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孩子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孩子倾听、表达与应对的能力,使孩子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手段,让孩子学会倾听与表达,逐步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创设情景,让孩子想说
创设情景,是训练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手段,是为了给孩子提供口语交际的素材,使孩子有话可说,而且想说。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景呢?
1、语言描绘。教师可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孩子的情感,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如教学《找春天》一文时,可利用配乐描述,教师先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然后随着乐曲形象生动地描述,把孩子引入到绿树红花、绿草如茵,百鸟欢歌的春景图中,激发孩子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引发他们说的欲望。
2、媒体引导。在教学《春天在哪里》一文时,教师在组织口语交际前,给孩子播放一段“美丽的春天”课件,创设直观情景,为孩子说提供素材。“你找到春天了吗?”“春天是怎样的?”“春天在哪里?”孩子一边观看课件一边围绕老师的提问展开口语交际:“我找到了春天,春天在枝头上。”“我找到了春天,春天在草地上”“春天的阳光晒到身上暖洋洋的。”……
二、引导观察,让孩子会说
孩子敢于说,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前提;会说才是培养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所在。
如教学《春天里的发现》一文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①春游时,你去过什么地方?见到过什么?
②你喜欢大自然中哪些景物?
③田野里人们在干什么?
④草地上放风筝的小朋友心情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这样,让孩子先随着老师的问题提示进行观察,再用自己的语言有序地说出来,既培养了孩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又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为看图写话作了铺垫。
三、多施鼓励,让孩子敢说
有的孩子胆小,一说话就面红耳赤,结结巴巴,教师要帮助他们克服畏惧心理,树立其交际的自信心,鼓励他们敢说。
1、营造良好的氛围。当一个胆小的孩子发言时,教师让其他同学学会倾听,当说话的同学出现结巴或词不达意时,不挖苦,不嘲讽,而是适时地予以善意的帮助和及时的补充。让他人说得轻松,说得流利,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的关系。教学中,教师允许孩子在口语交际中出现不足甚至错误,多表扬,少批评,让孩子相信自己能说。同时,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与孩子一起讨论交流,拉近心理距离,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交流。
四、回归生活,让孩子有话可说
在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是对口语教学的巩固和延伸,也是口语交际的最终目的。教师可将孩子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因生活实践中的知识来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
如教学完《打电话》一文后,要求孩子回家练习打电话,让孩子给妈妈打电话,爸爸当评委;让孩子给爸爸打电话,妈妈当评委;让孩子给爸爸妈妈打电话,爷爷奶奶当评委;孩子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非常熟悉,不用胆怯,一定有话可说。这样,孩子既巩固了课内知识,也很好地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或多向互动的活动,教师只有采取多种手段训练孩子,不失时机地拓宽口语交际训练渠道,才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