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好多人把河南当成河难
展开全部
河南省虽然人力资源充沛、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形平坦,但河南的发展也存在着巨大的制约瓶颈。
首先,由于黄河在河南段大部分区域为地上河,而且径流量较小,因而航运条件极差。而河南南部的南阳虽然有白河等河流与汉江相通,但由于其只是汉江支流,径流量有限,所以航运也受到极大限制。再说河南的淮河航运条件,情况依然不容乐观,淮河在安徽境内的中下游还能发挥点作用,对于位于上游的河南,其交通贡献只能算作是杯水车薪,根本行不了大船。
河南的航运条件(绿点为近五月吞吐量)
为什么那么多人只提河南的陆路交通优势,没有提水运,是因为缺的就是水运。而水运对于小到一座城市,大到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助推作用,它往往能够大幅度降低区域发展的交通成本,使得相关企业的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更有利于分得市场的蛋糕。这也就是为什么全球各主要发达城市,绝大多数都位于沿海地区或主要干流的内在原因。
绿色代表人均GDP较高,经济较发达区
其次,河南的位置、地形条件的反向制约。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奇怪了,明明河南处于中原核心,又有那么多的平原和耕地,怎么会是不足呢。其实这里是很多人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正是由于河南处于我国中原腹地,耕地面积也较为充足,造成很多南来北往亦或者逃荒的人都很容易看中这片区域,选择在这里定居生活。另外加上中原地区传统农耕文明以丁定亩的政策影响(人多的家庭就多分地),河南的人口呈现了爆发式的增长。
农产品——火腿
以至于直到现在,国家为了老百姓的生活和全国大局考虑,依然将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的发展定位,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吃过的火腿肠、水饺、辣条等诸多农业增值产品,来自河南的内在原因,而农业定位和工业定位,所带来的附加值与收入当然是截然不同的,这一点自是不必多说。
再次,河南的教育资源不足。我们从小以来,父辈一直都对我们谆谆教导,说读书改变命运,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诸如此类的话都能耳朵听出茧子来了。而事实上,读书并不一定能让命运发生改变,但它却是改变命运的常规方式和有效路径。
而目前,在高校资源方面,尤其优质高校资源方面,河南其实是存在严重不足的。985一所没有,211也只有郑州大学这可怜的一所,而河南每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是一年比一年多,2021年已经达到125万人,多年高居全国第一。
本来省内高校教育资源就有限,还这么多人参加高考,竞争激烈,并且就是考上满意的分数了,还不一定能在本地选上满意的高校,不少得投档到对外省生源成绩要求更高的其他教育强省。
而河南省的初中、高中阶段的教育资源也存在着分配紧张。在以往的初高中学校里面,班里头动辄就上百人。大家想想,一个老师对着这么多学生讲课,前后往往上十排距离,这能很好地保证教育质量吗?学生的课业知识能把关到位吗?这和其他教育资源更为优越的省份所实行的的小班教育相比,缺点显得十分明显。
大班教育下的学生
河南的土地资源充足,交通便利,粮食连年丰收,农业产业发达,这构成了其易生存的社会环境。同时,河南在地缘上、在资源上的种种不足,也构成了其发展上的制约瓶颈,造成了其成为我国事实上的、典型的易生存难发展的省份。
仅供参考。
首先,由于黄河在河南段大部分区域为地上河,而且径流量较小,因而航运条件极差。而河南南部的南阳虽然有白河等河流与汉江相通,但由于其只是汉江支流,径流量有限,所以航运也受到极大限制。再说河南的淮河航运条件,情况依然不容乐观,淮河在安徽境内的中下游还能发挥点作用,对于位于上游的河南,其交通贡献只能算作是杯水车薪,根本行不了大船。
河南的航运条件(绿点为近五月吞吐量)
为什么那么多人只提河南的陆路交通优势,没有提水运,是因为缺的就是水运。而水运对于小到一座城市,大到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助推作用,它往往能够大幅度降低区域发展的交通成本,使得相关企业的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更有利于分得市场的蛋糕。这也就是为什么全球各主要发达城市,绝大多数都位于沿海地区或主要干流的内在原因。
绿色代表人均GDP较高,经济较发达区
其次,河南的位置、地形条件的反向制约。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奇怪了,明明河南处于中原核心,又有那么多的平原和耕地,怎么会是不足呢。其实这里是很多人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正是由于河南处于我国中原腹地,耕地面积也较为充足,造成很多南来北往亦或者逃荒的人都很容易看中这片区域,选择在这里定居生活。另外加上中原地区传统农耕文明以丁定亩的政策影响(人多的家庭就多分地),河南的人口呈现了爆发式的增长。
农产品——火腿
以至于直到现在,国家为了老百姓的生活和全国大局考虑,依然将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的发展定位,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吃过的火腿肠、水饺、辣条等诸多农业增值产品,来自河南的内在原因,而农业定位和工业定位,所带来的附加值与收入当然是截然不同的,这一点自是不必多说。
再次,河南的教育资源不足。我们从小以来,父辈一直都对我们谆谆教导,说读书改变命运,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诸如此类的话都能耳朵听出茧子来了。而事实上,读书并不一定能让命运发生改变,但它却是改变命运的常规方式和有效路径。
而目前,在高校资源方面,尤其优质高校资源方面,河南其实是存在严重不足的。985一所没有,211也只有郑州大学这可怜的一所,而河南每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是一年比一年多,2021年已经达到125万人,多年高居全国第一。
本来省内高校教育资源就有限,还这么多人参加高考,竞争激烈,并且就是考上满意的分数了,还不一定能在本地选上满意的高校,不少得投档到对外省生源成绩要求更高的其他教育强省。
而河南省的初中、高中阶段的教育资源也存在着分配紧张。在以往的初高中学校里面,班里头动辄就上百人。大家想想,一个老师对着这么多学生讲课,前后往往上十排距离,这能很好地保证教育质量吗?学生的课业知识能把关到位吗?这和其他教育资源更为优越的省份所实行的的小班教育相比,缺点显得十分明显。
大班教育下的学生
河南的土地资源充足,交通便利,粮食连年丰收,农业产业发达,这构成了其易生存的社会环境。同时,河南在地缘上、在资源上的种种不足,也构成了其发展上的制约瓶颈,造成了其成为我国事实上的、典型的易生存难发展的省份。
仅供参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