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朱无璋建立明朝后,开始还有宰相佐政,但朱元璋权力欲重。猜忌心强,唯恐朱姓天下难以长久,遂借口左丞相胡惟庸和大将军蓝玉等“谋反”,而进行镇压,前后十余年内,杀戮功臣宿将4万多人。他还敕谕群臣:今后倘有奏置宰相者,“论以极刑”。历史上沿用了近2000年的宰相制度就此废除。
清朝没有宰相或丞相的官称,皇帝之下统管文武朝政的最高行政长官,叫做大学士。
阁臣权力虽比宰相权力小得多(实际上,大学士如果兼军机大臣就相当于清朝以前的宰相了,如刘统勋等),但人们还是习惯把阁臣看成宰相。所以在一些文献内还是出现“清朝宰相”这个说法。后来清廷又设军机大臣和总理大臣的官称,都是跟大学士一样的权职。这几个总理级官员,加上先帝的老师们,是正一品官职,正一品顶戴花翎。
清朝设满、汉大学士各二人,自雍正八年起其品级定为正一品。这就使得大学士成为清朝最高的官员,犹如历朝的丞相,品列文官之首,称为阁臣。
阁臣权力虽比宰相权力小得多(实际上,大学士如果兼军机大臣就相当于清朝以前的宰相了,如刘统勋等),但人们还是习惯把阁臣看成宰相。所以在一些文献内还是出现“清朝宰相”这个说法。
进入正题:
刘墉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中进士,乾隆二十一年(1756)六月,充广西乡试正考官,开始为官。于乾隆五十年(1785)六月由吏部尚书授协办大学士,乾隆五十四年(1789)四月反而由协办大学士降为侍郎阁学,直至嘉庆二年(1797)四月才被再授体仁阁大学士。嘉庆九年(1804年)十二月,刘墉卒于官,享年85岁。
所以刘墉为官49年6个月,入阁19年6个月,先后辅佐乾隆、嘉庆两朝。
清朝没有宰相或丞相的官称,皇帝之下统管文武朝政的最高行政长官,叫做大学士。
阁臣权力虽比宰相权力小得多(实际上,大学士如果兼军机大臣就相当于清朝以前的宰相了,如刘统勋等),但人们还是习惯把阁臣看成宰相。所以在一些文献内还是出现“清朝宰相”这个说法。后来清廷又设军机大臣和总理大臣的官称,都是跟大学士一样的权职。这几个总理级官员,加上先帝的老师们,是正一品官职,正一品顶戴花翎。
清朝设满、汉大学士各二人,自雍正八年起其品级定为正一品。这就使得大学士成为清朝最高的官员,犹如历朝的丞相,品列文官之首,称为阁臣。
阁臣权力虽比宰相权力小得多(实际上,大学士如果兼军机大臣就相当于清朝以前的宰相了,如刘统勋等),但人们还是习惯把阁臣看成宰相。所以在一些文献内还是出现“清朝宰相”这个说法。
进入正题:
刘墉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中进士,乾隆二十一年(1756)六月,充广西乡试正考官,开始为官。于乾隆五十年(1785)六月由吏部尚书授协办大学士,乾隆五十四年(1789)四月反而由协办大学士降为侍郎阁学,直至嘉庆二年(1797)四月才被再授体仁阁大学士。嘉庆九年(1804年)十二月,刘墉卒于官,享年85岁。
所以刘墉为官49年6个月,入阁19年6个月,先后辅佐乾隆、嘉庆两朝。
展开全部
乾隆十六年(1751),33岁的刘墉才因为父亲的关系,以恩荫举人身份参加了当年的会试和殿试,并获进士出身,旋改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庶吉士是翰林的预备资格,一般从科考成绩优异的进士中选拔,然后在庶常馆学习深造,期满考试合格者,授翰林院编修。清代翰林虽然薪俸较薄,但作为皇帝身边的文学侍从近臣,号称“清贵”。刘墉自此走上仕途,最初职务相当于现在的“政策研究室研究员”吧,不过可能不算为官。
乾隆二十一年(1756),充广西乡试正考官,算是正式为官。
嘉庆二年(1797),刘墉得授体仁阁大学士。
嘉庆七年(1802),皇上驾幸热河,命刘墉留京主持朝政。此时,他八十有余,却轻健如故,双眸炯然,寒光慑人。
嘉庆九年(1804),刘墉卒于家中,当天还曾到南书房当值。
由此算来,刘墉出仕53年、为官48年、入阁7年、宰相2年,先后辅佐乾隆、嘉庆两帝。
注:
清史研究者认为,清朝从没设过宰相一职。所谓的大学士并不都是“宰相”,真正的行使宰相职能的只有进上书房议政的才是,如康熙期间的熊赐履(熊东园)高士奇、明珠、索额图以及后来的张廷玉、纳亲、鄂比图,再就是后来的总理大臣,他们才是真正的“宰相”。
嘉庆七年(1802),皇上驾幸热河,命刘墉留京主持朝政。此时刘墉代理朝政应该算行使宰相职能,至死共两年。
乾隆二十一年(1756),充广西乡试正考官,算是正式为官。
嘉庆二年(1797),刘墉得授体仁阁大学士。
嘉庆七年(1802),皇上驾幸热河,命刘墉留京主持朝政。此时,他八十有余,却轻健如故,双眸炯然,寒光慑人。
嘉庆九年(1804),刘墉卒于家中,当天还曾到南书房当值。
由此算来,刘墉出仕53年、为官48年、入阁7年、宰相2年,先后辅佐乾隆、嘉庆两帝。
注:
清史研究者认为,清朝从没设过宰相一职。所谓的大学士并不都是“宰相”,真正的行使宰相职能的只有进上书房议政的才是,如康熙期间的熊赐履(熊东园)高士奇、明珠、索额图以及后来的张廷玉、纳亲、鄂比图,再就是后来的总理大臣,他们才是真正的“宰相”。
嘉庆七年(1802),皇上驾幸热河,命刘墉留京主持朝政。此时刘墉代理朝政应该算行使宰相职能,至死共两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是乾隆,
刘墉于乾隆五十年由吏部尚书授协办大学士,乾隆五十四年反而由协办大学士降为侍郎阁学,直至嘉庆二年才被再授体仁阁大学士。
刘墉于乾隆五十年由吏部尚书授协办大学士,乾隆五十四年反而由协办大学士降为侍郎阁学,直至嘉庆二年才被再授体仁阁大学士。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是乾隆,还有嘉庆
为官48年 没做过宰相 ,清朝不设宰相
为官48年 没做过宰相 ,清朝不设宰相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