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祭奠先烈手抄报及资料

 我来答
名成教育17
2022-06-02 · TA获得超过546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6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0.1万
展开全部

清明节祭奠先烈手抄报及资料

  现如今,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手抄报吧,手抄报能有效帮助我们获得信息,培养综合能力。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手抄报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祭奠先烈手抄报及资料,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节缅怀先烈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又是一年清明时。严冬在春风中消退,岁月在奋斗中远去,我们全校师生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来到了烈士墓前缅怀革命先烈。看着眼前的烈士纪念碑,听着烈士的感人故事,我心潮起伏,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的心酸了,我的眼睛湿润了……“青山绿水长留生前浩气苍松翠柏堪慰逝后英灵”。历史的长河记载了多少英雄的事迹,有多少英雄为了保家卫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多少革命烈士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不惜自己的生命为我们开拓了一片广阔的天空,让我们无忧无虑地自由飞翔。而他们却在这里静静地躺了下去,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烈士们做出了不平凡的壮举。我们歌颂他们,他们的大无畏精神铺造了我们这一代的光辉前程;我们缅怀他们,他们的坚定信念,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中华儿女。革命先烈为我们踏出了一条光明大道,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难道我们还有理由不报答祖国妈妈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吗?

  如今,我们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新人,面对未来,祖国的前途无限光明灿烂,我们更应该具有爱国之情、树立报国之心;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今天在这里,面对一座座矗立着的丰碑,我们怎会不肃然起敬?他们是我们一代代中华儿女的骄傲、值得我们一代代人崇敬和爱戴!烈士的英名和业绩,将与江河共在、与日月同辉!

  先烈们,请安息吧!虽然你们离开了我们,但苍天在上,英魂永存。我们不会忘记先烈,我们不会忘记历史!我们要继承先烈的革命传统,发扬前辈爱国精神,用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为我们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祖国美好的明天!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沐浴着温暖的春风,奏响雄浑高亢的《义勇军进行曲》,庄严地升起我们神圣的国旗,看,五星红旗,我们心中的图腾,她热烈鲜艳,迎风飘扬。飘扬在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心中。

  今天我们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缅怀和纪念我们的革命先烈。

  历史的长河记载了多少英雄的事迹,革命先烈们,把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为战斗时同敌人搏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革命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巨大危险的时候,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革命先烈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抛去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给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的大地。

  如今,战争年代渐行渐远,我们这些90后,00后的孩子,过着无比幸福的生活,无法体会战争的困苦与磨难,最多只能从书中,长辈的教诲和电视剧中去体会和感悟先烈们这比天高比海深的爱国情怀。但我们知道,生命是最可贵的,为了我们这些后人的幸福,先烈们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是何等的高尚?

  同学们!我们都是幸运的,我们生长在新时代,拥有富足的生活。当年烈士们浴血奋战的每一寸土地,今天已鲜花朵朵、绿草如茵。当年硝烟弥漫的天空早已碧空如洗、红旗飘扬。和平年代,虽然我们不需要像先烈们那样抛头颅、洒热血,用身躯筑起共和国的长城,但我们肩负振兴中华的使命。

  梁启超曾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同学们,就让我们以先烈为榜样,继往开来,用自己的热情、自己的血汗、自己的才智,把握住生命的每一个瞬间;用青春的承诺,放飞理想的风筝;用青春的自信,作义无返顾的搏击;用青春的坚韧,不懈奋斗,立志成材,超越自我,报效祖国!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于清明节缅怀先烈的诗歌

  四月是一个沉思的季节

  四月是一个缅怀的季节

  四月的阳光是温暖迷人的

  它似乎告诉我们

  我们现在的生活是何等的幸福

  它更勉励我们:

  勿忘历史,珍惜今朝

  在烈士陵园前,我站着留了影,

  此时此刻,我心潮涌起,

  我们能否踏着先烈足迹?!

  我们能否把红旗扛起?

  一种激昂,一个振奋,

  一种思索,一个问题。

  上幼儿园的时候,

  我从父母、老师嘴里知道罗世文、车耀先事迹,

  共产党人面对敌人的屠刀、威武不屈,

  深深根扎在我幼小的心灵里。

  上小学的时候我认识了“小萝卜头”,

  他与我们一样大的年龄,

  做的事迹是那样壮烈。

  我还从书本上读到革命先辈,

  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祖国的明天,

  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可歌可泣。

  今天,我在“小萝卜头”雕塑前,

  依然感到他的少年英姿,

  他在沉着的思索什么?

  难道他感到自己幼稚?

  我反复读了“狱中八条意见”,

  仿佛看了先烈们鲜红的血迹。

  在牺牲个人利益及生命的时候,

  我们能不能象先烈一样无悔无怨?

  现在,进行现代化建设,

  我们怎么样实现先烈的遗志?

  面对先烈,我感到,

  作为一个普通党员,

  我们应该举起民族振兴的大旗!

  告慰先烈,

  我们正在经历新的壮举!

  栉风沐雨不辞苦,

  改革路上谱新曲!

  我们用生命,

  象烈士那样撰写精彩的人生,

  祖国的强大还得靠我们自己!

  诗歌(二)

  怀着崇敬,

  带着自豪,

  我们来到您的墓前;

  得到启示,

  引起思考,

  我们流连在你的周围。

  啊,

  竹林发出呼啸,在叙述你的事迹;

  松林滚动波涛,在赞颂你的精神。

  在白沙,在翠柏环绕的烈士墓下,

  有八位英雄在此安息;

  在昔日,在战火纷飞的年月里,

  有八位战士令人回忆。


  

  他们就是——

  敬爱的“白沙八烈士”,

  他们是抗日战争中一面不倒的军旗,人民的好儿子!

  也许,

  我们的同学对你们还不熟悉,

  但历史像那长城一样,

  永远也不会磨灭。

  身为革命者的你们,

  愤然写下“血淋淋铁的事实”:

  于是,

  你们在茅山地区,

  与爱国民众一起为国家兴亡而疾呼;

  于是,

  你们在这里,

  面对凶恶的敌人进行了坚决地反击。

  可最终,

  你们还是被敌人用铁丝穿过肩胛骨,

  被敌人无情地活埋在这里,

  年纪最小的“小螃蟹”烈士牺牲时年仅18岁……

  站在烈士纪念碑前,

  我们深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我们永远怀念为新中国的建立而英勇献身的前辈。

  是你们,

  在茫茫黑夜,

  追求马列主义真理,高擎起革命的火把。

  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

  你们出生入死,视死如归。

  是你们为我们民族的解放,

  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

  不计个人得失,不畏艰难险阻。

  “东方红,太阳升”,是你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

  掀开了我们祖国崭新的历史篇章!

  英雄,

  我们肃立在您的面前,

  为您献上白花一朵,

  表达少先队员的心意一片,

  每当我们背起书包,

  欢欢喜喜地去学校,

  我们不会忘记,

  今天的美好生活,

  源于昨天你们血与汗的奉献。

  没有你们抛头颅,洒热血,

  现在的旗帜就不会如此灿烂。

  你们把生存的权利留给了后代,

  用血肉筑成了新的长城。

  因此,只有你们才会让天公动容,大地哀叹!

  你们用浩然的正气,英勇的行为,

  谱写了一曲生命的壮歌。

  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担,

  却成了不了的遗愿。

  站在烈士纪念碑前,

  我们也深感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道路艰难坎坷,曲折漫长。

  我们倍加怀念为建设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为巩固社会主义江山而英勇献身的烈士。

  在捍卫祖国尊严,

  为巩固社会主义江山而英勇献身的烈士。

  在捍卫祖国祖国尊严,

  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每一个哨位,

  是你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新的长城;

  在一个个抢险救灾的紧要关头,

  在一处处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

  是你们用青春年华谱写了一曲曲响彻九天的爱国爱民的凯歌;

  晴朗的天空,有时也会窜出几股阴云,

  明媚的花园里,有时也会泛起几撮沉渣,

  是你们旗帜鲜明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用生命和热血驱散乌云,荡涤沉潭。

  如今,

  天空更蓝,花儿更艳,

  社会主义艳阳天上,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我们前进的歌声更加嘹亮!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当祖国走过五十多个年头,值得告慰你们英灵的是——

  全国人民正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又踏上了改革开放、建设四个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祖国建设所取得每一个成就,是你们的业绩在延续,

  我们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是你们的生命在闪光!

  如今,我们新一代的少先队员,

  正踏着你们开辟出来的道路,勇往直前!

  明天在我们手中创造,

  让我们一起期盼……

  安息吧,英雄!

  您那不朽的灵魂,已融入我们的信念;

  你那不灭的精神,

  会传给一代又一代少先队员,

  直到永远,永远!

  清明节来历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踏青

  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

  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习俗有关。今天看来,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的一种损害,是不宜提倡的。

  清明节插柳植树的风习,据说是纪念发明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曾"尝百草"的神农氏;另一说是介子推死时所抱的柳树后来复活,晋文公赐名为清明柳,并折柳成圈戴在头上,此习俗后传入民间。虽然有着不同的典故源流,但这些风俗仍不离人们对春回大地的喜悦。

  清明游乐

  清明节除了上述扫墓祭祖、踏青插柳的习俗之外,还有大量纯属游乐的风习,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喜爱,如延续至今的牵钩、放风筝和荡秋千等,也还有曾盛行一时,惟今已不复见的射柳和蹴鞠(音:cù jū)。

  牵钩

  “牵钩”是古称,其实就是现代的拔河运动。据说春秋时,楚国为了进攻吴国,以牵钩这种运动来增强人民的体质。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绳,两头分为许多小绳,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一声令下,双方各自用力拉绳,鼓乐齐鸣,双方助威呐喊,热闹非常。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荡秋千

  秋千最早叫"千秋",相传秋千为春秋时齐桓公从北方民族山戎所传入,汉以后成为清明及其它如端午节、寒食节等节日的民间游戏。秋千最初是用一根绳子,以手抓绳而荡,后发展成于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而成。

  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

  今日的公园和游乐场仍然有秋千,供儿童玩耍。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蹴鞠

  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户外活动,像踏青、郊游、荡秋千等等,在祭奠追思的感伤之余,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在这些活动中,“蹴鞠”就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蹴鞠,就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相传蹴鞠早于商代已有,战国时期流入民间,至汉代更成了军中用以练身习武,并列于兵书。

  “蹴鞠”就是用脚踢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杜甫的《清明》诗中写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也说明了当时蹴鞠活动的普及。在讲求“中庸”的传统文化背景下,蹴鞠逐渐由对抗性比赛演变为表演性竞技。到了清代,在史籍上有关蹴鞠活动的记载,就寥寥无几了。

  蹴鞠的发源地山东淄博又兴起蹴鞠热,许多市民参与其中,既锻炼了身体,又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民俗。

;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