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西汉初年,汉武帝在政治上面临哪些问题?
西汉初年面临三大严重的社会问题:经济的萧条破败;诸侯国对中央集权的威胁;匈奴的袭扰,而这三大社会问题都是在汉武帝时期得以解决的。
汉武帝在政治上削弱诸侯王的权力,施行“推恩令”,即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给子弟,使王国封地变小,无力对抗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紧接着找借口剥夺王国封号,彻底解决王国问题。经济上将地方铸币权收归中央,颁行五铢钱,并实行盐铁官营,抑制商人势力发展。同时轻徭薄赋、与民休息、鼓励农耕。在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解除了匈奴对西汉北部边郡的威胁,进一步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为政举措
政治
官制改革
刘彻为了强化专制皇权与中央集权,对官制进行了如下改革:
废止太尉一职,后新设大司马,以卫青、霍去病充任,但只是给贵戚的尊宠之位,并不负责军政。因此宰相之职从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变为二府(丞相、御史大夫)。
起用近臣参与决策,以制衡丞相权力。刘彻提拔一批有才干的士人,在宫中充当皇帝近侍的将军、侍中、常侍、给事中等官职,成为“出入禁门腹心之臣”。刘彻用近臣参与决策的代表性的例子有用严助之策否决田蚡之策,出兵攻闽越、救东瓯,以及用主父偃之策行推恩令来削弱诸侯王。
临终前所托孤的四大臣亦皆为近臣。由此逐渐形成了侍中为代表的“中朝官”和丞相为代表的“外朝官”的二元体制。
加强监察官职,元狩五年(前118年)在丞相府增设司直一职,协助丞相检举不法。元封五年(前106年)依据《禹贡》《职方》等古籍,分天下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以六条问事来监察州内地方官及豪强。征和四年(前89年)设司隶校尉,监督朝中百官和京畿七郡。
刘彻在位后期,还有非常设的绣衣直指(绣衣使者),代表皇帝处理盗贼及重大案件。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