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身世之谜
乾隆身世之谜
乾隆皇的身世之谜,歴来都是清朝最有趣、传闻最广最多的歴史疑案。有段时期,朝野上下、京城内外都谈论着,野史笔记、民间故
事都尽情地演绎这段故事。十分热闹。
综合所有的正史、野史与传闻,乾隆的身世有如下几种说法:
(1)乾隆生于雍和宫,母亲是熹妃钮钴禄氏,父亲是雍正皇帝。
(2)乾隆生于雍和宫。母亲是热河民间女子,父亲是雍正皇帝。
(3)乾隆生于避暑山庄。母亲是热河行宫宫女李佳氏,父亲是雍正皇帝。
(4)乾隆生于避暑山庄。母亲是江南女子“ 傻大姐” ,父亲是雍正皇帝。
(5)乾隆生于海宁陈家。母亲是陈夫人,父亲是陈世倌。
(6)乾隆生于雍和宫。母亲是林黛玉,父亲是曹雪芹。
第一条是正史,第六条是笑话。第二、三、四条无法证实也无需证伪,只能永远作为民间流言存在。第五条流传最广,但也已经被史学家以确凿的证据推翻,不再值得研究了。话虽如此,我们不妨再重温一吓:
康熙五十年(1711 年) 八月十三日,雍亲王府里一片欢笑,这一天家里又添了一个小孩。同一天,海宁陈家也添了一个小孩。这海宁陈家指的是浙江海宁的陈世倌家,人们俗称他为陈阁老,在康熙年间曾入朝为官,并且和当时的皇四子雍亲王胤禛的关系十分密切。当时,雍亲王妃和陈世倌的夫人都怀有身孕。不久,两家先后生了孩子,雍亲王生了一个女孩,而陈家生了一个男孩。过了几天,雍亲王让陈家把男孩抱入王府看看。王命难违,陈家只好把孩子送进王府。可等孩子再送出来时,陈家的胖小子竟变成了一个小丫头。久在官场的陈阁老意识到此事性命攸关,不敢声张,不久就辞官带着全家回原籍去了。而那个被换入王府的男孩,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随着这个传说的广泛流传,乾隆帝六次南巡甚至被说成是为了探望自己的亲生父母。而那个雍正换出去的女儿,长大后嫁给了大学士蒋廷锡的儿子蒋溥。蒋家是江苏常熟的大姓,雍正之女所住的那栋楼被后人称为“ 公主楼”
说乾隆是一个被偷换的汉家男婴,最早提出这种说法的是晚清天嘏所著的《满清外史》,书中一个醒目标题便是《弘历非满洲种》。弘历是乾隆的名字。这本书还说,乾隆知道自己不是满族人,因此在宫中常常穿汉服,还问身边的宠臣自己是否像个 *** 。应该说,这本书是没有什么根据的。只是当年反清排满者制造的所谓清宫秘闻,其后又有小说家出来凑热闹。其中包括1925年在上海出
版的许啸天名著《清宫十三朝演义》,和其中影响最大的武侠小说大家金庸的《书剑恩仇录》。但金庸曾老老实实地告诉读者们:《书剑恩仇录》中所谓的乾隆的弟弟“陈家洛这人物是我的杜撰”。他并且声明:“历史学家孟森作过考据,认为乾隆是海宁陈家后人的传说靠不住。”金庸还俏皮地说:“历史学家当然不喜欢传说,但写小说的人喜欢。”金庸说的是实话,历史学家孟森考
证认为,乾隆是“以女易男”的说法根本靠不住,所谓的“公主楼”根本就不存在。
至于人们所说的海宁陈家的房舍中有“爱日堂”、“春晖堂”两块皇帝御书的匾额一事,孟森首先肯定确有其事,但考证的结果是,两块匾额都是康熙御书赏赐的,分别是康熙三十九年(1700)和五十二年(1713)根据陈家在朝中做官的侍读学士陈元龙、陈邦彦的奏请,题写后赏赐其父母的,而不是乾隆写的。
在20世纪初期,一些满族人对街谈巷议中关于乾隆是 *** 的说法就十分反感。当时有个叫富察敦崇的旗人,专门写了一本《皇室见闻录》,他在书中质问:“以雍正之英明,岂能任后宫以女易?”书中谈到,皇孙诞生,按例王府要立即差派太监,先到内奏事处口头上报,再由宗人府专门写折子奏报皇上,以备命名,岂能拖了几天甚至几个月还没有申报的?若是雍亲王府已按时申报生的是女孩,又
怎能过了几天又改为是男孩?由此一点,即可证明传说的谬误。再看看清宫档案的有关记载。所谓的陈阁老,也就是陈世倌,在乾隆六年(1741)升任内阁大学士不久,就因为起草谕旨出错被革职, 乾隆斥责他:少才无能,实不称职。如此一点情面不留,别说是生父,就是普通的前朝老臣也很少受到这样的奚落。更重要的是,根据清朝皇室的家谱《玉牒》记载,乾隆降生时,雍正的长子、次子虽
然已幼年早死,但第三个儿子已经八岁,另一个王妃过了三个月又添了一个儿子。而且,这时的雍正才三十四岁,正当壮年,他怎会在已经有一个八岁的儿子,另一个王妃又即将临产的情况下,急急忙忙偷偷摸摸地用自己的女儿去换陈家的儿子,这于情于理都是说不通的。再退一步讲,那时的雍正连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登上未来的皇位,又怎么知道陈家的儿子就是个有大福的人?因此,"乾隆
*** 说"这论据更站不住脚了。
有关乾隆生母和出生地的三个传说始终围绕着丫鬟或宫女。这些传说经过几个著名人物如作家王闿(恺)运(湘绮楼文集), 冒鹤亭,热河都统幕僚,熊希龄,民国国务院总理,和胡适(胡适之日记) 等等的口传笔述,变成街知巷闻的故事。但始终没人提出一些证据来。至于出生地,初时连嘉庆都说乾隆是在热河的避暑山庄出生的。后来经过考证,才放弃这说法,于是他在《实录》和《圣训》
中记载乾隆出生的文字就成为“ 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子时,诞上于雍和宫邸。”
在一切传闻和野史都被证伪之后,穿过层层的历史迷雾,绕过热河女子、李佳氏、傻大姐、陈夫人等各形各色的女人,唯一的真相只能锁定:乾隆生于雍和宫,母亲是熹妃钮钴禄氏。父亲当然是雍正。以现代的术语说,他是"根正苗红".
看来,这故事应在此画上句号了。对不起,这才是谜团的开始!
问题是:"熹妃是谁?"学者们翻开有关当日立妃的文献:
萧奭的《永宪录》卷二记载:"( 雍正元年) 冬十有二月丁卯。午刻上御太和殿。遣使册立中宫那拉氏为皇后。诏告天下,恩赦有差。封年氏为贵妃,李氏为齐妃,钱氏为熹妃,宋氏为裕嫔,耿氏为懋嫔。"
清宫档案《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雍正元年(1723 年) 记载:"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奉上谕:尊太后圣母谕旨:侧福金年氏封为贵妃,侧福金李氏封为齐妃,格格钱氏封为熹妃,格格宋氏封为裕嫔,格格耿氏封为懋嫔。"
《清世宗宪皇帝实录》雍正元年(1723 年) 二月甲子( 十四日) 记载:谕礼部:"奉皇太后圣母懿旨:侧妃年氏,封为贵妃;侧妃李氏,封为齐妃;格格钮祜禄氏,封为熹妃;格格宋氏,封为懋嫔;格格耿氏,封为裕嫔。尔部察例具奏。"
前两条档案是完全吻合的:“ 封…… 钱氏为熹妃” 、“ 钱氏封为熹妃” .而第三条档案则显示:“ 格格钮祜禄氏,封为熹妃” .三条历史档案中存在着矛盾,但可是肯定的是:“ 熹妃钱氏” 和“ 熹妃钮祜禄氏” 在同一天奉皇太后的懿旨受封,她们必然是同一个人。按照清宫的规制,册封皇妃不能有重名,不仅同一天不会有,整个清王朝都不可能有两个熹妃。萧奭的《永宪录》与清宫档案《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互为证据,不可能同时出错,更不可能错误相同。这两条档案是最有力的证据,它所提供的信息比任何传闻都更具颠覆性,因为它昭示出的是如下事实:乾隆的母亲姓钱,钱姓起源于中国南方,清朝满族人不可能姓钱,乾隆的母亲是汉族人,乾隆是满汉混血儿。但是,钱氏在《清世宗宪皇帝实录》中为什么成为了钮祜禄氏呢?钱氏家族的后人钱治冰经过考证认为: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册封熹妃钱氏的时候,这个时候雍正还没有秘密立储,也就是说,弘历( 乾隆) 这时候作为普通皇子其母亲钱氏和其他普通皇子的母亲一样都是可以保留汉姓的。而到了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雍正正式设立秘密立储制,才指定弘历为皇太子。也就是说,熹妃钱氏变成熹妃钮祜禄氏就是在雍正秘密立储之时或之后的事了。在这里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因为皇太子的母亲需要有一个高贵的满族出身,因此必须要将熹妃姓氏篡改为满族贵姓。而钮祜禄氏是满族最高贵的姓氏之一,其先祖巴图鲁额亦都曾帮助努尔哈赤以十三兵甲起家,是奠定清代开国基业的第一功臣。于是熹妃钱氏便拜巴图鲁额亦都之后四品典仪凌柱为义父,从而便改汉姓钱氏为满姓钮祜禄氏了。( 钱治冰,《关于乾隆生母最新考证的最终结果》) 于是,在乾隆朝修订的《清世宗宪皇帝实录》中,钱氏就成为了钮祜禄氏,清代皇室的《玉牒》( 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也更详细地表明:世宗宪皇帝( 雍正) 第四子高宗纯皇帝( 乾隆) ,于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由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凌柱之女诞生于雍和宫。
如果乾隆的母亲钮祜禄氏原本姓钱。那么,钱氏是谁?根据钱治冰的最新考证:“ 乾隆之母钱氏(1692-1777 年) 是浙江嘉兴钱纶光与其妻书画家陈书(1660-1736 年) 之 *** ,是刑部尚书钱陈群(1686- 1774 年) 的妹妹” .钱陈群“ 历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尤得乾隆帝的尊宠,倚为元老儒臣,二人之间除君臣之谊,又是文字知己,乾隆称之为' 故人' .钱陈群每有诗作进呈,乾隆必亲笔题诗回赠。他退休后,仍屡次升迁,加尚书衔、太子太保。乾隆帝赐之以' 食全俸' ,常寄自己的诗作,请钱陈群和作。他数次去北京,为皇太后和乾隆帝祝寿,并同乾隆帝到塞外围场行猎,并参加' 香山九老会' .乾隆十六年(1751 年) 钱陈群首次扈从高宗圣驾南巡,并随驾钱王祠陪祭。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钱陈群二次扈从高宗圣驾南巡,再次随驾钱王祠,乾隆赐御诗褒扬钱氏先烈。乾隆二十七年(1762 年) ,高宗第三次南巡时,钱陈群已告归在籍,即赴常州恭迎圣驾,并扈从无锡、苏州、嘉兴、杭州等地,再次随驾钱王祠,并携台州族孙钱选,以传世唐赐铁卷晋呈御览,乾隆赐御制铁卷歌一首。” 此外, “ 钱陈群的学生阿桂、刘墉、纪昀等备受乾隆重用…… 钱陈群的子孙世代包括女婿、族人均为朝廷重臣,可见钱陈群与乾隆母子的关系非同寻常,恐怕一般亲戚关系是无法做到这一步的。”( 钱治冰,《关于乾隆生母最新考证的最终结果》)
于是,乾隆又被"证"为是一个满汉混血儿!
注:本文资料来自(1) 中新网转载<乾隆身世的离奇传说> (2)完颜亮<康熙的大墙>
读后感:我一向以为清朝选秀制度只限满清八旗的女子,不包括 *** 。若是,漠人钱姓女子最初如何能够入宫呢?望诸君有以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