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有一座墓,这个墓主人是谁?
这座墓的主人是王承恩。王承恩是明末时期的一位宦官,深得崇祯帝宠信。王承恩是在万历年间入宫的,入宫之后曾被安排至信王府当差。当时的信王便就是朱由检(1622年受封),也就是说王承恩从朱由检年少时便在其身旁照顾。天启年间,宦官一党因魏忠贤深受宠信而迅速崛起,身为宦官一份子的王承恩也因此成为魏忠贤的依附者之一。不过后来在拥立新君这一事情上,王承恩却站在了朱由检这一方。
在王承恩的帮助之下,身为信王的朱由检最后被正式确立为皇位继承人。也正是基于这一拥立之功,崇祯帝对王承恩始终非常信任,王承恩也因此被提拔为司礼监太监。因为帝王的宠信,王承恩手中的权势是非常大的。不过他并未因此产生异心,反而一直尽心尽力地侍奉崇祯帝。虽然在崇祯帝在位期间也曾有朝臣进言说王承恩有可能是另一个魏忠贤,但是崇祯帝却还是选择重任王承恩。
事实证明,王承恩也确实对崇祯帝忠心不二。众所周知,崇祯帝最后是在煤山的一棵老槐树上自缢而亡的,而当时跟在他身边的就只有王承恩一人。在崇祯皇帝去世之后,王承恩也随之吊死在其身边的一棵海棠树上。待他们二人去世三日之后,他们的尸首被李自成起义军发现。后来崇祯帝的尸首被起义军葬入田贵妃墓,王承恩则被葬在这座墓的旁边。
由于王承恩陪同崇祯帝自缢殉国的举动令世人十分感叹,所以南明弘光帝曾为王承恩赐谥“忠愍”。除此之外,入关之后的清军为了拉拢民心曾下令将葬有崇祯帝的田贵妃墓更名为思陵。与此同时,顺治帝也为王承恩亲手写下“贞臣为主,捐躯以从”的碑文。于是,思陵成为了明十三陵之一,而王承恩墓则成了明十三陵中的一座陪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