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死后,刘备举兵70余万伐吴,真的是为二弟报仇?其实未必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在三国中,曹操之后有曹丕,孙策之后有孙权,唯独刘备之后的刘禅被称之为“扶不起的阿斗”。能在群雄角逐之中存活下来,并且拥有庞大的势力,足见曹操、刘备和孙策的智谋和胆识,但一代人的丰功伟绩终究只有短短几十年而已,想要长治久安,还得依靠子孙们。
刘禅虽然不才,但也有一句名言流于后世,那便是“此间乐,不思蜀”,也就是成语“乐不思蜀”的由来。作为蜀国的皇帝,为何会“不思蜀”呢?那是因为蜀国已经注定了会衰亡,投降之后与其郁郁而终,倒不如快活的暗度余年,在这一点上,刘禅倒是显得有大智慧。
蜀国是刘备一手建立起来的,也可以说是毁在了刘备手里,因为在关羽死后,他不听群臣的劝谏,执意要倾全国之兵伐吴,为的就是给二弟报仇雪恨。因为在桃园三结义的时候,就已经许下了誓约:“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并且刘备不只是哭一哭就完事儿了,在登基称帝之后,发布的第一诏便是讨伐吴国,这也更加坐实了他伐吴的决心。
那么问题来了,刘备举全国之兵70余万伐吴,真的是仅仅为二弟报仇吗?其实未必。主要原因有两个,且看下文分析。
首先,刘备在三顾茅庐之前,可谓是处处碰壁,虽然戎马几十年,但终究没有成气候。因为手下没有一个称职的军师,武强文弱的局面导致了他无法大有作为。诸葛亮出山之后,刘备开始走上了人生巅峰,坐拥荆州这个要塞之后,更是实现了诸葛亮在茅庐中规划的最后一步:夺取西川。
在得到了蜀中旧臣们的拥戴之后,无论是兵力还是财力都算得上是空前绝后,并且号称拥有百万雄兵,一度超越了曹操。但关羽的孤傲最终酿成了大错,不仅大意失荆州,还把自己的性命交代了出去。
孙权和曹操都不想杀关羽,但都想让对方去招致刘备的恨,吕蒙建功心切,也为了给周瑜报仇,死追不弃,陆逊虽然一路紧追,但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最后拿到了关羽的首级,本想在孙权面前骄傲一番,却不料直接被毒杀。
东吴能臣张昭遂献一计:把关羽的首级送给曹操做生日礼物,然后让人通知刘备,说关羽是被曹操所杀,以此把仇恨转嫁出去。但曹操并非等闲之辈,早就料到东吴会有这样一出戏,所以命人用香木之躯配关羽头颅,并以王侯之礼厚葬于洛阳南门之外,而且大哭一场,所有的文武官员皆到场祭拜,以彰显其痛不欲生的心情。除此之外,曹操还上奏天子追封关羽为荆王。
继而把这份仇恨像踢皮球一样,又踢回到了孙权手中。刘备在伐吴之前,特意召见了蜀中旧臣李严,确保粮草供给没有问题之后才下了最后的决心要亲征。并且采纳了各郡县施行四六征税,三丁抽一的方略。
如果仅仅是为二弟关羽报仇,刘备不会如此拖延时间。要知道,建安二十四年年底关羽就被杀了,而刘备举兵伐吴是在章武元年七月,这么长的时间做准备,为的是再度夺回荆州,占据要塞,为一统天下而做准备,这是其一。
其二,刘备在亲自率军东征后,行军速度惊人,因为蜀中运粮十分艰难,必须要速战速决。在激战三个时辰之后,就把荆州门户秭归攻破。
当士兵们把秭归城中一处庙宇的大门拆掉准备当柴火烧的时候,刘备立即下马询问:“这里供奉的是哪路神仙?”回答:是大禹。刘备大怒:大禹祠的门板你们也敢烧?简直无所敬畏了!并命令军士立马把损坏的地方进行修复。
重点在后面,刘备直言:现在,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咱们蜀国的,有谁会拆掉自己家的门板来当柴烧?
很显然,刘备已经把攻下来的城池完全当作了蜀地,并让马良传令所有攻下的城池不得扰民,所有的庶民,牛马,田亩,赋税都要造册登记,并废除东吴的政令典律,全部施行蜀律。这也足以看出,刘备为关羽和张飞报仇只是一个方面,这毕竟是私仇,为了实现其一统天下的夙愿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因为在刘备看来,魏强而吴弱,伐吴的胜算更大一些。要想成就大业,必须要先灭掉东吴,其次才是讨伐曹丕。三军将士刚刚经历了汉中大战,军威正盛,而反观东吴,能战善战的将军都已经老了,步军更非蜀军对手,此时攻取东吴是最好的时机。
采取速战速决的道理也很简单,要在曹丕出兵之前就击败孙权,加上曹丕新立,根基未稳,加上没有经历过大的战阵磨练,面对讨伐东吴的大军最多也只是虚张声势罢了。
刘备分析得很有道理,但却忽略了诸葛亮分析的几个要点,曹丕并非等闲之辈,加之有司马懿的辅佐。最要命的是,千里用兵,后勤很难保障,这是兵家之大忌。最后70余万大军被东吴陆逊所破,黄忠也战死,蜀国元气大伤,悔之晚矣。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
刘禅虽然不才,但也有一句名言流于后世,那便是“此间乐,不思蜀”,也就是成语“乐不思蜀”的由来。作为蜀国的皇帝,为何会“不思蜀”呢?那是因为蜀国已经注定了会衰亡,投降之后与其郁郁而终,倒不如快活的暗度余年,在这一点上,刘禅倒是显得有大智慧。
蜀国是刘备一手建立起来的,也可以说是毁在了刘备手里,因为在关羽死后,他不听群臣的劝谏,执意要倾全国之兵伐吴,为的就是给二弟报仇雪恨。因为在桃园三结义的时候,就已经许下了誓约:“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并且刘备不只是哭一哭就完事儿了,在登基称帝之后,发布的第一诏便是讨伐吴国,这也更加坐实了他伐吴的决心。
那么问题来了,刘备举全国之兵70余万伐吴,真的是仅仅为二弟报仇吗?其实未必。主要原因有两个,且看下文分析。
首先,刘备在三顾茅庐之前,可谓是处处碰壁,虽然戎马几十年,但终究没有成气候。因为手下没有一个称职的军师,武强文弱的局面导致了他无法大有作为。诸葛亮出山之后,刘备开始走上了人生巅峰,坐拥荆州这个要塞之后,更是实现了诸葛亮在茅庐中规划的最后一步:夺取西川。
在得到了蜀中旧臣们的拥戴之后,无论是兵力还是财力都算得上是空前绝后,并且号称拥有百万雄兵,一度超越了曹操。但关羽的孤傲最终酿成了大错,不仅大意失荆州,还把自己的性命交代了出去。
孙权和曹操都不想杀关羽,但都想让对方去招致刘备的恨,吕蒙建功心切,也为了给周瑜报仇,死追不弃,陆逊虽然一路紧追,但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最后拿到了关羽的首级,本想在孙权面前骄傲一番,却不料直接被毒杀。
东吴能臣张昭遂献一计:把关羽的首级送给曹操做生日礼物,然后让人通知刘备,说关羽是被曹操所杀,以此把仇恨转嫁出去。但曹操并非等闲之辈,早就料到东吴会有这样一出戏,所以命人用香木之躯配关羽头颅,并以王侯之礼厚葬于洛阳南门之外,而且大哭一场,所有的文武官员皆到场祭拜,以彰显其痛不欲生的心情。除此之外,曹操还上奏天子追封关羽为荆王。
继而把这份仇恨像踢皮球一样,又踢回到了孙权手中。刘备在伐吴之前,特意召见了蜀中旧臣李严,确保粮草供给没有问题之后才下了最后的决心要亲征。并且采纳了各郡县施行四六征税,三丁抽一的方略。
如果仅仅是为二弟关羽报仇,刘备不会如此拖延时间。要知道,建安二十四年年底关羽就被杀了,而刘备举兵伐吴是在章武元年七月,这么长的时间做准备,为的是再度夺回荆州,占据要塞,为一统天下而做准备,这是其一。
其二,刘备在亲自率军东征后,行军速度惊人,因为蜀中运粮十分艰难,必须要速战速决。在激战三个时辰之后,就把荆州门户秭归攻破。
当士兵们把秭归城中一处庙宇的大门拆掉准备当柴火烧的时候,刘备立即下马询问:“这里供奉的是哪路神仙?”回答:是大禹。刘备大怒:大禹祠的门板你们也敢烧?简直无所敬畏了!并命令军士立马把损坏的地方进行修复。
重点在后面,刘备直言:现在,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咱们蜀国的,有谁会拆掉自己家的门板来当柴烧?
很显然,刘备已经把攻下来的城池完全当作了蜀地,并让马良传令所有攻下的城池不得扰民,所有的庶民,牛马,田亩,赋税都要造册登记,并废除东吴的政令典律,全部施行蜀律。这也足以看出,刘备为关羽和张飞报仇只是一个方面,这毕竟是私仇,为了实现其一统天下的夙愿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因为在刘备看来,魏强而吴弱,伐吴的胜算更大一些。要想成就大业,必须要先灭掉东吴,其次才是讨伐曹丕。三军将士刚刚经历了汉中大战,军威正盛,而反观东吴,能战善战的将军都已经老了,步军更非蜀军对手,此时攻取东吴是最好的时机。
采取速战速决的道理也很简单,要在曹丕出兵之前就击败孙权,加上曹丕新立,根基未稳,加上没有经历过大的战阵磨练,面对讨伐东吴的大军最多也只是虚张声势罢了。
刘备分析得很有道理,但却忽略了诸葛亮分析的几个要点,曹丕并非等闲之辈,加之有司马懿的辅佐。最要命的是,千里用兵,后勤很难保障,这是兵家之大忌。最后70余万大军被东吴陆逊所破,黄忠也战死,蜀国元气大伤,悔之晚矣。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