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时期的北方:五胡乱华与北朝至北周统一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南方经历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的时候,相对应的北方分成两个阶段:一是五胡乱华阶段,二是北魏建立稳定的大帝国之后的阶段,称为北朝。
五胡乱华:
“胡”是怎么来的?
西汉末,匈奴分为南北两支,南匈奴移居于长城以南的边境地带。到东汉中期,气候变化气温下降,更多的胡族迁移过来,居住在大汉帝国的北部和边境地带与汉人混居。于是从东汉开始,到西晋,朝廷一直利用这些边境胡人来防御边境。由于地位地下,这些胡人积累了大量的不满情绪,到西晋八王之乱的时候,胡人趁机而起,天下大乱。这就是五胡乱华。
五胡十六国时期,不同的政权对胡汉关系采取了不同的策略。第一个阶段是胡人本位,失败;第二个阶段是混一胡汉,然而步骤走错,失败;第三个阶段是混一胡汉,步骤走对,成功。这最后一步也为大唐建立奠定了基础。
胡人本位之前,五胡乱华第一个起事的人是刘渊。他是南匈奴的首领,也是汉族与匈奴和亲的公主所生。因此他的口号是兴复汉室。但是这种力量没有号召力,一个胡人不可能代表汉室,注定失败。
刘渊失败后,胡人发现刘渊的策略不行,索性放弃汉人,进入胡人本位。但是胡人的统治水平太差,招致汉人的强烈反抗,最终汉人领袖冉闵脱颖而出,颁布杀胡令,欲清除所有的胡人。这种策略也注定失败。最终败在了来自东北的慕容氏(前燕)。
冉闵失败后,进入混一胡汉却不成功的阶段。代表人物是苻坚。苻坚意识到要进行成功地统治,必须消除胡汉差异,打碎胡汉的各种小共同体,才能建立统一的国家。然后苻坚的步骤走错了。他任用汉人王猛进行一系列改革,并努力消除自己的氐族身份,甚至打压氐族,同时又大力扶持胡族。最终导致自己的老根据地氐族被打击地溃不成军,而其胡族的军事共同体依然很强大。于是失败了。(小插曲:苻坚的前秦时代,东北来了一个为躲避燕国内乱而来的慕容垂。苻坚重用了他。然而在苻坚淝水之战失败后不久,慕容垂就起兵反秦消灭了苻坚,理由是苻坚在重用慕容垂后不久消灭了前燕,他要兴复大燕。史称后燕。)
慕容垂起兵反秦后进入混一胡汉成功的阶段。这阶段有两支英雄:东北的慕容氏和山西的拓跋氏。都属于鲜卑人。东北的慕容氏(前燕)打败冉闵-入关被苻坚所灭-慕容垂兴复大燕建立后燕-被拓跋珪所灭。
北魏建立:
拓跋珪混一胡汉步骤走对,最终统一北方建立北魏。他先是带领人马扫平了草原上的军事贵族,再南下扫平了慕容氏好不容易恢复起来的三四个燕国。然后,推行了一个重要政策:离散部落,把各种小共同体打碎,继而建立八部制度,将离散掉的鲜卑部落和自己的拓跋氏重新编为八部,设立八部大人。这种制度最终演化为隋唐的柱国大将军制度。
八部大人和他们领导下的军官都是战场上拼杀出来的,全然没有魏晋士族那种浮夸衰朽的风气,而是鲜活的激情与勇气。在他们的影响下,北方的士族也逐渐摆脱了魏晋的面貌,进入了北朝的统治。
这种混一胡汉超于胡汉之上的努力,建立了统一的胡汉二元帝国,是一种伟大的制度创造。北朝就是隋唐大帝国的母体。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孝文帝是北魏第七任皇帝。他从小在奶奶冯太后的安排下,接受了系统的儒家教育,对儒家文化有很深的感情。冯太后手段很高,为了建立稳固的官僚体系(同贵族们对抗),她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改革,任用深谙官僚体系的汉人来进行。而孝文帝后来直接把首都从长城沿线的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迁到了洛阳。这背后深层的原因是,孝文帝为了摆脱军事贵族们的控制。北魏的军队分布在长城沿线的六个军镇,内蒙古地区。魏孝文帝为了摆脱控制,将首都迁到离军队更远的洛阳。这样军事大贵族们就远离了他们的大本营。迁都之后,推行了一些列汉化改革,要求一块迁移的鲜卑人起汉姓,讲汉语,穿汉服,与汉人通婚。
然而魏孝文帝迁都看似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实际上却直接导致了北魏的灭亡。
本来,北魏是一个胡汉二元帝国,它的治理逻辑有效整合了胡汉两方。军事力量由北方的军事贵族提供,六镇军人有极强的战斗力,可以有效抵御北方其他胡人的攻击;财富由中原提供,皇位继承可以避免草原的兄终弟及逻辑,周期性的继承危机也不存在了。因此二元缺一不可。然而孝文帝迁都后把草原这一元给丢了。
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孝文帝去世后,胡太后胡作非为,洛阳大乱。重臣高欢看到了机会,散尽家财兴兵而起,俘虏了一个皇室继承人,成立了东魏,定都邺城,今天邯郸附近。与此同时,另外一个重臣宇文泰俘虏了另外一个皇室继承人,成立了西魏,定都长安。
东魏和西魏变成北齐和北周
高欢去世后,他的儿子将东魏改成了北齐。北齐立足中原,有充足的财富。然而高欢看到了孝文帝改革的的问题,于是将北魏将鲜卑人的方向拉,没法调动起汉人的力量,因此东魏的优势无法发挥。
宇文泰的西魏,在陕西关中地区。然而西魏后来却成了隋唐帝国的母体。宇文泰先安抚了鲜卑人,让鲜卑人恢复鲜卑姓,另一方面又推行“复周礼”,来笼络汉人的心。对于汉人来说,复周礼是最高理想。于是,复周礼后的西魏就获得了最高的正统性。甚至他的儿子后来改国号为周。史称北周。此时的北周,北齐,与南方的陈国,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史称后三国。
注:既然复周礼是汉人的最高理想之一,为什么中原汉人没有做到,反而让鲜卑出身的宇文泰做到了?因为周礼是周朝早期贵族们的行为规范,而那时的贵族都是军事征服者出身。因此,周礼实际上是一种由贵族引导的,兵民一体的社会秩序。在中原,贵族在汉代已经被碾压了,后来的士族又腐朽堕落,因此没有复周礼的社会基础。而草原上存在着天然的贵族制,只要把草原贵族的身份用周礼重新定义一下,再把汉人整合进来,整合出兵民一体的结构,复周礼就完成了。宇文泰把他府兵制的成立
出身地武川镇的弟兄们封为柱国大将军,下面设置十二大将军,下面再设置二十四开府,由此形成了府兵制。效率大大提高。府兵制也成为隋唐大帝国的重要的军事基础。
府兵制当中的军事贵族,被成为关陇贵族集团,这个集团成为隋唐帝国举足轻重的一个群体。
注:有一位赫赫有名的柱国大将军独孤信,他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三位君主,分别是宇文泰的儿子(成为北周皇后)、大将军杨忠的儿子杨坚(成为独孤皇后)、柱国大将军李虎的儿子(生了李渊)
北周推动了一系列改革,混一胡汉,征服北齐,最终同意了华北。后来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后来又征服了江南的陈朝。
至此,草原的视野与武功,中原的精神与财富,终于被整合到了一起。胡汉混合的隋唐皇室将中原普世主义的理想现实化为一个灿烂夺目的恢弘帝国。
五胡乱华:
“胡”是怎么来的?
西汉末,匈奴分为南北两支,南匈奴移居于长城以南的边境地带。到东汉中期,气候变化气温下降,更多的胡族迁移过来,居住在大汉帝国的北部和边境地带与汉人混居。于是从东汉开始,到西晋,朝廷一直利用这些边境胡人来防御边境。由于地位地下,这些胡人积累了大量的不满情绪,到西晋八王之乱的时候,胡人趁机而起,天下大乱。这就是五胡乱华。
五胡十六国时期,不同的政权对胡汉关系采取了不同的策略。第一个阶段是胡人本位,失败;第二个阶段是混一胡汉,然而步骤走错,失败;第三个阶段是混一胡汉,步骤走对,成功。这最后一步也为大唐建立奠定了基础。
胡人本位之前,五胡乱华第一个起事的人是刘渊。他是南匈奴的首领,也是汉族与匈奴和亲的公主所生。因此他的口号是兴复汉室。但是这种力量没有号召力,一个胡人不可能代表汉室,注定失败。
刘渊失败后,胡人发现刘渊的策略不行,索性放弃汉人,进入胡人本位。但是胡人的统治水平太差,招致汉人的强烈反抗,最终汉人领袖冉闵脱颖而出,颁布杀胡令,欲清除所有的胡人。这种策略也注定失败。最终败在了来自东北的慕容氏(前燕)。
冉闵失败后,进入混一胡汉却不成功的阶段。代表人物是苻坚。苻坚意识到要进行成功地统治,必须消除胡汉差异,打碎胡汉的各种小共同体,才能建立统一的国家。然后苻坚的步骤走错了。他任用汉人王猛进行一系列改革,并努力消除自己的氐族身份,甚至打压氐族,同时又大力扶持胡族。最终导致自己的老根据地氐族被打击地溃不成军,而其胡族的军事共同体依然很强大。于是失败了。(小插曲:苻坚的前秦时代,东北来了一个为躲避燕国内乱而来的慕容垂。苻坚重用了他。然而在苻坚淝水之战失败后不久,慕容垂就起兵反秦消灭了苻坚,理由是苻坚在重用慕容垂后不久消灭了前燕,他要兴复大燕。史称后燕。)
慕容垂起兵反秦后进入混一胡汉成功的阶段。这阶段有两支英雄:东北的慕容氏和山西的拓跋氏。都属于鲜卑人。东北的慕容氏(前燕)打败冉闵-入关被苻坚所灭-慕容垂兴复大燕建立后燕-被拓跋珪所灭。
北魏建立:
拓跋珪混一胡汉步骤走对,最终统一北方建立北魏。他先是带领人马扫平了草原上的军事贵族,再南下扫平了慕容氏好不容易恢复起来的三四个燕国。然后,推行了一个重要政策:离散部落,把各种小共同体打碎,继而建立八部制度,将离散掉的鲜卑部落和自己的拓跋氏重新编为八部,设立八部大人。这种制度最终演化为隋唐的柱国大将军制度。
八部大人和他们领导下的军官都是战场上拼杀出来的,全然没有魏晋士族那种浮夸衰朽的风气,而是鲜活的激情与勇气。在他们的影响下,北方的士族也逐渐摆脱了魏晋的面貌,进入了北朝的统治。
这种混一胡汉超于胡汉之上的努力,建立了统一的胡汉二元帝国,是一种伟大的制度创造。北朝就是隋唐大帝国的母体。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孝文帝是北魏第七任皇帝。他从小在奶奶冯太后的安排下,接受了系统的儒家教育,对儒家文化有很深的感情。冯太后手段很高,为了建立稳固的官僚体系(同贵族们对抗),她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改革,任用深谙官僚体系的汉人来进行。而孝文帝后来直接把首都从长城沿线的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迁到了洛阳。这背后深层的原因是,孝文帝为了摆脱军事贵族们的控制。北魏的军队分布在长城沿线的六个军镇,内蒙古地区。魏孝文帝为了摆脱控制,将首都迁到离军队更远的洛阳。这样军事大贵族们就远离了他们的大本营。迁都之后,推行了一些列汉化改革,要求一块迁移的鲜卑人起汉姓,讲汉语,穿汉服,与汉人通婚。
然而魏孝文帝迁都看似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实际上却直接导致了北魏的灭亡。
本来,北魏是一个胡汉二元帝国,它的治理逻辑有效整合了胡汉两方。军事力量由北方的军事贵族提供,六镇军人有极强的战斗力,可以有效抵御北方其他胡人的攻击;财富由中原提供,皇位继承可以避免草原的兄终弟及逻辑,周期性的继承危机也不存在了。因此二元缺一不可。然而孝文帝迁都后把草原这一元给丢了。
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孝文帝去世后,胡太后胡作非为,洛阳大乱。重臣高欢看到了机会,散尽家财兴兵而起,俘虏了一个皇室继承人,成立了东魏,定都邺城,今天邯郸附近。与此同时,另外一个重臣宇文泰俘虏了另外一个皇室继承人,成立了西魏,定都长安。
东魏和西魏变成北齐和北周
高欢去世后,他的儿子将东魏改成了北齐。北齐立足中原,有充足的财富。然而高欢看到了孝文帝改革的的问题,于是将北魏将鲜卑人的方向拉,没法调动起汉人的力量,因此东魏的优势无法发挥。
宇文泰的西魏,在陕西关中地区。然而西魏后来却成了隋唐帝国的母体。宇文泰先安抚了鲜卑人,让鲜卑人恢复鲜卑姓,另一方面又推行“复周礼”,来笼络汉人的心。对于汉人来说,复周礼是最高理想。于是,复周礼后的西魏就获得了最高的正统性。甚至他的儿子后来改国号为周。史称北周。此时的北周,北齐,与南方的陈国,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史称后三国。
注:既然复周礼是汉人的最高理想之一,为什么中原汉人没有做到,反而让鲜卑出身的宇文泰做到了?因为周礼是周朝早期贵族们的行为规范,而那时的贵族都是军事征服者出身。因此,周礼实际上是一种由贵族引导的,兵民一体的社会秩序。在中原,贵族在汉代已经被碾压了,后来的士族又腐朽堕落,因此没有复周礼的社会基础。而草原上存在着天然的贵族制,只要把草原贵族的身份用周礼重新定义一下,再把汉人整合进来,整合出兵民一体的结构,复周礼就完成了。宇文泰把他府兵制的成立
出身地武川镇的弟兄们封为柱国大将军,下面设置十二大将军,下面再设置二十四开府,由此形成了府兵制。效率大大提高。府兵制也成为隋唐大帝国的重要的军事基础。
府兵制当中的军事贵族,被成为关陇贵族集团,这个集团成为隋唐帝国举足轻重的一个群体。
注:有一位赫赫有名的柱国大将军独孤信,他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三位君主,分别是宇文泰的儿子(成为北周皇后)、大将军杨忠的儿子杨坚(成为独孤皇后)、柱国大将军李虎的儿子(生了李渊)
北周推动了一系列改革,混一胡汉,征服北齐,最终同意了华北。后来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后来又征服了江南的陈朝。
至此,草原的视野与武功,中原的精神与财富,终于被整合到了一起。胡汉混合的隋唐皇室将中原普世主义的理想现实化为一个灿烂夺目的恢弘帝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