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申论
第一:把握申论变化。(勤写多类文章)
第二:了解热点。(关注社会焦点)
第三:走出误区。(摆脱套路模式)
第四:不要忽视公文写作。(把握调查报告)
第五:杜绝学生腔。(不要感天动地)
第六:请公务员朋友批改申论。(没有的话去中政申论批改系统)
他们说的就这6点,很靠谱!
老刘解析:怎样能写好申论大作文?
考公务员考了3年多,省考、国考、村官一共加起来参加了6次考试,低分进入某省面试3次,面试被甩。家里的压力,朋友们的不理解,让我倍感无助。那时我摇摆不定,准备放弃了,对自己说只能再考最后一次,于是我辞职了,背水一战。皇天不负有心人,最后一次终于如愿以偿,回想这些年的备考经历,感慨万千,走过非常多的弯路,吃了许多不该吃的亏。工作之余将我这些年的公务员备考经验总结出来,其中有些是我自己总结的经验,有些是我在网上看到的高手总结,希望能对还在奋战中的你带来一些启发。
1、看真题+研读大纲:申论备考的第一步是准备一本经典真题和一份打印版的考试大纲,通过二者来了解试卷结构、试题内容、考查规律、评分规则和标准,知道申论为什么而考、考什么、怎样考、怎样答,由过去的考试实践推知未来的考试情况,使备考复习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
2、建立公务员思维问题:公务员考试是招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选拔性考试,其题目设置和阅卷规则,无不体现着机关工作的思维方式,即公务员思维,要站在政府的角度思考问题,锻炼自己能够从法律、制度、政策、经济等各种角度全盘考虑问题。思考问题切忌理想化、片面化、情绪化。
3、申论写作思维和素材积累重在平时、善用间隙时间:在复习期间要善于利用零碎时间、不间断地看新闻时政,积累申论的素材和观点,身临其境地把自己当成新闻评论员,把“出发点”、“立足点”、“着力点”、“根本保证”、“基本原则”变成思维习惯。对于一些名言名句,一些非常有气势的排比句,更是要多读多记,多思考在什么地方可以用。
4、申论必须要勤动笔:申论拿高分一定要自己多动笔写,看一百篇范文不如自己写一段文章。要想自己下笔如有神,唯一的方法是多练多写。
5、时事热点如何正确利用:历年来申论考试的命题围绕着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热点素材的积累与理解不能突击进行,必须从准备公考的那一刻开始,大家重点要把握三方面:
(1)了解近一年来国家政治领域和社会上发生的热点问题,把握各级政府工作的总体方向;
(2)熟知热点事件产生的背景、当前现状、发展过程、对社会的影响、多方位的评价以及解决思路等。
(3)做好笔记,用自己容易记忆的方式把问题记录下来,写出自己的见解,后期再对同类问题进行回顾,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辨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这里我用的是时事一点通的相关资料。
6、申论书写字迹、轻松捡分项: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了搜狗输入法、习惯了用拼音。很多人提笔忘字甚至错字连篇,由于字迹的问题可能会使你的申论降低5-10分。建议大家在备考期间多动笔,不要求大家的字能写得像书法一样,但一定要保证干净工整。
7、最重要的一点,申论要学会扣材料 +抠材料。这是申论高分段关键所在。如果说前面6条占了整个申论计划的百分之30,那么这一条就是百分之60 ,还有百分之10 ,交给阅卷老师。扣材料无非是结合给定材料,不然干嘛给你那么多材料让你阅读,抠材料就是从给定材料中深入抠点,这里的点也就是得分点
资料相关:时事一点通,申论一点通。网页链接 望采纳
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机构的职位、市(地)级及以下机构的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套试卷。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机构的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市(地)级及以下机构的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