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地球叫地球呢?这其中也是有一段渊源的。
中国古代没有地球这个称呼
中国古代其实一直没有真正认识到地球是圆的,所以没有类似地球的称呼。只有一些类似四海和天下之类模糊地代表世界的称呼。
当然中国古人对地球是圆的也并不是完全没有一点概念,比如在战国时期,中国就出现了“浑天说”,这个理论就有一点“地球是圆的”的概念。发明了地动仪的东汉科学家张衡就曾经提出:
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中国古代的“浑天说”图解)
就是把天包地比喻成蛋壳包着蛋黄,这其实跟现代我们知道的大气包裹地球已经非常类似了,其实可以认为他在暗示地球是圆的。但这种学说在中国古代不是主流,主流的认识还是“天圆地方”。
(“天圆地方”是中国古代对世界的主流认识)
“地球”一词的来源
那么中文里的地球一词是哪来的呢?追根溯源,还是来自西方语言里关于地球的词汇。比如英语里的“earth”。但其实中文里的地球一词虽然源自翻译,但和西方语言里的同一词汇含义还是不太一样的。在英语里,earth一词其实就是大地的意思,虽然也用来指代地球,但并没有圆球或者球体的含义,只是约定俗成,大家都知道自己解下所踩的这个世界上所有人所生活的物体叫earth。
所以很多年前,曾经有媒体报道说美国一个宇航员在太空里和家人进行天地对话,他曾经说过一句话:”我看见地球是圆的”。这句话翻译成中文会让人觉得很别扭,本来就叫地球了怎么还要看到才是圆的?其实这句话正确的翻译是:我看到了大地是圆的。
(地球真是圆的)
因为英语里的地球一词并没有球这个概念,而只是“大地”的意思,所以那个宇航员和家人对话时才特别强调自己确实看到了大地是圆的。
所以严格地说,地球这个词虽然源自翻译,但其含义却超越了西方语言里对应的那个词。这主要是因为地球这个词出现在中文里的时间非常晚,到现在还不到一百年的历史,而且最早就是由一些科技工作者所翻译的,而他们当时为了在中国普及“地球是圆的”这个概念,特意在翻译时加入了“球”这个概念,把“大地”翻译成了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的天体,地球的起源和整个太阳系的起源是分不开的.据天文学家推算,大约在66亿年前,银河系里发生过一次大爆炸,碎片散漫物质经过长时间的凝结聚合,到距离现在约50亿年前,一团巨大.黑暗.无定形.冷而稀薄的气体(包括氧.氖.一氧化碳.甲烷.二氧化碳.氨.等)与尘埃星云(石墨.磁铁矿.硅酸盐等)在今天太阳系位置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收缩,重的物质在太阳系内部集中,轻的物质向外逸散,后来重的物质形成行星,地球就是其中之一,这时距离现在约46亿年.
地球形成之初温度较低,各种物质混杂一起,平安相处。后来,由于地球内部的镭、铀等放射性物质的作用,引起火山爆发与强烈地震,逐步形成高山、丘陵、平原。由于太阳的照射,使地球温度慢慢升高,地球内部物质的化学作用,地壳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甲烷、氮气、水蒸汽等。这些气体上升到地球外部,形成大气层。水蒸汽在高空遇到冷气流后,便形成降雨。地球受大量雨水冲击,在低洼处汇成海洋、湖泊、河流,于是也就有了植物、动物和人类。经历几十亿年的演变,地球才成为今天这个样子。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723709.html
在地球形成之前,宇宙中有许多小行星绕著太阳转,这些行星互相撞击,
形成了原始的地球,当时的地球还是一颗灸热的大火球,随著碰撞渐渐减少,地球开始由外往内慢慢冷却,产生了一层薄薄的硬壳--地壳,这时候地球内部还是呈现炽热的状态。地球内部喷出大量气体,
其中带著大量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就形成了一圈包围在地球外围的大气层,地球距离太阳的位置不会太近而致使水蒸气被太阳蒸干,地球本身的大小又有足够的引力将大气层拉住,所以地球才会有得天独厚的大气环境,
大气层形成之后就开始降雨,而形成了原始的海洋。
大约在47亿年前,宇宙中尘埃聚集,形成了地球及其所在的太阳系的其他星球。当时的空气中不含有氧气,而含有很多二氧化碳(碳酸气体)、氮气。
最初的地球很小,但不断有宇宙中的尘埃及小的星体撞击,体积不断增大。而且撞击时能量聚集,温度不断上升,最终融化为液体。
不久,星体撞击的次数减少,地球表面的温度降低,形成地壳。这就是今天的地表。但是,地球内部的岩浆不断喷涌,形成大量的火山。火山灰中的水蒸气冷却凝结为水,从而形成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