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文言文翻译
1. 正月饮食文言文翻译
我实在受不了了,自己搞一个,如果不准确请多包涵了。
原文:
正月元日至五日,俗名“破五”。旧例食水饺子五日,北方名煮饽饽。今则或食三日二日,或间日一食,然无不食者。自巨室至闾阎皆遍,待客亦如之。十五日食汤团,俗名元宵,则有食与否。又有蜜供,则专以祀神。以油面作荚,砌作浮图式。中空玲珑,高二三尺,五具为一堂。元日神前必用之果实、蔬菜等,亦叠作浮图式,以五为列,此人家所同也。
翻译:
正月元日至正月五日,俗称“破五”。按照过去的惯例要吃五天“水饺子”,在北方叫做“煮饽饽”。如今则有人吃三天或两天,有人隔天吃一次,然而没有不吃的。从世家大族到平民百姓都很普遍,接待客人也这样。正月十五日吃“汤团”,俗称“元宵”,(这个)则有吃的有不吃的。还有“蜜供”(蜜饯供奉),则是专门用来祭祀神灵的。用油面做成荚果形,堆砌成佛塔状。中间是空心的,玲珑剔透,高二三尺,五座作为一套。元旦日在神前必须用(来供奉)的果实、蔬菜等,也堆叠成塔状,用五座摆成一排,这是在民间都一样的。
2. 关于春节和元宵的古文
关于春节的(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1333332396166一星如月看多时。关于元宵节的;《正月十五夜》(唐) 苏道味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
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唐)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关灯》(唐)卢照邻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唐)张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诗曰(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这是我查的,不知对你有没有帮助。
3. 用文言文写元宵节
《正月十五夜》(唐) 苏道味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
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上元夜》(唐)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唐)张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诗曰(唐)李商隐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诗曰(宋)姜白石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4. 用文言文写元宵节
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月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5. 写元宵的文言文
《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上 元 夜
崔 液
玉 漏 铜 壶 且 莫 催,
铁 关 金 锁 彻 夜 开。
谁 家 见 月 能 闲 坐,
何 处 闻 灯 不 看 来。
正月十五闻京师有灯恨不得观
李 商 隐
月 色 灯 山 满 帝 都,
香 车 宝 盖 隘 通 衢。
身 闲 不 睹 中 兴 盛,
羞 逐 乡 人 赛 紫 姑。
元 宵 (唐 寅)
有 灯 无 月 不 娱 人,
有 月 无 灯 不 算 春。
春 到 人 间 人 似,
玉 灯 烧 月下 月 如 。
满 街 珠 翠 游 村 女,
沸 地 笙 歌 赛 社 神。
不 展 芳 尊 开 口 笑,
如 何 消 得 此 良 辰。
元 夕 诗( 施 闰 章 )
燕 台 夜 永 鼓 逢 逢,
猎 炬 金 樽 烂 漫 红,
列 第 侯 王 灯 市 里,
九 衢 士 女 月 明 中。
玉 萧 唱 遍 江 南 曲,
火 树 能 焚 塞 北 风。
惟 有 清 光 无 远 近,
他 乡 故 国 此 宵 同。
青 玉 案 ( 元 夕 )
辛 弃 疾
东 风 夜 放 花 千 树,
更 吹 落 , 星 如 雨。
宝 马 雕 车 香 满 路,
凤 萧 声 动 , 壶 光 转,
一 夜 鱼 龙 舞。
蛾 儿 雪 柳 黄 金 缕,
笑 语 盈 盈 暗 香 去。
众 里 寻 他 千 百 度,
蓦 然 回 首,
那 人 却 在 火 阑 珊 处。
元 夕 影 永 冰 灯
唐 顺 之
正 怜 火 树 千 春 妍,
忽 见 清 辉 映 月 阑。
出 海 鲛 珠 犹 带 水,
满 堂 罗 袖 欲 生 寒。
烛 花 不 碍 空 中 影,
晕 气 疑 从 月 里 看。
为 语 东 风 暂 相 借,
来 宵 还 得 尽 余 欢。
汴 京 元 夕 (李 梦 阳)
中 山 孺 子 倚 新 妆,
郑 女 燕 姬 独 擅 场。
齐 唱 宪 王 春 乐 府,
金 梁 桥 外 如 霜。
6. 正月十五苏味道诗中逐的意思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今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翻译:
灯火灿烂,今天晚上夜消禁,铁锁开启,任人通行。马儿飞驰而去,扬起尘土,明月好像是在跟随着行人。花枝招展的歌妓们打扮得分外美丽,她们一面走,一面唱着《梅花落》的曲调。今天京城禁卫军不管制,漏鼓就不必催人了。
赏析: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这天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阗,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
春天刚刚才透露一点消息,还不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可是明灯错落,在大路两旁、园林深处映射出灿烂的辉光,简直象明艳的花朵一样。从“火树银花”的形容,我们不难想象,这是多么奇丽的夜景!说“火树银花合”,因为四望如一的缘故。王维《终南山》“白云回望合”,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的“合”,用意相同,措语之妙,可能是从这里得到启发的。由于到处任人通行,所以城门也开了铁锁。崔液《上元夜》诗有句云:“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可与此相印证。城关外面是城河,这里的桥,即指城河上的桥。这桥平日是黑沈沈的,今天换上了节日的新装,点缀着无数的明灯。灯影照耀,城河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河,所以也就把桥说成“星桥”了。“火树”“银花”“星桥”都写灯光,诗人的鸟瞰,首先从这儿着笔,总摄全篇;同时,在“星桥铁锁开”这句话里说出游人之盛,这样,下面就很自然地过渡到节日风光的具体描绘。
人潮一阵阵地涌着,马蹄下飞扬的尘土也看不清;月光照到人们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哪儿都能看到明月当头。原来这灯火辉煌的佳节,正是风清月白的良宵。在灯影月光的映照下,花枝招展的歌妓们打扮得分外美丽,她们一面走,一面唱着《梅花落》的曲调。长安城里的元宵,真是观赏不尽的。所谓“欢娱苦日短”,不知不觉便到了深更时分,然而人们却仍然怀着无限留恋的心情,希望这一年一度的元宵之夜不要匆匆地过去。“金吾不禁”二句,用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心理描绘,来结束全篇,言尽而意不尽,读之使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这诗于镂金错采之中,显得韵致流溢,也在于此。
7. 文言文翻译
祢衡击鼓
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①,正月半试鼓,衡扬枹为渔阳掺挝②,渊渊有金石声③,四坐为之改容。孔融曰:" 祢衡罪同胥靡,不能发明王之梦④。" 魏武惭而赦之。
「注释」
①祢衡:字正平,少有才华,恃才傲物。孔融向曹操举荐他,只做了鼓吏。后归刘表,被黄祖杀害。
②枹(f ú):鼓槌。渔阳掺挝(s ānzhuā):鼓谱写名。
③渊源:形容鼓声深沉。《诗经。小雅。采芑》:" 伐鼓渊源。"
④胥靡:服刑的犯人。此指傅说(yuè)。传说殷高宗武丁梦见天赐贤人,于是绘像寻找,结果找到正在服刑的傅说,用为大臣。
「译文」
祢衡被魏武帝(曹操)贬为鼓吏,正月十五试鼓,祢衡扬起鼓槌演奏《渔阳掺挝》,鼓声深沉,有金石之声,满座为之动容。孔融说:" 祢衡之罪,和殷时服刑的犯人傅说相同,可是没能激发明君的思贤之梦。" 魏武帝很惭愧,就赦免了祢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