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新课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展开全部
浅谈在新课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勤于动手,引导学生重视相互讨论,重视彼此交流,重视以合作的方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参与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效率。为此,根据我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历史新教材内容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每个学习板块又分为若干学习主题,这些学习板块和学习主题的确定,基本构建了新的初中历史课体系。在这一体系下,历史主线清晰,学习主题明确,“难、繁、偏、旧”现象基本消除。所以,很多历史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够完成。但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好引导。我在上新课前,先出示设计好的自学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带着问题思考。学生自学完我所规定的内容后,我先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然后对学生不能回答、不懂的问题进行启发、点拨,消除疑难。这样学生在自学同时,自己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通过全班讨论解决问题。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本应是师生间进行平等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互动的舞台,教师与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为了达到这个共同的课堂教学目标和任务,师生间需要进行交往、对话和沟通。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知道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因材施教,才能保证教的效果和达到最终的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切实体会到教师的关怀和教育的温暖,才会以学习主体的姿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才会积极地配合好教师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如果真正这样的话,那么这种课堂就必然是充满生机和生命活力的和深受学生欢迎的本来意义上的课堂。课堂应该转向,从机械向学生灌输转向培养他们的积极学习和思考以及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反思习惯形成后,学生的发展性思维和能力就会比较好地向前跃进,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也就实现了,课堂的教学功能和作用也就体现出来了,学校的社会意义也就充分展现了。
三、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途径有很多,可通过“说”故事,“说”主要内容,“说”感受,课堂讨论等形式来进行。
讲故事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第一步。讲故事,听故事是学生喜闻乐道的事。新编历史教材中有许多神话传说、成语故事、历史大事等,而且现在学生的知识面已拓宽,他们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收集资料,学生把这些看到或听到的历史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组合后,把它表达出来,组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的过程。如在上完《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后,我让学生课后收集春秋战国时的成语故事或其他朝代的历史故事,然后将全班分成六组,每组推选两名代表参加竞赛,看那组说出的成语故事最多,讲的故事 语言表达最好,从故事受到的启示最受益,团结协作精神最强,评出这四个方面优胜者给予表彰奖励。活动中学生积极参加,学习历史的兴趣得到提高。
课堂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要途径,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七年级历史课中有许多“动脑筋”栏目,课后有“活动与探究”栏目,这些栏目有一定难度,如果让学生单独回答,可能答不出来,也可能答不全面。通过课堂讨论,能够使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展示和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认识水平。同时,通过课堂讨论,也能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说”主要内容,是在每学完一个新内容,如学完一课或一个框题,一个单元后,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把主要内容说出来,既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又增强了说话的条理性。我在上完一单元后进行复习,通常采用这种方法,这样使学生对每单元知识更加清晰系统。
“说”想法、感受。新编历史课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达到新课标所要求的能力和水平。历史课中讲了许多历史人物,对他们的功过是非必须有一个辩证的、全面的评价。老师可以在每上完一节课或一单元后,要求学生对某一历史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评价历史人物中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我在上完“六王毕,四海一”和“伐无道,诛暴秦”后,让学生自由评价秦始皇,有的同学只谈了秦始皇的功劳,而没有谈他的过错;而有的同学只谈了他的过错,而谈他的`功劳却很少,认为他的过大于功。学生评价完后,老师指出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要抓住他们的主要方面,要把重点放在他们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上,在肯定他们的功绩的同时,又要指出其局限性,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历史环境中评价。最好先总述,后谈功劳和过错。评价秦始皇要谈他的施政特点及效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贡献、在文化上的作为,等等。这样学生在头脑中对秦始皇形成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四、组织好课外活动
新编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教材中四个活动课,教师可利用这些活动课内容,组织好课外活动。如可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展览馆、博物馆、陈列馆等,收集资料,了解历史发展某一时期政治、经济等方面发展情况;可让学生动手计算古今相距年代,动手自制文物等。在活动课及其延伸活动中,使学生们的历史课堂与课后学习活跃起来。同时在活动中,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可以根据学习主题,收集分析历史资料,在此基础上举办历史故事会、读书报告会、编辑历史板报等,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也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历史文学作品,学唱历史歌曲等,提高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来欣赏历史文学作品方面的能力等。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历史新教材内容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每个学习板块又分为若干学习主题,这些学习板块和学习主题的确定,基本构建了新的初中历史课体系。在这一体系下,历史主线清晰,学习主题明确,“难、繁、偏、旧”现象基本消除。所以,很多历史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够完成。但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好引导。我在上新课前,先出示设计好的自学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带着问题思考。学生自学完我所规定的内容后,我先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然后对学生不能回答、不懂的问题进行启发、点拨,消除疑难。这样学生在自学同时,自己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通过全班讨论解决问题。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本应是师生间进行平等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互动的舞台,教师与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为了达到这个共同的课堂教学目标和任务,师生间需要进行交往、对话和沟通。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知道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因材施教,才能保证教的效果和达到最终的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切实体会到教师的关怀和教育的温暖,才会以学习主体的姿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才会积极地配合好教师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如果真正这样的话,那么这种课堂就必然是充满生机和生命活力的和深受学生欢迎的本来意义上的课堂。课堂应该转向,从机械向学生灌输转向培养他们的积极学习和思考以及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反思习惯形成后,学生的发展性思维和能力就会比较好地向前跃进,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也就实现了,课堂的教学功能和作用也就体现出来了,学校的社会意义也就充分展现了。
三、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途径有很多,可通过“说”故事,“说”主要内容,“说”感受,课堂讨论等形式来进行。
讲故事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第一步。讲故事,听故事是学生喜闻乐道的事。新编历史教材中有许多神话传说、成语故事、历史大事等,而且现在学生的知识面已拓宽,他们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收集资料,学生把这些看到或听到的历史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组合后,把它表达出来,组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的过程。如在上完《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后,我让学生课后收集春秋战国时的成语故事或其他朝代的历史故事,然后将全班分成六组,每组推选两名代表参加竞赛,看那组说出的成语故事最多,讲的故事 语言表达最好,从故事受到的启示最受益,团结协作精神最强,评出这四个方面优胜者给予表彰奖励。活动中学生积极参加,学习历史的兴趣得到提高。
课堂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要途径,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七年级历史课中有许多“动脑筋”栏目,课后有“活动与探究”栏目,这些栏目有一定难度,如果让学生单独回答,可能答不出来,也可能答不全面。通过课堂讨论,能够使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展示和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认识水平。同时,通过课堂讨论,也能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说”主要内容,是在每学完一个新内容,如学完一课或一个框题,一个单元后,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把主要内容说出来,既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又增强了说话的条理性。我在上完一单元后进行复习,通常采用这种方法,这样使学生对每单元知识更加清晰系统。
“说”想法、感受。新编历史课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达到新课标所要求的能力和水平。历史课中讲了许多历史人物,对他们的功过是非必须有一个辩证的、全面的评价。老师可以在每上完一节课或一单元后,要求学生对某一历史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评价历史人物中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我在上完“六王毕,四海一”和“伐无道,诛暴秦”后,让学生自由评价秦始皇,有的同学只谈了秦始皇的功劳,而没有谈他的过错;而有的同学只谈了他的过错,而谈他的`功劳却很少,认为他的过大于功。学生评价完后,老师指出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要抓住他们的主要方面,要把重点放在他们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上,在肯定他们的功绩的同时,又要指出其局限性,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历史环境中评价。最好先总述,后谈功劳和过错。评价秦始皇要谈他的施政特点及效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贡献、在文化上的作为,等等。这样学生在头脑中对秦始皇形成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四、组织好课外活动
新编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教材中四个活动课,教师可利用这些活动课内容,组织好课外活动。如可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展览馆、博物馆、陈列馆等,收集资料,了解历史发展某一时期政治、经济等方面发展情况;可让学生动手计算古今相距年代,动手自制文物等。在活动课及其延伸活动中,使学生们的历史课堂与课后学习活跃起来。同时在活动中,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可以根据学习主题,收集分析历史资料,在此基础上举办历史故事会、读书报告会、编辑历史板报等,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也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历史文学作品,学唱历史歌曲等,提高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来欣赏历史文学作品方面的能力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