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试验表的空列如何反应试验误差大小的?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这个问题提的好,我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惑。之前只知道操作不知道原理,现在看来是不行了。
细看一下方差分析的分解公式,你会发现所谓误差就是重复试验造成的,每一个水平取了几次,而每次结果都会和平均值有偏离,这就是所谓组内偏离,是区别于因因素水平变化而造成的偏离(组间偏离),总偏离=组间偏离+组内偏离,组内偏离度量的就是重复选同一水平而造成的误差。
假设对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进行方差分析,你会发现在计算空列的第一个K(这个指的是方差分析里的那个Ki)值的时候,空列的组合对应的是A因素的水平1、2、3的一组,B因素的水平1、2、3的一组,C因素的水平1、2、3的一组。同样第二个k对应另一组这样的全水平组合,那么用这些全水平组合减总样本平均,对应的不就是重复三次试验造成的偏离吗?只是这样得到的是组间偏离的总和,这样要对应到组间偏离还要除以(因素个数*重复次数)。这样就是组内偏离的平均值。比较组间偏离和组内偏离就可以看出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是否显著了。
事实上可以通过公式推导验证以上说法,由于有太多的二项式展开,这个就不写,你自己推推看。归结一下就是利用了正交设计的正交性,用简便方法求平均组内偏离代替分项求组内偏离求和再求平均的过程。这大概就是空列的道理了。
细看一下方差分析的分解公式,你会发现所谓误差就是重复试验造成的,每一个水平取了几次,而每次结果都会和平均值有偏离,这就是所谓组内偏离,是区别于因因素水平变化而造成的偏离(组间偏离),总偏离=组间偏离+组内偏离,组内偏离度量的就是重复选同一水平而造成的误差。
假设对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进行方差分析,你会发现在计算空列的第一个K(这个指的是方差分析里的那个Ki)值的时候,空列的组合对应的是A因素的水平1、2、3的一组,B因素的水平1、2、3的一组,C因素的水平1、2、3的一组。同样第二个k对应另一组这样的全水平组合,那么用这些全水平组合减总样本平均,对应的不就是重复三次试验造成的偏离吗?只是这样得到的是组间偏离的总和,这样要对应到组间偏离还要除以(因素个数*重复次数)。这样就是组内偏离的平均值。比较组间偏离和组内偏离就可以看出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是否显著了。
事实上可以通过公式推导验证以上说法,由于有太多的二项式展开,这个就不写,你自己推推看。归结一下就是利用了正交设计的正交性,用简便方法求平均组内偏离代替分项求组内偏离求和再求平均的过程。这大概就是空列的道理了。
物声科技2024
2024-10-28 广告
2024-10-28 广告
作为北京物声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员,我们专注于构件力学试验监测领域。我们拥有丰富的声发射和超声波检测技术,能够为客户提供精确的构件力学试验监测解决方案。我们的团队由高素质的专业人员组成,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和丰富的现场检测经验。我们致力于确保监测结...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物声科技2024提供
2012-10-07
展开全部
空列是为了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或回归分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正交实验设计
当析因设计要求的实验次数太多时,一个非常自然的想法就是从析因设计的水平组合中,选择一部分有代表性水平组合进行试验。因此就出现了分式析因设计(fractional factorial designs),但是对于试验设计知识较少的实际工作者来说,选择适当的分式析因设计还是比较困难的。
正交试验设计(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又一种设计方法,它是根据正交性从全面试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这些有代表性的点具备了“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特点,正交试验设计是分式析因设计的主要方法。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日本著名的统计学家田口玄一将正交试验选择的水平组合列成表格,称为正交表。例如作一个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按全面实验要求,须进行33=27种组合的实验,且尚未考虑每一组合的重复数。若按L9(3)3正交表按排实验,只需作9次,按L18(3)7正交表进行18次实验,显然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因而正交实验设计在很多领域的研究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1.正交表
正交表是一整套规则的设计表格,用 。L为正交表的代号,n为试验的次数,t为水平数,c为列数,也就是可能安排最多的因素个数。例如L9(34), (表11),它表示需作9次实验,最多可观察4个因素,每个因素均为3水平。一个正交表中也可以各列的水平数不相等,我们称它为混合型正交表,如L8(4×24) (表12),此表的5列中,有1列为4水平,4列为2水平。根据正交表的数据结构看出,正交表是一个n行c列的表,其中第j列由数码1,2,… Sj 组成,这些数码均各出现N/S 次,例如表11中,第二列的数码个数为3,S=3 ,即由1、2、3组成,各数码均出现 次。
正交表具有以下两项性质:
(1)每一列中,不同的数字出现的次数相等。例如在两水平正交表中,任何一列都有数码“1”与“2”,且任何一列中它们出现的次数是相等的;如在三水平正交表中,任何一列都有“1”、“2”、“3”,且在任一列的出现数均相等。
(2)任意两列中数字的排列方式齐全而且均衡。例如在两水平正交表中,任何两列(同一横行内)有序对子共有4种:(1,1)、(1,2)、(2,1)、(2,2)。每种对数出现次数相等。在三水平情况下,任何两列(同一横行内)有序对共有9种,1.1、1.2、1.3、2.1、2.2、2.3、3.1、3.2、3.3,且每对出现数也均相等。
以上两点充分的体现了正交表的两大优越性,即“均匀分散性,整齐可比”。通俗的说,每个因素的每个水平与另一个因素各水平各碰一次,这就是正交性。
2. 交互作用表 每一张正交表后都附有相应的交互作用表,它是专门用来安排交互作用试验。表14就是L8(27)表的交互作用表。
安排交互作用的试验时,是将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当作一个新的因素,占用一列,为交互作用列,从表14中可查出L8(27)正交表中的任何两列的交互作用列。表中带( )的为主因素的列号,它与另一主因素的交互列为第一个列号从左向右,第二个列号顺次由下向上,二者相交的号为二者的交互作用列。例如将A因素排为第(1)列,B因素排为第(2)列,两数字相交为3,则第3列为A×B交互作用列。又如可以看到第4列与第6列的交互列是第2列,等等。
3.正交实验的表头设计 表头设计是正交设计的关键,它承担着将各因素及交互作用合理安排到正交表的各列中的重要任务,因此一个表头设计就是一个设计方案。
表头设计的主要步骤如下:
(1)确定列数 根据试验目的,选择处理因素与不可忽略的交互作用,明确其共有多少个数,如果对研究中的某些问题尚不太了解,列可多一些,但一般不宜过多。当每个试验号无重复,只有1个试验数据时,可设2个或多个空白列,作为计算误差项之用。
(2)确定各因素的水平数 根据研究目的,一般二水平(有、无)可作因素筛选用;也可适用于试验次数少、分批进行的研究。三水平可观察变化趋势,选择最佳搭配;多水平能以一次满足试验要求。
(3)选定正交表 根据确定的列数
当析因设计要求的实验次数太多时,一个非常自然的想法就是从析因设计的水平组合中,选择一部分有代表性水平组合进行试验。因此就出现了分式析因设计(fractional factorial designs),但是对于试验设计知识较少的实际工作者来说,选择适当的分式析因设计还是比较困难的。
正交试验设计(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又一种设计方法,它是根据正交性从全面试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这些有代表性的点具备了“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特点,正交试验设计是分式析因设计的主要方法。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日本著名的统计学家田口玄一将正交试验选择的水平组合列成表格,称为正交表。例如作一个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按全面实验要求,须进行33=27种组合的实验,且尚未考虑每一组合的重复数。若按L9(3)3正交表按排实验,只需作9次,按L18(3)7正交表进行18次实验,显然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因而正交实验设计在很多领域的研究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1.正交表
正交表是一整套规则的设计表格,用 。L为正交表的代号,n为试验的次数,t为水平数,c为列数,也就是可能安排最多的因素个数。例如L9(34), (表11),它表示需作9次实验,最多可观察4个因素,每个因素均为3水平。一个正交表中也可以各列的水平数不相等,我们称它为混合型正交表,如L8(4×24) (表12),此表的5列中,有1列为4水平,4列为2水平。根据正交表的数据结构看出,正交表是一个n行c列的表,其中第j列由数码1,2,… Sj 组成,这些数码均各出现N/S 次,例如表11中,第二列的数码个数为3,S=3 ,即由1、2、3组成,各数码均出现 次。
正交表具有以下两项性质:
(1)每一列中,不同的数字出现的次数相等。例如在两水平正交表中,任何一列都有数码“1”与“2”,且任何一列中它们出现的次数是相等的;如在三水平正交表中,任何一列都有“1”、“2”、“3”,且在任一列的出现数均相等。
(2)任意两列中数字的排列方式齐全而且均衡。例如在两水平正交表中,任何两列(同一横行内)有序对子共有4种:(1,1)、(1,2)、(2,1)、(2,2)。每种对数出现次数相等。在三水平情况下,任何两列(同一横行内)有序对共有9种,1.1、1.2、1.3、2.1、2.2、2.3、3.1、3.2、3.3,且每对出现数也均相等。
以上两点充分的体现了正交表的两大优越性,即“均匀分散性,整齐可比”。通俗的说,每个因素的每个水平与另一个因素各水平各碰一次,这就是正交性。
2. 交互作用表 每一张正交表后都附有相应的交互作用表,它是专门用来安排交互作用试验。表14就是L8(27)表的交互作用表。
安排交互作用的试验时,是将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当作一个新的因素,占用一列,为交互作用列,从表14中可查出L8(27)正交表中的任何两列的交互作用列。表中带( )的为主因素的列号,它与另一主因素的交互列为第一个列号从左向右,第二个列号顺次由下向上,二者相交的号为二者的交互作用列。例如将A因素排为第(1)列,B因素排为第(2)列,两数字相交为3,则第3列为A×B交互作用列。又如可以看到第4列与第6列的交互列是第2列,等等。
3.正交实验的表头设计 表头设计是正交设计的关键,它承担着将各因素及交互作用合理安排到正交表的各列中的重要任务,因此一个表头设计就是一个设计方案。
表头设计的主要步骤如下:
(1)确定列数 根据试验目的,选择处理因素与不可忽略的交互作用,明确其共有多少个数,如果对研究中的某些问题尚不太了解,列可多一些,但一般不宜过多。当每个试验号无重复,只有1个试验数据时,可设2个或多个空白列,作为计算误差项之用。
(2)确定各因素的水平数 根据研究目的,一般二水平(有、无)可作因素筛选用;也可适用于试验次数少、分批进行的研究。三水平可观察变化趋势,选择最佳搭配;多水平能以一次满足试验要求。
(3)选定正交表 根据确定的列数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