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为什么会有质量?质量从何而来?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会将质量和重量等加起来,在物理学上,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因为物体的重量来自于重力,在表面重力不同的星球上,同一个物体的重量也会发生改变,例如物体在月球上的重量仅为地球上的六分之一,另外,当宇航员前往太空中,绕地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后,他们会处于失重状态,在国际单位制中,重量用牛顿(N)来表示。
而今,随着人类科学的发展,我们对微观世界也拥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当科学家们将物体一分再分后,最终发现了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的是原子,它是由更基本的粒子组成,万物99%的质量来自于强相互作用束缚夸克的能量,1%的质量来自于希格斯场赋予粒子的质量,从理论上来看,基本粒子的质量应该都是0,比如,夸克和电子,它们都属于基本粒子,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想要证明这些,还需进行实验观测,人们可以通过观测希格斯场的产物希格斯玻色子来证明,人们应当如何理解希格斯机制?我们可以将希格斯场比喻成一个广场,倘若有一名路人甲在人群中走过,你会发现没有人会在意他,但是,如果有一位大明星在人群中走过,他就会被粉丝们堵住,如若是超级天王。
那么,无疑会有更多的粉丝围观,光子在希格斯场中就类似于在广场上穿过的路人甲,它能保持自身原来的速度穿过,也就是光速,而电子、夸克等离子则属于大明星,所以当它们通过希格斯场时,就会被“拦截”,致使,速度有所减慢,并且获得了质量,质量越大的粒子如同广场中人气很高的明星,围观的人越多,速度也就越慢,因此,质量也就越大,物体为什么会有质量,质量从何而来?
研究这一问题,就需要用到大型强子对撞机,2012年7月物理学领域中,出现了一项重大发现,即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发现了一种新的玻色子,并在2013年确定了这个新的玻色子就是希格斯玻色子,从而证明了希格斯机制是可信的,故而补充上了规范场中最后的一块拼图,由此,物理学家们终于解开了困扰人类40多年的谜团,也就是粒子为何会有质量。
当下,我们的宇宙充满了恒星、星系、气体、尘埃以及许多其它在早期宇宙中,因能量过低而不存在的物质,从遥远的快速旋转的脉冲星,到地球上的一草一木,在宇宙这个大舞台上,孕育了各种奇异而美丽的物质形式,但是当我们刨根问底的时候,却发现,这一切的一切,竟然都仅仅是由三种基本粒子构成,即电子、上夸克和下夸克,它们以各种方式混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现有的每一个原子。
有趣的是,这三种粒子并非故事的全部,它们仅仅是三代物质粒子中的第一代,夸克和轻子都属于费米子,它们均可被划分为三代,每一代物质粒子都比前一代更加的重,由于第二代和第三代粒子的不稳定性,因此,它们会迅速的转变成更轻的版本,所以,宇宙中没有这两代粒子形成的奇异恒星或奇花异草,1967年11月20日,史蒂芬温伯格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的一篇标志性的论文,也就是《轻子模型》。
为高能粒子物理学在20世纪后半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可以说,是标准模型的设计者之一、现年87岁的诺贝尔奖得主史蒂芬温伯格重新唤起了大家对这个谜团的思考,论文中提到,粒子质量的一种有趣模式或许能引领未来的研究方向,假设电子的质量为1,那么τ子(陶子)的质量大约是电子的3000倍,而顶夸克的质量则约为电子的340000倍,当物理学家审视到这些数值时,人们发现了一种有趣的规律,即第三代粒子都重达数千兆电子伏特,第二代粒子都重达数百兆电子伏特,而第一代粒子都只有约一兆电子伏特,从第三代到第一代,粒子的质量以指数级变轻。
事实上,标准模型中的粒子质量与弥漫在宇宙中的希格斯场也有关联,粒子与希格斯场的作用越强,就会获得越高的质量,如最重的顶夸克在穿过希格斯场时,会“感受”到强烈的阻力,如同一只苍蝇被粘在了蜂蜜里,而轻便的电子,在希格斯场中,会犹如蝴蝶般轻快地飞舞在空中,每种粒子对场的感受都是这种粒子本身的一个内在属性。
虽说希格斯玻色子可以通过自身自发的对称性破缺,来赋予基本粒子质量,但是这种机制不适用于所有的基本粒子,就拿希格斯玻色子来说,它无法赋予自己质量,除此之外,它也不能赋予暗物质质量,鉴于人类无法观测到暗物质,只能通过暗物质体现出来的引力来猜想暗物质。
而今,随着人类科学的发展,我们对微观世界也拥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当科学家们将物体一分再分后,最终发现了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的是原子,它是由更基本的粒子组成,万物99%的质量来自于强相互作用束缚夸克的能量,1%的质量来自于希格斯场赋予粒子的质量,从理论上来看,基本粒子的质量应该都是0,比如,夸克和电子,它们都属于基本粒子,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想要证明这些,还需进行实验观测,人们可以通过观测希格斯场的产物希格斯玻色子来证明,人们应当如何理解希格斯机制?我们可以将希格斯场比喻成一个广场,倘若有一名路人甲在人群中走过,你会发现没有人会在意他,但是,如果有一位大明星在人群中走过,他就会被粉丝们堵住,如若是超级天王。
那么,无疑会有更多的粉丝围观,光子在希格斯场中就类似于在广场上穿过的路人甲,它能保持自身原来的速度穿过,也就是光速,而电子、夸克等离子则属于大明星,所以当它们通过希格斯场时,就会被“拦截”,致使,速度有所减慢,并且获得了质量,质量越大的粒子如同广场中人气很高的明星,围观的人越多,速度也就越慢,因此,质量也就越大,物体为什么会有质量,质量从何而来?
研究这一问题,就需要用到大型强子对撞机,2012年7月物理学领域中,出现了一项重大发现,即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发现了一种新的玻色子,并在2013年确定了这个新的玻色子就是希格斯玻色子,从而证明了希格斯机制是可信的,故而补充上了规范场中最后的一块拼图,由此,物理学家们终于解开了困扰人类40多年的谜团,也就是粒子为何会有质量。
当下,我们的宇宙充满了恒星、星系、气体、尘埃以及许多其它在早期宇宙中,因能量过低而不存在的物质,从遥远的快速旋转的脉冲星,到地球上的一草一木,在宇宙这个大舞台上,孕育了各种奇异而美丽的物质形式,但是当我们刨根问底的时候,却发现,这一切的一切,竟然都仅仅是由三种基本粒子构成,即电子、上夸克和下夸克,它们以各种方式混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现有的每一个原子。
有趣的是,这三种粒子并非故事的全部,它们仅仅是三代物质粒子中的第一代,夸克和轻子都属于费米子,它们均可被划分为三代,每一代物质粒子都比前一代更加的重,由于第二代和第三代粒子的不稳定性,因此,它们会迅速的转变成更轻的版本,所以,宇宙中没有这两代粒子形成的奇异恒星或奇花异草,1967年11月20日,史蒂芬温伯格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的一篇标志性的论文,也就是《轻子模型》。
为高能粒子物理学在20世纪后半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可以说,是标准模型的设计者之一、现年87岁的诺贝尔奖得主史蒂芬温伯格重新唤起了大家对这个谜团的思考,论文中提到,粒子质量的一种有趣模式或许能引领未来的研究方向,假设电子的质量为1,那么τ子(陶子)的质量大约是电子的3000倍,而顶夸克的质量则约为电子的340000倍,当物理学家审视到这些数值时,人们发现了一种有趣的规律,即第三代粒子都重达数千兆电子伏特,第二代粒子都重达数百兆电子伏特,而第一代粒子都只有约一兆电子伏特,从第三代到第一代,粒子的质量以指数级变轻。
事实上,标准模型中的粒子质量与弥漫在宇宙中的希格斯场也有关联,粒子与希格斯场的作用越强,就会获得越高的质量,如最重的顶夸克在穿过希格斯场时,会“感受”到强烈的阻力,如同一只苍蝇被粘在了蜂蜜里,而轻便的电子,在希格斯场中,会犹如蝴蝶般轻快地飞舞在空中,每种粒子对场的感受都是这种粒子本身的一个内在属性。
虽说希格斯玻色子可以通过自身自发的对称性破缺,来赋予基本粒子质量,但是这种机制不适用于所有的基本粒子,就拿希格斯玻色子来说,它无法赋予自己质量,除此之外,它也不能赋予暗物质质量,鉴于人类无法观测到暗物质,只能通过暗物质体现出来的引力来猜想暗物质。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