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教训?

 我来答
ammylee100
高粉答主

2019-04-18 · 三农问题与农业发展研究
ammylee100
采纳数:21 获赞数:4795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一、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未能成功的根本原因是:苏联错过了三次改革的良好时机。

斯大林之后,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苏联几代领导人都对原有的体制进行过改革尝试,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原有体制的弊端。改革的过程中,进中有退,反复无常,最后改革变成了改向,导致了苏联的瓦解。

1、第一次时机是50年代中期。

当时,社会主义已经在多国巩固和发展起来,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被彻底打破了。苏联的经济规模也扩大了,迫切需要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而且原有体制的弊端也日益显露出来。赫鲁晓夫也确实主张并实行了某些改革,但他的改革是混乱无序的。

2、第二次时机是70年代初期。

苏联原有体制的弊端暴露得更加充分、更加严重,其经济和社会发展已受到严重阻碍。勃列日涅夫虽然实行过“新经济政策”,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扩大企业自主权,但很快又草草收场,停止不前了。

与此同时,他用“发达社会主义”理论来掩盖问题,夸大成绩,使人们满足于现状,迷失了前进的带睁方向。

3、第三次时机是80年代中期。

但戈尔巴乔夫在改革关键时期却提出和推行了错误的路线,使改革的方向逐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结果导致苏共变质,社会主义在苏联彻底垮台。

二、最主要的历史教训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必须注重发展战略的调整。

社会发展战略,是社会管理体制运行的轴心。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当时的社会发展战略而设立和运转的。当时社会发展战略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重工业的发展,后来因战争的需要,又特别重视军事工业的发展。

在斯大林之后的几十年里,苏联由同帝国主义相抗衡,维护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逐步转变为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进行核军备竞赛,这就使它的发展战略难以有根本性的调整,长期以军事工业为中心。

这样一种发展战略,耗尽了苏联的国力,给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同时也在客观上制约着苏联体制的改革。因为实施这种发展战略,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有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作保障。发展战略不改变,体制上难以有根本性的改变。

二、必须解放思想,面向实际。思想僵化,理论教条化,是斯大林时期就已经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从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苏联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并没有比斯大林后期的认识水平高出多少。如认为苏联已进入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并进一步得出苏联处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阶段或已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结论;

认为苏联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在消失,社会主义建设就是要实现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需要抑制商品货币关系;并提出社会主义国家是全民国家、共产党是全民党等论点。这些与苏联的现实有很大的距离。

依据这样的理论观点,改革怎么能会深入地进行下去。不解放思想,面向实际,把马克思主义与实际相结合,提出和创造新的理论,是无法推行改革的。

三、必须重视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在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出现了许多严重的问题。赫鲁晓夫上台之初就拿斯大林破坏民主、搞个人崇拜问题开刀,似乎是要解决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但他根本没想去改变原有的政治体制。

赫鲁晓夫和后来的勃列日涅夫等人在原有的政治体制下,依然在自觉不自觉地搞个人崇拜、家长制等背离民主原则的那一套东西。由于党内缺乏民主,国家民主制度及法律机制不健全,苏联党内很难产生既能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能适应时代变化,并勇于改革创新的领导干部;

党外的意见和要求也很难集中起来,成为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动力。这种情况长期没有改变,一方面扼杀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另一方面在社会上又为反社会主义思潮的滋长提供了土壤。这就不能不为改革无法推进和改革最终偏向埋下了制度方面巧和的祸根。

四、必须引入市场机制。

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理论上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比较明确,实践上也没有长期偏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的情况发生。苏共领导人在着眼于改革的时候,也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但在改革中没有引入市场机制,是一个教训。

这主要因为在理论上一直把市场看成是资本主义专利。不引入市场机孝行盯制,无论怎么改革,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分配平均主义等原有体制的弊端。

苏联改革不成功的教训表明,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里搞社会主义,必须在经济上要一个市场经济充分完备发展的历史阶段。把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读书道学E
2017-10-04 · 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
读书道学E
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
采纳数:9016 获赞数:215610
毕业山东理工大学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焦化厂工作九年,从事研究化学工艺方面的工作,现任高级技师。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一、理论上缺乏创新,教条主义盛行,思想僵化。 苏共建党伊始,列宁便强调必须重视理论创新。他认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导的党,才能发挥先进战士的作用。但苏共后来未能继承列宁这一思想,反而将列宁主义教条化。其所制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到列宁、斯大林著作中寻找理论依据,对列宁著作教务式的解读和引用逐渐成为一种习惯的思维模式,缺乏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和应变能力,无法回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进而丧失了对各种错误思潮的识别和批判能力。
二、经济上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落后,动摇巧掘执政基础。列宁时期曾不断调整经济决策以适应形势的变化,实现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斯大林上台后逐步放弃了新经济政策,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芦并计划经济体制,其片面强调重工业,造成农轻重比例的严重失衡,人民生活无法得到改善,社会不满情绪与日俱增。赫鲁晓夫上台后急躁冒进,违背自然条件盲目开荒,人民怨声载道。勃列日涅夫时期继续延续斯大林的经济模式,到其执政末期苏联经济已呈衰退之势。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初也曾试图改革经济增长模式,但也未能摆脱僵化的体制。
三、政治上实行专政集权,官僚腐败,执政体制问题突出。苏联社会的特权阶层产生于斯大林时期,最终形成于勃列日涅夫时期。战争年代为了稳定干部队伍采取的一系列社会保障措施,在战后继续得到巩固。赫鲁晓夫曾通过加速干部队伍流动性的方式以消灭特权,结果却适得其反。勃列日涅夫上台后,采取了稳定干部队伍的政策,赋予各级干部程度不等的特权,直接诱发了特权阶层的产生,最终导致腐败成为苏联社会的毒瘤。 四、执政党建设乏力,组织松散,执政资源流失殆尽
4,在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他们都曾做过一些执政党建设工作,然而收效甚微。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民主集中制成为造成党内集权专制和官僚主义盛行的罪魁祸首。他主张党员进行横向联系,组织各种俱乐部开展活动。结果导致改组后的苏联共产党很快就失去了组织的原有优势,变成了拥有多个派别的松散的政治俱乐部,最终在反对派的进攻中败下阵来。

历史教训:
1,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和平演变”,是西方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的战略。这项战略在苏联演变过程中起了作用,这是不争的事实。从苏联演变的过程看,由于在苏联国内、苏共内部存在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内应力量,他们从内部配合了敌对势力的需孝哗核要,从而促成了演变的事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虽然说如果没有内应力量,西方的和平演变势力即便强大,也很难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但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及其领导者在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应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不留给他们可乘之机。
2,苏联模式带给我们的是一条血淋淋的经验之路,取其利,去其弊,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深刻谨记其历史教训,不重蹈覆辙。苏联模式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积累下来的错误,由量变上升到质变,所以我们应不断的自省,不断深化改革,与时俱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帐号已注销
2011-11-04
知道答主
回答量:2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3.7万
展开全部
我认为,“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高速度,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民众需求,违背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说法似乎不尽合理,因为所谓的发展高速度,发展重工业,就我看来是符合苏联在上世纪三十,四十年代的情况的,苏联在当时急需成为一个工业化国家,因为发展重工业是发展一切轻工业的基础,发展重工业也同时使军事强大,这样才不会像我们中国一样在晚清因国力弱小任人欺侮,才会保障后面的轻工业发展神扮顺利。诚然,高速发展不符合正常的发展规律,但确实是苏联所需要的,对于一个需要马上变为世界强国去与资本主义作斗争的苏联而言,这也算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先吃个胖子,然后在慢慢减肥吧。先发展好了重工业,迅培先有了发展一切的基础,然后再去发展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吧!然而,苏联吃成了胖子,但减肥工作可不那么尽人意,赫鲁晓夫没能把斯大林时期的胖子成功减肥,就下台了,接着勃列日涅夫就把没减好肥的苏联拉上了战备的车轮,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时期把经济大量投入到军事中,而不发展经济本身,这才是后来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在没减好肥,几没能满足Cactus_lover 同志所说的“民众需求”“大力发展农业、轻工业游昌灶和第三产业”的情况下,过早地把自己当做超级大国来看待,导致了悲剧。我想我们的认识应该是:认识到什么时候该办什么事,认识到该发展什么不该发展什么。
谢谢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Cactus_lover
2011-11-03 · TA获得超过37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5
采纳率:25%
帮助的人:42.5万
展开全部
根本原因: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高速度,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民众需求,违背历明物史发展客观规律
历史教训:全面发展经济,关注民生,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农业、轻工业和第三产业,顺应历激判液史潮流和客观规冲雹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9-12-23
展开全部
1、根本原因:违背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绝燃胡规律,计划经济的生产关系无法适应苏联高速发展的生产力的需要.2、历史教训:(1)尊重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生产关系一定并拦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重视经济结构段大改革,重工业要和农业,...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