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为什么要守岁
从记事起,每到大年三十这天的晚上,奶奶就会变成了“恶婆婆”,无论我有多困,她都执意不让我去睡觉,每每因为此事哭闹。每到这个时候,奶奶就会抱着我哄道:“囡囡乖,在坚持一会儿,咱们过了十二点就可以睡觉了”。当时我对“熬夜熬到十二点”这个概念背后的含义是一无所知的,每当问起奶奶的时候,她也只是说要图个平安喜乐。那个时候的我哪懂这些,只是暗自因为她不让我睡觉而耿耿于怀。
再长大一些的时候,也没有人再执拗地要求我“熬夜到十二点”,再后来,“守岁”这样的概念也被更多人忘记。当别人在提到守岁的时候,我依然还是不是守岁是为了什么。
西晋周处的《风土志》记载道: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由此可见,守岁并不是谁杜撰而出,它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世代相传。关于守岁,也有这样一个传说。
在古代的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怪兽,它常年深居简出,只有在每年大年三十的这一天出来兴风作浪。由于它凶猛无比,生性嗜肉,所以无论它遇见的是人还是动物,是牛羊还是鸡鸭,都会成为它的腹中之物。人们为此担惊受怕,寻找各种各样的招数来对付它,但都无效。渐渐地,人们发现,它每隔365天,也就是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才出来活动,到了第二天早上鸡鸣的时候便会离开。
知道了“年”的生活规律后,人们也将大年三十这天称为“年关”。如果这一夜平安度过,就可以在之后的365天里平平安安,不用了担惊受怕了。所以人们每到这一天,就会早早吃完饭,熄火净灶,将屋门紧紧关牢,将自己保护起来,熬夜守岁,并祈求神灵来保佑自己。因而,守岁渐渐成为春节必不可少的一个习俗。
关于守岁,在古代的时候有两种含义:对于年长的人来说,守岁是为了辞旧迎新,和过去一年的所有不好的事情说再见,用一个全新的、美好的祝福去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对于年轻人来说,守岁是为了延长父母的寿命,也是为了家庭幸福安康。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2、过年守岁的由来
春节守岁由来是相传,古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年三十晚上都要出来作祟。凶猛无比的“年”生性嗜肉,从飞禽走兽到活人,都是其吞噬的对象。为了对付“年”,人们逐渐摸索出其生活规律——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年”便会趁着夜色,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肆虐一次,等到鸡鸣破晓之时即返回山林中。
于是,人们把这一夜视为恐怖的“年关”,想出种种招数来对付“年”,比如守岁、燃放鞭炮、给孩子“压祟钱”等,以驱鬼辟邪。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都提前吃完晚饭,熄火净灶,把猪圈牛栏全部拴牢,宅院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熬夜守岁,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直至新年黎明的到来。守岁,渐渐成为人们过年春节守岁习俗。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因此,守岁是春节的习俗之一。
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等,其由来已久,中国汉族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汉族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
过年守岁寓意着什么 过年守岁的寓意是什么
新年前的一天晚上要守岁,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着“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年到来。
过年守岁寓意着什么 过年守岁的寓意是什么
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曰“燃灯照岁”或“点岁火”,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还要专门在床底点灯烛,遍燃灯烛,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