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仁爱之心

 我来答
顺心还婉顺的君子兰5882
2022-06-24 · TA获得超过557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7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8.3万
展开全部
    谈到教师的仁爱之心,我首先想到的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夏承焘先生。他是之江大学的文理学院教授。他曾经说过,作为教师,不要对学生过于苛求,因为人的禀赋千差万别,不能希望人人都是天才。我认为他是特别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看待学习这件事情的。这种同理心也是一线教师在课堂上特别缺乏的,同样他说的这句话,也可以当做我们共勉的名言在教学上警示自我。

  先生还说,教师在课堂里面讲了几十分钟的话,难免有的学生会打瞌睡,有的会开小差,一节课只要有一两句话,真正落入某一两个学生的心底,使他一生受用不尽,就算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自己了。我可以想象,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神是多么的坚定 ,语气是多么的柔软。他的内心应该包着棉花,纯洁不失温暖,厚重不失细腻。他是我们在课堂上爆发怒火前的一缕清风,教给我们为人师表的道理。

  当然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当中,有的老师是比较严厉的,夏承焘先生是这样解释的,他说我讲的是做人的道理,你教的是为学的态度。是啊,做人温和、平易近人是美德,说的是为人谦和的道理。而在教学上一丝不苟、严谨认真,二者本身就不是矛盾对立的。先生说的对,教师们应当有所感悟。

  常常在坐车的时候,作为司机,无论是等红绿灯,还是在等车,人们总是喜欢不由自主地犯上城市的热病-怒路症。那些暴怒无常的话语,成了消极怠工的催化剂,让情绪发酵成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夏承焘先生却不这样,他总是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替别人考虑的多,“电车司机的工作多么辛苦单调,而我们的乘客只几分钟就下车,各有各的目的,有的会朋友,有的看电影,有的去上课,而司机却必须一直站着开车,如此一想,你就什么都原谅他了。”先生这样通情达理,在他的影响下,难道不是人人都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吗?

  当老师的内心装下这位温存体贴的老师,夏承焘先生。我们的课堂,也许就能够尽快的实现没有恐惧的课堂,学生的思维就可以更早一步的朝向自由灵动的世界去发展。

  教师先控制情绪,再解决事情。学术上自由灵动,情绪上仁爱宽容。人与人之间就会多一份微笑,少一份焦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