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铁岭这个地方为什么叫铁岭?大概很多生活在铁岭或到过铁岭的人都这样问过。有人推测此地或有铁矿,因铁而得名。
也有一些民间传说,例如说在铁岭城内钟鼓楼那的一条路坚硬如铁,别的路到春天时大多都翻浆,而唯有那条路从不翻浆,所以就把这儿叫做铁岭云云。其大抵是望文生义,并不确切。其实,现今铁岭一名与铁毫无关系。
铁岭这个名字,很普通很平常;但在这个平常的名字之中,蕴含着的是旅纯脊铁岭的历史和文化。做为一个铁岭人,如果对铁岭这个名字无所了解,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铁岭是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古城。这个地方如果从置邑时候算起,应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以前这个地方不叫铁岭。以铁岭为名,是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而真正的铁岭也不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今天所以叫做铁岭,这既有偶然的历史机缘,也是明朝军事体制留下的纪念。
明朝之前,这里曾先后有银州、新兴等名字。银州是辽代所设,《辽史》中有"银州本渤海富州,太祖以银冶更名"的记载;说的是银州之前曾名富州,但富州不在今拆渗辽宁而在黑龙江。银州是辽代将原在黑龙江流域的富州更名南迁的名字,其详可见本篇《富州与银州》一章。辽灭亡后到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中间经历金、元二个朝代。金朝废银州改为新兴县(《金史·地理志》),金、元二朝这三百年间一直用新兴这一名字,新兴县亦被称为古银州。明朝建立之后的第26年,这个被称作"古银州"的地方开始有了铁岭这个名字。
明朝为什么把古银州改成了铁岭?这须对明朝的军事体制稍加说明,因为铁岭这个名称主要缘于明朝的军事建置。
铁岭原为"铁岭卫"的简称,如同天津原为天津卫、沈阳原为沈阳卫一样,原来都是明朝军事组织的名称。明朝的军事建制比较特殊, 它没有采用前朝如《水浒传》中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所在的那种"禁军"制,也没有采用更早时候的"左、右军"或"三军"那种军制形式。朱元璋创立了一种将屯田与防卫相兼的新军事体制,史称"卫所"制。
"卫"和"所"都是军事单位,其中"所"又分为千户所和百户所。从人数上看,"卫"大约相当于现今的师,千户所大约相当于团,百户所大约相当连。按明初的编额定员,大致5600人为一卫,1120人为一千户所,112人为一百户所。通常,每卫辖五个千户所,每千户所下裤慎辖十个百户所,百户所下辖二总旗、十小旗;每总旗50人,每小旗10人。卫所设卫指挥、千户、百户等官。(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下册37页)
卫所的军士全都别立户籍,且分有土地,称做军户。军户都是专职且世袭;一经签派为兵,就不能随意脱籍。平时,卫所以大部分军户种地,屯田自养,以少部分军户训练并担当防务。军饷大部由屯田所得自补。
卫所之上设都指挥使司,通称都司;明初全国共设17个都司和3个行都司。中央设中、左、右、前、后五军都府专门管理都司和卫所。在五军都府之外有兵部,二者互为制衡。卫所中的指挥、千户、百户等官只负责平时操练和巡防,遇有战事,须听由兵部派出的总兵官指挥。这样,兵部、都府、总兵官、卫指挥等都不能独专军权。据《明史·兵志》载,洪武二十六年,全国设内外卫329个,单独的千户所65个;明建国之初,大约有军队180多万,这些军队全部都编制在卫所之中,铁岭卫就是其中之一。
明朝收复东北的时间比关内晚。明朝建立於公元1368年,当时东北地区还在元朝辽阳行中书省平章刘益手中,洪武四年二月,刘益派人携辽东地图和钱、粮、马簿册,向明请降。明朝遂在辽阳置辽东卫指挥使司,委刘益为指挥同知,仍驻辽阳。这是明朝接管辽宁与在辽东置卫的开始(《明太祖实录》卷61)。
不久,元朝旧部平章洪保保杀了刘益,后投元将纳哈出;朱元璋得知后,一面派人招降纳哈出,一面派马云、叶旺二人领兵从山东渡渤海进入辽阳,将辽东都卫改为定辽都卫。洪武八年,明在全国变更体制,设都指挥使司,定辽都卫遂改为辽东都指挥使司,统领东北各地卫所。当时辽东都指挥使司辖境"东至鸭绿江,西至山海关,南至旅顺口,北至开原"(《明史·地理志》)。辽东都指挥使司的基本职能是"总辖辽东诸卫兵马,修治城池,以镇边疆"(《明太祖实录》卷67)。置铁岭卫就在这一时期。
初置辽东都司时,辽东地区与朝鲜的边界依习惯分于鸭绿江。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诏命辽东,依元朝时期疆界为大明与朝鲜的边界,并任命指挥佥事刘显到原元朝时期的边界古铁岭建卫,名铁岭卫。古铁岭在今朝鲜江原道元山南,距平壤约150公里;元初时曾为中朝边界,后为高丽夺回,将边界推至鸭绿江,古铁岭成为朝鲜腹地。因而,朱元璋依元朝旧疆置界的决定遭到朝鲜的顽强抵制,后经朝鲜人长时期交涉,明朝作了让步,并于5年以后即洪武26年将铁岭卫迁到古银州城,从此这里便以铁岭这个名字名世
也有一些民间传说,例如说在铁岭城内钟鼓楼那的一条路坚硬如铁,别的路到春天时大多都翻浆,而唯有那条路从不翻浆,所以就把这儿叫做铁岭云云。其大抵是望文生义,并不确切。其实,现今铁岭一名与铁毫无关系。
铁岭这个名字,很普通很平常;但在这个平常的名字之中,蕴含着的是旅纯脊铁岭的历史和文化。做为一个铁岭人,如果对铁岭这个名字无所了解,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铁岭是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古城。这个地方如果从置邑时候算起,应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以前这个地方不叫铁岭。以铁岭为名,是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而真正的铁岭也不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今天所以叫做铁岭,这既有偶然的历史机缘,也是明朝军事体制留下的纪念。
明朝之前,这里曾先后有银州、新兴等名字。银州是辽代所设,《辽史》中有"银州本渤海富州,太祖以银冶更名"的记载;说的是银州之前曾名富州,但富州不在今拆渗辽宁而在黑龙江。银州是辽代将原在黑龙江流域的富州更名南迁的名字,其详可见本篇《富州与银州》一章。辽灭亡后到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中间经历金、元二个朝代。金朝废银州改为新兴县(《金史·地理志》),金、元二朝这三百年间一直用新兴这一名字,新兴县亦被称为古银州。明朝建立之后的第26年,这个被称作"古银州"的地方开始有了铁岭这个名字。
明朝为什么把古银州改成了铁岭?这须对明朝的军事体制稍加说明,因为铁岭这个名称主要缘于明朝的军事建置。
铁岭原为"铁岭卫"的简称,如同天津原为天津卫、沈阳原为沈阳卫一样,原来都是明朝军事组织的名称。明朝的军事建制比较特殊, 它没有采用前朝如《水浒传》中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所在的那种"禁军"制,也没有采用更早时候的"左、右军"或"三军"那种军制形式。朱元璋创立了一种将屯田与防卫相兼的新军事体制,史称"卫所"制。
"卫"和"所"都是军事单位,其中"所"又分为千户所和百户所。从人数上看,"卫"大约相当于现今的师,千户所大约相当于团,百户所大约相当连。按明初的编额定员,大致5600人为一卫,1120人为一千户所,112人为一百户所。通常,每卫辖五个千户所,每千户所下裤慎辖十个百户所,百户所下辖二总旗、十小旗;每总旗50人,每小旗10人。卫所设卫指挥、千户、百户等官。(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下册37页)
卫所的军士全都别立户籍,且分有土地,称做军户。军户都是专职且世袭;一经签派为兵,就不能随意脱籍。平时,卫所以大部分军户种地,屯田自养,以少部分军户训练并担当防务。军饷大部由屯田所得自补。
卫所之上设都指挥使司,通称都司;明初全国共设17个都司和3个行都司。中央设中、左、右、前、后五军都府专门管理都司和卫所。在五军都府之外有兵部,二者互为制衡。卫所中的指挥、千户、百户等官只负责平时操练和巡防,遇有战事,须听由兵部派出的总兵官指挥。这样,兵部、都府、总兵官、卫指挥等都不能独专军权。据《明史·兵志》载,洪武二十六年,全国设内外卫329个,单独的千户所65个;明建国之初,大约有军队180多万,这些军队全部都编制在卫所之中,铁岭卫就是其中之一。
明朝收复东北的时间比关内晚。明朝建立於公元1368年,当时东北地区还在元朝辽阳行中书省平章刘益手中,洪武四年二月,刘益派人携辽东地图和钱、粮、马簿册,向明请降。明朝遂在辽阳置辽东卫指挥使司,委刘益为指挥同知,仍驻辽阳。这是明朝接管辽宁与在辽东置卫的开始(《明太祖实录》卷61)。
不久,元朝旧部平章洪保保杀了刘益,后投元将纳哈出;朱元璋得知后,一面派人招降纳哈出,一面派马云、叶旺二人领兵从山东渡渤海进入辽阳,将辽东都卫改为定辽都卫。洪武八年,明在全国变更体制,设都指挥使司,定辽都卫遂改为辽东都指挥使司,统领东北各地卫所。当时辽东都指挥使司辖境"东至鸭绿江,西至山海关,南至旅顺口,北至开原"(《明史·地理志》)。辽东都指挥使司的基本职能是"总辖辽东诸卫兵马,修治城池,以镇边疆"(《明太祖实录》卷67)。置铁岭卫就在这一时期。
初置辽东都司时,辽东地区与朝鲜的边界依习惯分于鸭绿江。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诏命辽东,依元朝时期疆界为大明与朝鲜的边界,并任命指挥佥事刘显到原元朝时期的边界古铁岭建卫,名铁岭卫。古铁岭在今朝鲜江原道元山南,距平壤约150公里;元初时曾为中朝边界,后为高丽夺回,将边界推至鸭绿江,古铁岭成为朝鲜腹地。因而,朱元璋依元朝旧疆置界的决定遭到朝鲜的顽强抵制,后经朝鲜人长时期交涉,明朝作了让步,并于5年以后即洪武26年将铁岭卫迁到古银州城,从此这里便以铁岭这个名字名世
参考资料: http://post.baidu.com/f?kz=7986500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