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中心在写作文
1. 根据下面材料,自己确立中心,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800字以上,
成功在于尝试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威克教授做过一个实验,把几只蜜蜂放进一个平放的瓶中,瓶底向光;蜜蜂们向着光亮不断碰壁,最后停在光亮的一面,奄奄一息,坐以待毙;然后瓶子里换上几只苍蝇,不到几分钟,所有的苍蝇都飞出去了。原因何在?原来苍蝇经过了多方尝试——向上、向下、向光、背光,一方不通立即改变方向,虽然免不了多次碰壁,但最终总会飞向瓶口,得以逃生。
苍蝇的方法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成功没有秘诀,只有在行动中尝试、改变、再尝试、再改变……才能取得成功。有的人成功了,只因为他比我们尝试的次数、遭受失败的次数更多而已,只要不断尝试,永不放弃,就一定能成功。大发明家爱迪生发明蓄电池的实验时,到一万次还没有成功,但他说:“我没有失败,我只是尝试了一万种不能运作的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学遇到学习上的难题,只会用一种方法去解,解答不出来,也不会改变方法,更不会调整解题思路,结果走进了死胡同;而有的同学则不然,尝试第一种方法不行,就去努力思考第二种、第三种方法……改变一下思路,另辟蹊径,最终会找到一种新的解题思路,问题应刃而解。
一个真正经得起失败打击的人不会因为成功在召唤时才努力,罗曼·罗兰说过:“我不需要希望才行动:我不需要成功才坚持。”希望获得成功的人,他应自己一次又一次地去尝试。须知:“力足以立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熟能讥之乎?”
成功在于尝试。只要你永不放弃,勇于拼搏,不断尝试,请相信,成功就在你的脚下。
2. 谈谈作文如何确定中心
“中心明确,主题突出”是作文的重要一项。写作之前,如果能确定好中心,也就是说,自己的文章打算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叙述才能做到有重点,条理做到有层次,读者才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对于命题作文,审查作文要求以后先确定中心思想,然后组织写作材料;对于半命题作文,在审查作文要求时,要特别注意隐藏较深的语句,从中挖掘作文的中心,然后组织写作材料。一般来讲,小学生作文由于篇幅的限制,最好能确定一个中心思想,切忌“多中心”,否则,文章会给读者泛泛而谈的感觉,成了一盘散沙。
在小学阶段,所谓的“中心”一般包含一下几个内容:1、表现社会(或集体)的某种风尚或道德,如团结和谐、互帮互爱等;2、表明自己受到了某种教育,明白了某个道理,受到了某个启发等;3、抒发自己的某种感情,如对自然环境的赞美,对恶劣行为的痛恨,对某个事物的喜爱等;4、表现某人的品质,如关心同学、热爱集体、工作认真等。
对于写人记事的作文,要善于挖掘中心。例如表现某人热爱集体的品质,可以围绕“热爱集体”组织材料:他是如何做的,为什么这样做;他是如何想的,为什么这样想;他是如何说的,为什么这样说……要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方面来充实作文内容,进而表现人物品格。又如写景状物的作文,如果你要表达自己的喜爱赞美之情,就要从生活中列举事例,挖掘素材,从内心中体验自己的情感。
总之,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养成审题后确定中心的习惯。
3. 怎样确定一篇作文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叫主题,就是一篇文章通过写人写事,议论抒情要表达和流露的思想感情,和要告诉人们的道理.中心思想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有了明确的中心思想,读者才能清楚你写这篇文章的目的.那么,怎样确定文章的中心呢?有的文章可以根据题目来确定,如《我爱家乡的杨梅》,这个题目中的“爱”字直接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即通过写杨梅的可爱,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有的文章不能单从题目上来考虑.如《小白兔》,只是表明了作文的对象;《操场上》只是表明了人物活动的地点;《六·一游园》只是说明了人物活动的时间和内容.写这一类的文章,就要求我们在题目允许的范围内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如《小白兔》这篇作文,就可以通过对小白兔的形态、习性、动作等特征的描写,表达对小白兔的喜爱之情.。
4. 材料作文(只要给个方向,确定个中心就行,如果有事例就更好了)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你也一定有这样的经历:一个题目拿到手,却总是动笔艰难,可一旦开了头,尤其是有了一个佳巧的开头后,写起文章来往往洋洋洒洒,文思泉涌,一气呵成。 如果是起笔不俗、新颖生动的开头,就会使阅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好感;反之,如果是空泛模糊、与内容脱节的开头,就会让阅读者感到厌烦乏味,甚至在头脑中先入为主地认定所读作文的作者作文能力差,作文质量不高。
作文开头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如何使自己的作文得到任课教师和阅卷教师的首肯呢?一个好的开头至为重要!下面,就“开门见山”和“写景烘托”两种常见的开头向同学们作一些说明,供你参考,希望对你作文水平的提高有所助益。
一、“开门见山”式 “开门见山”是一种应用得很普遍的开头方法。它之所以被广泛使用,就因为这一开头就直入本题。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时间弥足珍贵,看文章的人都希望尽快地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倘若在开头处拐弯抹角、枝枝蔓蔓,一味地在题外转悠,那么,即使内容再好,也难以激起读者阅读下去的兴趣。
对我们考场作文来说,阅卷教师承担着繁重的阅卷任务,一个“开门见山”直入文题的、“不蔓不枝”的开头一定可以博取阅卷老师的好感,使阅卷人对你的开头对你的作文留下极佳的印象,从而有助于你在考试中获得理想的成绩。 “开门见山”式的开头,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极常见,可谓俯首可拾,如: 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景。
(朱自清《背影》) 开篇点题,为下文写寄寓深挚父爱的“背影”设伏。 2、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茅盾《白杨礼赞》) 开篇第一句明确了赞颂的对象——白杨树,定准了全文的情感基调——赞颂。 3、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高尔基《海燕》) 开头首先交代了海燕勇敢高飞的战斗环境,接着从“色”(黑色)、“形”(闪电)、“神”(高傲)三个方面,显现了海燕迅猛高飞的战斗英姿。
以“开门见山”式开头获得成功的作文为数众多。如: 1、看到这个题目,我内心深处不禁响起了一阵掌声,这掌声表达了女儿对妈妈的赞许和钦佩之情。
要是两年前,我可要为妈妈喝倒彩了。 (《作文》杂志,1999年第十期) 这是1999年“文心杯”全国中学师生作文大赛初中组一等奖获得者蒋靖菲同学的《掌声响起》的开头部分。
这个开头开门见山,同时欲扬先抑,又为下文设伏并构成悬念。 2、我的家乡四面环山,到处芦苇丛生。
秋天一到,芦苇花争相开放,把家乡掩映在一片花海里,很是好看。(同上 二等奖 郭慧芳《家乡的芦苇花》) 3、我九岁那年的春天,父亲买回一头黑水牛。
他说:“咱家田多,农忙季节,没头牛不行。待这牛长大了,就用它来耕地。”
(同上 二等奖 任美娟《与牛结缘》) 4、忘不了她那张给我鼓励的笑脸,忘不了她激发我上进的朴实的话语,忘不了她曾给我生命中带来的一片绿色。忘不了她,我至亲的爱友。
(《忘不了她》) 二、“写景烘托”式 画家画月,如果孤零零地画出个月亮,就会显得格外单调,甚至会神采匮乏。如果在月亮周围勾上几缕云彩,以云托月,情况就会大不一样,那个月亮就会格外有神,这种技法,就是“烘托”。
作文也需要这种技法。 作为一名初中生,考试大多为写人叙事类作文,一个好的“写景烘托”式的开头,有利于为人物的摹刻和事情的叙述设置入情的域境和氛围。
作为一种实用易解的行文技法,在初中语文课文中也有许多可资典范的例子。如: 1、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换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彭荆风《驿路梨花》) 这是小说驿路梨花的开头。以对山的描写为情节的展开铺垫。
如此大山,暮色又迫临,对行进在路途中的人,夜间的住宿确乎是一个必须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他们的心情该是多么焦急啊!由此可见,对小茅屋的主人的猜度与赞美等一系列的情节张本铺垫,是为“写景烘托”式开头。
2、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下落,但暑气并没有收敛。
没有风,公园里哪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树叶也是静静的。
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叶君健《看戏》) 以“静”烘托人们等待开戏彰的宁静气氛。
不仅如此,而且与后文梅兰芳表演之时山呼海啸的场景对比,表现艺术穿透性的感染力,反衬梅兰芳高超的表演技艺。 3、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
山之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高风《金黄的大斗笠》) 同样,同学们因“写景烘托”式开头成功的文章也为数不少,如: 1、公元一九九九年二月二十八日,天空下起暴雨。
地上透亮的水泡,圆了又破,破了又圆,一张一合地哭诉着一位世纪老人的溘然长逝。水泡千百次地重复着一个永远的名字:冰心 (樊瑞《百年冰心》见《作文》1999年第十期) 2、我的头发湿了,浑身沾满了泥浆。
清明节特有的雨丝欲断不续,从遥远的天际无声地飘落在荒凉的山野上。我踩着泥泞艰难地走着,寻找着,任凭雨水洒在头上、脸上、身上…… (胡波 《又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