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品官服饰简介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官品 服色 带 冠 鱼带 笏(hù)
一品 紫 金玉带十三 三梁冠 金饰 象牙
二品 紫 金玉带十三 三梁冠 金饰 象牙
三品 紫 金玉带十三 三梁冠 金饰 象牙
四品 深绯 金玉带十一 两梁冠 银饰 象牙
五品 深绯 金玉带十 两梁冠 银饰 象牙
六品 深绿 银玉带九 一梁冠 竹木
七品 浅绿 银玉带九 一梁冠 竹木
八品 深青 B石(黄铜)带九 一梁冠 竹木
九品 浅青 B石(黄铜)带九 一梁冠 竹木
庶人 白 黄铜铁带七
笏,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两晋以后,纸张普及,笏成为一种礼 节性用品,料质也由竹木上升为玉或象牙,但不是每一位官员都有资格用玉笏或象牙笏。唐代武德四年以后,规定五品官以上才能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 笏,对笏的形状也有规定,三品以上的笏,前拙后直。五品以上,前拙后屈,后又改为上圆下方。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的官员不执笏。
而从清朝开始,因为礼节和习俗的不同,笏板就废弃不用了。清朝这个马背民族的传统服饰里有种马蹄袖服饰,见到皇帝动不动就得打马蹄袖下跪,“啪嗒”两声,干脆利落地趴在地上听候皇帝指令,两手趴在地上哪还能得闲,笏板不废弃那行,想执笏也执不了了。
职务繁杂的官员估计不止一块笏。《旧唐书・张九龄传》记载唐玄宗时,张九龄为相,因为年老体弱,|笏于腰带后,跨上骑乘时很困难,于是便找人裁制了一个放笏板的布袋,称“笏囊”,让随从拿着,跟着他去上朝。
唐代
一品 紫 金玉带十三 三梁冠 金饰 象牙
二品 紫 金玉带十三 三梁冠 金饰 象牙
三品 紫 金玉带十三 三梁冠 金饰 象牙
四品 深绯 金玉带十一 两梁冠 银饰 象牙
五品 深绯 金玉带十 两梁冠 银饰 象牙
六品 深绿 银玉带九 一梁冠 竹木
七品 浅绿 银玉带九 一梁冠 竹木
八品 深青 B石(黄铜)带九 一梁冠 竹木
九品 浅青 B石(黄铜)带九 一梁冠 竹木
庶人 白 黄铜铁带七
笏,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两晋以后,纸张普及,笏成为一种礼 节性用品,料质也由竹木上升为玉或象牙,但不是每一位官员都有资格用玉笏或象牙笏。唐代武德四年以后,规定五品官以上才能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 笏,对笏的形状也有规定,三品以上的笏,前拙后直。五品以上,前拙后屈,后又改为上圆下方。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的官员不执笏。
而从清朝开始,因为礼节和习俗的不同,笏板就废弃不用了。清朝这个马背民族的传统服饰里有种马蹄袖服饰,见到皇帝动不动就得打马蹄袖下跪,“啪嗒”两声,干脆利落地趴在地上听候皇帝指令,两手趴在地上哪还能得闲,笏板不废弃那行,想执笏也执不了了。
职务繁杂的官员估计不止一块笏。《旧唐书・张九龄传》记载唐玄宗时,张九龄为相,因为年老体弱,|笏于腰带后,跨上骑乘时很困难,于是便找人裁制了一个放笏板的布袋,称“笏囊”,让随从拿着,跟着他去上朝。
唐代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