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出自哪里?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高山流水出自哪里
“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见于《列子·汤问》。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相知可贵、知音难觅、痛失知音、闲适情趣等典义,还存在典故反用现象。
《高山流水》 ,汉族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典故的出处?
【典故】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年龄时代,有个叫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进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远看,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啼声进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进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不由自主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会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月白风清,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进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尽。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立即请樵夫上船,兴高采烈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宏伟而庄重,似乎高耸进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似乎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本文来自织梦
两人分别约定,明年此时此刻还在这里相会。第二年,伯牙如期赴会,但却久等子期不到。于是,伯牙就顺着上次钟子期回家的路往寻找。半路上,他碰到一位老人打听子期的家。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正是子期的父亲。老人告诉伯牙,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读书,再加上家境贫冷,积劳成疾,已经在半月前往世了。子期往世时担心伯牙会这在里久等,叮嘱老人一定要在这一天来通知伯牙。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尽。他随老人来到子期的坟前,抚琴一曲哀悼知己。曲毕,就在子期的坟前将琴摔碎,并且发誓终生不再抚琴。自此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后有称颂其事,在此筑馆纪念,称为琴台,现琴台东对龟山,西临月湖,成为武汉著名古迹胜地。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比喻乐曲高妙。
【释读】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高山流水出自哪个故事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音。伯牙所 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出自哪里
出处:《列子·汤问》: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倚花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不知道出自哪贰,应该是今人之作吧。
意思我冒昧解读一下,也不一定对:身边美女无数,诱惑无数,但你我是高山流水之谊,不用多讲,彼此心里都会明白(我的真心)
古筝曲《高山流水》的出处、背景、作者??
古典传说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而创作的古琴曲《高山》、《流水》,是表现古代文人雅士“巍巍乎志在高山,潺潺乎志在流水”的高雅情操的经典之作,历来是人们效仿的楷模,而它的曲名《高山流水》也成为各种器乐曲命名的典范。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河南曹东扶先生到中央音乐学院任专业古筝教师,授课时明确对本文作者何宝泉讲“《高山流水》是中速弹奏曲的《八板》,是河南大调曲子演唱之前的小合奏曲,称做‘开场’或‘闹台’,是演奏各种乐器的乐手行弦活手的一首曲子。后来大家称为《高山流水》,与古琴曲《高山流水》并无关系。这首筝曲是掌握河南筝艺流派演奏技法基本的乐曲。”
古筝曲《高山流水》的出处、背景、作者??
名曲溯源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有古文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古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水》分为两首独立的琴曲。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的金唱片,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寻找新的“知音”。
高山流水,出自哪里的典故?
琴 曲古代琴曲。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传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代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据琴家考证,在《天闻阁琴谱》问世以前,所有琴谱中的《流水》都没有张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与《神奇秘谱》解题所说相符,但张孔山的传谱已增为九段,后琴家多据此谱演奏。 另有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现有多种流派谱本。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都是同名异曲。 成 语高山流水 ( gāo shān liú shuǐ ) 解 释 比喻知己相赏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 处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巍巍乎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乎若流水。'” 用 法 联合式;作宾语;比喻乐曲高妙 示 例 清·袁于令《西楼记·病晤》:“清商绕画梁,一声一字,万种悠扬,~相倾赏。” 孔圣人尚学琴于师襄,一操便知其为文王。~,得遇知音。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 近义词 知音难觅 典 故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
高山流水,出自哪里的典故?
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高山流水的出处
高山流水: 是春秋时期俞伯牙为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弹琴.伯牙心中想到高山,用琴声表达.钟子期立刻便知道了.心中想到流水,钟子期又知道了!所以后来用高山流水比做知音难觅!
“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见于《列子·汤问》。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相知可贵、知音难觅、痛失知音、闲适情趣等典义,还存在典故反用现象。
《高山流水》 ,汉族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典故的出处?
【典故】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年龄时代,有个叫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进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远看,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啼声进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进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不由自主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会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月白风清,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进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尽。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立即请樵夫上船,兴高采烈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宏伟而庄重,似乎高耸进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似乎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本文来自织梦
两人分别约定,明年此时此刻还在这里相会。第二年,伯牙如期赴会,但却久等子期不到。于是,伯牙就顺着上次钟子期回家的路往寻找。半路上,他碰到一位老人打听子期的家。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正是子期的父亲。老人告诉伯牙,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读书,再加上家境贫冷,积劳成疾,已经在半月前往世了。子期往世时担心伯牙会这在里久等,叮嘱老人一定要在这一天来通知伯牙。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尽。他随老人来到子期的坟前,抚琴一曲哀悼知己。曲毕,就在子期的坟前将琴摔碎,并且发誓终生不再抚琴。自此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后有称颂其事,在此筑馆纪念,称为琴台,现琴台东对龟山,西临月湖,成为武汉著名古迹胜地。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比喻乐曲高妙。
【释读】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高山流水出自哪个故事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音。伯牙所 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出自哪里
出处:《列子·汤问》: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倚花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不知道出自哪贰,应该是今人之作吧。
意思我冒昧解读一下,也不一定对:身边美女无数,诱惑无数,但你我是高山流水之谊,不用多讲,彼此心里都会明白(我的真心)
古筝曲《高山流水》的出处、背景、作者??
古典传说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而创作的古琴曲《高山》、《流水》,是表现古代文人雅士“巍巍乎志在高山,潺潺乎志在流水”的高雅情操的经典之作,历来是人们效仿的楷模,而它的曲名《高山流水》也成为各种器乐曲命名的典范。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河南曹东扶先生到中央音乐学院任专业古筝教师,授课时明确对本文作者何宝泉讲“《高山流水》是中速弹奏曲的《八板》,是河南大调曲子演唱之前的小合奏曲,称做‘开场’或‘闹台’,是演奏各种乐器的乐手行弦活手的一首曲子。后来大家称为《高山流水》,与古琴曲《高山流水》并无关系。这首筝曲是掌握河南筝艺流派演奏技法基本的乐曲。”
古筝曲《高山流水》的出处、背景、作者??
名曲溯源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有古文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古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水》分为两首独立的琴曲。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的金唱片,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寻找新的“知音”。
高山流水,出自哪里的典故?
琴 曲古代琴曲。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传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代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据琴家考证,在《天闻阁琴谱》问世以前,所有琴谱中的《流水》都没有张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与《神奇秘谱》解题所说相符,但张孔山的传谱已增为九段,后琴家多据此谱演奏。 另有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现有多种流派谱本。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都是同名异曲。 成 语高山流水 ( gāo shān liú shuǐ ) 解 释 比喻知己相赏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 处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巍巍乎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乎若流水。'” 用 法 联合式;作宾语;比喻乐曲高妙 示 例 清·袁于令《西楼记·病晤》:“清商绕画梁,一声一字,万种悠扬,~相倾赏。” 孔圣人尚学琴于师襄,一操便知其为文王。~,得遇知音。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 近义词 知音难觅 典 故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
高山流水,出自哪里的典故?
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高山流水的出处
高山流水: 是春秋时期俞伯牙为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弹琴.伯牙心中想到高山,用琴声表达.钟子期立刻便知道了.心中想到流水,钟子期又知道了!所以后来用高山流水比做知音难觅!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