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展开全部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声、光、透镜、物态变化、电流和电路)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招生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第二章 光的传播
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 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 c;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成θ角,入射角为90°-θ,反射角为90°-θ)
(3)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面旋转θ,反射光旋转2θ)
(4)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多少?答: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
(1)、确定入(反)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
(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
(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5、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
五、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六、凸面镜和凹面镜
1、以球的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以球的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叫凹面镜;
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电筒)
七、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八、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求会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光路图)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九、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十、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青、黄,三原色混合是黑色;
5、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透过什么颜色的光);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发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例: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匹红色的马、绿色的草、红色的花、黑色的石头,现在暗室里用绿光看画,会看见黑色的马,黑色的石头,还有黑色的花在绿色的纸上,看不见草(草、纸都为绿色)
十一、看不见的光:
1、 太阳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光谱;
(从左往右其波长逐渐减小;散射逐渐增强;人眼辨别率依次降低)应用傍晚太阳是红的,晴天天是蓝的,汽车的雾灯是黄光。
2、 红外线: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1) 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打仗用的夜视镜)
(2) 红外线穿透云雾的本领强(遥控探测)
(3) 红外线的主要性能是热作用强;(加热)
3、 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1) 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消毒、杀菌)
(2) 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小孩多晒太阳),但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臭氧可吸收紫外线,我们要保护臭氧层)
(3) 荧光作用;(验钞)
(4) 地球上天然的紫外线来自太阳,臭氧层阻挡紫外线进入地球;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二、基本概念:
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
2、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如下图: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三、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
四、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五、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
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
六、照相机: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七、 投影仪: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八、放大镜:1、放大镜是凸透镜; 2、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
八、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
九、 注意事项:“三心共线”: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又叫“三心等高”
十、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求熟记、并理解):
成像条件物距(u) 成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
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F﹤v﹤2f 照相机
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F﹤u﹤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
0﹤u﹤f 正立、放大的虚像 V﹥f 放大镜
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实像小,虚像大。
注意: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
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注意: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十一、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十二、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晶状体曲度过大,需戴凹透镜调节;
十三、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曲度过小,需戴凸透镜调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十四、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十五、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招生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第二章 光的传播
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 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 c;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成θ角,入射角为90°-θ,反射角为90°-θ)
(3)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面旋转θ,反射光旋转2θ)
(4)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多少?答: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
(1)、确定入(反)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
(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
(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5、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
五、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六、凸面镜和凹面镜
1、以球的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以球的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叫凹面镜;
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电筒)
七、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八、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求会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光路图)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九、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十、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青、黄,三原色混合是黑色;
5、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透过什么颜色的光);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发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例: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匹红色的马、绿色的草、红色的花、黑色的石头,现在暗室里用绿光看画,会看见黑色的马,黑色的石头,还有黑色的花在绿色的纸上,看不见草(草、纸都为绿色)
十一、看不见的光:
1、 太阳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光谱;
(从左往右其波长逐渐减小;散射逐渐增强;人眼辨别率依次降低)应用傍晚太阳是红的,晴天天是蓝的,汽车的雾灯是黄光。
2、 红外线: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1) 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打仗用的夜视镜)
(2) 红外线穿透云雾的本领强(遥控探测)
(3) 红外线的主要性能是热作用强;(加热)
3、 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1) 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消毒、杀菌)
(2) 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小孩多晒太阳),但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臭氧可吸收紫外线,我们要保护臭氧层)
(3) 荧光作用;(验钞)
(4) 地球上天然的紫外线来自太阳,臭氧层阻挡紫外线进入地球;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二、基本概念:
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
2、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如下图: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三、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
四、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五、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
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
六、照相机: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七、 投影仪: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八、放大镜:1、放大镜是凸透镜; 2、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
八、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
九、 注意事项:“三心共线”: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又叫“三心等高”
十、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求熟记、并理解):
成像条件物距(u) 成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
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F﹤v﹤2f 照相机
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F﹤u﹤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
0﹤u﹤f 正立、放大的虚像 V﹥f 放大镜
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实像小,虚像大。
注意: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
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注意: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十一、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十二、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晶状体曲度过大,需戴凹透镜调节;
十三、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曲度过小,需戴凸透镜调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十四、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十五、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展开全部
1、电压:
作用:电压是形成 的原因。
单位:V、 、mV。
2、电压表:
使用方法:电压表要 在电路中;电流从 流入,从 流出。
串联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规律:
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 ;并联电池组的电压 每节电池的电压
实验:串联、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 之和,表达式: 。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 ,表达式: 。
3、电阻:
定义:导体对电流的 作用的大小。
单位: 、KΩ、MΩ。
实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 、 、 、 。
4、变阻器:
原理:通过改变连人电路的电阻丝的 来改变 。一般 联在电路中使用。
连接方法:一般 联在电路中使用;同时 。
作用:①改变电路两端的 。
②改变电路中 的大小。
③ 。(实验连接时,开关要 ;变阻器的滑片要移至 端。)
《6.1电压》实时、强化训练
1.如图6-1所示的电路中,符合电压表测灯L2两端电压的图是( )
2.灯L1和L2串联,先用电压表测灯L1两端的电压,如图6-2所
示,再测L2两端电压时,只将电压表接A的一端改接C,这种
接法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
3.如图6-3所示的各电路图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均正确的是( )
4.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80 V=_________ mV=_________ kV; (2)3.6×103 mV=_________ V=_________ kV。
5.某同学在用电压表测电压时,选用了“+”“3”接线柱,读数时却误按照“+”“15”接线柱来读,得到电压值为13.5 V。则实际值为( )
A.4.5 V B.2.7 V C.3.5 V D.1.5 V
6.(2010内蒙古包头模拟,12)在图6-4甲的电路中,当闭合
开关S后,电路正常工作。两只电压表指针位置均为图乙
所示,则电阻R1、R2两端电压分别是( )
A.4.8 V 1.2 V B.6 V 1.2 V
C.1.2 V 6 V D.1.2 V 4.8 V
7.(2010福建福州模拟,10)图6-5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后,
要使电阻R1、R2串联,甲、乙应该接入的是( )
A.甲接电压表,乙接电流表 B.甲接电流表,乙接电压表
C.甲、乙都接电压表 D.甲、乙都接电流表
8.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_________ V,一个铅蓄电池的电压是_________ V,照明电路的电压是_________ V,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_________ V。
9.请读出图6-6中各电压表的示数:甲_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
图6-1-11
10.小红家的录像机使用几年后,如今蓄电池的正负极已经模糊不清,你有办法利用电压表帮助小红判断出蓄电池的正负极吗?
解析:把电压表和开关串联到蓄电池的两端,用开关进行试触,
如果电压表的指针向左偏,则与电压表正接线柱连接的是电源
的负极;如果指针向右偏,则与电压表正接线柱相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
11.如图6-7所示,要测量干路和支路的电流及灯泡两端的电压,
在空白处标出电流表或电压表,并标出电表的正、负接线柱。
12.将图6-1-13中的元件用笔画线连接起来,要求两节干电池
串联,电灯L1与L2串联,电压表V1测L1两端的电压,
V2测L2两端的电压。
快乐时光10秒钟
一天,很多人围在马路旁,小刚喜欢看热闹,
可他怎么也挤不进去,他就站在人群后面,大声喊:
“让开,让开,里面的人,是我哥。”人们听见了,
一一让开了,可是,小刚往里一看,里面原来是头死猪。
《6.2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实时、强化训练
1.如图6-2-1所示,电源电压为6 V,电压表示数为3.8 V,则( )
A.L1两端电压为2.2 V
B.L2两端电压为3.8 V
C.电源与L1两端电压之和为3.8 V
D.L2两端电压为2.2 V
2.如图6-2-2所示,电源电压恒定,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 V;当S1断开、S2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5 V,则灯L1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 V,灯L2两端电压为________ V。
3.在图6-2-3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V1的示数为6 V,V2的示数为7 V。若电源电压为10 V,则灯L1两端电压为( )
A.1 V B.10 V
C.3 V D.6 V
4.如图6-2-4所示的电路,灯L1、L2均发光,关于电压表V1、V2、V3的示数,下列各组数据中正确的是( )
A.9 V、6 V、3 V B.9 V、3 V、6 V
C.9 V、9 V、9 V D.6 V、9 V、3 V
5.某同学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压。当闭合电路开关时,
发现电压表指针指在如图6-2-5所示的位置,这说明( )
A.电压表的量程选得太小了,应选15 V的量程
B.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C.这纯属偶然,只需断开开关,再重新闭合开关,电压表就会正常工作
D.这是电压表与灯泡串联连接所造成的
6.如图6-2-6所示,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2.5 V;
当S1断开、S2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6 V。灯L1两端的电压
为_________V,灯L2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_ V,电源电压为_________ V。
7.按图6-2-7甲的电路图,将图乙的实物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起来,要求导线不要交叉。(甲图中电压表V1的示数是1.8 V,电压表V2的示数是3 V)
8.根据图6-2-8所示的实际电路,在虚线框内画出电路图。
《6.3 6.4电压》实时、强化训练
1._________________叫做电阻,用字母____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
2.(2010天津模拟,11)图6-3-1为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示意图,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的是( )
3.如图6-3-2所示,粗细、长短都相同的铜丝和
铁丝分别连入电路中,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电
路中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这个现象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6-3-3所示,该电阻箱的示数是___________ Ω。
5.在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时,某老师引导学生作了如下的猜想:
猜想A: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B: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C: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材料有关。
如图6-3-4所示是他们进行实验探究的器材,演示板上
固定了四条金属电阻丝,a、b、c三条长度均是1 m,
d的长度是0.5 m;a、b的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
a、c的材料相同,但c的横截面积大于a;a、d的材
料和横截面积都相同。
(1)在探究电阻跟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可依次把M、N跟__________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分析比较这两根金属丝电阻的大小。
(2)依次把M、N跟a、d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分析比较a、d两根金属丝电阻的大小,可探究电阻跟__________的关系,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用到,被称为控制变量法。试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再列出两例用这种方法研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电压表测小灯泡两端电压,用电流表测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滑动变阻器与小灯泡串联,滑片P向右移动时小灯泡变亮。(1)根据要求在虚线框中画出电路图;(2)根据电路图将图6-3-5所示的实物连起来。 赞同0| 评论
作用:电压是形成 的原因。
单位:V、 、mV。
2、电压表:
使用方法:电压表要 在电路中;电流从 流入,从 流出。
串联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规律:
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 ;并联电池组的电压 每节电池的电压
实验:串联、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 之和,表达式: 。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 ,表达式: 。
3、电阻:
定义:导体对电流的 作用的大小。
单位: 、KΩ、MΩ。
实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 、 、 、 。
4、变阻器:
原理:通过改变连人电路的电阻丝的 来改变 。一般 联在电路中使用。
连接方法:一般 联在电路中使用;同时 。
作用:①改变电路两端的 。
②改变电路中 的大小。
③ 。(实验连接时,开关要 ;变阻器的滑片要移至 端。)
《6.1电压》实时、强化训练
1.如图6-1所示的电路中,符合电压表测灯L2两端电压的图是( )
2.灯L1和L2串联,先用电压表测灯L1两端的电压,如图6-2所
示,再测L2两端电压时,只将电压表接A的一端改接C,这种
接法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
3.如图6-3所示的各电路图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均正确的是( )
4.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80 V=_________ mV=_________ kV; (2)3.6×103 mV=_________ V=_________ kV。
5.某同学在用电压表测电压时,选用了“+”“3”接线柱,读数时却误按照“+”“15”接线柱来读,得到电压值为13.5 V。则实际值为( )
A.4.5 V B.2.7 V C.3.5 V D.1.5 V
6.(2010内蒙古包头模拟,12)在图6-4甲的电路中,当闭合
开关S后,电路正常工作。两只电压表指针位置均为图乙
所示,则电阻R1、R2两端电压分别是( )
A.4.8 V 1.2 V B.6 V 1.2 V
C.1.2 V 6 V D.1.2 V 4.8 V
7.(2010福建福州模拟,10)图6-5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后,
要使电阻R1、R2串联,甲、乙应该接入的是( )
A.甲接电压表,乙接电流表 B.甲接电流表,乙接电压表
C.甲、乙都接电压表 D.甲、乙都接电流表
8.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_________ V,一个铅蓄电池的电压是_________ V,照明电路的电压是_________ V,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_________ V。
9.请读出图6-6中各电压表的示数:甲_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
图6-1-11
10.小红家的录像机使用几年后,如今蓄电池的正负极已经模糊不清,你有办法利用电压表帮助小红判断出蓄电池的正负极吗?
解析:把电压表和开关串联到蓄电池的两端,用开关进行试触,
如果电压表的指针向左偏,则与电压表正接线柱连接的是电源
的负极;如果指针向右偏,则与电压表正接线柱相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
11.如图6-7所示,要测量干路和支路的电流及灯泡两端的电压,
在空白处标出电流表或电压表,并标出电表的正、负接线柱。
12.将图6-1-13中的元件用笔画线连接起来,要求两节干电池
串联,电灯L1与L2串联,电压表V1测L1两端的电压,
V2测L2两端的电压。
快乐时光10秒钟
一天,很多人围在马路旁,小刚喜欢看热闹,
可他怎么也挤不进去,他就站在人群后面,大声喊:
“让开,让开,里面的人,是我哥。”人们听见了,
一一让开了,可是,小刚往里一看,里面原来是头死猪。
《6.2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实时、强化训练
1.如图6-2-1所示,电源电压为6 V,电压表示数为3.8 V,则( )
A.L1两端电压为2.2 V
B.L2两端电压为3.8 V
C.电源与L1两端电压之和为3.8 V
D.L2两端电压为2.2 V
2.如图6-2-2所示,电源电压恒定,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 V;当S1断开、S2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5 V,则灯L1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 V,灯L2两端电压为________ V。
3.在图6-2-3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V1的示数为6 V,V2的示数为7 V。若电源电压为10 V,则灯L1两端电压为( )
A.1 V B.10 V
C.3 V D.6 V
4.如图6-2-4所示的电路,灯L1、L2均发光,关于电压表V1、V2、V3的示数,下列各组数据中正确的是( )
A.9 V、6 V、3 V B.9 V、3 V、6 V
C.9 V、9 V、9 V D.6 V、9 V、3 V
5.某同学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压。当闭合电路开关时,
发现电压表指针指在如图6-2-5所示的位置,这说明( )
A.电压表的量程选得太小了,应选15 V的量程
B.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C.这纯属偶然,只需断开开关,再重新闭合开关,电压表就会正常工作
D.这是电压表与灯泡串联连接所造成的
6.如图6-2-6所示,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2.5 V;
当S1断开、S2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6 V。灯L1两端的电压
为_________V,灯L2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_ V,电源电压为_________ V。
7.按图6-2-7甲的电路图,将图乙的实物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起来,要求导线不要交叉。(甲图中电压表V1的示数是1.8 V,电压表V2的示数是3 V)
8.根据图6-2-8所示的实际电路,在虚线框内画出电路图。
《6.3 6.4电压》实时、强化训练
1._________________叫做电阻,用字母____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
2.(2010天津模拟,11)图6-3-1为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示意图,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的是( )
3.如图6-3-2所示,粗细、长短都相同的铜丝和
铁丝分别连入电路中,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电
路中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这个现象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6-3-3所示,该电阻箱的示数是___________ Ω。
5.在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时,某老师引导学生作了如下的猜想:
猜想A: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B: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C: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材料有关。
如图6-3-4所示是他们进行实验探究的器材,演示板上
固定了四条金属电阻丝,a、b、c三条长度均是1 m,
d的长度是0.5 m;a、b的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
a、c的材料相同,但c的横截面积大于a;a、d的材
料和横截面积都相同。
(1)在探究电阻跟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可依次把M、N跟__________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分析比较这两根金属丝电阻的大小。
(2)依次把M、N跟a、d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分析比较a、d两根金属丝电阻的大小,可探究电阻跟__________的关系,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用到,被称为控制变量法。试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再列出两例用这种方法研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电压表测小灯泡两端电压,用电流表测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滑动变阻器与小灯泡串联,滑片P向右移动时小灯泡变亮。(1)根据要求在虚线框中画出电路图;(2)根据电路图将图6-3-5所示的实物连起来。 赞同0| 评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这是我在这次期中考试中为学生整理的,很细很全面的,可以直接复制到WORD,打印出来,刚好A4正反一张。希望对你有用。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基础知识归纳(一)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介质种类和温度。
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回声到达人耳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听到回声至少离障碍物17m。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穿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
4、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声音的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用(分贝)dB表示声音的强度。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声音的响度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远近和声音的散失的程度有关。
(3)音色:声音的特色。决定音色的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辨别不同的声音主要靠区分声音的音色。
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 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蝙蝠、海豚可发出) 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大象)
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弦乐器的音调与下列因素有关:长短(长的音调低)、粗细(粗的音调低)、松紧(松的音调低) 。管乐器的音调与振动的空气柱长短有关。(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物理学角度)。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0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得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得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得超过50dB。
控制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即:1、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 声的利用
声与信息:声能传递信息。(雷声、B超、敲击铁轨、声呐等)
声与能量:声能传递能量。(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去除眼镜上的污垢、去除体内结石等)
第二章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月亮不是光源。
光的传播: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小孔成像等)
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
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2.99792×108 m/s,计算中取c=3×108 m/s。(水中是真空的3/4,玻璃中是真空的2/3)
光年:(距离单位)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1光年=9.4608×1015 m。
二、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光射到介质的表面,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任何物体的表面都辉发生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两种反射:1、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其他方向没有反射光。(如: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平面镜)2、漫反射:由于物体的表面凸凹不平,凸凹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的表面发生漫反射)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三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只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和物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成的是虚像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平面镜成像是一种光的反射现象。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光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倒立的。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都是正立的。它们都能用照相机拍下。
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球面镜:1、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应用:汽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 2、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平行光射向凹面镜会会聚于焦点;焦点发出的光平行射出。(应用:太阳灶、手电筒反射面、天文望远镜)
四、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现象:海市蜃楼 、筷子向上折断了、池水变“浅”了、看见地平线下的太阳、叉鱼时瞄准鱼下方、水中人看岸上树“变高”。
五、光的色散
色散:(牛顿)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各种色光的现象。(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它是一种光的折射现象。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三原色是:品红、黄、青。
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通过的色光决定。通过什么色光,呈现什么颜色。2、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反射什么色光,呈现什么颜色。
六、看不见的光
光谱:把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红外线: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也有能量辐射,不过人眼看不到,这样的辐射叫红外线。
红外线的主要特性——热作用强。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红外线的应用:拍红外线照片诊病、红外线夜视仪、遥控器、红外线烤箱。
紫外线:在光谱的紫端以外,也有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
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促进钙质吸收、杀死微生物(紫外线灯杀菌)、荧光物质发荧光。太阳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应用:验钞机、紫外线杀菌灯。
天空呈现蓝色是因为蓝光被散射得最多。雾灯用黄光的理由:不易被空气散射、人眼对黄光敏感。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 、透镜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三条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
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另一侧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出现的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二、 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再经过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投影仪成的像左右相反,上下相反。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在野外游玩时装水的矿泉水(象一个凸透镜能会聚光线)不能乱扔,否则易诱发火灾。 赞同3| 评论 2011-11-3 20:29 嬲TUTR伤 | 一级
1、电压:
作用:电压是形成 的原因。
单位:V、 、mV。
2、电压表:
使用方法:电压表要 在电路中;电流从 流入,从 流出。
串联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规律:
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 ;并联电池组的电压 每节电池的电压
实验:串联、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 之和,表达式: 。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 ,表达式: 。
3、电阻:
定义:导体对电流的 作用的大小。
单位: 、KΩ、MΩ。
实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 、 、 、 。
4、变阻器:
原理:通过改变连人电路的电阻丝的 来改变 。一般 联在电路中使用。
连接方法:一般 联在电路中使用;同时 。
作用:①改变电路两端的 。
②改变电路中 的大小。
③ 。(实验连接时,开关要 ;变阻器的滑片要移至 端。)
《6.1电压》实时、强化训练
1.如图6-1所示的电路中,符合电压表测灯L2两端电压的图是( )
2.灯L1和L2串联,先用电压表测灯L1两端的电压,如图6-2所
示,再测L2两端电压时,只将电压表接A的一端改接C,这种
接法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
3.如图6-3所示的各电路图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均正确的是( )
4.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80 V=_________ mV=_________ kV; (2)3.6×103 mV=_________ V=_________ kV。
5.某同学在用电压表测电压时,选用了“+”“3”接线柱,读数时却误按照“+”“15”接线柱来读,得到电压值为13.5 V。则实际值为( )
A.4.5 V B.2.7 V C.3.5 V D.1.5 V
6.(2010内蒙古包头模拟,12)在图6-4甲的电路中,当闭合
开关S后,电路正常工作。两只电压表指针位置均为图乙
所示,则电阻R1、R2两端电压分别是( )
A.4.8 V 1.2 V B.6 V 1.2 V
C.1.2 V 6 V D.1.2 V 4.8 V
7.(2010福建福州模拟,10)图6-5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后,
要使电阻R1、R2串联,甲、乙应该接入的是( )
A.甲接电压表,乙接电流表 B.甲接电流表,乙接电压表
C.甲、乙都接电压表 D.甲、乙都接电流表
8.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_________ V,一个铅蓄电池的电压是_________ V,照明电路的电压是_________ V,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_________ V。
9.请读出图6-6中各电压表的示数:甲_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
图6-1-11
10.小红家的录像机使用几年后,如今蓄电池的正负极已经模糊不清,你有办法利用电压表帮助小红判断出蓄电池的正负极吗?
解析:把电压表和开关串联到蓄电池的两端,用开关进行试触,
如果电压表的指针向左偏,则与电压表正接线柱连接的是电源
的负极;如果指针向右偏,则与电压表正接线柱相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
11.如图6-7所示,要测量干路和支路的电流及灯泡两端的电压,
在空白处标出电流表或电压表,并标出电表的正、负接线柱。
12.将图6-1-13中的元件用笔画线连接起来,要求两节干电池
串联,电灯L1与L2串联,电压表V1测L1两端的电压,
V2测L2两端的电压。
快乐时光10秒钟
一天,很多人围在马路旁,小刚喜欢看热闹,
可他怎么也挤不进去,他就站在人群后面,大声喊:
“让开,让开,里面的人,是我哥。”人们听见了,
一一让开了,可是,小刚往里一看,里面原来是头死猪。
《6.2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实时、强化训练
1.如图6-2-1所示,电源电压为6 V,电压表示数为3.8 V,则( )
A.L1两端电压为2.2 V
B.L2两端电压为3.8 V
C.电源与L1两端电压之和为3.8 V
D.L2两端电压为2.2 V
2.如图6-2-2所示,电源电压恒定,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 V;当S1断开、S2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5 V,则灯L1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 V,灯L2两端电压为________ V。
3.在图6-2-3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V1的示数为6 V,V2的示数为7 V。若电源电压为10 V,则灯L1两端电压为( )
A.1 V B.10 V
C.3 V D.6 V
4.如图6-2-4所示的电路,灯L1、L2均发光,关于电压表V1、V2、V3的示数,下列各组数据中正确的是( )
A.9 V、6 V、3 V B.9 V、3 V、6 V
C.9 V、9 V、9 V D.6 V、9 V、3 V
5.某同学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压。当闭合电路开关时,
发现电压表指针指在如图6-2-5所示的位置,这说明( )
A.电压表的量程选得太小了,应选15 V的量程
B.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C.这纯属偶然,只需断开开关,再重新闭合开关,电压表就会正常工作
D.这是电压表与灯泡串联连接所造成的
6.如图6-2-6所示,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2.5 V;
当S1断开、S2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6 V。灯L1两端的电压
为_________V,灯L2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_ V,电源电压为_________ V。
7.按图6-2-7甲的电路图,将图乙的实物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起来,要求导线不要交叉。(甲图中电压表V1的示数是1.8 V,电压表V2的示数是3 V)
8.根据图6-2-8所示的实际电路,在虚线框内画出电路图。
《6.3 6.4电压》实时、强化训练
1._________________叫做电阻,用字母____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
2.(2010天津模拟,11)图6-3-1为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示意图,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的是( )
3.如图6-3-2所示,粗细、长短都相同的铜丝和
铁丝分别连入电路中,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电
路中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这个现象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6-3-3所示,该电阻箱的示数是___________ Ω。
5.在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时,某老师引导学生作了如下的猜想:
猜想A: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B: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C: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材料有关。
如图6-3-4所示是他们进行实验探究的器材,演示板上
固定了四条金属电阻丝,a、b、c三条长度均是1 m,
d的长度是0.5 m;a、b的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
a、c的材料相同,但c的横截面积大于a;a、d的材
料和横截面积都相同。
(1)在探究电阻跟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可依次把M、N跟__________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分析比较这两根金属丝电阻的大小。
(2)依次把M、N跟a、d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分析比较a、d两根金属丝电阻的大小,可探究电阻跟__________的关系,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用到,被称为控制变量法。试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再列出两例用这种方法研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电压表测小灯泡两端电压,用电流表测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滑动变阻器与小灯泡串联,滑片P向右移动时小灯泡变亮。(1)根据要求在虚线框中画出电路图;(2)根据电路图将图6-3-5所示的实物连起来。 赞同0| 评论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基础知识归纳(一)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介质种类和温度。
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回声到达人耳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听到回声至少离障碍物17m。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穿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
4、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声音的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用(分贝)dB表示声音的强度。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声音的响度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远近和声音的散失的程度有关。
(3)音色:声音的特色。决定音色的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辨别不同的声音主要靠区分声音的音色。
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 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蝙蝠、海豚可发出) 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大象)
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弦乐器的音调与下列因素有关:长短(长的音调低)、粗细(粗的音调低)、松紧(松的音调低) 。管乐器的音调与振动的空气柱长短有关。(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物理学角度)。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0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得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得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得超过50dB。
控制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即:1、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 声的利用
声与信息:声能传递信息。(雷声、B超、敲击铁轨、声呐等)
声与能量:声能传递能量。(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去除眼镜上的污垢、去除体内结石等)
第二章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月亮不是光源。
光的传播: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小孔成像等)
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
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2.99792×108 m/s,计算中取c=3×108 m/s。(水中是真空的3/4,玻璃中是真空的2/3)
光年:(距离单位)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1光年=9.4608×1015 m。
二、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光射到介质的表面,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任何物体的表面都辉发生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两种反射:1、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其他方向没有反射光。(如: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平面镜)2、漫反射:由于物体的表面凸凹不平,凸凹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的表面发生漫反射)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三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只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和物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成的是虚像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平面镜成像是一种光的反射现象。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光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倒立的。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都是正立的。它们都能用照相机拍下。
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球面镜:1、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应用:汽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 2、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平行光射向凹面镜会会聚于焦点;焦点发出的光平行射出。(应用:太阳灶、手电筒反射面、天文望远镜)
四、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现象:海市蜃楼 、筷子向上折断了、池水变“浅”了、看见地平线下的太阳、叉鱼时瞄准鱼下方、水中人看岸上树“变高”。
五、光的色散
色散:(牛顿)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各种色光的现象。(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它是一种光的折射现象。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三原色是:品红、黄、青。
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通过的色光决定。通过什么色光,呈现什么颜色。2、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反射什么色光,呈现什么颜色。
六、看不见的光
光谱:把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红外线: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也有能量辐射,不过人眼看不到,这样的辐射叫红外线。
红外线的主要特性——热作用强。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红外线的应用:拍红外线照片诊病、红外线夜视仪、遥控器、红外线烤箱。
紫外线:在光谱的紫端以外,也有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
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促进钙质吸收、杀死微生物(紫外线灯杀菌)、荧光物质发荧光。太阳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应用:验钞机、紫外线杀菌灯。
天空呈现蓝色是因为蓝光被散射得最多。雾灯用黄光的理由:不易被空气散射、人眼对黄光敏感。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 、透镜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三条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
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另一侧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出现的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二、 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再经过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投影仪成的像左右相反,上下相反。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在野外游玩时装水的矿泉水(象一个凸透镜能会聚光线)不能乱扔,否则易诱发火灾。 赞同3| 评论 2011-11-3 20:29 嬲TUTR伤 | 一级
1、电压:
作用:电压是形成 的原因。
单位:V、 、mV。
2、电压表:
使用方法:电压表要 在电路中;电流从 流入,从 流出。
串联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规律:
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 ;并联电池组的电压 每节电池的电压
实验:串联、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 之和,表达式: 。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 ,表达式: 。
3、电阻:
定义:导体对电流的 作用的大小。
单位: 、KΩ、MΩ。
实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 、 、 、 。
4、变阻器:
原理:通过改变连人电路的电阻丝的 来改变 。一般 联在电路中使用。
连接方法:一般 联在电路中使用;同时 。
作用:①改变电路两端的 。
②改变电路中 的大小。
③ 。(实验连接时,开关要 ;变阻器的滑片要移至 端。)
《6.1电压》实时、强化训练
1.如图6-1所示的电路中,符合电压表测灯L2两端电压的图是( )
2.灯L1和L2串联,先用电压表测灯L1两端的电压,如图6-2所
示,再测L2两端电压时,只将电压表接A的一端改接C,这种
接法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
3.如图6-3所示的各电路图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均正确的是( )
4.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80 V=_________ mV=_________ kV; (2)3.6×103 mV=_________ V=_________ kV。
5.某同学在用电压表测电压时,选用了“+”“3”接线柱,读数时却误按照“+”“15”接线柱来读,得到电压值为13.5 V。则实际值为( )
A.4.5 V B.2.7 V C.3.5 V D.1.5 V
6.(2010内蒙古包头模拟,12)在图6-4甲的电路中,当闭合
开关S后,电路正常工作。两只电压表指针位置均为图乙
所示,则电阻R1、R2两端电压分别是( )
A.4.8 V 1.2 V B.6 V 1.2 V
C.1.2 V 6 V D.1.2 V 4.8 V
7.(2010福建福州模拟,10)图6-5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后,
要使电阻R1、R2串联,甲、乙应该接入的是( )
A.甲接电压表,乙接电流表 B.甲接电流表,乙接电压表
C.甲、乙都接电压表 D.甲、乙都接电流表
8.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_________ V,一个铅蓄电池的电压是_________ V,照明电路的电压是_________ V,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_________ V。
9.请读出图6-6中各电压表的示数:甲_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
图6-1-11
10.小红家的录像机使用几年后,如今蓄电池的正负极已经模糊不清,你有办法利用电压表帮助小红判断出蓄电池的正负极吗?
解析:把电压表和开关串联到蓄电池的两端,用开关进行试触,
如果电压表的指针向左偏,则与电压表正接线柱连接的是电源
的负极;如果指针向右偏,则与电压表正接线柱相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
11.如图6-7所示,要测量干路和支路的电流及灯泡两端的电压,
在空白处标出电流表或电压表,并标出电表的正、负接线柱。
12.将图6-1-13中的元件用笔画线连接起来,要求两节干电池
串联,电灯L1与L2串联,电压表V1测L1两端的电压,
V2测L2两端的电压。
快乐时光10秒钟
一天,很多人围在马路旁,小刚喜欢看热闹,
可他怎么也挤不进去,他就站在人群后面,大声喊:
“让开,让开,里面的人,是我哥。”人们听见了,
一一让开了,可是,小刚往里一看,里面原来是头死猪。
《6.2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实时、强化训练
1.如图6-2-1所示,电源电压为6 V,电压表示数为3.8 V,则( )
A.L1两端电压为2.2 V
B.L2两端电压为3.8 V
C.电源与L1两端电压之和为3.8 V
D.L2两端电压为2.2 V
2.如图6-2-2所示,电源电压恒定,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 V;当S1断开、S2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5 V,则灯L1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 V,灯L2两端电压为________ V。
3.在图6-2-3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V1的示数为6 V,V2的示数为7 V。若电源电压为10 V,则灯L1两端电压为( )
A.1 V B.10 V
C.3 V D.6 V
4.如图6-2-4所示的电路,灯L1、L2均发光,关于电压表V1、V2、V3的示数,下列各组数据中正确的是( )
A.9 V、6 V、3 V B.9 V、3 V、6 V
C.9 V、9 V、9 V D.6 V、9 V、3 V
5.某同学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压。当闭合电路开关时,
发现电压表指针指在如图6-2-5所示的位置,这说明( )
A.电压表的量程选得太小了,应选15 V的量程
B.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C.这纯属偶然,只需断开开关,再重新闭合开关,电压表就会正常工作
D.这是电压表与灯泡串联连接所造成的
6.如图6-2-6所示,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2.5 V;
当S1断开、S2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6 V。灯L1两端的电压
为_________V,灯L2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_ V,电源电压为_________ V。
7.按图6-2-7甲的电路图,将图乙的实物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起来,要求导线不要交叉。(甲图中电压表V1的示数是1.8 V,电压表V2的示数是3 V)
8.根据图6-2-8所示的实际电路,在虚线框内画出电路图。
《6.3 6.4电压》实时、强化训练
1._________________叫做电阻,用字母____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
2.(2010天津模拟,11)图6-3-1为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示意图,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的是( )
3.如图6-3-2所示,粗细、长短都相同的铜丝和
铁丝分别连入电路中,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电
路中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这个现象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6-3-3所示,该电阻箱的示数是___________ Ω。
5.在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时,某老师引导学生作了如下的猜想:
猜想A: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B: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C: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材料有关。
如图6-3-4所示是他们进行实验探究的器材,演示板上
固定了四条金属电阻丝,a、b、c三条长度均是1 m,
d的长度是0.5 m;a、b的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
a、c的材料相同,但c的横截面积大于a;a、d的材
料和横截面积都相同。
(1)在探究电阻跟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可依次把M、N跟__________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分析比较这两根金属丝电阻的大小。
(2)依次把M、N跟a、d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分析比较a、d两根金属丝电阻的大小,可探究电阻跟__________的关系,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用到,被称为控制变量法。试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再列出两例用这种方法研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电压表测小灯泡两端电压,用电流表测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滑动变阻器与小灯泡串联,滑片P向右移动时小灯泡变亮。(1)根据要求在虚线框中画出电路图;(2)根据电路图将图6-3-5所示的实物连起来。 赞同0| 评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这是我在这次期中考试中为学生整理的,很细很全面的,可以直接复制到WORD,打印出来,刚好A4正反一张。希望对你有用。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基础知识归纳(一)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介质种类和温度。
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回声到达人耳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听到回声至少离障碍物17m。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穿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
4、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声音的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用(分贝)dB表示声音的强度。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声音的响度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远近和声音的散失的程度有关。
(3)音色:声音的特色。决定音色的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辨别不同的声音主要靠区分声音的音色。
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 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蝙蝠、海豚可发出) 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大象)
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弦乐器的音调与下列因素有关:长短(长的音调低)、粗细(粗的音调低)、松紧(松的音调低) 。管乐器的音调与振动的空气柱长短有关。(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物理学角度)。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0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得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得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得超过50dB。
控制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即:1、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 声的利用
声与信息:声能传递信息。(雷声、B超、敲击铁轨、声呐等)
声与能量:声能传递能量。(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去除眼镜上的污垢、去除体内结石等)
第二章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月亮不是光源。
光的传播: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小孔成像等)
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
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2.99792×108 m/s,计算中取c=3×108 m/s。(水中是真空的3/4,玻璃中是真空的2/3)
光年:(距离单位)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1光年=9.4608×1015 m。
二、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光射到介质的表面,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任何物体的表面都辉发生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两种反射:1、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其他方向没有反射光。(如: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平面镜)2、漫反射:由于物体的表面凸凹不平,凸凹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的表面发生漫反射)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三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只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和物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成的是虚像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平面镜成像是一种光的反射现象。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光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倒立的。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都是正立的。它们都能用照相机拍下。
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球面镜:1、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应用:汽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 2、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平行光射向凹面镜会会聚于焦点;焦点发出的光平行射出。(应用:太阳灶、手电筒反射面、天文望远镜)
四、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现象:海市蜃楼 、筷子向上折断了、池水变“浅”了、看见地平线下的太阳、叉鱼时瞄准鱼下方、水中人看岸上树“变高”。
五、光的色散
色散:(牛顿)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各种色光的现象。(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它是一种光的折射现象。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三原色是:品红、黄、青。
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通过的色光决定。通过什么色光,呈现什么颜色。2、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反射什么色光,呈现什么颜色。
六、看不见的光
光谱:把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红外线: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也有能量辐射,不过人眼看不到,这样的辐射叫红外线。
红外线的主要特性——热作用强。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红外线的应用:拍红外线照片诊病、红外线夜视仪、遥控器、红外线烤箱。
紫外线:在光谱的紫端以外,也有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
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促进钙质吸收、杀死微生物(紫外线灯杀菌)、荧光物质发荧光。太阳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应用:验钞机、紫外线杀菌灯。
天空呈现蓝色是因为蓝光被散射得最多。雾灯用黄光的理由:不易被空气散射、人眼对黄光敏感。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 、透镜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三条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
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另一侧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出现的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二、 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再经过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投影仪成的像左右相反,上下相反。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在野外游玩时装水的矿泉水(象一个凸透镜能会聚光线)不能乱扔,否则易诱发火灾。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基础知识归纳(一)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介质种类和温度。
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回声到达人耳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听到回声至少离障碍物17m。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穿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
4、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声音的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用(分贝)dB表示声音的强度。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声音的响度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远近和声音的散失的程度有关。
(3)音色:声音的特色。决定音色的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辨别不同的声音主要靠区分声音的音色。
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 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蝙蝠、海豚可发出) 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大象)
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弦乐器的音调与下列因素有关:长短(长的音调低)、粗细(粗的音调低)、松紧(松的音调低) 。管乐器的音调与振动的空气柱长短有关。(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物理学角度)。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0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得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得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得超过50dB。
控制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即:1、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 声的利用
声与信息:声能传递信息。(雷声、B超、敲击铁轨、声呐等)
声与能量:声能传递能量。(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去除眼镜上的污垢、去除体内结石等)
第二章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月亮不是光源。
光的传播: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小孔成像等)
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
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2.99792×108 m/s,计算中取c=3×108 m/s。(水中是真空的3/4,玻璃中是真空的2/3)
光年:(距离单位)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1光年=9.4608×1015 m。
二、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光射到介质的表面,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任何物体的表面都辉发生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两种反射:1、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其他方向没有反射光。(如: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平面镜)2、漫反射:由于物体的表面凸凹不平,凸凹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的表面发生漫反射)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三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只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和物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成的是虚像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平面镜成像是一种光的反射现象。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光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倒立的。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都是正立的。它们都能用照相机拍下。
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球面镜:1、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应用:汽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 2、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平行光射向凹面镜会会聚于焦点;焦点发出的光平行射出。(应用:太阳灶、手电筒反射面、天文望远镜)
四、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现象:海市蜃楼 、筷子向上折断了、池水变“浅”了、看见地平线下的太阳、叉鱼时瞄准鱼下方、水中人看岸上树“变高”。
五、光的色散
色散:(牛顿)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各种色光的现象。(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它是一种光的折射现象。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三原色是:品红、黄、青。
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通过的色光决定。通过什么色光,呈现什么颜色。2、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反射什么色光,呈现什么颜色。
六、看不见的光
光谱:把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红外线: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也有能量辐射,不过人眼看不到,这样的辐射叫红外线。
红外线的主要特性——热作用强。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红外线的应用:拍红外线照片诊病、红外线夜视仪、遥控器、红外线烤箱。
紫外线:在光谱的紫端以外,也有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
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促进钙质吸收、杀死微生物(紫外线灯杀菌)、荧光物质发荧光。太阳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应用:验钞机、紫外线杀菌灯。
天空呈现蓝色是因为蓝光被散射得最多。雾灯用黄光的理由:不易被空气散射、人眼对黄光敏感。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 、透镜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三条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
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另一侧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出现的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二、 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再经过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投影仪成的像左右相反,上下相反。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在野外游玩时装水的矿泉水(象一个凸透镜能会聚光线)不能乱扔,否则易诱发火灾。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