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有多少?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其中节日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十六大传统节日,分别是春节、元宵节、龙抬头、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腊八节、冬至节、祭灶节、除夕。寒食节是中国十六大传统节日之一,曾是中国民间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其经历了由无到有、由盛转衰的过程,是传统节日中随民俗变化融合消失的典型。在多元文化的今天,重温寒食节的历史、发展与衰落,对现实的传统节日文化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寒食节的起源
寒食节一般设在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所以又称为“百五节 ”或“一百五 ”,其重要习俗为禁火、冷食,故又称为禁烟节、冷食节。寒食节是一个节日内涵很丰富的节日,主要的习俗有禁火,冷食(冷食种类繁多,较早的有饧、粥等),祭祖,斗鸡子、蹴鞠、秋千之戏等。除了禁火和冷食外,其它习俗大都是在文化变迁中整合而来的。
寒食节青团,图片来源于网络
儿童蹴鞠,图片来源于网络
寒食节是古代的重大节日之一,《岁广时记》称“冬、正、寒食为三大节”,其形成可以追溯至周,据史料考,寒食节的最早起源应该和周代的祭祀大火星的仪式有关。目前,对于寒食节的起源,在史学家和民俗学家的研究中主要有三种学说:周代禁火说、古代改火说和纪念介子推说。前两种说法主要是史学家基于史料研究提出,后者则主要由民俗学者基于民间感性的理解。
关于禁火说, 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周代的,《周礼·司烜氏》记载有:“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这一看法多为后世研究者所认同,但对于周代为什么要在中春修火禁,又各持己见,其中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星宿崇拜说。从唐宋以后的相关资料来佐证,二十八星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甚至二十八星宿中的每一宿都被尊为神,这主要是因为每一星宿出现和消失的规律,都对农作物的收成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因而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唐代的李贤在注《后汉书·周举传》“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时说:“龙星,木之位也,春见东方。心为大火,惧火之盛,故为之禁火。”。也就是说,寒食节禁火说中的“火”字,原本是天文学上的大火星,禁火是人们基于对星宿的崇拜举行的祭祀大火星的仪式之一。
大火星——心宿二,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改火说,有人认为它是禁火的仪式之一,也有人认为是一种单独的祀火仪式,关于这这两者的关系并没有相关的文献佐证。认为寒食禁火与古老的改火习俗有关的理论在许多文献中都有迹可循。相传远古时代,燧人氏见大鸟啄木出火,知木中藏火,因创钻木取火之法。《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宰予说“钻燧改火,期可已矣”,马融注曰:“《周书·月令》有更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故曰‘改火’”。不同时节换新火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时疾。《北史·王慧龙转》附《王劭转》载“(王)劭以上古有转燧取火之义,近代废绝,于是上表请变火曰:”臣谨案《周官》:‘四时变火,以救时疾’,明火不数变,时疾必兴。圣人作法,岂徒然也?”可见古代禁火之制的确存在。
与改火说相关对寒食习俗的成因有 “哀悼牺牲” 和 “斋戒仪式” 两种说法。前者如裘锡圭先生认为:“焚死的介子推的原型应该是改火中被当作谷神的代表而烧死的人牺”,因此“寒食恐怕不仅仅是由于停火而产生的消极结果,它原来应该有哀悼在改火中代表神而死的牺牲者的意义” 。后者如杨琳先生,认为因为改火习俗中有寒食习俗,所以寒食节也是一种“斋戒仪式”,这种仪式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方面,完全熄灭旧火可以避免死灰复燃或者与新火相见,也就能避免造成伤害;另一方面,这种斋戒是为了显示迎接新火神时的庄严、敬重,以此来博得新火神的欢心,起到祐福的功能。但我国的斋戒没有必须要寒食的文化传统,寒食节也是“斋戒仪式”的观点有一定的纰漏。
而介子推说则是民间流传最广、接受度最高的寒食节来历传说。介子推说认为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被火烧死的忠臣介子推,这种说法虽史料上存疑,但民俗学上是被广泛支持的,被认为是解释寒食节来源的民间附会。《琴操》曰:“晋文公与介子绥俱亡,子绥割股以啖文公,文公复国,子绥独无所得,子绥作《龙蛇之歌》而隐。文公求之,不肯出,乃燔左右木,子绥抱木而死。文公哀之,令人五月五日不得举火。‘’其中的子绥指的就是介子推,记述的主要情节基本一致:介之推在重耳逃亡之时鞍前马后、忠心耿耿,不惜以肉啖饥饿的重耳而尽忠;重耳成为君王后,介之推的汗马之功却惨遭无禄可受,遂(携母)隐居于深山之中;晋文公幡然悔悟,本想以焚山逼迫介之推主动出山,不料介之推抱木而亡。
介子推及母亲抱木而亡,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早提出这一学说的是两汉时期的桓谭,他在《新论》的“离事”中指出,“太原郡民以隆冬不火时五日,虽有疾病缓急,犹不敢犯,为介子推故也”,《玉烛宝典》引《邺中记》亦说“并州之俗,以冬至后百五日为介子推断火冷食”。曹操在禁绝火令中也有类似记述“闻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介子推”。这一观点在南北朝前流传甚广,而后又学者提出异议。 南朝的宗懔在 《荆楚岁时记 》中就明确指出据 《左传 》及 《史记 》并无介子推被焚之事。且在 《庄子 ·盗跖 》中记载:“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刘向 《新序 ·节士 》中亦载: “…… (介子推 )遂不出而焚死。”等史料中,也并没有介子推与寒食节直接先关的说法。但是,虽然史学家对此存疑,但并不妨碍这种观点被民间广泛认可,这也是“还俗与民间”的文化保护观所提倡的。
(一)寒食节的起源
寒食节一般设在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所以又称为“百五节 ”或“一百五 ”,其重要习俗为禁火、冷食,故又称为禁烟节、冷食节。寒食节是一个节日内涵很丰富的节日,主要的习俗有禁火,冷食(冷食种类繁多,较早的有饧、粥等),祭祖,斗鸡子、蹴鞠、秋千之戏等。除了禁火和冷食外,其它习俗大都是在文化变迁中整合而来的。
寒食节青团,图片来源于网络
儿童蹴鞠,图片来源于网络
寒食节是古代的重大节日之一,《岁广时记》称“冬、正、寒食为三大节”,其形成可以追溯至周,据史料考,寒食节的最早起源应该和周代的祭祀大火星的仪式有关。目前,对于寒食节的起源,在史学家和民俗学家的研究中主要有三种学说:周代禁火说、古代改火说和纪念介子推说。前两种说法主要是史学家基于史料研究提出,后者则主要由民俗学者基于民间感性的理解。
关于禁火说, 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周代的,《周礼·司烜氏》记载有:“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这一看法多为后世研究者所认同,但对于周代为什么要在中春修火禁,又各持己见,其中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星宿崇拜说。从唐宋以后的相关资料来佐证,二十八星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甚至二十八星宿中的每一宿都被尊为神,这主要是因为每一星宿出现和消失的规律,都对农作物的收成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因而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唐代的李贤在注《后汉书·周举传》“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时说:“龙星,木之位也,春见东方。心为大火,惧火之盛,故为之禁火。”。也就是说,寒食节禁火说中的“火”字,原本是天文学上的大火星,禁火是人们基于对星宿的崇拜举行的祭祀大火星的仪式之一。
大火星——心宿二,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改火说,有人认为它是禁火的仪式之一,也有人认为是一种单独的祀火仪式,关于这这两者的关系并没有相关的文献佐证。认为寒食禁火与古老的改火习俗有关的理论在许多文献中都有迹可循。相传远古时代,燧人氏见大鸟啄木出火,知木中藏火,因创钻木取火之法。《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宰予说“钻燧改火,期可已矣”,马融注曰:“《周书·月令》有更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故曰‘改火’”。不同时节换新火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时疾。《北史·王慧龙转》附《王劭转》载“(王)劭以上古有转燧取火之义,近代废绝,于是上表请变火曰:”臣谨案《周官》:‘四时变火,以救时疾’,明火不数变,时疾必兴。圣人作法,岂徒然也?”可见古代禁火之制的确存在。
与改火说相关对寒食习俗的成因有 “哀悼牺牲” 和 “斋戒仪式” 两种说法。前者如裘锡圭先生认为:“焚死的介子推的原型应该是改火中被当作谷神的代表而烧死的人牺”,因此“寒食恐怕不仅仅是由于停火而产生的消极结果,它原来应该有哀悼在改火中代表神而死的牺牲者的意义” 。后者如杨琳先生,认为因为改火习俗中有寒食习俗,所以寒食节也是一种“斋戒仪式”,这种仪式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方面,完全熄灭旧火可以避免死灰复燃或者与新火相见,也就能避免造成伤害;另一方面,这种斋戒是为了显示迎接新火神时的庄严、敬重,以此来博得新火神的欢心,起到祐福的功能。但我国的斋戒没有必须要寒食的文化传统,寒食节也是“斋戒仪式”的观点有一定的纰漏。
而介子推说则是民间流传最广、接受度最高的寒食节来历传说。介子推说认为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被火烧死的忠臣介子推,这种说法虽史料上存疑,但民俗学上是被广泛支持的,被认为是解释寒食节来源的民间附会。《琴操》曰:“晋文公与介子绥俱亡,子绥割股以啖文公,文公复国,子绥独无所得,子绥作《龙蛇之歌》而隐。文公求之,不肯出,乃燔左右木,子绥抱木而死。文公哀之,令人五月五日不得举火。‘’其中的子绥指的就是介子推,记述的主要情节基本一致:介之推在重耳逃亡之时鞍前马后、忠心耿耿,不惜以肉啖饥饿的重耳而尽忠;重耳成为君王后,介之推的汗马之功却惨遭无禄可受,遂(携母)隐居于深山之中;晋文公幡然悔悟,本想以焚山逼迫介之推主动出山,不料介之推抱木而亡。
介子推及母亲抱木而亡,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早提出这一学说的是两汉时期的桓谭,他在《新论》的“离事”中指出,“太原郡民以隆冬不火时五日,虽有疾病缓急,犹不敢犯,为介子推故也”,《玉烛宝典》引《邺中记》亦说“并州之俗,以冬至后百五日为介子推断火冷食”。曹操在禁绝火令中也有类似记述“闻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介子推”。这一观点在南北朝前流传甚广,而后又学者提出异议。 南朝的宗懔在 《荆楚岁时记 》中就明确指出据 《左传 》及 《史记 》并无介子推被焚之事。且在 《庄子 ·盗跖 》中记载:“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刘向 《新序 ·节士 》中亦载: “…… (介子推 )遂不出而焚死。”等史料中,也并没有介子推与寒食节直接先关的说法。但是,虽然史学家对此存疑,但并不妨碍这种观点被民间广泛认可,这也是“还俗与民间”的文化保护观所提倡的。
展开全部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3、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
4、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
5、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
6、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
7、清明节(公历4月5日后);
8、”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9、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10、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11、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12、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13、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
14、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
15、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3、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
4、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
5、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
6、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
7、清明节(公历4月5日后);
8、”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9、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10、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11、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12、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13、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
14、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
15、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冬至、除夕、七夕、腊八、中秋节等。其中,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来计算,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多少个
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另外24节气对应不同传统节日,中国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比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等等。
农历正月节日
1、正月初一:春节,鸡日,道教中元始天尊诞辰,佛教中弥勒佛诞辰,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初二:犬日。
3、正月初三:猪日,小年期。
4、正月初四:羊日,孙天医(孙思邈)诞辰。
5、正月初五:牛日,破五日,开市,神话中五路财神诞辰。
6、正月初六:马日,送穷日。
7、正月初七:人日,又称人胜节,送火神。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多少个
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另外24节气对应不同传统节日,中国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比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等等。
农历正月节日
1、正月初一:春节,鸡日,道教中元始天尊诞辰,佛教中弥勒佛诞辰,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初二:犬日。
3、正月初三:猪日,小年期。
4、正月初四:羊日,孙天医(孙思邈)诞辰。
5、正月初五:牛日,破五日,开市,神话中五路财神诞辰。
6、正月初六:马日,送穷日。
7、正月初七:人日,又称人胜节,送火神。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New Year's Day 元旦(1月1日)
2.Spring Festival;Chinese New Year's Day 春节(农历一月一日) 3.Lantern Festival 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 4.Ching Ming Festival ;Tomb-sweeping Festival 清明节(4月5日) 5.Dragon Boat Festival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6.Mid-Autumn (Moon)Festival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7.Double-ninth Day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8.New Year's Eve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
2.Spring Festival;Chinese New Year's Day 春节(农历一月一日) 3.Lantern Festival 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 4.Ching Ming Festival ;Tomb-sweeping Festival 清明节(4月5日) 5.Dragon Boat Festival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6.Mid-Autumn (Moon)Festival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7.Double-ninth Day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8.New Year's Eve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