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小故事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在西安扣留了蒋介石,迫使其“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蒋介石被迫接受。日本军队于1937年7月7日制造卢沟桥事件,导致中日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七七事变后,建立了国民党、共产党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蒋介石积极部署和指挥中国军队开赴华北和淞沪前线,抗御日本侵略军,他先后指挥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至1938年10月,使日军伤亡45万余人,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速战速决、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
蒋介石在政治民主化方面作出一些许诺,释放政治犯,召开国民参政会等,全国一时出现一片团结抗日的新气象。但由于蒋介石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军事防御的战略战术,又幻想并等待国际“调停”制止日本侵略,因而不能抵御占有很大优势的日本侵略军,华北、东南和华中大片国土相继沦陷。
阿登战役时。那个时候盟军已经登陆诺曼底,德军正在疯狂地做着垂死挣扎。为了躲避战争,伊丽莎白带着儿子弗瑞斯来到森林深处的一个小木屋。三名美军士兵在森林满天风雪中迷路,其中一名士兵腿部中了弹,他们急需一个隐蔽的地方休息。三人来到伊丽莎白家,要求在这里借住。面对持枪的美国军人,伊丽莎白没有其他的选择,但她提出如果想在这里过夜,必须将武器放到屋外。美国士兵接受了她的建议,房间里紧张的气氛有所缓和。 很快,三名德国军人也来到伊丽莎白家避雪,与美国士兵狭路相逢。为了生存伊丽莎白出面请求两国的士兵暂时放下武器,这样才可以一同寄居在这里。双方均同意将武器放在室外,但关系却异常紧张。美国人和德国人彼此提防,因为谁也不知道对方的真实想法,谁也不敢保证对方不会向自己举起手中的枪。 圣诞节的到来让这群原本对立的人安坐在桌前,此刻他们已经没有了战场上的仇恨,甚至开始分享彼此的食物。人们心中对和平充满向往,祈祷着战争快一点结束。清晨,一名化妆成美国士兵的德国军官潜入到伊丽莎白家。他用枪指向伊丽莎白,并辱骂她为卖国贼。紧急关头德国中士汉斯用枪托击倒了他,救下了伊丽莎白,也救下了美国士兵。后来德国兵告诉美国兵美军营地的方向,互相行了军礼,告别了。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美、英同盟,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得到了美国的物资和财政援助。他派中国远征军去缅甸,与英美联军联合作战,打通了中印公路。美、英为了联合中国共同抗击日本,许诺废除不平等条约所规定的在华特权,签订了中美、中英“新约”。1943年11月,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会谈对日联合作战方略及战后和平条件。1945年6月派宋子文等去苏联会谈,8月两国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有关协定。
1945年春,遭受苏联红军沉重打击的德军败退到奥得河—尼斯河西岸一线,他们集中了大约100万兵力,1万门火炮、迫击炮,3300架飞机和1500辆坦克,企图在此负隅顽抗,阻止苏军攻占柏林。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担任主攻任务的朱可夫苦苦思索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伤亡突破敌人防线。一天,他无意中发现照明用的普通探照灯后,灵机一动,提出了一个绝妙的作战方案:在黎明前发起进攻,使用大量的大功率探照灯突然照射敌前沿阵地。这既可以威慑敌人,又可以防止红军因为天黑出现混乱。4月16日拂晓前,在奥得河上空,突然升起了无数的信号弹,霎时间,苏军把140多部探照灯连同所有坦克和卡车的车灯,都一齐打开,大约1000多亿度的电光同时射向德军前沿阵地,照得德军眼花缭乱,乱作一团,甚至看不清苏军在哪里。紧接着,朱可夫命令苏军数千门大炮、迫击炮和“喀秋莎”火箭炮开始猛烈轰击,德军的防御阵地很快陷入一片火海。这时,步兵和坦克部队在探照灯的掩护下,也迅速对敌发起冲击,没过多久,苏军就以很小的代价攻克了德军的防御阵地,为攻占柏林打开了胜利之门。
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国袭击了波兰。希特勒派遣了德国空军1300架飞机和2000多辆坦克以及150万训练有素的地面部队。另一方面,波兰军队大部分是由具有旧武器(甚至有些使用长矛)和骑兵的步兵组成。毋庸置疑,波兰并不赞成这一做法。与波兰签订条约的英法两国在两天后的1939年9月3日向德国宣战。然而,这些国家无法迅速地集结军队和装备去救波兰。在德国从西方向波兰进行了成功的攻势之后,苏联在9月17日从东方入侵了波兰,与德国达成了协议。1939年9月27日,波兰投降。
扩展资料
巴巴罗萨计划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起侵苏行动的代号。该计划由时任德国陆军总参 谋部第1军需部长保卢斯起草和指导,1940年8月底制定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