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从寒起,寒从脚底生,冬季泡脚养阳气
医学知识科普我们是认真的,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俗话说,“百病从寒气,寒从脚底生”。意思是说,很多的身体问题都是从“寒”而起,而身体的“寒”,多从脚底开始。
为什么这么说呢?
也有一句俗话,叫做“从头凉到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当我们很紧张的时候,会觉得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上心头。此外,晚上睡觉如果觉得全身有点闷热,只需要把两只脚掌伸出被窝,全身立即就清凉起来。
这几个例子,足可以说明,双脚和“寒”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
如果说理论上的阐述,其实也很简单。双脚是足三阳经的终点。机体阴阳二气的循行,是从头向脚的一个趋势。当双脚这个“终点站”未能保护好,是不是有点像阳气的“出口”?阳气会不会从这里直接和地面的阴寒之气沟通?
所以,保护好双脚,一定程度上就能保护好阳气、远离阴寒。而阴寒是一种没有生机的偏性,对身体是很不好的。
尤其进入冬季之后,外界的阴寒渐盛。“天为阳、地为阴”,而双脚则是最接近阴寒的身体部位。所以,冬季从双脚做起,是最能养护好阳气,温煦全身的。
我们说得最多的“养脚”方法,就是泡脚。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多了一件常用品:木盆。也不乏某些穿着“高 科技 ”外衣的盆子,比如电、磁、红外等等。总之,都无外于一个目的——用来泡脚。
为什么泡脚能养阳?
我们常说的泡脚,最开始其实就是用温热的水“烫脚”而已。借助水温,让冰凉的双脚暖和起来,从而全身暖和。后来逐渐加入一些温阳祛湿、活血祛风的中草药,以期起到更好的保健作用。
无论是用热水还是加入其它“佐料”,都离不开“温热”这个中介。阳热之气直接浸泡、熏蒸双脚,必然会对体内的阴阳有所调整。
既然,泡脚是通过影响、调理体内的阴阳来达到目的。那么,自然也就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同样也有不适用的时候。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注意,切勿将其视同一个“万能”的 养生 方法。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泡脚温阳,那么,阴虚上火肯定是不适宜的。
总之,百病从寒气,寒从脚底生,冬季泡脚,注意好如下三点,养阳气:
最初用来泡脚的,其实就是清水。后来有钱人家逐渐会加点盐(古代的盐是比较值钱的,穷苦人泡脚用不起)。再后来,艾叶和生姜,使用的最多的泡脚原料。可以说,后世几乎所有的泡脚“秘方”,都离不开这三种。至于其它的如花椒、红花之类,出现的时间相对要晚很多,有的甚至也就是近年出现而已。
因此,如果只是一般的 养生 用途,我们完全可以选择盐、艾叶和生姜三种够矣。它们都是非常普通廉价的植物,在农村几乎随处可见。艾叶切成小段,生姜切成薄片,一起熬水后加一小勺盐,水量以漫过脚踝为好。泡脚的同时,还可以揉搓脚掌,按摩脚底涌泉等等,有不错的温养阳气之用;
泡脚虽然是一种不错的 养生 方法,也适合大多数人群使用。但是,它也有三个“度”需要注意。
首先是温度,泡脚的温度也不宜太高,大概在40度到50度之间,以自己能够忍受为宜。温度过低,起不到养阳的功用;温度过高,容易烫伤;
其次是频度,泡脚的频度也不宜过高。有人认为,泡脚能养阳,我每天多泡两次不更好吗。其实,泡脚的频率也不宜过高,以隔晚一次为好,最好不要超过每天一次。
最后是泡脚的强度,有的人泡脚,能泡得全身出汗。其实,“冬季养藏,莫扰乎阳,无泄皮肤”。泡脚让全身出汗,肯定是“扰阳”和“泄皮肤”了,是不合适的。比较合适的强度,是以全身觉得暖乎乎的但不出汗为好。
前面说了,任何一种 养生 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泡脚也是如此。
年纪过大的老人不大适宜泡脚。老人本来手足发凉,有泡脚的意愿。但是,老年人心血管一般不大好。泡脚还是有点加重负担,所以不大合适。即使想暖暖脚,水温不宜高,时间也不宜长;
有阴虚火热的人不宜。这一点其实好理解,泡脚是养阳的,对于阴虚火热的证候,肯定是适得其反;
大病之后,身体比较虚弱时也不适宜泡脚。大病体虚,正是需要静养的时候,身体各脏腑的机能相对比较“疲劳”。此时泡脚,有点“差饿兵”的意味,损耗正气。
总之,“百病从寒气,寒从脚底生”,这句话有一定的 养生 道理。而且,泡脚能养护阳气,更是一种传统的 养生 之道。但我们需要注意上述三点,才能用它达到最好的 养生 目的。
# 健康 科普大赛# #新作者扶植计划# #青云计划# #把 健康 带回家#
2024-11-25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