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语言2018流行语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网络语言也成为学生们日常口语的一部分。校园里我们随处可以听见“恐龙”“青蛙”“灌水”“BF(男朋友)”“MM(美眉)”“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这样的网络语言,有的学生甚至把它们当作书面语在作文中使用。
“偶的(我的)GG(哥哥)回来了,给我带了很多好东东(东西),都系‘偶’(我)非常‘稀饭’(喜欢)的。就‘酱紫’(这样子),‘偶’(我)就答应GG陪他去逛街吃KFC(肯德基)。KFC没有天新旦同(甜心蛋筒),真是7456(气死我了)。吃完去网吧,那个瘟都死(Windows操作系统)竟然是97的,晕菜……”这是我班一名女生写的周记。不懂网络语的人看了肯定是如坠云雾。
尽管网络语言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如果用网络语言写出来的东西大部分人看不懂,也就失去了语言的意义。现如今网络语言可以说是“年年有新词,岁岁语惊人”,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网络语言究竟是新新人类的文字游戏,还是现代汉语的积极发展?中学语文教学对其是积极倡导还是拒之门外?
这需要我们客观辩证地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一.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
1.计算机汉字输入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笔画输入法,如五笔字型;一类是拼音输入法,如智能ABC。汉语拼音输入汉字的弊病是重码率较高,网民们没有耐心打准确的字,于是使用大量的同音字词代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网民公认的词汇形式。如用“斑竹”代替“版主”,用“幽香”代替“邮箱”,用“青筋”代替“请进”。“斑竹、幽香、青筋”都是网民们使用智能ABC输入汉语拼音“ban zhu/you xiang/qing jin”直接跳出的词语。
2.当人们用汉字、数字、符号、字母来尽情组合、改造词语,甚至用谐音、怪词、错字、别字来玩语言游戏的时候,享受到的是一种创造的快乐和一种打破传统语言规范的快感,久之即形成了富有鲜明个性特点的语言形式。
3.80后、90后作为现在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他们是携带着与之几乎同时出现的弥漫于中国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思潮而步入网络交际的快车道的。
也就是说,网络语言是计算机这个硬件带来的产物,只有在计算机的虚拟交流上,网络语言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
二.网络语言的分类
目前中文环境中的网络语言种类繁多,新词新语漫天飞舞,词语的构成也比较复杂。按其组成方式可分为五大类。
1.新造网语。年轻而时尚的网民们为了在网络世界引领潮流、标新立异,不断创造出一些生动活泼、充满怪异情趣的新词。如“青蛙”是指不受欢迎的丑陋男孩;“大侠”变成“大虾”,“东东”就是指东西;“灌水”是让你发表意见、写文章,与之相应的还有“造砖”,前者是指随便写没价值的东西,后者是用心写好文章,两者相映成趣。
2.数字网语。抽象的数字经过想象力的排列组合,产生的效果出乎人们意料。这种数字化语言往往意蕴无穷而表意诙谐活泼,充满生活情趣。比如最常用的886表示“拜拜了”;7456表示“气死我了”;5555是“呜呜呜呜”,意即哭泣。
3.缩略网语。网民们将英语或汉语变形而为缩略语,这种语言起初只是网民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而采取的一种应对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较为固定的网上用语了。比如“请有空就E我”,这E字是缩略语E-mail的再缩略;被人呼为GG、MM或PLMM,那就是一种非常亲昵的称谓了,指的是哥哥、妹妹或漂亮妹妹。“HRU”是How are you(你好吗?)的英文缩略;“CU”是Seeyou(再见)的英文缩略等等。
4.符号网语。由于在网上网民大都采用字符的形式进行交流,彼此看不到对方的表情和体态语,这便影响语言交流的准确性和形象性,网民们由此特意创造了一系列具有感情意义和形象色彩的符号。比如,∶-D表示非常开心地咧嘴大笑;∶-(表示正在生气或悲伤;^-^可以用来表示男士温和礼貌的笑脸,^.^代表女士含蓄优雅的笑容……丰富的表情符号能给人一种眉目传情的感觉,区区数画所传达给对方的信息往往会超过文字。
5.流行句式:因为一句话触动了时代最敏感的“神经”,而在短时间内获得网上最为广泛的流传。比如2009年最为流行的“被”系列:“被自杀”、“被就业”、“被增长”、“被代表”等等,还有“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一个传说”、“哥种的不是菜,是寂寞”等等。反映了草根民众对生存状况的无奈和自嘲。
三.网络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引导学生了解网络语言的特殊性
网络语言是网络环境下的产物,一般用于网上交流便捷的需要。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网络语言应用环境的特殊性,不要在作文及日常口语交际中生搬硬套,那样只能是弄巧成拙。
2.给学生划定网络语言的“三禁二用”
学生缺少是非辨别能力,我给学生划定了网络语言引用的“三禁二用”:禁用数字网语、缩略网语、符号网语,适当引用网络新词、网络新句。因为数字网语、缩略网语都是隐义词,不经过解释和翻译很难理解词义,容易引起传播歧义,因此不提倡学生在作文和日常口语交际中使用。而符号网语尽管能够生动地表达作者情绪,但这样会使学生依赖于符号网语来传情达意,削弱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而且对传统的标点符号的应用也是一个冲击,因而禁用。一些具有创意的网络新词和新句,是对词义和句义的一种修辞创新,适当引用有助于学生语言的丰富多彩。
3.对有创意的网络新词和新句进行剖析
2008年,曾多次进京举报阜阳市颍泉区豪华办公楼“白宫”举报人李国福在安徽省第一监狱医院死亡。检察机关出具的调查结果显示,李属于自缢身亡,但其家属不认可李国福自杀的结论,认为死亡原因蹊跷。网上对此事热炒,后诞生了“被自杀”一词,并成为2009年网络流行语。“被就业”也是最近走红网络的新词。有应届大学毕业生在网上发帖称,自己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就业了,就业协议书上赫然是一个从没听说过的公司名称和该公司的公章。他“太兴奋了”,发帖庆祝自己“被就业”。找不到工作的学生都“被就业”了,所以才有了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已达68%,同比持平”的结论。
我与学生一起探讨,这个以“矛盾修辞”方式组合而成的新词,清晰地传达出网友对不断涌现的同类刑事案件满怀疑窦却无从正面质疑的心态。“被”与“自杀”之间矛盾所呈现的荒诞正是当下某些阴暗面的活生生写照。而“被就业”一词反映了一些部门数据造假的卑劣和不择手段,更反映了待业大学生的悲情和无奈。因此,我教育学生,语文讲究字字传神,而“被××”的“被”字则是一字传神传情传心声,这是语言应用的极致。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要深刻领会词意及时代背景,其次是在作文时要做到词意创新,力争做到字字传神。
四.网络语言的未来发展及教学对策
只要有网络,就会有网络语言,不排除一些流行的网络语言会在将来成为汉语词汇中的新词语。我认为,网络语言之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利弊要全面看待。语言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就注定了语言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语文教育的动力源于学生的生活。要想让他们学好语文、写好作文,就不可能不让他们零距离接触社会。因此,面对无孔不入的网络语言,我们应该抓住契机,因势利导。
要提高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教会他们从网络语言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多地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的名篇佳作中汲取营养。我们不提倡中学生在作文中过度使用网络语言,特别是那些粗俗的词语。要教育学生,作文要靠深度、文采、情真等取胜,适当运用一些网络语言也是为了突出作文的表达效果,而不是哗众取宠,故弄玄虚。
总之,教育者应以积极的心态,加强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尽量减少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学生养成灵活、规范运用汉语的良好习惯。
戴红燕,语文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本文编校:左晓光
“偶的(我的)GG(哥哥)回来了,给我带了很多好东东(东西),都系‘偶’(我)非常‘稀饭’(喜欢)的。就‘酱紫’(这样子),‘偶’(我)就答应GG陪他去逛街吃KFC(肯德基)。KFC没有天新旦同(甜心蛋筒),真是7456(气死我了)。吃完去网吧,那个瘟都死(Windows操作系统)竟然是97的,晕菜……”这是我班一名女生写的周记。不懂网络语的人看了肯定是如坠云雾。
尽管网络语言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如果用网络语言写出来的东西大部分人看不懂,也就失去了语言的意义。现如今网络语言可以说是“年年有新词,岁岁语惊人”,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网络语言究竟是新新人类的文字游戏,还是现代汉语的积极发展?中学语文教学对其是积极倡导还是拒之门外?
这需要我们客观辩证地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一.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
1.计算机汉字输入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笔画输入法,如五笔字型;一类是拼音输入法,如智能ABC。汉语拼音输入汉字的弊病是重码率较高,网民们没有耐心打准确的字,于是使用大量的同音字词代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网民公认的词汇形式。如用“斑竹”代替“版主”,用“幽香”代替“邮箱”,用“青筋”代替“请进”。“斑竹、幽香、青筋”都是网民们使用智能ABC输入汉语拼音“ban zhu/you xiang/qing jin”直接跳出的词语。
2.当人们用汉字、数字、符号、字母来尽情组合、改造词语,甚至用谐音、怪词、错字、别字来玩语言游戏的时候,享受到的是一种创造的快乐和一种打破传统语言规范的快感,久之即形成了富有鲜明个性特点的语言形式。
3.80后、90后作为现在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他们是携带着与之几乎同时出现的弥漫于中国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思潮而步入网络交际的快车道的。
也就是说,网络语言是计算机这个硬件带来的产物,只有在计算机的虚拟交流上,网络语言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
二.网络语言的分类
目前中文环境中的网络语言种类繁多,新词新语漫天飞舞,词语的构成也比较复杂。按其组成方式可分为五大类。
1.新造网语。年轻而时尚的网民们为了在网络世界引领潮流、标新立异,不断创造出一些生动活泼、充满怪异情趣的新词。如“青蛙”是指不受欢迎的丑陋男孩;“大侠”变成“大虾”,“东东”就是指东西;“灌水”是让你发表意见、写文章,与之相应的还有“造砖”,前者是指随便写没价值的东西,后者是用心写好文章,两者相映成趣。
2.数字网语。抽象的数字经过想象力的排列组合,产生的效果出乎人们意料。这种数字化语言往往意蕴无穷而表意诙谐活泼,充满生活情趣。比如最常用的886表示“拜拜了”;7456表示“气死我了”;5555是“呜呜呜呜”,意即哭泣。
3.缩略网语。网民们将英语或汉语变形而为缩略语,这种语言起初只是网民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而采取的一种应对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较为固定的网上用语了。比如“请有空就E我”,这E字是缩略语E-mail的再缩略;被人呼为GG、MM或PLMM,那就是一种非常亲昵的称谓了,指的是哥哥、妹妹或漂亮妹妹。“HRU”是How are you(你好吗?)的英文缩略;“CU”是Seeyou(再见)的英文缩略等等。
4.符号网语。由于在网上网民大都采用字符的形式进行交流,彼此看不到对方的表情和体态语,这便影响语言交流的准确性和形象性,网民们由此特意创造了一系列具有感情意义和形象色彩的符号。比如,∶-D表示非常开心地咧嘴大笑;∶-(表示正在生气或悲伤;^-^可以用来表示男士温和礼貌的笑脸,^.^代表女士含蓄优雅的笑容……丰富的表情符号能给人一种眉目传情的感觉,区区数画所传达给对方的信息往往会超过文字。
5.流行句式:因为一句话触动了时代最敏感的“神经”,而在短时间内获得网上最为广泛的流传。比如2009年最为流行的“被”系列:“被自杀”、“被就业”、“被增长”、“被代表”等等,还有“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一个传说”、“哥种的不是菜,是寂寞”等等。反映了草根民众对生存状况的无奈和自嘲。
三.网络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引导学生了解网络语言的特殊性
网络语言是网络环境下的产物,一般用于网上交流便捷的需要。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网络语言应用环境的特殊性,不要在作文及日常口语交际中生搬硬套,那样只能是弄巧成拙。
2.给学生划定网络语言的“三禁二用”
学生缺少是非辨别能力,我给学生划定了网络语言引用的“三禁二用”:禁用数字网语、缩略网语、符号网语,适当引用网络新词、网络新句。因为数字网语、缩略网语都是隐义词,不经过解释和翻译很难理解词义,容易引起传播歧义,因此不提倡学生在作文和日常口语交际中使用。而符号网语尽管能够生动地表达作者情绪,但这样会使学生依赖于符号网语来传情达意,削弱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而且对传统的标点符号的应用也是一个冲击,因而禁用。一些具有创意的网络新词和新句,是对词义和句义的一种修辞创新,适当引用有助于学生语言的丰富多彩。
3.对有创意的网络新词和新句进行剖析
2008年,曾多次进京举报阜阳市颍泉区豪华办公楼“白宫”举报人李国福在安徽省第一监狱医院死亡。检察机关出具的调查结果显示,李属于自缢身亡,但其家属不认可李国福自杀的结论,认为死亡原因蹊跷。网上对此事热炒,后诞生了“被自杀”一词,并成为2009年网络流行语。“被就业”也是最近走红网络的新词。有应届大学毕业生在网上发帖称,自己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就业了,就业协议书上赫然是一个从没听说过的公司名称和该公司的公章。他“太兴奋了”,发帖庆祝自己“被就业”。找不到工作的学生都“被就业”了,所以才有了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已达68%,同比持平”的结论。
我与学生一起探讨,这个以“矛盾修辞”方式组合而成的新词,清晰地传达出网友对不断涌现的同类刑事案件满怀疑窦却无从正面质疑的心态。“被”与“自杀”之间矛盾所呈现的荒诞正是当下某些阴暗面的活生生写照。而“被就业”一词反映了一些部门数据造假的卑劣和不择手段,更反映了待业大学生的悲情和无奈。因此,我教育学生,语文讲究字字传神,而“被××”的“被”字则是一字传神传情传心声,这是语言应用的极致。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要深刻领会词意及时代背景,其次是在作文时要做到词意创新,力争做到字字传神。
四.网络语言的未来发展及教学对策
只要有网络,就会有网络语言,不排除一些流行的网络语言会在将来成为汉语词汇中的新词语。我认为,网络语言之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利弊要全面看待。语言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就注定了语言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语文教育的动力源于学生的生活。要想让他们学好语文、写好作文,就不可能不让他们零距离接触社会。因此,面对无孔不入的网络语言,我们应该抓住契机,因势利导。
要提高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教会他们从网络语言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多地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的名篇佳作中汲取营养。我们不提倡中学生在作文中过度使用网络语言,特别是那些粗俗的词语。要教育学生,作文要靠深度、文采、情真等取胜,适当运用一些网络语言也是为了突出作文的表达效果,而不是哗众取宠,故弄玄虚。
总之,教育者应以积极的心态,加强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尽量减少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学生养成灵活、规范运用汉语的良好习惯。
戴红燕,语文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本文编校:左晓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