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中成长的人物事例有哪些?
具体如下:
一、匡衡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
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
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二、张海迪
张海迪五岁时就得了硬脊膜外血管病变,此后的十六年间,她先后动过四次大手术,摘除了六块脊椎板,使她从第二胸椎以下,即占三分之二的躯体失去了知觉。
张海迪以顽强的毅力向命运挑战,克服种种困难,自学了小学和中学的基本课程,阅读了一千多册政治、文学、医学、外语等方面的书籍。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掌握了一定的医术,能够治疗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十几年中,为群众治病达1万多人次。
三、海伦·凯勒
逆境,从来不是借口,再差的牌也要打出惊叹的效果。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出生十九个月就成了聋哑人。由此,世界陷入一片黑暗和寂静中。对于一个残疾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学会读书、写字、说话,没有强大的记忆力,简直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海伦·凯勒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莎莉文的帮助下,用心学习,不屈不挠的韧劲,让世界震惊。
每天十小时,海伦凯勒从不偷懒从不懈怠,积极求知的热情高昂,几十年如一日。她有个信念:一定要把自己学的知识记下来,做一个有用的人!正因如此, 她克服星种种困难,顽强不息地学习,并顺利从哈佛大学徳克利夫学院毕业。她边写作,边致力于慈善,不辞劳苦,为世界文化领域,为世界慈善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四、贝多芬
贝多芬自幼跟随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出音乐才华,但是家庭的贫困为他带来很多困扰。少年时代,贝多芬过早地担当起了生活的重担,开始操心经济问题,打算如何挣取每天的面包。
童年的贝多芬是如此的悲惨,青年的贝多芬更是痛苦万分。二十五岁以后,疾病的恶魔就开始折磨贝多芬了,1796年至1800年间,耳病开始显现出来。贝多芬感到耳朵日夜作响,他的内心也受到剧烈痛楚的折磨。听觉越来越衰退,最后他的双耳完全失聪。
这对于一位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钢琴家和音乐家来说,听力的衰退不啻于世界末日。但贝多芬进行了顽强的抗争,并说出了那句传颂千古的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
五、范仲淹
范仲淹的家境不好,在他的年纪还是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因为生病去世了。因为家里面太过贫苦,母亲自己一个人根本没有实力让范仲淹活下去,到了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他的母亲改嫁到了一个姓朱的家庭里面,随着母亲的改嫁他的姓也改为了朱。
范仲淹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