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句意境的题
1.怎样解答古诗鉴赏中的意境型的试题
你应该把形容意境的词背了,如悠远,凄美等等。这在你的资料书上都有。
你还可以被一些如词语铿锵,情如洪水啊等等点评的语句。
然后就结合诗句对上号。在把诗句的画面描写一下,当然要简洁,唯美。
还有就是掌握不同诗人,不同时诗歌的主要特点,比如建安的锋骨,唐朝的奢华。其实最难的是清朝的诗。如果难得题,几乎全是明清民国时的。
最后就是能多写就多写,是按点给分的。当然不能写的驴头不对马嘴!
希望能帮到你的忙
2.古代常见的诗词意象及例题和解法
1.月亮 思乡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的俘虏营中写下的,表达了身被囚系的诗人对妻子家人的思念。
诗人不说自己望月忆妻,却想象今夜鄜州月圆,妻子独自一人在望月思念自己,妻子身旁虽有儿女陪伴,但儿女还太小不懂他们母亲的思念,并不能为母亲分忧。这样写来,写出了诗人神驰千里,黯然动容之满怀愁绪,使诗情更进了一层。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另外还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 2.柳 柳——留——惜别——依依不舍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
“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 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多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兰花,清新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叶型矫健,交错变化,韵味飘逸。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又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
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途——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明代徐渭的《兰》:“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以足压千红。
总令摘向韩袖,不作人间脑麝风。”这首诗写出了春兰的美,兰以幽香取胜,比春光中的“千红”不知要高贵多少倍。
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翠——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A.古人把竹子的自然型状与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白居易的《养竹计》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张九龄的咏竹诗《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髙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赞美竹的气节和虚心。
B.玄学家、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翠的环境谈玄论道,而这些画面也越来越多进入他们的诗作中。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菊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雪,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志士、君子A.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当其人格化之后,菊的这种性格就变成现实社会中的仁人志士,正人君子,例诗:菊花枯尽香犹在,又付东篱一醉眠。——陆游B.颜色淡雅——淡泊名利,不求闻达——隐士例诗: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落花——花落春归——伤春悲秋,青春易逝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写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
唐代诗评家司空图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二十四诗品》)胡应鳞也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
可见意象艺术是中国诗歌的传统。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下面我根据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对意象进行一下归类。1.自然景观类: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
它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例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中的月亮浸染了诗人思乡的感情。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这里写月突出了对故乡的思念。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
3.求诗句的意境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无理有情,无理而妙。
好像词人在对郴江说:郴江啊,你本来是围绕着郴山而流的,为什么却要老远地北流向潇湘而去呢?关于这两句的蕴意,或以为:“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是自己还得呆在这里,得不到自由。”(胡云翼《宋词选》)或以为词人“反躬自问”,慨叹身世:“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切政治斗争漩涡中去呢?”(《唐宋词鉴赏辞典》)见仁见智。
依笔者拙意,对这两句蕴意的把握,或可空灵一些。词人在幻想、希望与失望、展望的感情挣扎中,面对眼前无言而各得其所的山水,也许他悄然地获得了一种人生感悟:生活本身充满了各种解释,有不同的发展趋势,生活并不是从一开始便固定了的故事,就像这绕着郴山的郴江,它自己也是不由自己地向北奔流向潇湘而去。
生活的洪流,依着惯性,滚滚向前,它总是把人带到深不可测的远方,它还将把自己带到什么样苦涩、荒凉的远方啊!正如叶嘉莹先生评此词说:“头三句的象征与结尾的发问有类似《天问》的深悲沉恨的问语,写得这样沉痛,是他过人的成就,是词里的一个进展。”(《唐宋词十七讲》)与秦观悲剧性一生“同升而并黜”的苏轼,同病相怜更具一份知己的灵感犀心,亦绝爱其尾两句,及闻其死,叹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自书于扇面以志不忘。
是以王士祯云:“高山流水之悲,千古而下,令人腹痛!”(《花草蒙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