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的海燕全文赏析

 我来答
洛米塞_
2011-11-07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6万
展开全部
《海燕》资料:内容分析

  因此,它被誉为迎接革命风暴的“战斗的革命诗歌”。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对它给予高度的评价。列宁的《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引用了《海燕》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一含义深刻而又给人以巨大鼓舞的诗句。
  第一幅:(1~6段)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高傲的飞翔,渴望暴风雨的到来,以及其他海鸟的丑态。
  第二幅:(7~11段)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击风浪迎接暴风雨到来。
  第三幅:(12~16段)暴风雨即临之时,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呼唤暴风雨的到来。
  三幅图景,是一步紧似一步地揭示了大海的变化,描写了暴风雨即将到来的情景。它象征着俄国无产阶级大革命即将爆发的紧张形势,海燕这个无产阶级先驱者的大无畏的英雄形象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被逐步揭示出来的。
  暴风雨象征着日益迫近的革命风暴。整个作品都是通过暴风雨的逐渐迫近来刻画的。海燕,这个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性格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而逐步鲜明的,是随着暴风雨的渐次逼近而逐步完整,逐步丰满起来的。
  这篇散文诗在写作特点方面有四点值得注意。
  (一)象征手法的运用
  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形形色色、自私、害怕革命、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大海、波浪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
  狂风、乌云、闪电象征:反革命势力和黑暗的社会环境。
  太阳象征:光明的未来。
  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反革命腐朽势力的革命浪潮风暴。
  (二)形象而恰当的对比、烘托
  这篇散文诗为了表现海燕的勇敢、乐观和对暴风雨的渴望,作者除了对海燕作直接描写外,还通过暴风雨来临前夕大海海面变化的描写来烘托,并以海鸥、海鸭、企鹅来作对比。第一部分写海鸥、海鸭、企鹅的呻吟、飞窜、恐惧、躲藏,与海燕那高傲地飞翔、欢乐地叫喊,恰成鲜明的对比,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突出海燕的英勇、乐观。第二部分写海浪与狂风生死搏斗的激战场面,正是以壮阔背景来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第三部分写风、云、雷、电一齐出动,以此背景来烘托海燕那战斗豪迈的精神,振奋人心。通过对暴风雨来临前夕大海海面变化的描写来烘托海燕。
  (三)形象、生动、准确的词句。
  
  表现海燕飞翔时的速度和姿态,“像黑色的闪电”,借“黑色”代海燕,以“闪电”喻雄姿,形象鲜明。刻画海燕动作变化的词语也很准确,开始“直冲”,后来“穿过”,突出更加勇猛、矫健的形象。表现海燕的声音、神态的词语有“叫喊”“大笑”“号叫”等,突出了海燕对胜利充满信心。相反,刻画其他海鸟形象时则使用的词语充满贬义色彩。如“呻吟”、“飞窜”、“蠢笨”、“胆怯”、“躲藏”等,生动地揭示出这伙害怕革命的家伙们的丑恶嘴脸。
  (四)运用各种描写
  动作描写:矫健勇猛、锐不可挡。
  神态描写:欢快、豪迈。
  语言描写:祈使句,语势有力,语调高亢,表达了无产阶级对反动势力的无比愤怒和渴望大规模革命风暴早日到来的思想感情,富于号召力、战斗力。
  心理描写:乐观坚定。
编辑本段
《海燕》资料:写作特点

  1.象征手法的运用。象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于想象作用,采取一种委婉曲折、含蓄的方法。即目的要说乙,因为甲跟乙有联系,于是只说甲不说乙,使人从甲联想到乙,通过作象征的事物(象征体)去理解抽象的意义──象征义,就是所谓“托义于物”。如本文用大海波涛象征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暴风雨象征着席卷一切的革命浪潮风暴;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象征义是人们赋予那个象征体的,而且象征的表达方法多是体现在一段或一篇之中,如上述用大海象征人民群众的力量,用暴风雨象征革命形势等等,如果孤立的从一句话来看,是不容易看出它的象征义的。因此,作品的象征义是什么,要联系写作的时代背景和深入分析文中所描绘的情景和艺术构思才好理解。
  2.形象而恰切的对比、烘托。诗里为了表现海燕的勇敢、乐观和对暴风雨的渴望,作者除了对海燕作直接描写外,还通过暴风雨来临前夕大海海面变化的描写来烘托,并以海鸥、海鸭、企鹅等来作对比。第一部分写海鸥、海鸭、企鹅的呻吟、飞窜、恐惧、躲藏,与海燕那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恰成鲜明的对比,正好突出海燕的英勇、乐观。第二部分写海浪与狂风生死拼搏的激战场面,正是以壮阔背景来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第三部分写风、云、雷、电一齐出动,以此背景来烘托海燕那战斗豪迈的精神,振奋人心。
高尔基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生于尼日尼·诺夫戈罗德城(现名高尔基城),父亲是细木工,早逝。高尔基由外祖母抚养成人。外祖母家贫,11岁的高尔基就不得不出外谋生。他曾在鞋店、圣像作坊当学徒,在轮船上帮厨,做过脚夫、锯木工、园丁、面包师等等以维持生计,少年时期曾参加倾向民粹派的大学生秘密团体。这一切就是高尔基的“大学”。20岁后,高尔基开始在俄国各地流浪,目的在于“了解一下俄罗斯”,“看一看人民是怎样生活的”。在长期的流浪期间,他一面做工,一面组织秘密小组,进行革命宣传。
  1892年9月高尔基发表了他的处女作《马加尔·楚德拉》,从此,一颗光芒夺目的明星升上了俄国文坛。
  90年代高尔基写了许多短篇小说,大多取材于“底层”社会(如《马尔华》《柯诺瓦洛夫》《切尔卡斯》等)。在高尔基早期作品中,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传说和寓言式的故事占有重要地位,如《伊则吉尔婆婆的故事》《鹰之歌》《海燕之歌》(1901);其中《海燕之歌》是一曲鼓舞人心的向革命进军的号角。
  90年代末,高尔基的创作思想臻至成熟,这时期高尔基发表了第一部著名长篇小说《福玛·高尔杰耶夫》(1899),接着,《三人》(1900)也问世了。此外,高尔基还写了许多具有极大社会意义的剧本,如《小市民》(1901)、《底层》(1902)、《太阳的孩子》(1905)、《野蛮人》(1905)、《仇敌》(1906)等等。
  1906年高尔基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母亲》问世。
  高尔基在许多作品中无情地抨击了作为旧制度支持力量之一的小市民意识,如中篇小说《奥古罗夫镇》(1909)、《马特威·克日米亚金的一生》(191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高尔基发表的重要作品有《意大利的故事》《俄罗斯漫游记》等。
  在准备“十月革命”的年代里,高尔基完成了自传性的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1914)和《在人间》(1916),第三部《我的大学》于1923年写成。
  “十月革命”后高尔基完成了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1925),同时又创作了几个剧本,其中著名的有《叶戈尔·布雷乔夫及其他》(1932)等。高尔基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是一部史诗式的不朽巨著。
  高尔基不仅是语言艺术家,同时还是评论家、政论家和学者。高尔基的文学论文是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大贡献。此外高尔基还从事大量的社会活动,他曾担任《红色处女地》杂志的编辑工作,组织“世界文学出版社”,领导1934年第一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工作,同时他还是国内战争史和工厂史写作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在他的关怀下,培养出整整一代的苏联作家。
  高尔基对青年主义的贡献 更是起到主力作用 用拟人的办法批评了黑暗社会。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284673.htm#2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