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有几代的说法????
展开全部
是的,计算机的发展可以分为多个代。通常将计算机的发展划分为五代:
1. 第一代计算机(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初):采用真空管作为主要的电子元件,体积庞大,运算速度较慢,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和军事应用。
2. 第二代计算机(1950年代至1960年代初):采用晶体管取代真空管,体积缩小,功耗降低,运算速度提高。引入了汇编语言和操作系统的概念。
3. 第三代计算机(1960年代至1970年代中期):采用集成电路技术,将多个晶体管集成在一个芯片上,进一步减小了体积和功耗,提高了运算速度和可靠性。
4. 第四代计算机(1970年代中期至1980年代末):采用微处理器技术,将整个中央处理器集成在一个芯片上,使计算机更加紧凑、高效和易用。个人计算机开始普及。
5. 第五代计算机(从1980年代末至今):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和微电子技术为基础,计算机性能不断提升,体积进一步缩小,功能更加强大。包括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移动设备和嵌入式系统等。
这些代表了计算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每一代都带来了新的技术突破和应用领域的拓展。计算机的不断演进和创新使其在各个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第一代计算机(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初):采用真空管作为主要的电子元件,体积庞大,运算速度较慢,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和军事应用。
2. 第二代计算机(1950年代至1960年代初):采用晶体管取代真空管,体积缩小,功耗降低,运算速度提高。引入了汇编语言和操作系统的概念。
3. 第三代计算机(1960年代至1970年代中期):采用集成电路技术,将多个晶体管集成在一个芯片上,进一步减小了体积和功耗,提高了运算速度和可靠性。
4. 第四代计算机(1970年代中期至1980年代末):采用微处理器技术,将整个中央处理器集成在一个芯片上,使计算机更加紧凑、高效和易用。个人计算机开始普及。
5. 第五代计算机(从1980年代末至今):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和微电子技术为基础,计算机性能不断提升,体积进一步缩小,功能更加强大。包括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移动设备和嵌入式系统等。
这些代表了计算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每一代都带来了新的技术突破和应用领域的拓展。计算机的不断演进和创新使其在各个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实验室认证认可
2024-09-09 广告
2024-09-09 广告
中国实验室认证认可咨询中心专注于提供一站式CMA、CNAS、DiLAC资质办理咨询服务,助力您快速通过评审并获得资质;业务咨询:400-888-5295CNAS认证是指CNAS委员会为通过评审的企业/实验室颁发的CNAS资质,获得CNAS资...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实验室认证认可提供
展开全部
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
电子管数字计算机
、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软件方面采用的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
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
硬件方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VLSI)。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特点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
电子管数字计算机
、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软件方面采用的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
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
硬件方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VLSI)。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特点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