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是“无知”的,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从小受教育,学到一些专业知识,但是千万不要因此而以为自己对其他事物也有所知,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我们要保持一种求知的心态,保持一种好奇心,不断地去增加我们所知道的东西。
2.德尔斐神庙上刻着两句话:认识你自己和凡事勿过度。所以,人只能够“爱好智慧”,在这一生中努力“认识自己”,并且“行事不要过度”。换言之,人生是从无知走向有知的过程,苏格拉底承认自己无知,也因而成为西方哲学家的典型。
苏格拉底在对话中思考的三个方法:
1.反诘法,掌握到别人问题里面的一个词、重要的观念,不断地反问,请他说清楚。苏格拉底反诘法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听到别人说今天天气不错,你就请他先定义一下所谓的不错是指什么,这一来说话就比较清楚,不会产生误会了。
2.归纳法,一般人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提到任何东西都会举例说明,举例说明就是归纳法。
3.辩证法,我有一个立场,你的立场不一样,两个人开始对话,对话到最后,互相截取对方的优点,得到更多的了解,然后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就往上提升。用辩证法就要保持开放的心态,辩证法承认我是正方,那么一定有反方,所以要有这样开放的心态,才能够截取别人有价值的观点,再往上综合提升。
1.人生的修炼要由真诚面对自己的良心开始,只要用心倾听,良心会提供指示。
2.活在世界上必须尊重国家的法律与祖先的信仰,但在具体的行动上不可忽略内心的声音。
苏格拉底把自己比喻为助产士,“我只是帮别人生出智慧的胎儿,我不可能给别人智慧”。他要让人知道,他过去知道的都是表面的或是形式的、外在的东西,你没有明白它真正的意义何在,真正的意义不是靠说的,而是要靠你去实践加以体验的。所以他说,“知识就是回忆”,尤其在有关德行方面的知识,你一定要靠自己回忆。
1.所谓“知德合一”的知,不是对外在现象的知,也不是某种专业的知识,而是对于德行方面的知识,教你如何选择行善的知。
2.王明阳所倡导的“知行合一”,是说“知识行动之始,行动式知之成”,把“知”和“行”看成一个整体。那他这种观点跟苏格拉底有没有类似的呢?类似的地方在于他们所谓的“知”都是有关德行的知,而不是其他方面的知。王明阳所谓的“知行合一”是一种儒家思想传统的发展,也就是这个“知”如果没有“行为”来配合,那个“知”不落地,不切实际;那个“行为”如果没有“知”做基础的话,那个行为不能坚持,不能长久。而苏格拉底认为一切都靠“知”,这个“知”也可以被理解为“智”。所以苏格拉底是偏重理智的,好像每一个人都要很清醒,清楚地了解自己知道什么,然后自己就会做什么。
苏格拉底的名言是:“无知是最大的罪恶”,“没有人明知故犯不该做的事”。我们也都知道明知故犯其实在世间是常见的,因为人的意志很软弱,明明知道该做,缺不见得做得到;明明知道不该做,却偏偏去做。
苏格拉底对于死亡的观点:
什么是死亡呢?死亡只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死了就好像是无梦的安眠,睡觉不做梦。第二种,人的灵魂在身体死了之后,不但没有什么烦恼,反而等于从狱中解脱一样,得到释放了、解放了。他说:“我真的死去之后,灵魂可以去寻找到古代很多伟大的智者,跟他们继续聊天、对话,探讨什么是智慧、什么是真理。”他死前有三句话:
1.你们埋葬的只是我的躯体。
2.今后你们仍当一如往昔,按照你们所知最善的方式去生活。
3.克利多,别忘了我还欠医神一只鸡。
所以,我们要珍惜我们的人生,不断地求知与行善,达成爱好智慧的目标。
2.德尔斐神庙上刻着两句话:认识你自己和凡事勿过度。所以,人只能够“爱好智慧”,在这一生中努力“认识自己”,并且“行事不要过度”。换言之,人生是从无知走向有知的过程,苏格拉底承认自己无知,也因而成为西方哲学家的典型。
苏格拉底在对话中思考的三个方法:
1.反诘法,掌握到别人问题里面的一个词、重要的观念,不断地反问,请他说清楚。苏格拉底反诘法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听到别人说今天天气不错,你就请他先定义一下所谓的不错是指什么,这一来说话就比较清楚,不会产生误会了。
2.归纳法,一般人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提到任何东西都会举例说明,举例说明就是归纳法。
3.辩证法,我有一个立场,你的立场不一样,两个人开始对话,对话到最后,互相截取对方的优点,得到更多的了解,然后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就往上提升。用辩证法就要保持开放的心态,辩证法承认我是正方,那么一定有反方,所以要有这样开放的心态,才能够截取别人有价值的观点,再往上综合提升。
1.人生的修炼要由真诚面对自己的良心开始,只要用心倾听,良心会提供指示。
2.活在世界上必须尊重国家的法律与祖先的信仰,但在具体的行动上不可忽略内心的声音。
苏格拉底把自己比喻为助产士,“我只是帮别人生出智慧的胎儿,我不可能给别人智慧”。他要让人知道,他过去知道的都是表面的或是形式的、外在的东西,你没有明白它真正的意义何在,真正的意义不是靠说的,而是要靠你去实践加以体验的。所以他说,“知识就是回忆”,尤其在有关德行方面的知识,你一定要靠自己回忆。
1.所谓“知德合一”的知,不是对外在现象的知,也不是某种专业的知识,而是对于德行方面的知识,教你如何选择行善的知。
2.王明阳所倡导的“知行合一”,是说“知识行动之始,行动式知之成”,把“知”和“行”看成一个整体。那他这种观点跟苏格拉底有没有类似的呢?类似的地方在于他们所谓的“知”都是有关德行的知,而不是其他方面的知。王明阳所谓的“知行合一”是一种儒家思想传统的发展,也就是这个“知”如果没有“行为”来配合,那个“知”不落地,不切实际;那个“行为”如果没有“知”做基础的话,那个行为不能坚持,不能长久。而苏格拉底认为一切都靠“知”,这个“知”也可以被理解为“智”。所以苏格拉底是偏重理智的,好像每一个人都要很清醒,清楚地了解自己知道什么,然后自己就会做什么。
苏格拉底的名言是:“无知是最大的罪恶”,“没有人明知故犯不该做的事”。我们也都知道明知故犯其实在世间是常见的,因为人的意志很软弱,明明知道该做,缺不见得做得到;明明知道不该做,却偏偏去做。
苏格拉底对于死亡的观点:
什么是死亡呢?死亡只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死了就好像是无梦的安眠,睡觉不做梦。第二种,人的灵魂在身体死了之后,不但没有什么烦恼,反而等于从狱中解脱一样,得到释放了、解放了。他说:“我真的死去之后,灵魂可以去寻找到古代很多伟大的智者,跟他们继续聊天、对话,探讨什么是智慧、什么是真理。”他死前有三句话:
1.你们埋葬的只是我的躯体。
2.今后你们仍当一如往昔,按照你们所知最善的方式去生活。
3.克利多,别忘了我还欠医神一只鸡。
所以,我们要珍惜我们的人生,不断地求知与行善,达成爱好智慧的目标。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北京朗心科技有限公司
2018-06-11 广告
2018-06-11 广告
沙盘里的人物,都可以说是原型。每个原型的象征意义是不一样的。 你若要问道每个人物的意义,好还是买本书去看,比如《世界文化象征词典》等。那里记录了很多的人物象征意义。......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北京朗心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