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发展不成熟怎么办?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看了一个视频,讲到一个人的人格发展不成熟主要有两个原因:1.自我价值感低。2.对他人不信任。
精神分析理论对于所有问题的解读都是回归到童年去寻找答案,这个问题也不例外。
自我价值感低可以归结为早年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主要照顾者的足够的重视。可能孩子的生理、心理或情感需求常常被家长忽视,甚至有一些孩子在面对不够成熟负责的家长时,可能还需要去扮演照顾者的角色,这些都会使孩子养成忽略自我感受、不重视自己的习惯,从而无法形成对自己价值感的稳定认同。
对他人信任感低也常常是由于个体在早期成长过程中受到他人的伤害、歧视等等不恰当的对待,进而形成对外界环境的负面认知和对他人、对世界的恐惧。这种恐惧感会阻碍一个人探索世界的进程。并且由于对他人的疏离感和不信任感,这样的人也更加难以获得适时的支持与帮助,而缺少支持的个体会进一步验证并强化“他人是不可靠和不可信的”这个观点。
另一个角度来看,精神分析也讲到攻击性是每一个个体与生俱来的能量。这个攻击性如果无法适当转化与宣泄,人就会出现心理冲突。如果从这个方向来分析,向内的冲突性就会表现为自我批判与低价值感,而冲突性向往释放就会表现为对他人的敌意。因为对他人有敌意,就同时会表现为担心他人也对自己抱有敌意。从这个角度来看,就可以理解为人格不成熟的个体,其攻击性没有完成升级和转化。这个转化指的是变为参与比赛、竞争、努力工作等等社会与大众普遍能够接受的攻击性行为。
从这两个方向来分析,都是可以解释通这个问题的。心理学是个仁者见仁的领域吧,有时候听一些别人的观点时,自己也会有一些自己的分析和想法,就当作是课外思考好了。
视频中也给出了改善的方法:了解这个问题是如何产生的;与有共同经历的人交流;寻找替代的关爱者,补足小时候缺失的关爱与重视。
这几点当中,我并不完全认同与相同经历的人交流这个做法。通常价值感低、对他人不够信任的人都或多或少会带有一些负面情绪,两个有着同样负面情绪和负面观点的人进行过多的交流探讨,很可能会把现场变成集体抱怨大会,这只能让每个人的状态都更加糟糕。当然,我认同那种通过发现他人来相信“自己不是唯一的一个人”的做法。我也觉得如果在有专业人士在场的情境下,与那些有共同经历的人一起交流感受并处理童年遗留情绪是有益处的。
最后,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在与他人、与社会的连接和交往过程中,逐步达成自我人格的完整与成熟。
精神分析理论对于所有问题的解读都是回归到童年去寻找答案,这个问题也不例外。
自我价值感低可以归结为早年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主要照顾者的足够的重视。可能孩子的生理、心理或情感需求常常被家长忽视,甚至有一些孩子在面对不够成熟负责的家长时,可能还需要去扮演照顾者的角色,这些都会使孩子养成忽略自我感受、不重视自己的习惯,从而无法形成对自己价值感的稳定认同。
对他人信任感低也常常是由于个体在早期成长过程中受到他人的伤害、歧视等等不恰当的对待,进而形成对外界环境的负面认知和对他人、对世界的恐惧。这种恐惧感会阻碍一个人探索世界的进程。并且由于对他人的疏离感和不信任感,这样的人也更加难以获得适时的支持与帮助,而缺少支持的个体会进一步验证并强化“他人是不可靠和不可信的”这个观点。
另一个角度来看,精神分析也讲到攻击性是每一个个体与生俱来的能量。这个攻击性如果无法适当转化与宣泄,人就会出现心理冲突。如果从这个方向来分析,向内的冲突性就会表现为自我批判与低价值感,而冲突性向往释放就会表现为对他人的敌意。因为对他人有敌意,就同时会表现为担心他人也对自己抱有敌意。从这个角度来看,就可以理解为人格不成熟的个体,其攻击性没有完成升级和转化。这个转化指的是变为参与比赛、竞争、努力工作等等社会与大众普遍能够接受的攻击性行为。
从这两个方向来分析,都是可以解释通这个问题的。心理学是个仁者见仁的领域吧,有时候听一些别人的观点时,自己也会有一些自己的分析和想法,就当作是课外思考好了。
视频中也给出了改善的方法:了解这个问题是如何产生的;与有共同经历的人交流;寻找替代的关爱者,补足小时候缺失的关爱与重视。
这几点当中,我并不完全认同与相同经历的人交流这个做法。通常价值感低、对他人不够信任的人都或多或少会带有一些负面情绪,两个有着同样负面情绪和负面观点的人进行过多的交流探讨,很可能会把现场变成集体抱怨大会,这只能让每个人的状态都更加糟糕。当然,我认同那种通过发现他人来相信“自己不是唯一的一个人”的做法。我也觉得如果在有专业人士在场的情境下,与那些有共同经历的人一起交流感受并处理童年遗留情绪是有益处的。
最后,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在与他人、与社会的连接和交往过程中,逐步达成自我人格的完整与成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