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喜欢咬手指?

我是中学生做作业或上课总爱咬手指,但是在家上网打游戏就不会.为什么呢?... 我是中学生做作业或上课总爱咬手指,但是在家上网打游戏就不会.为什么呢? 展开
 我来答
solotimes
推荐于2017-11-24 · TA获得超过73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8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20万
展开全部
你说的咬手指就是咬指甲吧。咬指甲在高度紧张的孩子中比较常见,而且还有遗传倾向。这些孩子一感到紧张就开始咬指甲——例如,在学校等待探访的时候和看到电影中的恐怖镜头的时候。如果孩子平时很快乐,也很有成就,那么,他即使有这种习惯,也不一定是个不好的迹象。尽管如此,这种现象还是值得认真对待的。
如果对咬指甲的孩子唠唠叨叨地责骂或者惩罚,通常也只能让他停止一会儿,因为他们很少能意识到自己在咬指甲。不仅如此,责骂和惩罚最终还会使孩子更加紧张。如果在孩子的指甲上涂上苦味的药,孩子就会认为这是对他的惩罚。而且这样做只能使他更加紧张,从而使这种习惯继续延长。
因此,比较好的作法是找出孩子的压力是什么,然后再想办法排除这些压力。他是不是不停地受到催促、纠正、警告或者责备?你是不是对他的学习期望得太多?你应该向老师咨询一下有关他在学校的适应情况。如果他看到电影和电视上的暴力镜头时比一般孩子显得紧张,就干脆地禁止他看这类节目。
如果你的孩子在其他方面都表现得很好,就不要过多地说他咬指甲的事了。但是,如果他是表现不好的孩子,那就需要找学校的心理医生咨询一下,或者找家庭机构的社会福利工作者商议一下。总之,应该注意的是导致孩子焦虑的原因,而不是咬指甲这一行为本身。
有些孩子咬指甲只是一种与其他无关的紧张习惯。如果这些孩子能意识到同学和朋友可能会嘲笑他们,他们一般都希望改掉这种习惯。同辈人的鄙视常常会对他们产生刺激,从而迫使他们去努力改掉这一习惯。如果给女孩一套修指甲用具,就可能给她提供额外的动力。还可以在孩子不咬指甲的日子奖励他们贴画,或者在他们的手指头上粘上小贴画,这样就可以提醒他们不要再去咬指甲。有些大一点的孩子能够懂得,父母在他们的指甲上涂抹苦味的药并不是对他们的惩罚。他们觉得这是提醒自己不咬指甲的好办法。但是,如果父母唠唠叨叨地责骂,就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要记住,咬指甲的行为虽然不好看,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多数孩子最终都会自愿地停止这种行为。因此,不要把这个小习惯看得太严重,不要让它影响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不要把本来与此无关的孩子个性问题牵扯进去。
孩子咬指甲的习惯要早纠正

小孩子咬指甲是一种常见现象,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咬指甲的经历。因此,一些年轻父母对孩子咬指甲的习惯往往不在意。其实,咬指甲是一种不良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危害。

解放军304医院消化科李艳梅医生介绍说,人的手接触外界最多,特别是孩子,出于好奇,总喜欢这儿摸摸,那儿抓抓,甚至在地上爬,在指甲缝中和指尖上会沾有大量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指甲缝是利于细菌滋生的场所,虫卵在指甲缝中可存活多天。孩子在咬指甲时,无疑会在不知不觉中把大量病菌带入口腔和体内,导致口腔或牙齿感染,严重的还会引发消化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或者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蛲虫病等。

经常咬指甲还会对儿童的牙齿造成伤害,造成牙齿排列不整齐,如牙齿外暴,门牙缺角,影响孩子的容貌。咬指甲还可能造成指甲畸形,破坏甲床,引发出血或感染,损伤甲板,使甲板缩短,周边不整齐,甲板板面粗糙,失去原来光泽,如侵及甲沟,造成甲沟炎。

据报道,目前中国很多儿童体内含铅量过高,除了大气铅污染外,儿童玩具、食品包装和学习用品等带颜色的塑料产品铅含量较高。孩子在玩这些玩具时,手上就会沾染铅,咬指甲时就会把铅吃进体内,因而,纠正爱咬指甲的不良习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儿童铅的摄入。

李医生说,孩子爱咬指甲,有时反映一种心理情绪,如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情绪状态,其根源可能是受关注不够或缺乏安全感。而有些孩子,由于咬手指甲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训斥,反过来又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成为继发性精神刺激因素。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习惯可采用心理疗法和行为矫正法,以耐心说服和鼓励为主,平时多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关注,消除造成孩子紧张的因素。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多交朋友,如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块做游戏等,转移其注意力。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千万不可体罚,不可大声训斥,不要粗暴地强行将孩子的手指从嘴里拉出,这样可能会在潜意识中加重孩子咬指甲的习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常修剪指甲,对大一点的孩子,可通过讲道理告诉他们咬指甲的危害。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毛病需要一个过程,年龄越小越比较好纠正,所以,家长发现孩子有咬指甲的毛病时就要尽早矫治。

那么如何矫正呢?

专家发现,用习惯扭转法治疗神经性习惯,包括咬指甲、揪头发、吸吮拇指,及一些嘴部的不良习惯如咬唇和磨牙,是最管用的一个方法。

步骤大致如下:

1、教给孩子分辨识别习惯性行为出现的情况,例如想办法让孩子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最爱咬手指头。

2、教给孩子掌握在习惯性行为出现时运用的对抗反应,例如对自己说“妈妈说了,咬指甲容易生蛔虫。我不要长虫子。”

3、让孩子想象用对抗反应控制习惯性子行为时的情景,如想象肚子里不再有蛔虫,不再闹肚子疼了。

4、父母要给予必要的督促,当孩子成功地使用对抗反应不再出现习惯性行为时,一定及时给以表扬,这叫作社会支持。

对抗反应应该是一种容易做而且与神经性习惯不相容的自然行为。例如,对有咬指甲习惯的学龄期儿童来说,对抗反应就应该是用手握紧铅笔1—3分钟或攥紧拳头1—3分钟。因为握铅笔不论在教室里还是在家里学习时都是一种自然的行为,对抗反应不会引人注意。让孩子先学习辨认每一次开始咬指甲的时间和情境。一旦察觉到这种行为(例如,当手指接触到牙齿时,当手正向嘴移动时),就应立即中止行为并握紧铅笔。如果孩子当时没有笔可握,对咬指甲的对抗反应就应该用拳头,用另一只手握住它1—3分钟或把手放到口袋里1—3分钟。对孩子使用习惯扭转法时,父母应给予具体指导。

为什么习惯扭转疗法有效呢?这可能源于对抗反应的两种功能:第一种功能在于它是一种替代物,它提供一种替代性行为,从而限制习惯性行为。第二种功能在于它是一种惩罚物,因为它是一种不情愿的活动。就是这种双重的功能使对抗反应抑制以致最后消除了习惯性行为。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914492.html?si=4

百度知道日报
2020-09-17 · 每天多一点知道
百度知道日报
《知道日报》是百度知道重要的品牌内容栏目,专注于“健康、生活、科学、技术、文化、体育、法律、商业”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分享,通过百度在互联网领域的强大影响力,向数以亿计的网友及时传递着专业、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你是否注意过身边有些人总有咬手指、咬指甲、咬笔的习惯?或许当我们告诉他,他都不曾发现,可看着自己光秃秃的手指,也很是无奈!

那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咬手指背后的秘密!

根据调查发现:那些咬手指“爱好者”常常在精神集中或紧张的时候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手。而且咬的同时能获得快感——硬皮和指甲在牙齿的咬合下发生弹蹦的效果,牙齿咬碎硬皮和指甲时的相互碰撞都能带来快感。

这种每天都要做几十遍,而且从小就伴随我们的习惯要想在短时间内改掉可以说比戒烟还难。

那我们追本溯源,来看看我们从什么时候喜欢上我们手指的。

一、从人格发展来看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和手指“接触”

婴儿出生后第一年称为“口腔期”,是人格发展的第一个基础阶段。他们强烈需要一种安全感,吸吮需求很强烈,尤其在就寝时间更为明显。哺乳或吃奶瓶能满足孩子多方面的需要。哺乳不仅给孩子以营养,而且暖暖的乳汁,母亲温暖可以给孩子心理上的慰籍。这是孩子认识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不能强制剥夺,也不要大惊小怪。因此宝宝常会用嘴来吃手、啃玩具、咬衣角。从一开始吸吮整个手,到灵巧地吸吮某个手指,这说明:孩子大脑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能够促进大脑、手和眼的协调能力。

二、吸吮手指可以减轻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全感

婴儿时期的宝宝,往往对这个世界既好奇又惊恐,在孩子感到压力和紧张,牙齿不舒服,想感受一下吸吮手指滋味的情况下,都会吮吸手指。

如果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如摔倒,受惊吓。很容易使孩子从此产生不安全感以及情绪焦虑等现象,所以我们从小就掌握了抵御恐惧和焦虑的“良方”,但这种习惯,应该随着我们的成长慢慢“升级”,到了成年,我们慢慢不太会用吮吸手指或者咬手指的方式去减轻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全感,至于那些还在用“老方法”的人群,是在婴儿期没有被足够的满足,如:妈妈喂奶方式不当,看护人的强制制止等。这些都会导致这个咬手指或吮吸手指的习惯伴随我们。

三、从现实生活告诉我们,成年人吮吸手指也是正常行为

美国不少政治人物包括总统布什,在重要场合被注意到有吮拇指的表现,而这一做法还被美国学术界作为一种成人减压的方法推荐给政界。

其实,吮手指可以说是人出生后的第一个自助行为。婴儿的这个时期还完全没有自我的界限,自身和外界不和谐的东西会让婴儿十分困惑不安,而吮手指的功能是如此强大,让婴儿感受到宁静,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适应力。

随着长大,孩子的现实性越来越强,逐渐学会了很多处理冲突的方法,也就自觉地或在成人的引导下摒弃了吮手指的“幼稚”做法。但那些被强制或者恐吓下戒掉习惯的人群,在内心很可能留下阴影,如果不找到很好的行为方式或思维模式去面对、处理自己焦虑,恐惧的情绪,这在以后面临严峻挑战或重大抉择的时候能产生巨大影响。不单对前面提到的政要人物重要,对提高现代人的生活质量同样重要。婴儿可以通过吸吮一根手指把自己带入宁静之中,相比之下成年人却很难,因为他们已经不会吮手指了。这样看来那些仍然会吮手指的成人远比“成熟”了的成人幸福得多,而属于婴孩的东西也不见得就是要不得的东西。

回到现实生活中,我们既然已经“戒”了对手指的依赖,但必须找到让内心宁静与幸福感的途径。成年人还是应该用成年人的方式,事实上,在生活中诸如琴棋书画、各种体育运动,以及冥想、催眠,甚至有些看似怪癖的行为,这些都能让人进入忘我的境界。

一部经典电影《吮拇指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的喜好。男主人公贾斯丁喜欢吮吸他的大拇指,包括她父母在内的所有人都认为贾斯丁吮吸拇指是不正确的,甚至是可耻的。

电影一直围绕解决吮吸拇指这个习惯展开。影片最后在飞机上,贾斯丁含着大拇指的形象重现。在试了各种方法后,他依然靠着拇指度日。所以,贾斯丁又含起了大拇指,谁能说这不好呢?!

我想,只要我们还正常,就会有“怪癖”。要靠自我的力量克服困难,那是突破自己获得成长的唯一途径。每个人都有的怪癖就像是一个瓶子,将我们与外界分开,外边有着无限的可能。而透明的瓶壁提醒着我们的能力所受限的范围,是一个保护装置。如果靠外力打碎瓶子,我们就暴露在无限的可能中,这种可能蔓延到我们能力所能控制范围以外。一旦那样,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就无法收场。所以如果你没有能力突破这个瓶子,就暂时别打开它。它能保护你的安全,不受你自己的伤害。

(作者:卢先森)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chenchenzhu
2007-08-25
知道答主
回答量:3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8万
展开全部
小时候有这个习惯没被父母打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