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赏析诗歌
展开全部
诗歌赏析文章一般有两种写法:
⑴综合分析法——通过对全诗的整体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这种体式下,较完整的写法是:
A.作者简介。
B.作品写作背景简介。
C. 作品意象分析(诗句的解释或翻译,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思想,诗句表达的意境)。
D.作品艺术手法分析(通常结合在作品意象分析之中)。
E.作品艺术特点的综合评价(往往带有总结的意味)。
如果不要求很完整,则可不写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两部分。
⑵主题分析法—就诗歌最突出的方面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采用这种写法时,往往只抓住一个方面,如意境、语言表现力、某一手法的表达思想情感的妙处等等。对于其他方面,则不论及,因而它的篇幅一般较短小。
必须指出的是,无论采用那一种写法,都应该有欣赏者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力戒人云亦云、甚或抄袭。
如何赏析古代诗歌作品
赏析古代的诗歌作品,是我们古代文学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我们进一步进行研究的一个基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古典诗歌进行分析呢?
首先要读懂诗歌作品,这要求我们对一首诗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要有正确的理解。如果连诗的本意都没有弄懂,那么我们又如何去对一首诗进行分析和鉴赏呢?吴小如先生在讲到诗歌的鉴赏时,曾经提出“通训诂”、“明典故”,这是读懂一首诗的基础。对于我们来说,古典诗歌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语言障碍,对有些诗歌,我们必须依靠前人的注释才能够读懂。而且古典诗歌中经常会运用典故,正确地理解典故的含义,对于读懂诗歌也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诗无达诂”,对一首诗的理解自然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毕竟还是有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的,那就是要合乎情理,至少自己感觉这样理解是合乎情理的,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才可能有说服力。
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诗歌进行分析:一是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及写作情况,要深入分析诗歌作品,必须先了解作者。孟子曾经提出“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所谓的“知人论世”也就是要深入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等状况以及诗人所处时代的状况,这对我们正确理解作品有很大的帮助。比如,我们了解了中唐的政治形势和柳宗元的遭遇之后,也就更能理解《渔翁》中那种回避尘世、寄情山水的处世态度了。二是对作品自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对较短的作品,如律诗、绝句等可以逐句分析,对较长的作品可以作问题分析或段落分析。这是作品分析的主体。我们所分析的作品必然具有赏析的价值,我们在阅读一首诗歌的时候,也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自己的体会感悟,我们写分析文章就是为了把作品的价值展现出来,把自己的体会感悟表达出来,作品的分析同时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因此要注意辞采,要尽可能做到语言的优美凝练。三是可以结合与作品有可比性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在比较中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例如杜甫的《登岳阳楼》和孟浩然的《临洞庭》都是描写洞庭湖的佳作,但是我们通过对比就会发现《登岳阳楼》向我们展示了“诗圣”杜甫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悲悯,而《临洞庭》却只囿于对个人遭际的自伤自怜,相比之下,两位诗人的胸襟品格、思想境界高下立判。四是了解作品的地位及影响,这也是我们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一个途径,如我们了解了《橘颂》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意义上的咏物诗,也就能更好地理解 “托物言志”的手法是《橘颂》的独创,而这一手法对后代的咏物诗词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在分析作品的时候,如果我们做到这几个方面,那么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下面我们为大家提供几篇作品分析的例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其中的前两篇可以作为大家写赏析文章的参考,第三篇可以做大家考试中回答作品分析题的参考。
⑴综合分析法——通过对全诗的整体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这种体式下,较完整的写法是:
A.作者简介。
B.作品写作背景简介。
C. 作品意象分析(诗句的解释或翻译,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思想,诗句表达的意境)。
D.作品艺术手法分析(通常结合在作品意象分析之中)。
E.作品艺术特点的综合评价(往往带有总结的意味)。
如果不要求很完整,则可不写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两部分。
⑵主题分析法—就诗歌最突出的方面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采用这种写法时,往往只抓住一个方面,如意境、语言表现力、某一手法的表达思想情感的妙处等等。对于其他方面,则不论及,因而它的篇幅一般较短小。
必须指出的是,无论采用那一种写法,都应该有欣赏者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力戒人云亦云、甚或抄袭。
如何赏析古代诗歌作品
赏析古代的诗歌作品,是我们古代文学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我们进一步进行研究的一个基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古典诗歌进行分析呢?
首先要读懂诗歌作品,这要求我们对一首诗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要有正确的理解。如果连诗的本意都没有弄懂,那么我们又如何去对一首诗进行分析和鉴赏呢?吴小如先生在讲到诗歌的鉴赏时,曾经提出“通训诂”、“明典故”,这是读懂一首诗的基础。对于我们来说,古典诗歌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语言障碍,对有些诗歌,我们必须依靠前人的注释才能够读懂。而且古典诗歌中经常会运用典故,正确地理解典故的含义,对于读懂诗歌也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诗无达诂”,对一首诗的理解自然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毕竟还是有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的,那就是要合乎情理,至少自己感觉这样理解是合乎情理的,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才可能有说服力。
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诗歌进行分析:一是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及写作情况,要深入分析诗歌作品,必须先了解作者。孟子曾经提出“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所谓的“知人论世”也就是要深入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等状况以及诗人所处时代的状况,这对我们正确理解作品有很大的帮助。比如,我们了解了中唐的政治形势和柳宗元的遭遇之后,也就更能理解《渔翁》中那种回避尘世、寄情山水的处世态度了。二是对作品自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对较短的作品,如律诗、绝句等可以逐句分析,对较长的作品可以作问题分析或段落分析。这是作品分析的主体。我们所分析的作品必然具有赏析的价值,我们在阅读一首诗歌的时候,也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自己的体会感悟,我们写分析文章就是为了把作品的价值展现出来,把自己的体会感悟表达出来,作品的分析同时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因此要注意辞采,要尽可能做到语言的优美凝练。三是可以结合与作品有可比性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在比较中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例如杜甫的《登岳阳楼》和孟浩然的《临洞庭》都是描写洞庭湖的佳作,但是我们通过对比就会发现《登岳阳楼》向我们展示了“诗圣”杜甫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悲悯,而《临洞庭》却只囿于对个人遭际的自伤自怜,相比之下,两位诗人的胸襟品格、思想境界高下立判。四是了解作品的地位及影响,这也是我们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一个途径,如我们了解了《橘颂》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意义上的咏物诗,也就能更好地理解 “托物言志”的手法是《橘颂》的独创,而这一手法对后代的咏物诗词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在分析作品的时候,如果我们做到这几个方面,那么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下面我们为大家提供几篇作品分析的例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其中的前两篇可以作为大家写赏析文章的参考,第三篇可以做大家考试中回答作品分析题的参考。
展开全部
诗歌鉴赏万能答题模式例说
阅读诗歌,应注意意象的特征,形象的特征,以及意境的特征,它们共同为表达情感而服务。
从诗歌的形式方面提问:炼字、分析语言特色、分析技巧手法、分析构思。
从诗歌的内容方面提问:分析句意、分析意境、分析主旨。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分析语言特色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4、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
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分析技巧手法型题
1、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 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答题模式: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包括三方面: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虚实、动静)、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议论、铺陈等。
表现手法,如起兴、联想、烘托、衬托(正衬或反衬)、抑扬、照应、象征、对比、虚实(虚实结合或由实入虚)、用典、化用、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修辞手法:对比、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可参看《导与练》
01、比兴:渲染或导引 02、比喻:突出、化虚为实 03、比拟:形象生动
04、对偶:整齐含蓄 05、对比:鲜明突出 06、用典: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07、双关:含蓄委婉、趣味 08、夸张:浪漫、突出醒目 09、借代:简练含蓄
10、互文:言简意赅 11、反问 设问:承启深化、强调 12、反复:强调突出
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分析构思(结构思路)型
1、提问方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3、解答分析:诗歌思有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首尾照应 过渡
开门见山 铺垫
层层深入 伏笔
先总后分 照应等
先景后情
卒章显志
※4、答题模式:①概述诗句的内容。
②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③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分析句意型
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4、答题模式:①阐明句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
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分析主旨型题
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⑴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
⑵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⑶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
⑷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4、答题模式: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望采纳。
阅读诗歌,应注意意象的特征,形象的特征,以及意境的特征,它们共同为表达情感而服务。
从诗歌的形式方面提问:炼字、分析语言特色、分析技巧手法、分析构思。
从诗歌的内容方面提问:分析句意、分析意境、分析主旨。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分析语言特色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4、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
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分析技巧手法型题
1、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 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答题模式: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包括三方面: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虚实、动静)、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议论、铺陈等。
表现手法,如起兴、联想、烘托、衬托(正衬或反衬)、抑扬、照应、象征、对比、虚实(虚实结合或由实入虚)、用典、化用、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修辞手法:对比、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可参看《导与练》
01、比兴:渲染或导引 02、比喻:突出、化虚为实 03、比拟:形象生动
04、对偶:整齐含蓄 05、对比:鲜明突出 06、用典: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07、双关:含蓄委婉、趣味 08、夸张:浪漫、突出醒目 09、借代:简练含蓄
10、互文:言简意赅 11、反问 设问:承启深化、强调 12、反复:强调突出
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分析构思(结构思路)型
1、提问方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3、解答分析:诗歌思有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首尾照应 过渡
开门见山 铺垫
层层深入 伏笔
先总后分 照应等
先景后情
卒章显志
※4、答题模式:①概述诗句的内容。
②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③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分析句意型
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4、答题模式:①阐明句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
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分析主旨型题
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⑴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
⑵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⑶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
⑷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4、答题模式: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望采纳。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先看是整句理解还是炼字
1整句理解:手法+翻译句子+思理情(思想,道理,感情的简称- -)
2炼字:先翻译这个字,手法,再代入句中翻译一遍,然后思理情
1整句理解:手法+翻译句子+思理情(思想,道理,感情的简称- -)
2炼字:先翻译这个字,手法,再代入句中翻译一遍,然后思理情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般都是先把这句翻一遍,然后再说他写了什么,概括的,再说表达作者什么感情。这样分就满了我是初二的,不知道你比我大还是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