常不愿意多做较为简单的练习,上来就去“啃”难题,好像谁拿的题目越难,谁就越英雄一样。然而他花了许多时间去解这些难题,却很少能解得出来,转而再去问别人,最终还是别人解了出来。如此这般,解题花去的时间不少,效果却很差。他不知道所有的难题都是由简单的、容易的题目组合或复合而来的,简单、容易的内容都没有搞懂,又怎能解得出难题呢?
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复习的时候,必须根据自己的基础,由易而难,由浅而深,一步一个台阶,逐步达到考试所要求的深度。学习深度并不是越深越好,重要的是怎样才能找到一条达到一定深度的途径。
(六)、细
细,就是在学习、复习和考试的过程中,要认真、仔细,尽量不要出差错。
许多学生平时学习还不错,但考试时常常由于马虎出错而丢分,所以总得不到高分。还有的学生经常这样原谅自己:“题目我都会做,就是粗心没考好。”仅仅是粗心大意吗?未必!第一次是粗心,可以原谅,第二次是马虎,请下次注意,但第三次、第四次,就是习惯了。有一个小学生跟我学习数学,每次交来的作业都有一大堆错误,作业本上尽是红叉叉。不用给他讲错在哪里,让他去改错,第二次批改就全对了。这说明他已经学会了,但就是做不对,原因是错“习惯”了。后来经过采取多种措施帮他纠正,总算有了很大改进,期末的成绩也上来了。
粗心大意,马马虎虎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该得的分丢了,拿不到好分数。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不注意及早改正,将来在工作中出了差错,就会给国家、集体和个人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后果。在一次电视节目中,有人问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我们知道您的工作主要是从事于科学试验,那么在您的工作中,是否出过差错?”丁先生回答说:“很幸运,至今还没有一次,因为我的工作性质不允许出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科学家们严谨的工作态度。
认真、仔细不仅仅是做完题目后要认真检查,而是要养成争取一次就做“对”的习惯。考场上常常是根本就没有时间让你检查。而且由于思维惯性的原因,有时即便有错也很难查出来,还有的时候检查错误的时间比重新再做一遍花的时间还要多。常常,我们刚一出考场,就意识到自己某个地方出错了,但当时就是检查不出来。因此,对于会做的题目,要力求一次做对。养成这种习惯非常重要。
此外,平时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不仅可以提高考试成绩,还可以为你节约许多学习的时间,使你提高学习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好习惯将会伴随你的一生,给你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
(七)、悟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学习就是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并且不断地进行思考,使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地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过程。悟,就是学有所得,在学习的过程中,经过反复思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许多学生认为,学习就是上课、做作业和复习考试,考完试就万事大吉了。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实际上,学习应该是一个认识的过程,是对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所处的周边世界以及我们的内心世界,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的不断认识的一个过程。无论你承认不承认,或是努力不努力,这个认识过程都是存在的。只是由于我们所处的位置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努力的程度不同,认识的深度有所不同罢了。而我们所学习的每一门课程则是前人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对这个世界观察、认识的经验的积累,为我们认识这个世界提供的一条捷径。我们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吸取这些经验中的精华,不断验证其中的规律,再加入我们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质疑和抛弃错误的观点,从而形成我们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我们在学习时,不仅要接受前人总结的知识和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加入我们自己的思考。如果你能把这些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总结出来的知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和轮廓,从而找出其中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的观点,那么这些知识就变得简单了,题目就变得容易了。而这个寻找规律的认识过程,就是悟的过程。例如,初三数学中的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与高一数学中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其实就是一个东西,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个事物,一元二次方程是二次函数Y=0时的特例。如果你找到了三者之间的联系,总结出其中的规律,那么这一大类习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悟的过程是贯穿于整个学习的过程之中的。从一开始引入概念时对概念的理解,到推导公式、定理时依据的思想、推导过程以及结论,再通过运用这些概念、公式和定理进行解题,不断对其结论进行验证,加深理解这些概念、公式和定理的本质性涵义,进一步找到与其他章节、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到它自身的规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量的积累,就不能达到质的飞跃。学习也是同样道理。学习概念、公式和定理是对课程的初步认识,课后练习和复习时的大量习题是量的积累。随着学习广度的逐步扩展和认识深度逐步加深,“悟”的程度也就不断得以提高。而量的积累究竟需要达到多少,也就是说,究竟需要做多少习题,才能达到质变,也就是达到“悟”,则因人而异。因为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对于同一个事物,每个人观察的角度不同,思考的深度不同,“悟”的程度也就有所不同。所以,要达到同样“悟”的深度,认真思考,刻苦钻研的同学做的习题量就可以少一些;而不善于思考的学生,就是做了许多习题,也达不到悟的深度。
此外,做习题并不只是验证定理,而是要认识定理的本质与内涵。因此,对于习题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包括错误,尤其要认真对待,找到了产生异常及错误的原因,认识就提高了,“悟”也就加深了。
总之,“思”是“悟”的过程,“悟”是“思”的结果。没有思就没有悟,思得深,就悟得深。因此学习时,应是一边思,一边悟,积小悟为大悟,积浅悟为深悟。这样才能减少习题量,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展开全部
一、课堂上要善于听课。 首先,听课要主动。过去在小学时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完全是被动的。现在这种方法必须改变,要变成主动地听。在某种程度上应该事先思考老师所要讲的内容。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非要预习不可的。预习以后,带着还不懂的、还没想清楚的问题去听课,边听边推敲。这样,听课的印象就会深得多。 其次,在听课时,对于老师所讲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应尽可能地及时去记忆。 第三,学会上课记笔记,是非常重要的。记笔记可以帮你集中注意力,使你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记笔记也促使你学会整理和归纳。这样,把听到的知识重新整理归纳,就能帮你加深理解,便于记忆了。 二、搞好课前课后的学习。 要完全掌握课堂上学过的东西,光靠听课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家里进行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 首先,在家里学习要靠自觉。在家学习不像在学校里那样处处受约束,因此学得好坏完全要看本人的学习积极性。一般说,学习有成效,学业有明显进步,积极性就会越来越高;积极性越高,成绩自然会越来越好,这就进入了良性循环。相反,如果由于学习方法不对头,虽然花了力气,成绩也上不来,学习积极性也越来越低了,这样就陷入学习成绩越来越差、积极性也越来越低的恶性循环中去了。为了避免恶性循环的继续发展,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强迫自己做到时间一到就不管怎样都要坐下来学习。 其次,要重视预习。上了初中,课前预习是特别重要的。尤其是数学和英语,在课前要先自学,在课堂上只是检验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如果没有预习,成绩是提不高的。 三、复习要讲究策略。 复习既要理解又要记忆。对所学的内容务必弄明白它的意义,对一条定理、一个公式要知道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是在什么场合应用的,还必须熟记,要记住所有的概念、公式、要点和梗概。 1、灵活采用分布复习和集中复习的办法。 一篇课文要熟记它,可以用较长时间,反复阅读,到记熟为止,这是集中复习。同一课文也可分几次去熟记它(每次所用时间不长),这是分布复习。如果材料较少,课文较短,用集中复习效果较好;如果材料较多,课文较长,则以分布复习为好。 2、复习方式要多样化。例如要记住英语单词,可采取阅读、默写、用词造句、分析词的结构、找同义词和反义词等多种方式。这样可提高兴趣,防止厌倦。 四、合理安排时间。 在中学,由于课程门类增加,任课老师也增加了,各门课的老师都会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因此,还必须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订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时间表,在规定的时间里按部就班地预习或复习。这样,才能做到有条不紊,才不至于手足无措,丢三落四。 读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贵在坚持,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放颗平常心,只要努力了就算结果不理想,你家人也不会责怪你,不要把家人的期望当成一种压力,而是要把这种压力转换成一种动力,希望你能成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心理问题 首先你要自己清楚为什么自己不会? 是学不懂?还是不想学?还是自己认为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 如果是学不懂的话,你可以请教老师或东西,不必怕被人笑,没人会笑你的,老师最喜欢的就是同学去问问题.而同学之间你可以跟他们互相交流,你教他们别科,让他们教你数学. 不想学的话,那你应该找出为什么不想学? 然后放弃这种想法,培养数学兴趣,找出数学好用之处. 如果是认为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那你就错了,初中和小学的数学每个人都可以学懂的,几何不懂的话你多看一些立体的图形,发挥你的想象力.计算不懂的话,你可以背公式,等你熟悉了,看到题你就能马上反映过来的. 然后对自己有信心一点,当你做出第一道题时你就会发现你很有成就感的.然后越来越喜欢上数学. 二、方法问题 1.从基础开始 不要老是以为你是初中生,把自己当作小学生,把从4年级的很基础的资料买来,从头再来,每天15分钟,一定坚持,认为差不多了在做小学奥数。同样,不能把初一数学丢了,慢慢来,不要急,从基础开始。 2.摘录法 准备一个本,专抄数学题的本子。把老是上课讲的所有题全部抄下来,就算你会也要超,而且字体工整,把详细的解题过程抄下来,也就是老师抄什么,你就抄什么,因为,老师抄的肯定是重点。每天晚上必须把所有题都看一遍,并且保证全部都会做,不会的一定要问老师。这种方法一定要坚持,不然,等于白费。 3.思维 考试的时候,不光出基础的题,一般,最后一两道题都是难题,称奥数。即使前面做的很好,思维不好也不行。做完一道题,一定要多想,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比如,一道题老师让用算术法,你就用方程看看行不行。脑子一定要向外想,不要只停留在老师讲的方法。 4.确定自己的习惯法 所谓习惯法,就是翻看你的所有考卷,看看你总体来说,用哪种方法较多(指老师从来没有讲过的新类型题,全凭自己做出来的题),就把它作为自己的习惯法,考试时有老师没讲过的新题型,就首先用自己的习惯法解题,不行,就再用第二习惯法。 …… …… 方法很多,上述的是基本的方法,也是我的方法,我就是初一的,但是,并不是一种方法适用每个人的,我的方法仅做参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这样让英语成绩变好:第一步:学好单词,利用每天早晨清醒时记忆单词;第二步:学好语法,明白语法规则;第三步:学好阅读,培养兴趣,阅读是培养语言的语感,情境的比较好的方式。
免费试听课分享:【免费领取,外教一对一精品课程】点击即可免费领取一节欧美外教一对一免费试听课,试听完之后,外教老师会做英语水平测试结果,把报告发给你,抓住提供的免费试听课机会。
很多学员表示因为阿卡索的性价比高,课程20元左右一节,还给学员匹配专属外教,可以自己挑选满意为止,教材既有原版,也有对标国内新课标自主研发,可供选择的丰富多样。
希望可以帮到你啦!
想要找到合适英语培训机构,百度搜下“阿卡索vivi老师”即可。
百度搜下“阿卡索官网论坛”免费获取全网最齐全英语资源。
免费试听课分享:【免费领取,外教一对一精品课程】点击即可免费领取一节欧美外教一对一免费试听课,试听完之后,外教老师会做英语水平测试结果,把报告发给你,抓住提供的免费试听课机会。
很多学员表示因为阿卡索的性价比高,课程20元左右一节,还给学员匹配专属外教,可以自己挑选满意为止,教材既有原版,也有对标国内新课标自主研发,可供选择的丰富多样。
希望可以帮到你啦!
想要找到合适英语培训机构,百度搜下“阿卡索vivi老师”即可。
百度搜下“阿卡索官网论坛”免费获取全网最齐全英语资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多和班主任交流,请老师指出你优点和缺点,优点坚持,缺点及时改正.
二;上课认真听讲,没有听明白时要举手请教老师给你再讲一次.别难为情,老师很喜欢学生提问题的.
三;下课后利用课间时间对老师讲的内容进行整理记录.这样便于你今后复习时使用.
四:数学方面重点是把公式(各项之间的关系)\定理\定义搞清楚,熟记于心.
五;语文方面;除了生字\,名词解释\及文言文要死记硬背外,要多看课外读物,并把一些经典的叙述段记录下来,有助于你今后的作文写作.
六:外语就是背单词,和语法应用.
最主要的就是你要有决心学习,制定的目标要坚持完成.坚持就是胜利.
二;上课认真听讲,没有听明白时要举手请教老师给你再讲一次.别难为情,老师很喜欢学生提问题的.
三;下课后利用课间时间对老师讲的内容进行整理记录.这样便于你今后复习时使用.
四:数学方面重点是把公式(各项之间的关系)\定理\定义搞清楚,熟记于心.
五;语文方面;除了生字\,名词解释\及文言文要死记硬背外,要多看课外读物,并把一些经典的叙述段记录下来,有助于你今后的作文写作.
六:外语就是背单词,和语法应用.
最主要的就是你要有决心学习,制定的目标要坚持完成.坚持就是胜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