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回答
展开全部
1、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2、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先生开始很恼怒,但不久还是被诸葛亮的好学精神所感动,对他更关心,更器重,对他的教育也就更毫无保留了。而诸葛亮也就更勤奋了。通过诸葛亮自己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一个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一带饱学之人
勤奋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无数与勤奋有关的事例历来为人们称道,车胤“萤入疏囊”是勤奋;孙康“雪映窗纱”是勤奋;匡衡“凿壁偷学”是勤奋;苏秦“悬梁刺股”是勤奋;祖逖“闻鸡起舞”也是勤奋,勤奋使他们最终都成就了一番伟业。
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 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磕睡就会被扯醒。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
晋朝的车胤、孙康、匡衡,家里都很穷,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夏天的晚上,车胤用纱布做成一个小口袋,捉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看书;孙康在严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读;匡衡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偷”邻居家的一点灯光读书。成语“囊萤映雪”和“凿壁偷光”所讲的就是这几个故事。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他每次写完字,都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清水变成了一池墨水。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池塘称为“墨池”。王羲之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
孔子一生勤奋学习,到子晚年,他特别喜欢易经。易经是很难读懂的,学起来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复诵读,一直到弄懂为止。因为孔子所处的时代,还没有发明纸张,书是用竹简或木简写成的,既笨又重。把许多竹简用皮条编穿在一起,便成为了一册书。由于孔子刻苦学习,勤展书简,次数太多了,竟使皮条断了三次。后来,人们便创造出了“韦编三绝”这句成语,以传诵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
2、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先生开始很恼怒,但不久还是被诸葛亮的好学精神所感动,对他更关心,更器重,对他的教育也就更毫无保留了。而诸葛亮也就更勤奋了。通过诸葛亮自己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一个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一带饱学之人
勤奋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无数与勤奋有关的事例历来为人们称道,车胤“萤入疏囊”是勤奋;孙康“雪映窗纱”是勤奋;匡衡“凿壁偷学”是勤奋;苏秦“悬梁刺股”是勤奋;祖逖“闻鸡起舞”也是勤奋,勤奋使他们最终都成就了一番伟业。
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 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磕睡就会被扯醒。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
晋朝的车胤、孙康、匡衡,家里都很穷,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夏天的晚上,车胤用纱布做成一个小口袋,捉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看书;孙康在严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读;匡衡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偷”邻居家的一点灯光读书。成语“囊萤映雪”和“凿壁偷光”所讲的就是这几个故事。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他每次写完字,都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清水变成了一池墨水。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池塘称为“墨池”。王羲之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
孔子一生勤奋学习,到子晚年,他特别喜欢易经。易经是很难读懂的,学起来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复诵读,一直到弄懂为止。因为孔子所处的时代,还没有发明纸张,书是用竹简或木简写成的,既笨又重。把许多竹简用皮条编穿在一起,便成为了一册书。由于孔子刻苦学习,勤展书简,次数太多了,竟使皮条断了三次。后来,人们便创造出了“韦编三绝”这句成语,以传诵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达尔文
达尔文是一位世界有名的科学家,他从小就观察花草树木怎样生长,鸟兽鱼虫怎样生活。达尔文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工作中,观察过许多动物和植物,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他创立进化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牛顿
一天,牛顿在苹果树下正好被苹果砸中,牛顿观察树上掉下来的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
3、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日两个民族的认真精神时曾说: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
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遍,第二天可能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他就是深谙细节的重要性。
4、查理三世
查理准备与里奇蒙德决一死战,查理让一个人去给自己的马钉马掌,铁匠弄到第四个掌时,还差两个钉子来钉第四个掌,便偷偷地敷衍了事。
不久,查理和对方交上了火,大战中忽然一只马掌掉了,国王被战马掀在地上,亨利俘虏了查理。一个庞大的王朝,就这样被毁掉了。
5、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
1967年4月23日,苏联宇航员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所乘联盟1号宇宙飞船在返航途中由于减速伞故障未打开而导致飞船以极高速度撞击地面,科马洛夫殉难,飞船坠毁。失败在于地面检查时忽略一个小数点。
达尔文是一位世界有名的科学家,他从小就观察花草树木怎样生长,鸟兽鱼虫怎样生活。达尔文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工作中,观察过许多动物和植物,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他创立进化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牛顿
一天,牛顿在苹果树下正好被苹果砸中,牛顿观察树上掉下来的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
3、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日两个民族的认真精神时曾说: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
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遍,第二天可能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他就是深谙细节的重要性。
4、查理三世
查理准备与里奇蒙德决一死战,查理让一个人去给自己的马钉马掌,铁匠弄到第四个掌时,还差两个钉子来钉第四个掌,便偷偷地敷衍了事。
不久,查理和对方交上了火,大战中忽然一只马掌掉了,国王被战马掀在地上,亨利俘虏了查理。一个庞大的王朝,就这样被毁掉了。
5、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
1967年4月23日,苏联宇航员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所乘联盟1号宇宙飞船在返航途中由于减速伞故障未打开而导致飞船以极高速度撞击地面,科马洛夫殉难,飞船坠毁。失败在于地面检查时忽略一个小数点。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有关细节的名人事例有很多的比如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细节决定成败的例子
学做一把钥匙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呢?”钥匙说:“因为我了解它的心。”
其实,每个人的心,就象上了锁的门,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惟有关心,才能把自己变成一把细腻的钥匙,进入别人的心中,了解别人。
学着做一把钥匙,去了解别人,去关心别人,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遇到熟悉的眼睛和绚丽的风景。
扔掉另一只鞋
有一个人搭乘火车,他检票登车后坐在一个靠窗的位置上。火车刚缓缓启动,他不小心把刚买的鞋子弄丢了一只在车窗外。有人大声对他说:“快跳下去捡鞋子。”可是,他非但没有去捡,反而把手中的另一只鞋子扔了出去。人们对他的行动议论纷纷,都说他笨。对于人们的议论,他不以为然,只是以一种淡然平静的口吻说:“在你们看来,或许我真的是笨。但是,我跳下去捡那鞋子,结果有两种可能:一是安然无恙,捡回了那只鞋子,可是却因此误了我的行程;一种有可能在跳下去的时候,我摔断了腿,或者倒在车轮下,成为轮下之鬼。至于我为什么把手中的另一只鞋子也扔了出去,这道理很简单。我总不能两只脚只穿一只鞋走路吧。把它扔下去,别人捡到的就是一双鞋子。”
学会“扔鞋”,为自己,也为他人!
无价之宝
有一年德国闹饥荒,有个富人把20个穷孩子请到自己家,对他们说:“这只篮子里的面包,你们每人一块,拿吧。以拍每天这个时候都到这里来拿,一直到灾难结束为止。”
孩子们你争我夺,大家都挑最大的面包,可是抢到手后,也没说谢谢就走了。
惟有一个衣着整洁的女孩不好意思地站在一边,等别人散去后才拿了剩下的一只小面包,谢了谢主人回家了。
第二天,孩子们故伎重演,还象第一天那样。可怜的女孩这次拿到的面包还没有别人的一半大。但是,等她回到家里,母亲切开面包的时候,里面却掉出许多白花花的银币。
她的母亲心里很纳闷,说:“马上把钱送回去,因为这钱肯定是错放到面包里去了。”
这小女孩将钱送了回去。但是富人说:“不,没有错。我是故意把钱放在最小的面包里去,目的是想赏给你,我的孩子。记住,宁可拿最小而不去抢最大面包的人,将来一定会得到比放在面包里的银币更好的赐福。”
最后一关
年前的一天,我去一家公司应聘,招聘一名营销经理,年薪8万。我一路闯关,从99位应聘者中杀出,终获总裁召见。
那一天,我飘飘然地走进总裁办公室。总裁不在,只有一位年轻漂亮的女秘书洋溢着一脸职业性的微笑,对我说:“先生,您好,总裁不在,总裁让您给他打个电话。”
我掏出手机,拨了一串号码。但就在这时,我看见办公桌上有两部电话,就问 那小姐:“我可以用用吗?”
“可以。”女秘书依然微笑着。
我拿起电话,终于跟总裁联系上了。总裁在那端兴奋地说:“小王啊,我看了你的简历,打听了你的答辩情况,的确很优秀,欢迎你加盟本公司。”
我高兴得心花怒放,第一个反应就是要将这个好消息与我的女友分享。半个月前,女友出差去了国外。我刚拨了手机,却又迟疑了:这可是国际长途啊!这时,我又看了看那两部电话,忽然想到:我都快是公司的人了,他们是大公司,不会在乎一点儿电话费吧?于是我便拿起电话:“喂,米妮吗?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总裁已经......”
恰在这时,另一部电话响起。
“先生,您的电话。”女秘书送了我一个诡秘的笑。
“对不起,小王,刚才我的话宣布作废。通过DVP监控,你没能闯过最后一关,实在抱歉......”总裁在电话里温和地对我说。
“为什么?”我呆呆地问。
女秘书惋惜地摇摇头,叹道:“唉,许多人和您一样,都忽略了一个微小的细节。在没有成为公司正式员工之前,明明身上有手机,干嘛不用手机呢?”
1.上海地铁二号线和一号线的差距
有一次,与从德国回来的一位“海龟”朋友聊天时,我自然问起了他留德的感受,并问他对德人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说:就是德人的严谨,德国人对任何工作细节的关注。他说了令我吃惊的一件事:现在德国的高速公路有的还是希特勒时代修筑的。
这让我想起了许多工程问题。京深高速公路刚修了几年,看看有多少路段在修修补补,是我们的设备不够先进吗?不是。据我所知,我们的许多建筑施工单位用的都是一流的进口设备,我们的差距其实就在我们的思想里。坐过上海地铁的人,一定都知道上海地铁二号线的故事。
有一位名人说过:“硬件项目的管理更多地体现在细节的管理,细节到每个设计、每次改动、每天操作。”上海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直到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才发现其中有那么多的细节被二号线忽略了。结果二号线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至今尚未实现收支平衡。
○三级台阶的作用
上海地处华东,地势平均高出海平面就那么有限的一点点,一到夏天,雨水经常会使一些建筑物受困。德国的设计师就注意到了这一细节,所以地铁一号线的每一个室外出口都设计了三级台阶,要进入地铁口,必须踏上三级台阶,然后再往下进入地铁站。就是这三级台阶,在下雨天可以阻挡雨水倒灌,从而减轻地铁的防洪压力。事实上,一号线内的那些防汛设施几乎从来没有动用过;而地铁二号就因为缺了这几级台阶,曾在大雨天被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出口转弯的作用没有理解
德国设计师根据地形、地势,在每一个地铁出口处都设计了一个转弯,这样做不是增加出入口的麻烦吗?不是增加了施工成本吗?当二号线地铁投入使用后,人们才发现这一转弯的奥秘。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家里开着空调,同时又开着门窗,你一定会心疼你每月多付的电费。想想看,一条地铁增加点转弯出口,省下了多少电,每天又省下了多少运营成本。
○一条装饰线让顾客更安全
每个坐过地铁的人都知道,当你距离轨道太近的时候,机车一来,你就会有一种危险感。在北京、广州地铁都发生过乘客掉下站台的危险事件。德国设计师们在设计上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他们把靠近站台约50厘米内铺上金属装饰,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条边,这样,当乘客走近站台边时,就会有了“警惕”,意识到离站台边的远近,而二号线的设计师们就没想到这一点。地面全部用同一色的磁砖,乘客一不注意就靠近轨道,危险!地铁公司不得不安排专人来提醒乘客注意安全。
○不同的站台宽度给人的舒适度不同
每次我到上海的时候,都体会到两条地铁舒适度的巨大差异。一号线的站台设计宽阔,上下车都很方便,而当你转入二号线后,就感到窄窄的让人难受,尤其遇到上下班高峰期。在上海这种大都市,二号线站台显得非常拥挤。
○为什么省掉站台门?
德国设计师在设计一号线时,一是为了让乘客免于掉下站台,二是为了节省站台的热量,每处都设计了相应的站台门,车来打开,车走关上。而中方的施工单位可能是为了“节省成本”,居然没安站台门,当然,更不可能理解德国设计师的用心了。
说中国的设计者没有德国人聪明?我想未必。关键在于长期养成的对待工作的认真和精细。比起意大利、法国人的浪漫,美国人的随意,德国人显得严肃、认真,甚至刻板,可就是凭着这种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工作精神,使德国在二战后迅速成为世界第三号强国。
中国人决不乏聪明才智,缺的就是对“精细”的执着。想想我们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中的工程留下了多少遗憾。请问:我们城市的道路有多少条没有被“开膛破肚”过?我们的城市规划设计者有谁想到了供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通道(现在好像仍然没有)?我们城市中的立交桥有多少刚刚“胜利完工”就成为新的拥堵点,从而不得不进行一遍遍的改造?我们城市里鳞次栉比的高楼中,真正有创意的有多少?火柴盒楼、四方塔楼,一片片地被克隆着……
1.白蚁的危害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
临近黄河岸边有一片村庄,为了防止水患,农民们筑起了巍峨的长堤。一天,有个老农偶尔发现蚂蚁窝一下子猛增了许多。老农心想:这些蚂蚁窝究竟会不会影响长堤的安全呢?他要回村去报告,路上遇见了他的儿子。老农的儿子听后不以为然地说:那么坚固的长堤,还害怕几只小小蚂蚁吗?随即拉着老农一起下田了。当天晚上风雨交加,黄河水暴涨。咆哮的河水从蚂蚁窝始而渗透,继而喷射,终于冲决长堤,淹没了沿岸的大片村庄和田野。这就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成语的来历。
长期以来,我一直以为这句成语只不过是一句防微杜渐的警世箴言而已,现实生活当中并不存在这样的事例,但是现在知道“千里长堤,溃于蚁穴”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20世纪70年代以来,广东清远溃堤13条,塌坝9座,查实其中有9条堤围和5座大坝是土白蚁为害的结果;1986年7月广东梅州市发生建国以来特大水灾,梅江决堤62条,其中土白蚁造成的缺口55个;1981年9月广东阳江市境内的漠阳堤段出现18个缺口,其中查实有6个是土白蚁为害所致。
2003年夏天长江遭遇了特大的洪灾,荆江大堤公安县南平镇堤段出现管涌,大堤危在旦夕。几位老水利专家明察秋毫,及时判定管涌是白蚁为害所致,并带领群众采取有效措施,经过5小时奋战,终于排除了险情。
人们不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小小白蚁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危害呢?
看过有关方面的资料才明白,原来,造成溃堤的“蚁穴”之蚁,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蚂蚁,而是白蚁。白蚁与蚂蚁在昆虫分类上相差甚远:前者归属等翅目,后者属于膜翅目;形态上也有明显的差异:蚂蚁有翅型成虫的前翅明显大于后翅,而白蚁则前后翅等长,故分类上归属等翅目。
土白蚁是群栖性昆虫,巨大的巢穴修筑在地面之下,成年蚁巢起码有几百万个土白蚁个体,巢群内又有严密的“社会分工”:蚁王、蚁后为一群之首,专司繁殖后代;兵蚁的任务是监督工蚁劳动和负责安全保卫工作;工蚁数量最多,是这个群体的劳工,从事筑巢、觅食等基本劳动。蚁王、蚁后居住的地方称为主巢,腔积有1立方米到几立方米。主巢通过蚁道与副巢(又称菌圃)相连,主蚁道内径6厘米至12厘米;有的白蚁道四通八达,甚至贯通堤坝的内外坡。
土白蚁为害隐蔽,行踪谲秘,即使河堤土坝受害已经十分严重,但从外表看依然完好无损。有的蚁穴之大,竟能容纳4个彪形大汉,着实是一个“陷阱”,别说人陷入其中屡见不鲜,就连一头牛陷进去也不能自拔,甚至还发生过吉普车全部陷入其中的事情。由于土白蚁不断在河堤土坝上分群、蚕食、筑巢,导致河堤土坝内蚁巢“星罗棋布”,已经掏空了大堤。汛期到来,水位高涨,水流渗入蚁道、蚁穴,造成管涌、渗漏,毁坏堤坝。由此看来,白蚁确实可以造成长堤溃决的后果,必须进行科学、细致的观察和研究,才能防患于未然,任何麻痹和对细节的忽视都会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
3.一个连简历都保管不好的人
一个连简历都保管不好的人是管理不好一个部门的。细节能够表现整体的完美,同样也会影响和破坏整体的完美。我看到《武汉晨报》有这样一份报道,江汉大学应届毕业生陈某因为一份简历而使他在应聘时栽了跟头。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参加招聘会的那天早上,小陈不慎碰翻了水杯,将放在桌上的简历浸湿了。为尽快赶到会场,小陈只将简历简单地晾了一下,便和其它东西一起,匆匆塞进背包。
在招聘现场,小陈看中了一家深圳房地产公司的广告策划主管岗位。按照这家企业的要求,招聘人员将先与应聘者简单交谈,再收简历,被收简历的人将得到面试的机会。
轮到小陈时,招聘人员问了小陈三个问题后,便向他要简历。小陈受宠若惊地掏出简历时,这才发现,简历上不光有一大片水渍,而且放在包里一揉,再加上钥匙等东西的划痕,已经不成样子了。小陈努力将它弄平整,递了过去。看着这份伤痕累累的简历,招聘人员的眉头皱了皱,还是收下了。那份折皱的简历夹在一叠整洁的简历里,显得十分刺眼。
三天后,小陈参加了面试,表现非常活跃,无论是现场操作PHOTOSHOP,还是为虚拟的产品做口头推介,他都完成得不错。在校读书时曾身为学校戏剧社骨干社员的小陈,还即兴表演了一段小品,赢得面试负责人的啧啧称赞。当他结束面试走出办公室时,一位负责的小姐对他说:“你是今天面试者中最出色的一个。”
然而,面试过去一周后,小陈依然没有得到回复。他急了,忍不住打电话向那位小姐询问情况。小姐沉默了一会,告诉他:“其实招聘负责人对你是很满意的,但你败在了简历上。老总说,一个连简历都保管不好的人,是管理不好一个部门的。你应该知道,简历实际上代表的是你的个人形象。将一份凌乱的简历投出去,有失严谨。”
这件事给了小陈深刻的教训,从此,他变得细心起来。他深切感到,决定事情成败的,有时往往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
简历既是进行自我营销的工具,也代表着个人的形象,所以,在应聘时一定要写好简历,更要保存好简历。
要展示完美的自己很难,它需要每一个细节都要完善;但毁坏自己很容易,只要一个细节没注意到,就会给你带来难以挽回的影响。
细节决定成败:大事,必做于细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日两个民族的认真精神时曾说: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遍,第二天可能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有鉴于此,他表示: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与日本人的认真、精细比较起来,中国人确实有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毛病,以致于社会上"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好像、几乎、似乎、将近、大约、大体、大致、大概、大概其等等,成了"差不多"先生的常用词。就在这些词汇一再使用的同时,生产线上的次品出来了,矿山上的事故频频发生了,社会上违章犯纪不讲原则的事情也是屡禁不止。
与"差不多"、"大概其"的观念相应的,是人们都想做大事,而不愿意或者不屑于做小事。但事实上,正如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所说的:"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也要求人们做事认真、精细,否则会影响整个社会体系的正常运转。如,一台拖拉机,有五、六千个零部件,要几十个工厂进行生产协作;一辆上海牌小汽车,有上万个零件,需上百家企业生产协作;一架"波音747"飞机,共有450万个零部件,涉及的企业单位更多。而美国的,"阿波罗"飞船,则要二万多个协作单位生产完成。在这由成百上千、乃至上万、数百万的零部件所组成的机器中,每一个部件容不得哪怕是1%的差错。否则的话,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单是残次品、废品的问题,甚至会危害人的生命。如我国前些年澳星发射失败就是细节问题:在配电器上多了一块0.15毫米的铝物质,正是这一点点铝物质导致澳星爆炸。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要想保证一个由无数个零件所组成的机器的正常运转,就必须通过制定和贯彻执行各类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从技术和组织箮理上把各方面的细节有机地联系协调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才能保证其生产和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庞大的系统是由无数个细节结合起来的统一体,忽视任何一个细节,都会带来想象不到的灾难。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菲利普•克劳斯比曾说:"一个由数以百万计的个人行动所构成的公司(想想看,每个人每天要执行多少不同的行动)经不起其中1%或2%的行动偏离正轨。"
而且,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是一个比较难的事。丰田汽车社长认为其公司最为艰巨的工作不是汽车的研发和技术创新,而是生产流程中一根绳索的摆放,要不高不矮、不粗不细、不偏不歪,而且要确保每位技术工人在操作这根绳索时都要无任何偏差。
所以,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我们的古人就提倡"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已故总理周恩来就一贯提倡注重细节,他自己也是关照小事、成就大事的典范。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给个最佳答案吧!
学做一把钥匙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呢?”钥匙说:“因为我了解它的心。”
其实,每个人的心,就象上了锁的门,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惟有关心,才能把自己变成一把细腻的钥匙,进入别人的心中,了解别人。
学着做一把钥匙,去了解别人,去关心别人,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遇到熟悉的眼睛和绚丽的风景。
扔掉另一只鞋
有一个人搭乘火车,他检票登车后坐在一个靠窗的位置上。火车刚缓缓启动,他不小心把刚买的鞋子弄丢了一只在车窗外。有人大声对他说:“快跳下去捡鞋子。”可是,他非但没有去捡,反而把手中的另一只鞋子扔了出去。人们对他的行动议论纷纷,都说他笨。对于人们的议论,他不以为然,只是以一种淡然平静的口吻说:“在你们看来,或许我真的是笨。但是,我跳下去捡那鞋子,结果有两种可能:一是安然无恙,捡回了那只鞋子,可是却因此误了我的行程;一种有可能在跳下去的时候,我摔断了腿,或者倒在车轮下,成为轮下之鬼。至于我为什么把手中的另一只鞋子也扔了出去,这道理很简单。我总不能两只脚只穿一只鞋走路吧。把它扔下去,别人捡到的就是一双鞋子。”
学会“扔鞋”,为自己,也为他人!
无价之宝
有一年德国闹饥荒,有个富人把20个穷孩子请到自己家,对他们说:“这只篮子里的面包,你们每人一块,拿吧。以拍每天这个时候都到这里来拿,一直到灾难结束为止。”
孩子们你争我夺,大家都挑最大的面包,可是抢到手后,也没说谢谢就走了。
惟有一个衣着整洁的女孩不好意思地站在一边,等别人散去后才拿了剩下的一只小面包,谢了谢主人回家了。
第二天,孩子们故伎重演,还象第一天那样。可怜的女孩这次拿到的面包还没有别人的一半大。但是,等她回到家里,母亲切开面包的时候,里面却掉出许多白花花的银币。
她的母亲心里很纳闷,说:“马上把钱送回去,因为这钱肯定是错放到面包里去了。”
这小女孩将钱送了回去。但是富人说:“不,没有错。我是故意把钱放在最小的面包里去,目的是想赏给你,我的孩子。记住,宁可拿最小而不去抢最大面包的人,将来一定会得到比放在面包里的银币更好的赐福。”
最后一关
年前的一天,我去一家公司应聘,招聘一名营销经理,年薪8万。我一路闯关,从99位应聘者中杀出,终获总裁召见。
那一天,我飘飘然地走进总裁办公室。总裁不在,只有一位年轻漂亮的女秘书洋溢着一脸职业性的微笑,对我说:“先生,您好,总裁不在,总裁让您给他打个电话。”
我掏出手机,拨了一串号码。但就在这时,我看见办公桌上有两部电话,就问 那小姐:“我可以用用吗?”
“可以。”女秘书依然微笑着。
我拿起电话,终于跟总裁联系上了。总裁在那端兴奋地说:“小王啊,我看了你的简历,打听了你的答辩情况,的确很优秀,欢迎你加盟本公司。”
我高兴得心花怒放,第一个反应就是要将这个好消息与我的女友分享。半个月前,女友出差去了国外。我刚拨了手机,却又迟疑了:这可是国际长途啊!这时,我又看了看那两部电话,忽然想到:我都快是公司的人了,他们是大公司,不会在乎一点儿电话费吧?于是我便拿起电话:“喂,米妮吗?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总裁已经......”
恰在这时,另一部电话响起。
“先生,您的电话。”女秘书送了我一个诡秘的笑。
“对不起,小王,刚才我的话宣布作废。通过DVP监控,你没能闯过最后一关,实在抱歉......”总裁在电话里温和地对我说。
“为什么?”我呆呆地问。
女秘书惋惜地摇摇头,叹道:“唉,许多人和您一样,都忽略了一个微小的细节。在没有成为公司正式员工之前,明明身上有手机,干嘛不用手机呢?”
1.上海地铁二号线和一号线的差距
有一次,与从德国回来的一位“海龟”朋友聊天时,我自然问起了他留德的感受,并问他对德人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说:就是德人的严谨,德国人对任何工作细节的关注。他说了令我吃惊的一件事:现在德国的高速公路有的还是希特勒时代修筑的。
这让我想起了许多工程问题。京深高速公路刚修了几年,看看有多少路段在修修补补,是我们的设备不够先进吗?不是。据我所知,我们的许多建筑施工单位用的都是一流的进口设备,我们的差距其实就在我们的思想里。坐过上海地铁的人,一定都知道上海地铁二号线的故事。
有一位名人说过:“硬件项目的管理更多地体现在细节的管理,细节到每个设计、每次改动、每天操作。”上海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直到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才发现其中有那么多的细节被二号线忽略了。结果二号线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至今尚未实现收支平衡。
○三级台阶的作用
上海地处华东,地势平均高出海平面就那么有限的一点点,一到夏天,雨水经常会使一些建筑物受困。德国的设计师就注意到了这一细节,所以地铁一号线的每一个室外出口都设计了三级台阶,要进入地铁口,必须踏上三级台阶,然后再往下进入地铁站。就是这三级台阶,在下雨天可以阻挡雨水倒灌,从而减轻地铁的防洪压力。事实上,一号线内的那些防汛设施几乎从来没有动用过;而地铁二号就因为缺了这几级台阶,曾在大雨天被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出口转弯的作用没有理解
德国设计师根据地形、地势,在每一个地铁出口处都设计了一个转弯,这样做不是增加出入口的麻烦吗?不是增加了施工成本吗?当二号线地铁投入使用后,人们才发现这一转弯的奥秘。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家里开着空调,同时又开着门窗,你一定会心疼你每月多付的电费。想想看,一条地铁增加点转弯出口,省下了多少电,每天又省下了多少运营成本。
○一条装饰线让顾客更安全
每个坐过地铁的人都知道,当你距离轨道太近的时候,机车一来,你就会有一种危险感。在北京、广州地铁都发生过乘客掉下站台的危险事件。德国设计师们在设计上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他们把靠近站台约50厘米内铺上金属装饰,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条边,这样,当乘客走近站台边时,就会有了“警惕”,意识到离站台边的远近,而二号线的设计师们就没想到这一点。地面全部用同一色的磁砖,乘客一不注意就靠近轨道,危险!地铁公司不得不安排专人来提醒乘客注意安全。
○不同的站台宽度给人的舒适度不同
每次我到上海的时候,都体会到两条地铁舒适度的巨大差异。一号线的站台设计宽阔,上下车都很方便,而当你转入二号线后,就感到窄窄的让人难受,尤其遇到上下班高峰期。在上海这种大都市,二号线站台显得非常拥挤。
○为什么省掉站台门?
德国设计师在设计一号线时,一是为了让乘客免于掉下站台,二是为了节省站台的热量,每处都设计了相应的站台门,车来打开,车走关上。而中方的施工单位可能是为了“节省成本”,居然没安站台门,当然,更不可能理解德国设计师的用心了。
说中国的设计者没有德国人聪明?我想未必。关键在于长期养成的对待工作的认真和精细。比起意大利、法国人的浪漫,美国人的随意,德国人显得严肃、认真,甚至刻板,可就是凭着这种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工作精神,使德国在二战后迅速成为世界第三号强国。
中国人决不乏聪明才智,缺的就是对“精细”的执着。想想我们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中的工程留下了多少遗憾。请问:我们城市的道路有多少条没有被“开膛破肚”过?我们的城市规划设计者有谁想到了供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通道(现在好像仍然没有)?我们城市中的立交桥有多少刚刚“胜利完工”就成为新的拥堵点,从而不得不进行一遍遍的改造?我们城市里鳞次栉比的高楼中,真正有创意的有多少?火柴盒楼、四方塔楼,一片片地被克隆着……
1.白蚁的危害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
临近黄河岸边有一片村庄,为了防止水患,农民们筑起了巍峨的长堤。一天,有个老农偶尔发现蚂蚁窝一下子猛增了许多。老农心想:这些蚂蚁窝究竟会不会影响长堤的安全呢?他要回村去报告,路上遇见了他的儿子。老农的儿子听后不以为然地说:那么坚固的长堤,还害怕几只小小蚂蚁吗?随即拉着老农一起下田了。当天晚上风雨交加,黄河水暴涨。咆哮的河水从蚂蚁窝始而渗透,继而喷射,终于冲决长堤,淹没了沿岸的大片村庄和田野。这就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成语的来历。
长期以来,我一直以为这句成语只不过是一句防微杜渐的警世箴言而已,现实生活当中并不存在这样的事例,但是现在知道“千里长堤,溃于蚁穴”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20世纪70年代以来,广东清远溃堤13条,塌坝9座,查实其中有9条堤围和5座大坝是土白蚁为害的结果;1986年7月广东梅州市发生建国以来特大水灾,梅江决堤62条,其中土白蚁造成的缺口55个;1981年9月广东阳江市境内的漠阳堤段出现18个缺口,其中查实有6个是土白蚁为害所致。
2003年夏天长江遭遇了特大的洪灾,荆江大堤公安县南平镇堤段出现管涌,大堤危在旦夕。几位老水利专家明察秋毫,及时判定管涌是白蚁为害所致,并带领群众采取有效措施,经过5小时奋战,终于排除了险情。
人们不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小小白蚁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危害呢?
看过有关方面的资料才明白,原来,造成溃堤的“蚁穴”之蚁,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蚂蚁,而是白蚁。白蚁与蚂蚁在昆虫分类上相差甚远:前者归属等翅目,后者属于膜翅目;形态上也有明显的差异:蚂蚁有翅型成虫的前翅明显大于后翅,而白蚁则前后翅等长,故分类上归属等翅目。
土白蚁是群栖性昆虫,巨大的巢穴修筑在地面之下,成年蚁巢起码有几百万个土白蚁个体,巢群内又有严密的“社会分工”:蚁王、蚁后为一群之首,专司繁殖后代;兵蚁的任务是监督工蚁劳动和负责安全保卫工作;工蚁数量最多,是这个群体的劳工,从事筑巢、觅食等基本劳动。蚁王、蚁后居住的地方称为主巢,腔积有1立方米到几立方米。主巢通过蚁道与副巢(又称菌圃)相连,主蚁道内径6厘米至12厘米;有的白蚁道四通八达,甚至贯通堤坝的内外坡。
土白蚁为害隐蔽,行踪谲秘,即使河堤土坝受害已经十分严重,但从外表看依然完好无损。有的蚁穴之大,竟能容纳4个彪形大汉,着实是一个“陷阱”,别说人陷入其中屡见不鲜,就连一头牛陷进去也不能自拔,甚至还发生过吉普车全部陷入其中的事情。由于土白蚁不断在河堤土坝上分群、蚕食、筑巢,导致河堤土坝内蚁巢“星罗棋布”,已经掏空了大堤。汛期到来,水位高涨,水流渗入蚁道、蚁穴,造成管涌、渗漏,毁坏堤坝。由此看来,白蚁确实可以造成长堤溃决的后果,必须进行科学、细致的观察和研究,才能防患于未然,任何麻痹和对细节的忽视都会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
3.一个连简历都保管不好的人
一个连简历都保管不好的人是管理不好一个部门的。细节能够表现整体的完美,同样也会影响和破坏整体的完美。我看到《武汉晨报》有这样一份报道,江汉大学应届毕业生陈某因为一份简历而使他在应聘时栽了跟头。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参加招聘会的那天早上,小陈不慎碰翻了水杯,将放在桌上的简历浸湿了。为尽快赶到会场,小陈只将简历简单地晾了一下,便和其它东西一起,匆匆塞进背包。
在招聘现场,小陈看中了一家深圳房地产公司的广告策划主管岗位。按照这家企业的要求,招聘人员将先与应聘者简单交谈,再收简历,被收简历的人将得到面试的机会。
轮到小陈时,招聘人员问了小陈三个问题后,便向他要简历。小陈受宠若惊地掏出简历时,这才发现,简历上不光有一大片水渍,而且放在包里一揉,再加上钥匙等东西的划痕,已经不成样子了。小陈努力将它弄平整,递了过去。看着这份伤痕累累的简历,招聘人员的眉头皱了皱,还是收下了。那份折皱的简历夹在一叠整洁的简历里,显得十分刺眼。
三天后,小陈参加了面试,表现非常活跃,无论是现场操作PHOTOSHOP,还是为虚拟的产品做口头推介,他都完成得不错。在校读书时曾身为学校戏剧社骨干社员的小陈,还即兴表演了一段小品,赢得面试负责人的啧啧称赞。当他结束面试走出办公室时,一位负责的小姐对他说:“你是今天面试者中最出色的一个。”
然而,面试过去一周后,小陈依然没有得到回复。他急了,忍不住打电话向那位小姐询问情况。小姐沉默了一会,告诉他:“其实招聘负责人对你是很满意的,但你败在了简历上。老总说,一个连简历都保管不好的人,是管理不好一个部门的。你应该知道,简历实际上代表的是你的个人形象。将一份凌乱的简历投出去,有失严谨。”
这件事给了小陈深刻的教训,从此,他变得细心起来。他深切感到,决定事情成败的,有时往往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
简历既是进行自我营销的工具,也代表着个人的形象,所以,在应聘时一定要写好简历,更要保存好简历。
要展示完美的自己很难,它需要每一个细节都要完善;但毁坏自己很容易,只要一个细节没注意到,就会给你带来难以挽回的影响。
细节决定成败:大事,必做于细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日两个民族的认真精神时曾说: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遍,第二天可能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有鉴于此,他表示: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与日本人的认真、精细比较起来,中国人确实有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毛病,以致于社会上"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好像、几乎、似乎、将近、大约、大体、大致、大概、大概其等等,成了"差不多"先生的常用词。就在这些词汇一再使用的同时,生产线上的次品出来了,矿山上的事故频频发生了,社会上违章犯纪不讲原则的事情也是屡禁不止。
与"差不多"、"大概其"的观念相应的,是人们都想做大事,而不愿意或者不屑于做小事。但事实上,正如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所说的:"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也要求人们做事认真、精细,否则会影响整个社会体系的正常运转。如,一台拖拉机,有五、六千个零部件,要几十个工厂进行生产协作;一辆上海牌小汽车,有上万个零件,需上百家企业生产协作;一架"波音747"飞机,共有450万个零部件,涉及的企业单位更多。而美国的,"阿波罗"飞船,则要二万多个协作单位生产完成。在这由成百上千、乃至上万、数百万的零部件所组成的机器中,每一个部件容不得哪怕是1%的差错。否则的话,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单是残次品、废品的问题,甚至会危害人的生命。如我国前些年澳星发射失败就是细节问题:在配电器上多了一块0.15毫米的铝物质,正是这一点点铝物质导致澳星爆炸。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要想保证一个由无数个零件所组成的机器的正常运转,就必须通过制定和贯彻执行各类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从技术和组织箮理上把各方面的细节有机地联系协调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才能保证其生产和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庞大的系统是由无数个细节结合起来的统一体,忽视任何一个细节,都会带来想象不到的灾难。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菲利普•克劳斯比曾说:"一个由数以百万计的个人行动所构成的公司(想想看,每个人每天要执行多少不同的行动)经不起其中1%或2%的行动偏离正轨。"
而且,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是一个比较难的事。丰田汽车社长认为其公司最为艰巨的工作不是汽车的研发和技术创新,而是生产流程中一根绳索的摆放,要不高不矮、不粗不细、不偏不歪,而且要确保每位技术工人在操作这根绳索时都要无任何偏差。
所以,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我们的古人就提倡"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已故总理周恩来就一贯提倡注重细节,他自己也是关照小事、成就大事的典范。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给个最佳答案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