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稳定情绪?

 我来答
群众看世界
2023-07-27 · 经理
群众看世界
采纳数:9668 获赞数:63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控制自己的情绪和稳定情绪是情绪管理的重要技巧。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你实现这一目标:

  • 情绪识别: 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当前的情绪状态是愤怒、焦虑、忧郁还是喜悦。情绪识别是情绪管理的第一步。

  • 深呼吸和冥想: 深呼吸和冥想练习可以帮助你平静情绪,减轻紧张和焦虑。专注于呼吸和当下的感受,有助于稳定情绪。

  • 认知重构: 认知重构是认知行为疗法的一部分,帮助你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学会用更积极、现实的方式来看待事物,有助于稳定情绪。

  • 身体锻炼: 运动可以释放身体中的紧张能量,促进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有助于稳定情绪。

  • 与他人交流: 和亲密的朋友、家人或心理专家交流,分享你的感受和情绪,可以让你感受到理解和支持,有助于稳定情绪。

  • 规律作息: 确保每天有足够的睡眠和休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稳定情绪。

  • 限制负面影响: 尽量避免与消极的人和环境接触,减少情绪受到负面影响。

  • 寻求乐趣: 给自己留出时间做喜欢的事情,享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快乐。

  • 学会放松: 学会放松自己,比如进行瑜伽、冥想或听音乐等方式,有助于稳定情绪。

  • 设立应对策略: 学会制定应对情绪波动的策略,比如在情绪激动时暂时远离场景,冷静下来再进行处理。

  •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你控制情绪,稳定心情。关键是在面对情绪时,采取积极的方式处理和表达情绪,逐渐培养情绪管理的能力,建立稳定健康的心态。如果你发现自己难以控制情绪或情绪问题持续严重影响你的日常生活,建议咨询专业的心理健康专家,寻求更深入的帮助和指导。

173******62
2023-10-24 · 超过135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38
采纳率:96%
帮助的人:3.4万
展开全部
一、情绪管理

分析:
情绪没有好坏对错,每一种情绪都是一种能量,是一种提醒。
恐惧、愤怒、悲伤都是生命能量的自然流动,它们会来,就一定会走。情绪最大的特点是你越关注它的时候,它对你的影响越大。
当我们真正接受悲伤与不幸不可避免时,我们的苦难反而减少了。
在情绪低落时说:我很伤心,比说:我很坚强,要有效得多。
对情绪的态度:
先处理情绪,后解决问题。
了解到自己的情绪所会引发的后果,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为自己的负面情绪感到自责。
不要传递坏情绪,而要学会自我调节,以及找到合适的宣泄方式。
对待情绪的方法:
1.自我合理宣泄,跑步、找人倾诉、痛哭和写日记。
2.情志转移,把注意力转移到平时感兴趣和喜欢的事上。
3.当你烦躁不安时,听舒缓、平静的音乐。
4.暂时离开让自己有情绪的场合,给自己独处的空间。
5.心理暗示、自我安慰。
6.化悲愤为力量。
练习瑜伽和冥想。
接受对方的情绪就是 你这个样子我是接受的 我愿意与你沟通。
补充:
不管是好的情绪还是坏的情绪,都应该被认同。
负面情绪没有什么不对的、没有什么可耻的。是很自然的事情。
亲子教育:
帮孩子学会识别和表达情绪。
教会孩子正确认识和处理、宣泄情绪(可借用上文)。
尽量满足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避免孩子的不良情绪。
培养孩子遇到挫折时的积极情感。
鼓励孩子谈论感受、分享情绪。
对于孩子的消极情绪,我们不要去否认、压制、贬低、怀疑,不要说“这有什么可怕的”“你不应该感到失望”“你没有理由生气”等等。
孩子成功控制住情绪时要及时肯定。
二、愤怒
分析:
愤怒可以给人带来力量,如果一个人能发出脾气,这是好事,他不会抑郁。如果愤怒不能够表达出来,转而向内,就变成了向内攻击。但是不提倡主动发脾气。
发脾气或者愤怒也并非都是坏的事情,有的时候可能会遭遇到不公平不公正的待遇或者是被诬陷等等,这种时候发脾气和愤怒也是一种有效的自我保护和争取权益的方式。
即使对方是错的,发脾气也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不要因为发怒而过分自责。大家都是凡人,发点脾气难免。谁都有性子。
有些人很容易生气 可能是他自己需要做好情绪管理 而不是你做得不对。
方法:
对于爱发脾气的人:勇于承认自己爱发脾气,以求得他人帮助。让周围人经常提醒、监督你。
1.深呼吸,从1数到20。
2.迅速离开使你发怒的场合,听听音乐、散散步,你会渐渐地平静下来。
3.当你在动怒时,最好让理智先行一步,你可以自我暗示,口中默念:“别生气,这不值得发火”“发火是愚蠢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4.闭上眼睛,着意去想象一些恬静美好的景物,如蓝色的海水、金黄色的沙滩、朵朵白云、高山流水等。
另外,当你的心情变得极度愤怒且又冷静不下来的时候,多看看蓝色和绿色就会让你平静下来。
5.坐下来降低愤怒情绪。
6.可以找到沙包和运动发泄,或者打坐调息。
7.表达你是愤怒的,而不是愤怒地去表达。
8.换位思考是一种心理平衡和调节。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问题,愤怒就会渐渐平息或消失。
(中医上:点按太冲穴)
处理:
1.一旦发了脾气,要学会反思。我出现不良情绪,是否自身也存在问题?
2.及时道歉,并且吸取教训,不再犯同样的和类似的错误。
亲子教育:
1.对待孩子,不要过于骄纵,不要养成孩子任性的个性。有些状况下可以不满足他。
2.培养孩子对于他人的尊重和适度谦让的品质。
3.培养孩子学习瑜伽和冥想修身养性。
4.小孩子发脾气时,家长要保持自己情绪的稳定,避免打骂。冷处理,不理睬,但是偷偷观察他的反应,适时干预。
5.帮助孩子疏导情绪,协助他合理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6.多鼓励、少指责,接纳孩子。
7.告诉孩子,发脾气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23-03-27
展开全部
可以参考下面这几个方法:
最简单的方法,永远告诉自己:先别动,倒数十下再说。情绪往往是瞬间急剧攀升,并在短时间内到达一个顶点。只要捱过了这个顶点,高涨的情绪就会开始回落。所以,当你察觉到到达这个顶点的时候,告诉自己,先等一下。无论你是愤怒,还是紧张、激动、羞愧……永远不要在最冲动的时候作出任何行为,先停下一切行动,在大脑里默数十下再说。大多数情况下,10秒后,你就可以开始进行理性的思考了,并且,你通常会对刚才的状态感到震惊,会很庆幸约束住了自己。这个方法,需要平时有意识地进行锻炼,将其内化为一种本能的条件反射。也许今天同学(或者同事)说了一句话,让你有点不快,先别回答,先在心里默默从1数到10,再说话。直至将它变成一种习惯。激活大脑的左前额叶前面讲过,情绪主要由杏仁核的兴奋引起,而大脑左前额叶的兴奋会抑制杏仁核。激活左前额叶,可以有效地缓解突发的情绪。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激活左前额叶呢?1)试着将使你不快的事情写下来,或者跟自己对话,剖析。简单来说,可以这样问自己:为什么我会感到生气/难过/失落?原因是什么?试着跳出来用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左前额叶主要负责工作记忆、细节和语义的处理。通过把注意力聚焦在语义上,可以激活左前额叶。2)做繁琐的、机械化的工作,如整理邮件、文件和表格等。同上一条。3)如果你感到恐惧、焦虑、紧张,最好的方法是立刻采取行动。左前额叶具有行动的倾向。当我们采取当机立断的行动时,会刺激左前额叶,从而增强它对杏仁核的压制能力。相反,右前额叶具有被动和退缩的倾向。如果你想得太多,反而会激活右前额叶,增加消极和被动的情绪。随身带着一个镜子,情绪激动的时候,掏出来看看自己。通过凝视自己的影子,想象自己情绪爆发时的样子,体会别人看待自己的目光,可以非常有效地压制情绪。如果不方便带镜子,利用会议室、办公室的玻璃也可以。
注意,这些方法只是暂时抑制情绪的手段。如何完全地消除情绪带来的不快,还是要通过调整自己的认知来实现。
最后要说一点。
情绪的爆发并非有弊无利,很多时候,过多的压制,反而会造成压力增大和血压升高,对身体并没有好处。
所以,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进而在生活中做到游刃有余,也是需要学习的一种技巧。
当然,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22-10-31
展开全部
我以前是个情绪很不稳定的人,后来我的老师跟我说:“情绪冲动,只在两个情况下值得,一个是这个人,很重要。一个是这个事很重要。除了这两种情况都不值得。”

如果你实在控制不住,可以想想:“这个人 这个事,值不值得变成一个结节,收进你的奶里、形成一个斑点附在你的肝上。”不值得就别瞎耽误功夫。但是,在这里强调一个误区,情绪稳定并不是说逆来顺受,把情绪憋着。

从业40年的心理学教授莫妮卡在《我战胜了坏情绪》里直接说了,每个人都有悲伤的权利。正视自己的情绪,才是疏导情绪。

我日常会通过一些小技巧化解会激发我负面情绪的事件。

有次接受行业媒体采访。

记者问:“我看你主要负责经管、职场的领域。我看你自己也写小说,写剧本。想没想过拓宽领域,做其他书。”

我说:“我本身文化程度不高,精力也有限,在目前的领域还需要提高。不考虑拓展其他品类。”

然后我在他脸上,明显看到了不屑。他接着说:“那你不会觉得这些太low了吗?”

我就赶紧说:“您稍等一下,我把这个记下来,回头当小说素材用。”

他就不说了low的事了,改问我日常工作与日常写作的平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