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当老人遇上青年”为题写一篇作文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现实生活中,老年人和青年人,在许多时候,几乎成了两个“阵营”。无论是锦衣玉食的官吏,还是布衣草履的贩夫走卒,无论在高楼林立的都市,还是在山水阡陌的乡村,老年人和青年人,对生活的态度、做人处事的风格、对各种问题的看法,总有那么多的不同,甚至几乎截然相反。有不同就会有碰撞。于是在社会上争论不断,在单位分歧迭出,在家里烽烟四起。许多人将两代人在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称之为“代沟”。讨论代沟,几乎成了热门话题,弥合代沟,成为许多人的愿望。
吾辈今已雪染双鬓,垂垂老矣。但是,我们也曾经年轻过,我们曾经与父辈之间产生过代沟,现在又与子女有了代沟。我们是当事者,是同时有年轻和年老经历的人。认识来自实践,真知常常源于亲历。回忆当年,想想现在,动一番脑筋,也许对“代沟”问题会有点一管之见。
吾常在心中自问:差异因何产生,代沟因何而成呢?
有人曰:生活经历不同。的确,老人和青年,成长、生活的环境有很大不同,受的教育也有差异。不仅如此,老人一生几十年,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历尽艰辛,饱尝酸甜苦辣。而年轻人,这一切都还谈不到。存在决定意识。老人和青年的生活经历不同,的确影响了他们的意识。可是,吾总觉得这种说法虽有道理,但未道出根本。青年人有激情,不大在乎过去,向往未来,享受生活,追求时尚,崇尚成功……这些与生活经历究竟有多大关系呢?不能说没关系。但用生活经历不同,恐怕很难从根本上完全说明问题。
有人曰:因生理差异所致。吾对生理学没有研究,没有资格从学问上发表意见。但依吾外行的愚见,此说恐难服众。青年人喜欢剧烈运动,老年人则好缓慢、轻松的锻炼;青年人追求刺激,老年人要求平和;青年人风风火火,老年人稳稳重重……这些,跟生理差异关系甚大。但是,人生观、价值观上的差异,跟生理上的不同,关系恐怕就不那么大了吧!
那么,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何在呢?吾以为,根本原因在于:老年人和青年人所处人生阶段不同。
老年人和青年人,处在完全不同的人生阶段。老年人,人生之路已经走了大部分,处于人生的末尾阶段,或者说处于人生的夕阳期、衰老期;青年人,漫长的人生之路刚刚起步,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或者说处于人生的朝阳期、青春期。这是最现实的“存在”。生活经历不同也是一种“存在”,但那是已成为历史的存在。历史的存在对人们现实的意识固然有影响,但其影响无法与现实的存在相提并论。现实的存在,对人现实的意识,影响是最大、最根本、最直接的。窃以为,老年人和青年人的许多带有根本性的不同,都是由人生阶段的不同产生的。
瞻前与顾后。老年人,人生之路走过了大段,前途已不长,终点隐约可见。人生虽然还有很多丰富的内容,还可以有美好的生活,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且,老了,退休了,“赋闲”是生活的主题。赋闲虽是轻松的,但不是闪光的。可是,回头看看,却是意气风发、金戈铁马、轰轰烈烈,那些是成功的岁月、闪光的岁月。故老人不愿瞻前而喜顾后。老人多爱回忆往事,口头上最多的词儿是“想当年”。老人不许否定过去,因为过去是他们的“作品”。老人崇尚传统,因为传统是过去的升华。青年人则不然。人生之路,刚刚起步,前途无量,阳光灿烂,色彩斑斓。对未来的人生,有那么多美好的期待和憧憬。回头看看,那过去的短暂的岁月,除了母爱、童趣、无休止的念书,乏善可陈。故青年人不愿顾后而喜瞻前。青年人喜欢设想未来,口头上最多的词儿是“待将来”。青年人不太在意过去,因为过去不属于他们,未来才是他们的。青年追求时尚,因为时尚是对未来的接近。
创造与守成。青年人,是人生的“无产者”,除了年轻,手中没有更多的资本,无财无势,甚至还没有成家,即使成了家也多是“房无一间,地无一陇”,一切要靠从无到有的创造。他们有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因为不改变现状就没有更美好的未来。他们富于幻想,没有那许多约束,新主意一个接着一个。他们不怕失败,因为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失去的,更何况有的是时间重头再来。老年人则不然。老人是人生的“有产者”,已经功成名就,拥有了多年积累的一切,“谦虚也不可能再进步”,有强烈的维持现状的愿望。越往前,离生命的终点越近。据说,现今老人们之间流行的报平安话是“还是老样子”。他们有许多约束,因为这些约束维护着过去的成就。他们想的是“不能增加,起码不要减少”。他们再也经受不起失败,失败会毁掉过去的成果,而且,已经没有机会和舞台重新开始。
壮志豪情与老成持重。青年人,是在为自己的人生设定目标、并为之奋斗的时候。用一度流行的话说,即是“自我设计、自我实现”的时候。对未来的美好追求,常常使他们的人生目标变得宏大、高尚,表现为“壮志”。为实现壮志,不管不顾,什么都不怕。甚至连死也不怕:“大不了一死,有什么了不起!”其实,他们说“不怕死”,是因为死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十分遥远的事情。老人则不然。老人的人生目标,或者已经实现;或者没有实现,但已经没有机会再去实现或重新设定目标了。因此,他们显得很实际,没有了壮志。世人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说法。吾以为,若说句老实话,这只是对老人的鼓励而也。伏枥老骥,纵有千里之志,也只不过是对昔日辉煌的“留恋”罢了。他们很少豪言壮语,因为风云已经成为过去,此时心静如水。他们更不谈不怕死,甚至讳言死,因为死对他们而言,已经并不遥远。
还可以说出一些老年人与青年人的不同。不管列出多少不同,都与“夕阳”与“朝阳”的差异相关。当然,吾乃就一般、总体上而言,并非每一位老人、青年人都如吾所言,老如少者、少如老者的现象,在现实生活是有的,虽然并不多见。
上述种种,似乎在褒奖青年人,贬低老年人。其实,吾并无此意,吾也是年近古稀的老者。窃以为,如此种种表现,并无高大、低小之分,都是很自然的事情。青年人的表现,是“对人生的期许”;老年人的表现,是“对人生的留恋”。“期许”是好事,“留恋”也无可指责。我们都曾经年轻过,都曾对人生有过许多期许。今天的年轻人,当他们老的时候,难道就不留恋人生吗?历史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
青年人,老年人,如果认识到这一点,会不会多一些互相理解和体谅,少许多互相指责和争执呢?
青年人,是人生的“无产者”,
除了年轻,手中没有更多的资本;
老人是人生的“有产者”,已经功成名就,拥有了多年积累的一切。
吾辈今已雪染双鬓,垂垂老矣。但是,我们也曾经年轻过,我们曾经与父辈之间产生过代沟,现在又与子女有了代沟。我们是当事者,是同时有年轻和年老经历的人。认识来自实践,真知常常源于亲历。回忆当年,想想现在,动一番脑筋,也许对“代沟”问题会有点一管之见。
吾常在心中自问:差异因何产生,代沟因何而成呢?
有人曰:生活经历不同。的确,老人和青年,成长、生活的环境有很大不同,受的教育也有差异。不仅如此,老人一生几十年,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历尽艰辛,饱尝酸甜苦辣。而年轻人,这一切都还谈不到。存在决定意识。老人和青年的生活经历不同,的确影响了他们的意识。可是,吾总觉得这种说法虽有道理,但未道出根本。青年人有激情,不大在乎过去,向往未来,享受生活,追求时尚,崇尚成功……这些与生活经历究竟有多大关系呢?不能说没关系。但用生活经历不同,恐怕很难从根本上完全说明问题。
有人曰:因生理差异所致。吾对生理学没有研究,没有资格从学问上发表意见。但依吾外行的愚见,此说恐难服众。青年人喜欢剧烈运动,老年人则好缓慢、轻松的锻炼;青年人追求刺激,老年人要求平和;青年人风风火火,老年人稳稳重重……这些,跟生理差异关系甚大。但是,人生观、价值观上的差异,跟生理上的不同,关系恐怕就不那么大了吧!
那么,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何在呢?吾以为,根本原因在于:老年人和青年人所处人生阶段不同。
老年人和青年人,处在完全不同的人生阶段。老年人,人生之路已经走了大部分,处于人生的末尾阶段,或者说处于人生的夕阳期、衰老期;青年人,漫长的人生之路刚刚起步,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或者说处于人生的朝阳期、青春期。这是最现实的“存在”。生活经历不同也是一种“存在”,但那是已成为历史的存在。历史的存在对人们现实的意识固然有影响,但其影响无法与现实的存在相提并论。现实的存在,对人现实的意识,影响是最大、最根本、最直接的。窃以为,老年人和青年人的许多带有根本性的不同,都是由人生阶段的不同产生的。
瞻前与顾后。老年人,人生之路走过了大段,前途已不长,终点隐约可见。人生虽然还有很多丰富的内容,还可以有美好的生活,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且,老了,退休了,“赋闲”是生活的主题。赋闲虽是轻松的,但不是闪光的。可是,回头看看,却是意气风发、金戈铁马、轰轰烈烈,那些是成功的岁月、闪光的岁月。故老人不愿瞻前而喜顾后。老人多爱回忆往事,口头上最多的词儿是“想当年”。老人不许否定过去,因为过去是他们的“作品”。老人崇尚传统,因为传统是过去的升华。青年人则不然。人生之路,刚刚起步,前途无量,阳光灿烂,色彩斑斓。对未来的人生,有那么多美好的期待和憧憬。回头看看,那过去的短暂的岁月,除了母爱、童趣、无休止的念书,乏善可陈。故青年人不愿顾后而喜瞻前。青年人喜欢设想未来,口头上最多的词儿是“待将来”。青年人不太在意过去,因为过去不属于他们,未来才是他们的。青年追求时尚,因为时尚是对未来的接近。
创造与守成。青年人,是人生的“无产者”,除了年轻,手中没有更多的资本,无财无势,甚至还没有成家,即使成了家也多是“房无一间,地无一陇”,一切要靠从无到有的创造。他们有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因为不改变现状就没有更美好的未来。他们富于幻想,没有那许多约束,新主意一个接着一个。他们不怕失败,因为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失去的,更何况有的是时间重头再来。老年人则不然。老人是人生的“有产者”,已经功成名就,拥有了多年积累的一切,“谦虚也不可能再进步”,有强烈的维持现状的愿望。越往前,离生命的终点越近。据说,现今老人们之间流行的报平安话是“还是老样子”。他们有许多约束,因为这些约束维护着过去的成就。他们想的是“不能增加,起码不要减少”。他们再也经受不起失败,失败会毁掉过去的成果,而且,已经没有机会和舞台重新开始。
壮志豪情与老成持重。青年人,是在为自己的人生设定目标、并为之奋斗的时候。用一度流行的话说,即是“自我设计、自我实现”的时候。对未来的美好追求,常常使他们的人生目标变得宏大、高尚,表现为“壮志”。为实现壮志,不管不顾,什么都不怕。甚至连死也不怕:“大不了一死,有什么了不起!”其实,他们说“不怕死”,是因为死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十分遥远的事情。老人则不然。老人的人生目标,或者已经实现;或者没有实现,但已经没有机会再去实现或重新设定目标了。因此,他们显得很实际,没有了壮志。世人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说法。吾以为,若说句老实话,这只是对老人的鼓励而也。伏枥老骥,纵有千里之志,也只不过是对昔日辉煌的“留恋”罢了。他们很少豪言壮语,因为风云已经成为过去,此时心静如水。他们更不谈不怕死,甚至讳言死,因为死对他们而言,已经并不遥远。
还可以说出一些老年人与青年人的不同。不管列出多少不同,都与“夕阳”与“朝阳”的差异相关。当然,吾乃就一般、总体上而言,并非每一位老人、青年人都如吾所言,老如少者、少如老者的现象,在现实生活是有的,虽然并不多见。
上述种种,似乎在褒奖青年人,贬低老年人。其实,吾并无此意,吾也是年近古稀的老者。窃以为,如此种种表现,并无高大、低小之分,都是很自然的事情。青年人的表现,是“对人生的期许”;老年人的表现,是“对人生的留恋”。“期许”是好事,“留恋”也无可指责。我们都曾经年轻过,都曾对人生有过许多期许。今天的年轻人,当他们老的时候,难道就不留恋人生吗?历史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
青年人,老年人,如果认识到这一点,会不会多一些互相理解和体谅,少许多互相指责和争执呢?
青年人,是人生的“无产者”,
除了年轻,手中没有更多的资本;
老人是人生的“有产者”,已经功成名就,拥有了多年积累的一切。
展开全部
现实生活中,老年人和青年人,在许多时候,几乎成了两个“阵营”。无论是锦衣玉食的官吏,还是布衣草履的贩夫走卒,无论在高楼林立的都市,还是在山水阡陌的乡村,老年人和青年人,对生活的态度、做人处事的风格、对各种问题的看法,总有那么多的不同,甚至几乎截然相反。有不同就会有碰撞。于是在社会上争论不断,在单位分歧迭出,在家里烽烟四起。许多人将两代人在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称之为“代沟”。讨论代沟,几乎成了热门话题,弥合代沟,成为许多人的愿望。
吾辈今已雪染双鬓,垂垂老矣。但是,我们也曾经年轻过,我们曾经与父辈之间产生过代沟,现在又与子女有了代沟。我们是当事者,是同时有年轻和年老经历的人。认识来自实践,真知常常源于亲历。回忆当年,想想现在,动一番脑筋,也许对“代沟”问题会有点一管之见。
吾常在心中自问:差异因何产生,代沟因何而成呢?
有人曰:生活经历不同。的确,老人和青年,成长、生活的环境有很大不同,受的教育也有差异。不仅如此,老人一生几十年,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历尽艰辛,饱尝酸甜苦辣。而年轻人,这一切都还谈不到。存在决定意识。老人和青年的生活经历不同,的确影响了他们的意识。可是,吾总觉得这种说法虽有道理,但未道出根本。青年人有激情,不大在乎过去,向往未来,享受生活,追求时尚,崇尚成功……这些与生活经历究竟有多大关系呢?不能说没关系。但用生活经历不同,恐怕很难从根本上完全说明问题。
有人曰:因生理差异所致。吾对生理学没有研究,没有资格从学问上发表意见。但依吾外行的愚见,此说恐难服众。青年人喜欢剧烈运动,老年人则好缓慢、轻松的锻炼;青年人追求刺激,老年人要求平和;青年人风风火火,老年人稳稳重重……这些,跟生理差异关系甚大。但是,人生观、价值观上的差异,跟生理上的不同,关系恐怕就不那么大了吧!
那么,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何在呢?吾以为,根本原因在于:老年人和青年人所处人生阶段不同。
老年人和青年人,处在完全不同的人生阶段。老年人,人生之路已经走了大部分,处于人生的末尾阶段,或者说处于人生的夕阳期、衰老期;青年人,漫长的人生之路刚刚起步,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或者说处于人生的朝阳期、青春期。这是最现实的“存在”。生活经历不同也是一种“存在”,但那是已成为历史的存在。历史的存在对人们现实的意识固然有影响,但其影响无法与现实的存在相提并论。现实的存在,对人现实的意识,影响是最大、最根本、最直接的。窃以为,老年人和青年人的许多带有根本性的不同,都是由人生阶段的不同产生的。
瞻前与顾后。老年人,人生之路走过了大段,前途已不长,终点隐约可见。人生虽然还有很多丰富的内容,还可以有美好的生活,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且,老了,退休了,“赋闲”是生活的主题。赋闲虽是轻松的,但不是闪光的。可是,回头看看,却是意气风发、金戈铁马、轰轰烈烈,那些是成功的岁月、闪光的岁月。故老人不愿瞻前而喜顾后。老人多爱回忆往事,口头上最多的词儿是“想当年”。老人不许否定过去,因为过去是他们的“作品”。老人崇尚传统,因为传统是过去的升华。青年人则不然。人生之路,刚刚起步,前途无量,阳光灿烂,色彩斑斓。对未来的人生,有那么多美好的期待和憧憬。回头看看,那过去的短暂的岁月,除了母爱、童趣、无休止的念书,乏善可陈。故青年人不愿顾后而喜瞻前。青年人喜欢设想未来,口头上最多的词儿是“待将来”。青年人不太在意过去,因为过去不属于他们,未来才是他们的。青年追求时尚,因为时尚是对未来的接近。
创造与守成。青年人,是人生的“无产者”,除了年轻,手中没有更多的资本,无财无势,甚至还没有成家,即使成了家也多是“房无一间,地无一陇”,一切要靠从无到有的创造。他们有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因为不改变现状就没有更美好的未来。他们富于幻想,没有那许多约束,新主意一个接着一个。他们不怕失败,因为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失去的,更何况有的是时间重头再来。老年人则不然。老人是人生的“有产者”,已经功成名就,拥有了多年积累的一切,“谦虚也不可能再进步”,有强烈的维持现状的愿望。越往前,离生命的终点越近。据说,现今老人们之间流行的报平安话是“还是老样子”。他们有许多约束,因为这些约束维护着过去的成就。他们想的是“不能增加,起码不要减少”。他们再也经受不起失败,失败会毁掉过去的成果,而且,已经没有机会和舞台重新开始。
壮志豪情与老成持重。青年人,是在为自己的人生设定目标、并为之奋斗的时候。用一度流行的话说,即是“自我设计、自我实现”的时候。对未来的美好追求,常常使他们的人生目标变得宏大、高尚,表现为“壮志”。为实现壮志,不管不顾,什么都不怕。甚至连死也不怕:“大不了一死,有什么了不起!”其实,他们说“不怕死”,是因为死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十分遥远的事情。老人则不然。老人的人生目标,或者已经实现;或者没有实现,但已经没有机会再去实现或重新设定目标了。因此,他们显得很实际,没有了壮志。世人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说法。吾以为,若说句老实话,这只是对老人的鼓励而也。伏枥老骥,纵有千里之志,也只不过是对昔日辉煌的“留恋”罢了。他们很少豪言壮语,因为风云已经成为过去,此时心静如水。他们更不谈不怕死,甚至讳言死,因为死对他们而言,已经并不遥远。
还可以说出一些老年人与青年人的不同。不管列出多少不同,都与“夕阳”与“朝阳”的差异相关。当然,吾乃就一般、总体上而言,并非每一位老人、青年人都如吾所言,老如少者、少如老者的现象,在现实生活是有的,虽然并不多见。
上述种种,似乎在褒奖青年人,贬低老年人。其实,吾并无此意,吾也是年近古稀的老者。窃以为,如此种种表现,并无高大、低小之分,都是很自然的事情。青年人的表现,是“对人生的期许”;老年人的表现,是“对人生的留恋”。“期许”是好事,“留恋”也无可指责。我们都曾经年轻过,都曾对人生有过许多期许。今天的年轻人,当他们老的时候,难道就不留恋人生吗?历史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
青年人,老年人,如果认识到这一点,会不会多一些互相理解和体谅,少许多互相指责和争执呢?
青年人,是人生的“无产者”,
除了年轻,手中没有更多的资本;
老人是人生的“有产者”,已经功成名就,拥有了多年积累的一切
吾辈今已雪染双鬓,垂垂老矣。但是,我们也曾经年轻过,我们曾经与父辈之间产生过代沟,现在又与子女有了代沟。我们是当事者,是同时有年轻和年老经历的人。认识来自实践,真知常常源于亲历。回忆当年,想想现在,动一番脑筋,也许对“代沟”问题会有点一管之见。
吾常在心中自问:差异因何产生,代沟因何而成呢?
有人曰:生活经历不同。的确,老人和青年,成长、生活的环境有很大不同,受的教育也有差异。不仅如此,老人一生几十年,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历尽艰辛,饱尝酸甜苦辣。而年轻人,这一切都还谈不到。存在决定意识。老人和青年的生活经历不同,的确影响了他们的意识。可是,吾总觉得这种说法虽有道理,但未道出根本。青年人有激情,不大在乎过去,向往未来,享受生活,追求时尚,崇尚成功……这些与生活经历究竟有多大关系呢?不能说没关系。但用生活经历不同,恐怕很难从根本上完全说明问题。
有人曰:因生理差异所致。吾对生理学没有研究,没有资格从学问上发表意见。但依吾外行的愚见,此说恐难服众。青年人喜欢剧烈运动,老年人则好缓慢、轻松的锻炼;青年人追求刺激,老年人要求平和;青年人风风火火,老年人稳稳重重……这些,跟生理差异关系甚大。但是,人生观、价值观上的差异,跟生理上的不同,关系恐怕就不那么大了吧!
那么,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何在呢?吾以为,根本原因在于:老年人和青年人所处人生阶段不同。
老年人和青年人,处在完全不同的人生阶段。老年人,人生之路已经走了大部分,处于人生的末尾阶段,或者说处于人生的夕阳期、衰老期;青年人,漫长的人生之路刚刚起步,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或者说处于人生的朝阳期、青春期。这是最现实的“存在”。生活经历不同也是一种“存在”,但那是已成为历史的存在。历史的存在对人们现实的意识固然有影响,但其影响无法与现实的存在相提并论。现实的存在,对人现实的意识,影响是最大、最根本、最直接的。窃以为,老年人和青年人的许多带有根本性的不同,都是由人生阶段的不同产生的。
瞻前与顾后。老年人,人生之路走过了大段,前途已不长,终点隐约可见。人生虽然还有很多丰富的内容,还可以有美好的生活,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且,老了,退休了,“赋闲”是生活的主题。赋闲虽是轻松的,但不是闪光的。可是,回头看看,却是意气风发、金戈铁马、轰轰烈烈,那些是成功的岁月、闪光的岁月。故老人不愿瞻前而喜顾后。老人多爱回忆往事,口头上最多的词儿是“想当年”。老人不许否定过去,因为过去是他们的“作品”。老人崇尚传统,因为传统是过去的升华。青年人则不然。人生之路,刚刚起步,前途无量,阳光灿烂,色彩斑斓。对未来的人生,有那么多美好的期待和憧憬。回头看看,那过去的短暂的岁月,除了母爱、童趣、无休止的念书,乏善可陈。故青年人不愿顾后而喜瞻前。青年人喜欢设想未来,口头上最多的词儿是“待将来”。青年人不太在意过去,因为过去不属于他们,未来才是他们的。青年追求时尚,因为时尚是对未来的接近。
创造与守成。青年人,是人生的“无产者”,除了年轻,手中没有更多的资本,无财无势,甚至还没有成家,即使成了家也多是“房无一间,地无一陇”,一切要靠从无到有的创造。他们有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因为不改变现状就没有更美好的未来。他们富于幻想,没有那许多约束,新主意一个接着一个。他们不怕失败,因为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失去的,更何况有的是时间重头再来。老年人则不然。老人是人生的“有产者”,已经功成名就,拥有了多年积累的一切,“谦虚也不可能再进步”,有强烈的维持现状的愿望。越往前,离生命的终点越近。据说,现今老人们之间流行的报平安话是“还是老样子”。他们有许多约束,因为这些约束维护着过去的成就。他们想的是“不能增加,起码不要减少”。他们再也经受不起失败,失败会毁掉过去的成果,而且,已经没有机会和舞台重新开始。
壮志豪情与老成持重。青年人,是在为自己的人生设定目标、并为之奋斗的时候。用一度流行的话说,即是“自我设计、自我实现”的时候。对未来的美好追求,常常使他们的人生目标变得宏大、高尚,表现为“壮志”。为实现壮志,不管不顾,什么都不怕。甚至连死也不怕:“大不了一死,有什么了不起!”其实,他们说“不怕死”,是因为死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十分遥远的事情。老人则不然。老人的人生目标,或者已经实现;或者没有实现,但已经没有机会再去实现或重新设定目标了。因此,他们显得很实际,没有了壮志。世人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说法。吾以为,若说句老实话,这只是对老人的鼓励而也。伏枥老骥,纵有千里之志,也只不过是对昔日辉煌的“留恋”罢了。他们很少豪言壮语,因为风云已经成为过去,此时心静如水。他们更不谈不怕死,甚至讳言死,因为死对他们而言,已经并不遥远。
还可以说出一些老年人与青年人的不同。不管列出多少不同,都与“夕阳”与“朝阳”的差异相关。当然,吾乃就一般、总体上而言,并非每一位老人、青年人都如吾所言,老如少者、少如老者的现象,在现实生活是有的,虽然并不多见。
上述种种,似乎在褒奖青年人,贬低老年人。其实,吾并无此意,吾也是年近古稀的老者。窃以为,如此种种表现,并无高大、低小之分,都是很自然的事情。青年人的表现,是“对人生的期许”;老年人的表现,是“对人生的留恋”。“期许”是好事,“留恋”也无可指责。我们都曾经年轻过,都曾对人生有过许多期许。今天的年轻人,当他们老的时候,难道就不留恋人生吗?历史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
青年人,老年人,如果认识到这一点,会不会多一些互相理解和体谅,少许多互相指责和争执呢?
青年人,是人生的“无产者”,
除了年轻,手中没有更多的资本;
老人是人生的“有产者”,已经功成名就,拥有了多年积累的一切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