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哭不闹的孩子没有入园焦虑?其实这种表现更需要父母的关注
新的学期开始了,小宝第一天去上幼儿园,门口有的孩子在大声哭闹,小宝却表现的很好奇,东看看西瞅瞅,摸摸这儿动动那儿,最后自己坐在角落拿着玩具玩耍起来,嘴里还嘟嘟囔囔的自言自语着,连老师和小朋友过来打招呼都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兴致,看起来已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一旁的妈妈看到了,松了一口气,老师也在忙着安抚其他哭闹的小朋友,大家都对小宝的表现感到放心。
其实,小宝的反应并不能说明他此刻正处在放松的情绪中,恰恰相反,“独自 游戏 ”正是幼儿入园焦虑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但由于与哭闹相比,表现比较缓和,所以不容易被老师和父母发现和重视,忽视了对这类孩子情绪的疏导。
孩子的性格千差万别,不同的个体,特点不同,在面对新环境产生的压力和焦虑时,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总体上来讲,大致可以分为强烈型表达和缓和型表达,一般来说,女孩倾向于强烈的分离焦虑形式表达,而男孩则倾向于缓和型。所以,我们常说的小男生神经比较大条,没那么敏感,有时只是因为表达方式的不同而导致他们的情绪没有及时被发现。
下面,我们来看看孩子面对分离焦虑常见的几种行为。
第一,大声哭闹、情绪烦躁、爱发脾气。
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也是孩子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第二,咬指甲、抠物品、抓头发等小动作。
有的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出现了频繁吃手、咬指甲的动作,家长常常只认为这是不良的卫生习惯,或者认为孩子是缺锌缺钙盲目的给孩子进补,其实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往往是孩子的心理因素。
小宝进入幼儿园后也出现了这种情况,妈妈剪指甲的时候发现食指的指甲被啃的坑坑洼洼,问小宝为什么要啃指甲,小宝很不好意思的说,我一着急就想啃指甲了……
孩子不理解焦虑是什么,只是觉得心里的紧张感或不适感难以处理,所以下意识的通过这种小动作进行情绪发泄。
第三,恋物、默坐或独自 游戏 。
恋物是在陌生环境中孩子试图抓住自己熟悉的东西,来缓解环境所带来的不安全感。默坐也是孩子对于陌生环境的一种自我保护的表现。
重点来说说独自 游戏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顺利的 游戏 就认为孩子已经顺利融入了新环境,其实独自 游戏 是儿童 游戏 中一种比较低级的形式,一般对于入园年龄的儿童来说,比较少会出现这种 游戏 形式,而是更乐于参与到群体的 游戏 中。在入园初期出现这种行为,其实也是孩子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强迫自己专注于 游戏 ,不与他人交流,试图通过 游戏 来分散紧张感带来的痛苦。
第四,依恋老师。
有些孩子会紧紧跟随在老师身后,这是因为孩子离开了主要监护人,试图在陌生环境中寻找新的依恋对象。
第五,抵抗力下降,易生病。
在入园初期,很多孩子会出现频繁生病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入园后生活规律有所变化,孩子短时间内还没有完全适应;另一方面是刚进入集体生活,交叉感染的机会增多且春秋季本身就是很多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还有就是孩子处于焦虑情绪,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染病。
第六,夜间反复出现梦魇。
有些孩子白天在园期间看起来情绪一切正常,而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却出现哭泣、梦话、做噩梦等现象。这类孩子一般属于性格比较压抑,自控能力比较强,白天能够控制自己不表现出焦虑的情绪,而到了夜间,白天积累的情绪就爆发出来,产生梦魇。
第七,一些孩子会出现躯体症状。
这几天上幼儿园,每天小美都会告诉老师她肚子疼,可是回到家又活蹦乱跳,爸爸妈妈怀疑她因为不想去幼儿园装病,可是看孩子每次难受的时候无精打采趴在桌子上的痛苦劲儿又不像是假的。其实不但是儿童,就连成人,在紧张或感受到较大的压力时,有一部分人也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同样是面对陌生的环境、老师,不同的孩子焦虑的程度不同、适应的速度也不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孩子的先天气质。
正如前面所说,不同的孩子,性格不同。这个性格不同就包括了对压力的敏感程度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这个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所以不同的孩子之间,没有可比性。父母对于孩子适应能力的期待值要以孩子的性格本身为基础。
2.家庭的养育方式。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有时爱过了度,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可能造成孩子应对挫折和 社会 交往能力比较差,孩子不会跟同龄人相处,缺乏正确的表达方式,这些都可能造成孩子无法融入集体,从而加重孩子的焦虑情绪。
3.父母的情绪及引导。
在陌生环境中,孩子会参考父母的反应来做出自己的反应,所以如果父母本身对于入园这件事情表现的如临大敌、焦躁不安,那么孩子的情绪也同样会受到影响。
4.与主要养育者的分离。
5.入园后生活习惯的改变。
6.一部分孩子自理能力较差,导致孩子对自己缺乏信心。
7.每个孩子都有被群体接纳的需要,但同时在集体生活中也存在被同伴拒绝的可能,初期孩子可能还没有办法很好的处理被拒绝所带来的挫败感。
第一,在入园前,父母可以尽可能与孩子一起进行预入园,参加一些幼儿园举办的开放日、参观活动等等,陪孩子一起提前熟悉幼儿园的环境。
可以一边参观一边给孩子介绍,让孩子产生“这是爸爸妈妈认为很安全和有趣的地方”的想法,加强孩子对环境的信任感,减轻入园时环境给孩子带来的陌生和不安全感。
第二,改善家庭教养方式,放手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
尿裤子、不会吃饭、不会穿衣服这些事情带给孩子的挫败和无力感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通过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能够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让他觉得,我自己也是可以的,减轻对父母的依赖感,也有助于孩子更快的适应。
第三,积极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
可以每天与孩子聊聊天,不要空泛的问“你今天过的开心吗”,而是与他讨论“你们做了什么样的 游戏 ,能不能教给妈妈”等等比较具体的问题,要注意不要诱导性的把幼儿园与一些不愉快的信息联系在一起,比如问“今天有小朋友欺负你了吗”、“老师凶你了吗”等等,可以说“老师是妈妈的好朋友,妈妈不在的时候她会帮妈妈照顾你”等加强孩子对老师的信任感。
第四,正确对待孩子的焦虑情绪,慎用批评,杜绝体罚。
孩子在入园时期出现哭闹等现象是非常常见,也是儿童应对压力的正常反应,父母不要因此对孩子发火呵斥。
入园是孩子成长至关重要的一步,在这个时期,孩子大都是敏感的,更加需要父母的耐心和关爱,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爸爸妈妈的陪伴和引导下爱上幼儿园的生活,爱上这个更大更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