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历史
图书是人类用来纪录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交融感情,取得知识,传承经验的重要媒介,对人类文明的开展,贡献至钜。
所以,无论古今中外,对於图书,人们总给予最高的肯定与特别的关怀。
人类许多伟大的创造,大都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过程,并聚合无
数人的心力,始克成长、壮大,图书也不例外。
以我们中国为例,它
至少已有叁千五百年以上的发展历史,其间人们所投入的智慧与劳力
,更无与伦比。
图书在迭次的经过创造改进,才有今天的面貌。
大体
来说,历史上,除了某些为特殊目的所制作的图书之外,书籍的发展
,略有脉络可寻。
最早人们的交往,在彼此示意之时,可能只借手势
或音量做为媒介。
其后,从经验的累积,进而确定一些固定的音节,
来代表某种特定的意义,於是人类跨出了有声无言的时代,迈入到有
言无文的社会。
有了语言,人类往往藉助於记忆力,把听到的话,牢牢记住,再对别人复述出来;或将心中的理想,个人的经验,借语言加以传布。
这种目的及办法,与日后图书的功能
相近,因此,可以称之为口传的活书。
人类的记忆到底有限,有时更会走样,口传的活书,必然有许多缺陷,聪明的人类,於是起而发明许多帮助记忆的方法,其中最富代表性的便是结绳。
以结绳的大小、松紧、多寡及涂上不同颜色等方式,来表示各种不同的意义,我们可称之为绳书。
绳书能传到远方,也能长期保存,比起语言,自有某些长处。
然而终因其式样变化有限,无法满足快速进步中人类社会的需要。
於是,人类再着手改进,乃从模仿天性里,描绘外界形像加以简化,使之蜕变成为简单的图像,再用它来做为意象的符号。
这种图画,已有文字的刍形,一般人称之为文字画。
之后,经过再改良演进,渐渐成为
定型的象形文字。
又经过长时期的发展,终於成就了无数的字体,供人们应用。
文字的出现,既为人类文明开拓了崭新境界,也为图书奠下坚实的基础。
有了文字,首先需要寻找写刻的材料。
最早书写材料都取自於自然界,如:石块、树皮、树叶、兽皮、兽骨及动物的甲壳等等,都是其例。
但这些材料,各有缺陷,无法充分发挥文字的纪录功能。
春秋战国时代,知识日渐普及,着书立说,大行其道,为应需要,简书和帛书乃相继产生。
「简」是用竹或木制成狭长的条片,书写时,由上
而下,一片一片接续下来,然后再依顺序由右而左的排列,并以绳索加以编连,这样一部着作,便能连贯而完整。
帛书是丝织品写成的图书,由於帛性柔软又轻便,携带及阅读均感便利。
只是简书笨重,帛书昂贵,都不利於知识的普及及图书的长期发展,因而人们又发明纸张来取代它们。
纸的出现,约在西汉时期,史书正式的纪录是公元一○五年。
由於纸张具有轻柔及低廉的长处,因而,很快的成为生产图书最主要的材料。
纸出现以后,虽然解决了图书生产方面的许多问题,但是生产图书,犹停留在逐字逐本的抄写,既费时又费力,还是欠缺方便。
人们遂从长期使用印章和捶拓碑碣文字的经验中,启发了雕版与印刷技
术的结合使用,便捷快速的生产图书方法,终於发明。
雕版印刷术约在初、盛唐时代出现,由於它是手工业时代生产图书的好方法,因此很快被推广利用,成为五代、两宋以后生产图书的主力。
为了使印刷技术更便捷与美观,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一○四一~一○四八)又有人发明活字排版印刷。
而元朝末年,更进步到彩色套印的印刷领域。
从此之后,印刷技术不但成熟周全,印刷成品更是鲜丽动人。
图书除了文字、纸张、印刷之外,如何装潢?也是要件之一。
自竹木简策之后,我国图书的装潢技巧,即不断的改良提升,其演进的方向,大都朝向简便实用、美观大方的原则。
历代以来,图书装潢型制约有:卷轴、册叶、经摺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多种演进过程。
近代的图书,虽然采机械操作装订成平装、精装等形式,但有些
影印出版的古书,还常用线条来增加古意,颇能引发思古之幽情。
今天中国图书出版事业,受到欧美新科技的影响,生
产图书的方法,由手工业印刷,一跃而为机械印刷所取代,图书出版,达到空前盛况。
然而无论生产图书方法如何改变,其基本原理,却都脱离不了旧日的方式。
今日制版、印刷、造纸等制作图书要件,可以说无一不是从国人旧有的发明中蜕变而来的。
所以当我们缅怀人类文明的进步及图书发展的历史时,总难抑制住一股无名的兴奋与荣耀的心情。
当然,如何自励自省,绍续先人光辉遗绪,或将更具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