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邻权和地役权的主要区别? 以及俩如何适用或适用注意事项?

如题... 如题 展开
 我来答
8190399
推荐于2017-11-24 · TA获得超过5.8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116
采纳率:90%
帮助的人:5963万
展开全部
你好,地役权和相邻权是《物权法》概念。
1.概念不同>地役权:是指在他人的土地之上设立的以供自己的土地便利使用的他物权。
相邻权:相互毗邻的不动产所有人或使用人之间。一方行使使用权或所有权时,享有要求另一方提供便利或接受限制的权利。
2.性质不同>地役权:是独立的物权,性质属于用益物权。
相邻权:是由法律直接规定产生的,其实质是对所有权的限制和延伸,不是独立的物权。
3.地役权不要求土地相邻。相邻权要基于相邻的土地。
4.地役权的权利行使只限于对土地。相邻权包括土地和地上的建筑物 。
百度网友e668946
2018-03-30 · TA获得超过539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万
展开全部

1、概念不同;

①地役权:是指在他人的土地之上设立的以供自己的土地便利使用的他物权。

②相邻权:相互毗邻的不动产所有人或使用人之间。一方行使使用权或所有权时,享有要求另一方提供便利或接受限制的权利。

2、性质不同;

①地役权:是独立的物权,性质属于用益物权。

②相邻权:是由法律直接规定产生的,其实质是对所有权的限制和延伸,不是独立的物权。

适用原则:

①地役权不要求土地相邻;相邻权要基于相邻的土地。

②地役权的权利行使只限于对土地;相邻权包括土地和地上的建筑物 。

相关信息:

1、地役权和相邻权均为《物权法》概念;

2、《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参考资料

党政机关.党政机关[引用时间2018-1-12]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找法网
2021-07-19 ·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
找法网
找法网(china.findlaw.cn),创立于2003年6月,中国知名的法律信息咨询网站,致力于为法律需求者提供免费多样的法律咨询服务。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1、二者产生的依据不同:相邻权因法律规定而产生;地役权因需役地权利人与供役地权利人双方协商设定,即法定产生与约定产生的区别,这是二者最明显最本质的区别。当然地役权亦可因继承或因时效取得。
2、二者法律性质不同:相邻权的规定旨在界定所有权或其他使用权的行使范围,限制相邻义务人权利的滥用,相邻权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权利;
仍然是所有权或其他使用权的内容,并不构成新的、独立的物权;而(经过登记的)地役权则是一种用益物权,是一种典型的物权类型。
3、二者的法律效力不同:相邻权因法律规定而产生,是服务于特定土地或附属于特定土地的权利,它对“地”不对“人”,对相邻权人来说是依据不动产的自然条件而发生的法定权利,依其原始权利而具有对抗性;
无需登记便可当然发生效力。而地役权主要是依协议而取得,是约定的权利,当事人双方应到不动产登记机关进行登记之后才具有物权效力,即对抗性;未经登记的地役权不具有物权效力,只是一种债权。
4、二者调整范围或者内容不同:相邻权是法定的对不动产利用关系的一种最低限度的调节,它并没有超越不动产权利的范围;
其内容范围由法律规定;对相邻权人来说至多是权利的正常延伸,对相邻义务人来说则是对权利的必要限制;而地役权则是在这种最低限度的调节之外的一种更加广泛的调节;
主要依当事人间的意思表示而成立,享有相当程度私法自治的空间,这种私法自治的特性能够极大地弥补相邻关系法定内容有限不足的缺陷。
5、二者在有偿或无偿、存续期间上的不同:相邻权中,相邻权人行使权利是无偿的,相邻义务人有容忍义务;地役权的有偿或无偿属于意思自治范畴;
双方可在契约中自由约定,一般情况下是有偿的。另外,相邻关系的存续期间是法定的,一般随不动产的存续而存续;地役权的存续期间则任由当事人在需役地与供役地权利的存续期限内约定。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三百七十二条,地役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以提高自己的不动产的效益。前款所称他人的不动产为供役地,自己的不动产为需役地。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您可能需要的服务
百度律临官方认证律师咨询
平均3分钟响应 | 问题解决率99% | 24小时在线
立即免费咨询律师
13520人正在获得一对一解答
大连海浪之心6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福州梦中仙子3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武汉草原风1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还有疑问? 马上咨询34201位在线律师,3分钟快速解答
立即免费咨询律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