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怎么写
展开全部
.开头的写法:万事开头难,写作文也是如此,但文章的开头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背景法: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情景等背景。
(2) 人物法:交代文章所要描述的主要人物或有关人物。
(3) 主题句法:提出一个观点或论据作为文章要阐明或论述的主题。
(4) 问题法: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出文章的内容,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力。
(5) 惊语法:用令人感到惊奇的句子开头,激起读者的兴趣。
(6) 故事法:以讲故事的形式作为文章的开头,在此基础上展开文章。多用于记叙文,也可用于议论文。
(7) 数据法:引用已经被证实的数字来引起话题。
(8) 引语法:引用名人名言或常见习语、谚语等作为文章的开头。
(9) 定义法:常见于对标题下定义,然后通过举例、逻辑推理等方法加以详细说明。
(10)夸张法:以一个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为前提,吸引读者
(11)侧面转折描写:从另一个方面来烘托文章主题,引出下文。
(12)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兴趣,文章格调升华。
2. 正文的写法
(1) 演绎法:
从一般到个别。把带普遍性和概括性的句子放在段首,段落中其他的句子就是对主题句的具体化,是对主题句的具体说明。
(2) 归纳法:
从特殊到一般。具体、个别的事例出发,总结出一般的规律。
3.结尾的写法
(1) 简要评价或作结论:文章的最后几句概括全文内容,并进一步肯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作者的观点。
(2) 首尾照应句: 回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句上,达到再次肯定或强调的效果。
(3) 用反问句结尾:虽然形式是疑问句,但意义是肯定的,具有很明显的强调作用,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4) 提出展望或希望:对未来提出展望或希望,号召读者为此而行动。
(5) 引用名人名言、谚语、常用习语结尾。
写作能力是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中级水平的学生写作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词汇量有限,不能细致地进行表达:"我的妈妈是个好妈妈,她不但对我很好,她对每个人也都很好。她真是一个好妈妈。"简单重复的词语明显地限制了语言的表现力。
2、表达能力有限,难以组织一篇结构完整语气连贯的文章
。由于学生还不太熟悉汉语的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当他从写单句过渡到组织一篇文章,用汉语进行连贯的表达时,就常常会显得力不从心,写出来的文章常常是支离破碎或辞不达意。
3、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文章里写的是什么。这是一种很特殊的现象,多发生在华裔孩子身上。看起来文从字顺的一篇作文,但它的作者却不会读它。为什么?因为作文是在家长帮助下写出来的,遣词造句反映的是家长的思维。这样的作文练习根本起不到练习的作用。
4、畏惧写作文。有些学生在读书和默写甚至造句方面都表现不错,但由于害怕写作文,几乎放弃坚持了几年的中文学习。
在这样的教学对象面前,只讲解怎样审题,怎样组织材料似乎是远水不解近渴。因为在动笔写作之前,他们还有一连串的障碍需要逾越,如果不帮助他们越过这些障碍,那么写作只可能是纸上谈兵。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把写作程序由"想——写"变为:"想——说——写",是帮助学生逾越这些障碍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个变化意味着,此时对于这个特定群体的教学重点不能仅放在"写"上,而应该首先做好前两步:"想"和"说",即写前的准备和指导。由于这些活动环节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所以,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写前预练"。
写前预练的重点是按照某篇作文的要求,引导、帮助学生把他想要写的内容首先用汉语正确地说出来。写前预练的程序及其作用如下:
1、准备阶段,实际上就是"想"的阶段,。在动笔之前,把作文的题目以及思考提纲以家庭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如作文《我最喜欢的人/物》,需要学生事先思考:谁/什么?他/它有什么特点?你为什么喜欢她/它?
等等。由于中低年级大多数学生的词汇量有限,直接用书面表达出来有一定困难,而适当的准备工作,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所要涉及的内容,尤其是一些有关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事先有所了解和熟悉,从而保证课堂讨论能够充分展开。在这个阶段,许多学生是先借助于母语进行思考,而后,再翻译成汉语,母语的影响会或多或少地留下痕迹,从而影响汉语的表达效果。所以,下面的一个环节便显得更为必要和重要了。
2、口述作文与课堂讨论,即"说"阶段。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构思在课堂上口述出来,然后进行课堂讨论和老师点评。每次的作文讨论都要围绕着题目和主题从词汇、句子、结构等几方面入手,确定几个重点,一步一步解决问题,一点一点积累和提高。这个活动环节的作用如下:
(1)从口头表达入手提高学生的整体表达能力。叶圣陶曾说:"口头为语,书面为言。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因合而言之。"任何一种语言都分为"语"和"文"两部分。"语"的表现是听说,实质是语言思维的运用。"文"的表现是读写,实质是语言思维的书面表达。学习语言的规律是先"语"后"文"。口头语言是基础,只有在切实进行口头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2)成功的"说"与"评"可以帮助学生在每一次的写作练习中,建立一个小小的专题词库。如在写"我最喜欢的人/物"时,可以通过启发的方式,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口头介绍自己喜欢的人或物:他/它是什么样的?你喜欢他/它的哪些方面?把这些词分类在黑板上写下来,进行讲解,如关于人/物外貌的词,关于人/物性格的词,关于人/物品质和行为的词等。然后让学生读和记。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积累和建立起了一个个有关的小小词库,不但为下一步的写作扫除了词汇障碍,同时也可以开阔思路,增强表达效果,提高表达能力。
(3)中文的难学,不仅仅在于汉字难记难写,更重要的在于中文与拉丁语系的语文在表达方式、思维习惯上巨大的差异给学生所带来的使用困惑。我们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学生能认字,能写字,但却不能说或写出正确的中文句子。如:"我是伟明,我是16岁了";"大为和我去书店先";"我们把车停下在路边","我跑了去家里"。更有甚者由于不了解中国文化,而写出"我的朋友像狗一样的善良和友好"的句子。"说"从口头表达开始,通过示范、讲解和纠正,训练其正确的表达方法、语序和恰当的用语,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中文境界,写出符合中文习惯的文章。
(4)先说后写的训练步骤,有利于及时修正表达中的初级错误,并且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说"是以讨论发言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的,这种形式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借鉴别人的长处,并从中受到启发。同时,由于口头表达的"不定型性",它的修正要比书面写作的修正容易得多。它允许学生说错,允许相互纠正,自我更正,随时修正。而其中暴露出的问题通过师生及时点评,大家也可以共同吸取教训,避免同类问题在作文中重复出现。
(5)有效的写前预练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其写作的积极性。如前所述,有不少学生,由于写不好作文而变成害怕写作文,讨厌写作文,以至恶性循环。而在此环节中,通过"说"使每个学生在动笔之前做好了一定的技术和心理准备,此时动笔,学生的自信心也会相应增加,积极性自然也会相应提高。
当学生能够把自己最基本的意思用比较恰当的方式口头表达出来后,告诉他们怎么说就怎么写,试着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再进行加工和修饰,就会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实践证明这种有针对性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汉语写作水平及表达水平是十分有效的。
【如何提高作文水平】
1、细观察。细致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金钥匙。只有仔细地观察,才能从生活现象的矿藏中发现碎金璞玉,于泥沙混杂中攫取闪光的宝物。不掌握“观察”这把开门的金钥匙,作文的“铁门”是坚决跨不进去的。
2、多阅读。广泛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条件。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多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强调既要多读,又要选择地读,更要读进去,理解所读文章的结构技艺,语言特点”等。
3、常练笔。经常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要想入作文的大门,并求得不断进步,更重要的是多练。谚语说的好:“文章读十篇,不如写一篇。”这就道出了作文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写日记是一种有效的练笔方式,天天坚持写日记,以后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4.发挥想象力。
5.多读书。
6.多借鉴别人的好文章。
7.多听别人的意见。
一、确定文章主题有哪些原则?
文章要符合社会现实的需要,体现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中,推动时代前进、体现时代特征与发展方向的精神。主题应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提出的迫切的问题,反映先进的思想。
要反映客观事物的真相和本质。主题要如实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不停留于表象,应深刻地提示事物内部的规律性。
要考虑作者的主观条件。这主要是指作者必须熟悉与了解写作对象,作者要有起初的感受和强烈的写作热情。
二、如何正确地提炼主题?
提炼主题,就是运用各种思维方式,深入发掘文章材料的固有意义,以形成某种独特的思想或事理。提炼主题要做到:1、立足全部材料,从占有的全部材料中提炼出正确的思想观点。2、开掘事物本质,摒弃表象,开掘事物的内在含义,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作者应站在时代的高度,洞察事物本质,加深开掘深度;作者还要考虑记叙、议论、说明、抒情等各种不同文章的表达功能,从不同侧面去开掘事物本质。3、选取新颖独特的角度,探求事物的新意。新的角度是指新的观察角度(从不同的侧面开掘主题)和新的认识角度(表达出作者独到的见解)。
三、简述材料与主题的关系。
材料是提炼和形成主题的基础。主题在分析研究材料的过程中进行提炼并得到确定,材料是第一性的,主题是第二性的。2、材料是表现深主题的手段,主题由一定的材料来表现或证明。3、材料的取舍和组织受主题的制约。在主题未形成时,材料对主题提炼起决定性作用;主题一经确定,又成为取舍或安排材料的最主要的依据,材料的取舍、详略、变换都应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防止材料与主题相脱节。
四、选材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要符合表现主题的需要。选材为表现主题服务,不可与主题相游离、相悖谬。2、要真实、确凿。材料的真实,一是指严格意义上的真实性,一是指本质上反映事物的真实。材料的确凿指材料既准确无误,又用得恰当贴切。3、要典型。典型材料是个性与共性统一、具体性与普遍性统一的材料。它是具体的、个别的、又能体现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普遍意义。4、要新颖、生动。材料力求具体形象,富有亲切感与悬念性,是鲜为人知的新发现,并适应文体的特点(记叙文材料具体形象、感染力较强;议论文材料概括性强,具有逻辑说服力;说明文材料要揭示对象的特征。
五、结构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完整性。文章各局部应组成完美统一的整体;各局部要相对齐备,不可无故残缺;各个部分在文章中所占的地位要适当。2、连贯性。指文章各部分在内容脉络上互相贯通,在语言形式上有紧密衔接与合理过渡,文脉不可紊乱与断隔。3、严密性。文章各部分之间有严密的逻辑联系,不可互相矛盾或互不相关。全文具有内在凝聚力。4、灵活性。文章结构富于变化,生动活泼,不死板、呆滞。
六、试述结构的基本原则。
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与规律。记叙性文章结构与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秩序性密切相关,形成符合客观过程原来秩序的时空概念;议论性文章体现了认识事物由现象到本质、由部分到全体、由分析到综合的过程,其结构常是提出问题、得出结论。2、符合作者的思路。思路是作者思维运行的路线。作者的思维过程要遵守人们思维的共同规律,又凝结着作者对事物的独特理解与感受。3、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4、适应文体特点。结构受文体制约,记叙性文章以时空为序写人记事,议论性文章偏重于横向分类或纵向深入。
七、综述结构的基本内容。
结构的内容包括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三大方面。层次是从总体上安排文章思想内容的次序,展开文章结构和步骤,是表示意义的结构单位;段落是作者在文章中设置的、以段首空格形式自成起迄、相对独立的结构单位。段落要保持段意单一性、内容要完整、长短要适度。过渡是指段落之间、层次之间的衔接形式或手段。常用的过渡方式有:用关联词语,用过渡名,用过渡段。需要过渡的情况常见的有两种:一是在内容转换时,一是在表达方式改变时。照应是前有所呼、后有所应的结构手段。常见的照应情况有三种:开头与结尾照应(又可分为点题照应与解题照应两种),引文中互相照应(又可分为远照应和近照应两种)。照应是使结构严谨而又活泼的重要手段,可使章法灵活致密,文脉贯通,强化关键内容。
文章好的开头的作用:有利于表现主题、拓展思路;有利于吸引和引导读者。议论文常见的开头方式有开门见山,交代写作背景或动机,曲折入题等几种。文章好的结尾的作用:绾结全文;令人回味。议论文结尾方式主要有:归结或重申论点;提出希望或发出号召;形象化结尾。
八、文章结构有哪些类型?
记叙型,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时空序列安排结构,可分为时空正常式与时空异常式两种。论证型,以概念的内在因果联系作为结构的主要依据。可分为总分式、平列式、递进式等几种。说明型,以事物本身固有的条理进行布局。综合型,常以一种结构型为主,兼具其他类型。
九、第一人称叙述与第三人称叙述之比较。
第一人称以当事的口吻来叙述,它便于作者充分表达思想感情,读来使人感到亲切、真实。它的局限是只能叙述“我”的所见所闻,不是“我”所亲历的事难以叙述,反映生活的广度受到限制。第三人称以局外人身份用第三者口吻来叙述,它不受叙述范围的限制,能较广阔地反映生活,它的局限是缺乏第一人称的亲切感。
十、常见的叙述方式有哪几种?
顺叙:按人物的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的叙述。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的突出片断提在前面,然后再按时间顺度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的叙述。3、插叙:在叙事过程中插进另一有关事件的叙述,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主线写下去的叙述。4、补叙:对前面事件作某些补充而不发展原来情节的叙述。5、平叙:对同时发生的两件以上的事进行分列、平列的叙述。
十一、简述叙述的基本要求。
交代明白: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个要素交代清楚。2、线索清楚: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思路的反映,是叙述人物、事件发展过程中的贯穿思想和脉络。叙述线索可按时间发展、空间转换、问题划分、思想感情变化或按某一具体物件等多种样式进行安排。3、详略得当:叙述材料的主次详略,以表达主题的需要作合理剪裁。4、波澜起伏:指叙述曲折富有变化,引人入胜。
十二、描写有哪些要求?
1.目的明确:从表达主题、刻划人物、渲染气氛出发而描写。2、特点突出:以“画眼睛”的艺术,抓住描写对象的本质特征加以刻划。3、形神兼备:形似与神似的和谐统一,既逼真地表现对象的外部状貌情态,又揭示描写对象内在的底蕴和神采。
对于以上的一些写作方法的指导,考生们需要自己根据试卷的材料和要求用心领悟,灵活处理。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可以说,审好题,作文就成功了一半。审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审文题形式。
文题大致有以下几种:
1、命题作文。包括全命题文,半命题文。
2、命意作文。包括供文字材料文,供图像材料文,文图并供文。
以上文题形式的不同,决定审题的范围、方法和要求也各有不同。因此,不可忽视审文题,以避免文与题不符,形成所谓的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第二,审写作内容。
审写作内容,即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就记叙文来说,就是要弄明白文章是要求记人,还是叙事;是写景,还是状物。写人,是写一个人,还是写两个人或是写一群人;叙事,是叙述一件事,还是叙两件或叙几件事;写景,是写静景,还是写动景;状物,是状动物还是状植物,审题时都要弄清楚。
第三,审写作重点。
同是叙述一件事,《一件有意义的事》和《一件难忘的趣事》这两个文题的写作重点是不同的:《一件有意义的事》的写作重点是突出这件事的------“意义”所在,把这件事“有意义的”地方描绘出来;而《一件难忘的趣事》的写作重点是所叙之事之所以难忘是因为它有趣,要把趣之所在描绘出来,以突出其难忘。因此说,找准了文题所要写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材也就有了范围,组材也就有了目标。
一般说,文题的重点是指文题当中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这个关键词也叫“题眼”。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
一般规律是:
1、文题是句子的,句中的动词往往是“题眼”。如:《我最喜欢的一个人》,题眼是“喜欢”。
2、文题是一个短语的,在短语中起形容修饰作用的词语,就是“题眼”。如《暑假里的一天》,题眼是“暑假里”,限制了所写事件的大的时间范围。
3、文题是一个词的,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
第四,审文题的限制
审题还有一个关键的内容,就是弄清文题对行文限制。很多文题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等提出限制,规定范围,作者必须严格地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只有这样才能不离题,不偏题,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下笔千言不走题。
1、弄清文题的时间限制
有的作文题目在时间上有一定的限制,审题时要把握住这时间上的限制。比如《元旦纪事》。这道题选材时间限定为一月一日,所写的事要能够和“新年”这样一个节日的特定背景、特定含义发生某种联系。
2、弄清文题的处所限制
有的作文题目规定了处所范围,审题时要明确其中处所的限制。如《放学路上》这个题目,就限制了所写的人、事、物、景必须是在“放学”之后的“路上”的所见所闻,只有把握准了这个处所,所写的内容才有依托和基础。
3、弄清文题的数量限制
有些作文题目出现数量词,审题时要明确数量上的限制。如《记我学作文中的一件事》和《记我学作文中的二三事》。两个题目写作的要求上只有数量上的区别:前一个题是通过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来说明我学作文的过程,后一个题是通过记叙二三事或二三片断来说明我学作文的过程,稍有不慎,将一件事写成二三事或将二三事写成一件事都属于文不对题。
4、弄清人称的限制
有些作文题目在人称上规定,审题时要明确它在人称上的限制。例如《教师,我要告诉您》这个题目,就限制了行文要用第一人称,要从“我”的角度写自己要向教师讲述内容。《雷锋就在我身边》这个题目,可用第一人称写,也可用第三人称写,下笔写就要定好用第几人称写。再如《奶奶的微笑》这个题目,审题时就在注意,文题本身就限制了写作此文要用第三人称,间或使用“我”也是做为陪衬出现,贯穿全文的人称应是“奶奶”或“她”。
5、弄清蕴含的意义。
有的题目有象征意义或有引申义。如《路》、《雨露润心田》、《白雪》等。遇到这类题目,就不能就题论题,要透过字面上的具体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去揭示题目包含的象征意,文章主题才会有深度。
6、明确附加的限制
有些题目有附加的题外条件,一般称作“要求”,审题时要明确它的附加限制....首先要想好题材,最后再写,多加一点好词好句,这样作文更生动具体
(1) 背景法: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情景等背景。
(2) 人物法:交代文章所要描述的主要人物或有关人物。
(3) 主题句法:提出一个观点或论据作为文章要阐明或论述的主题。
(4) 问题法: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出文章的内容,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力。
(5) 惊语法:用令人感到惊奇的句子开头,激起读者的兴趣。
(6) 故事法:以讲故事的形式作为文章的开头,在此基础上展开文章。多用于记叙文,也可用于议论文。
(7) 数据法:引用已经被证实的数字来引起话题。
(8) 引语法:引用名人名言或常见习语、谚语等作为文章的开头。
(9) 定义法:常见于对标题下定义,然后通过举例、逻辑推理等方法加以详细说明。
(10)夸张法:以一个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为前提,吸引读者
(11)侧面转折描写:从另一个方面来烘托文章主题,引出下文。
(12)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兴趣,文章格调升华。
2. 正文的写法
(1) 演绎法:
从一般到个别。把带普遍性和概括性的句子放在段首,段落中其他的句子就是对主题句的具体化,是对主题句的具体说明。
(2) 归纳法:
从特殊到一般。具体、个别的事例出发,总结出一般的规律。
3.结尾的写法
(1) 简要评价或作结论:文章的最后几句概括全文内容,并进一步肯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作者的观点。
(2) 首尾照应句: 回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句上,达到再次肯定或强调的效果。
(3) 用反问句结尾:虽然形式是疑问句,但意义是肯定的,具有很明显的强调作用,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4) 提出展望或希望:对未来提出展望或希望,号召读者为此而行动。
(5) 引用名人名言、谚语、常用习语结尾。
写作能力是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中级水平的学生写作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词汇量有限,不能细致地进行表达:"我的妈妈是个好妈妈,她不但对我很好,她对每个人也都很好。她真是一个好妈妈。"简单重复的词语明显地限制了语言的表现力。
2、表达能力有限,难以组织一篇结构完整语气连贯的文章
。由于学生还不太熟悉汉语的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当他从写单句过渡到组织一篇文章,用汉语进行连贯的表达时,就常常会显得力不从心,写出来的文章常常是支离破碎或辞不达意。
3、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文章里写的是什么。这是一种很特殊的现象,多发生在华裔孩子身上。看起来文从字顺的一篇作文,但它的作者却不会读它。为什么?因为作文是在家长帮助下写出来的,遣词造句反映的是家长的思维。这样的作文练习根本起不到练习的作用。
4、畏惧写作文。有些学生在读书和默写甚至造句方面都表现不错,但由于害怕写作文,几乎放弃坚持了几年的中文学习。
在这样的教学对象面前,只讲解怎样审题,怎样组织材料似乎是远水不解近渴。因为在动笔写作之前,他们还有一连串的障碍需要逾越,如果不帮助他们越过这些障碍,那么写作只可能是纸上谈兵。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把写作程序由"想——写"变为:"想——说——写",是帮助学生逾越这些障碍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个变化意味着,此时对于这个特定群体的教学重点不能仅放在"写"上,而应该首先做好前两步:"想"和"说",即写前的准备和指导。由于这些活动环节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所以,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写前预练"。
写前预练的重点是按照某篇作文的要求,引导、帮助学生把他想要写的内容首先用汉语正确地说出来。写前预练的程序及其作用如下:
1、准备阶段,实际上就是"想"的阶段,。在动笔之前,把作文的题目以及思考提纲以家庭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如作文《我最喜欢的人/物》,需要学生事先思考:谁/什么?他/它有什么特点?你为什么喜欢她/它?
等等。由于中低年级大多数学生的词汇量有限,直接用书面表达出来有一定困难,而适当的准备工作,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所要涉及的内容,尤其是一些有关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事先有所了解和熟悉,从而保证课堂讨论能够充分展开。在这个阶段,许多学生是先借助于母语进行思考,而后,再翻译成汉语,母语的影响会或多或少地留下痕迹,从而影响汉语的表达效果。所以,下面的一个环节便显得更为必要和重要了。
2、口述作文与课堂讨论,即"说"阶段。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构思在课堂上口述出来,然后进行课堂讨论和老师点评。每次的作文讨论都要围绕着题目和主题从词汇、句子、结构等几方面入手,确定几个重点,一步一步解决问题,一点一点积累和提高。这个活动环节的作用如下:
(1)从口头表达入手提高学生的整体表达能力。叶圣陶曾说:"口头为语,书面为言。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因合而言之。"任何一种语言都分为"语"和"文"两部分。"语"的表现是听说,实质是语言思维的运用。"文"的表现是读写,实质是语言思维的书面表达。学习语言的规律是先"语"后"文"。口头语言是基础,只有在切实进行口头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2)成功的"说"与"评"可以帮助学生在每一次的写作练习中,建立一个小小的专题词库。如在写"我最喜欢的人/物"时,可以通过启发的方式,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口头介绍自己喜欢的人或物:他/它是什么样的?你喜欢他/它的哪些方面?把这些词分类在黑板上写下来,进行讲解,如关于人/物外貌的词,关于人/物性格的词,关于人/物品质和行为的词等。然后让学生读和记。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积累和建立起了一个个有关的小小词库,不但为下一步的写作扫除了词汇障碍,同时也可以开阔思路,增强表达效果,提高表达能力。
(3)中文的难学,不仅仅在于汉字难记难写,更重要的在于中文与拉丁语系的语文在表达方式、思维习惯上巨大的差异给学生所带来的使用困惑。我们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学生能认字,能写字,但却不能说或写出正确的中文句子。如:"我是伟明,我是16岁了";"大为和我去书店先";"我们把车停下在路边","我跑了去家里"。更有甚者由于不了解中国文化,而写出"我的朋友像狗一样的善良和友好"的句子。"说"从口头表达开始,通过示范、讲解和纠正,训练其正确的表达方法、语序和恰当的用语,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中文境界,写出符合中文习惯的文章。
(4)先说后写的训练步骤,有利于及时修正表达中的初级错误,并且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说"是以讨论发言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的,这种形式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借鉴别人的长处,并从中受到启发。同时,由于口头表达的"不定型性",它的修正要比书面写作的修正容易得多。它允许学生说错,允许相互纠正,自我更正,随时修正。而其中暴露出的问题通过师生及时点评,大家也可以共同吸取教训,避免同类问题在作文中重复出现。
(5)有效的写前预练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其写作的积极性。如前所述,有不少学生,由于写不好作文而变成害怕写作文,讨厌写作文,以至恶性循环。而在此环节中,通过"说"使每个学生在动笔之前做好了一定的技术和心理准备,此时动笔,学生的自信心也会相应增加,积极性自然也会相应提高。
当学生能够把自己最基本的意思用比较恰当的方式口头表达出来后,告诉他们怎么说就怎么写,试着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再进行加工和修饰,就会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实践证明这种有针对性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汉语写作水平及表达水平是十分有效的。
【如何提高作文水平】
1、细观察。细致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金钥匙。只有仔细地观察,才能从生活现象的矿藏中发现碎金璞玉,于泥沙混杂中攫取闪光的宝物。不掌握“观察”这把开门的金钥匙,作文的“铁门”是坚决跨不进去的。
2、多阅读。广泛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条件。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多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强调既要多读,又要选择地读,更要读进去,理解所读文章的结构技艺,语言特点”等。
3、常练笔。经常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要想入作文的大门,并求得不断进步,更重要的是多练。谚语说的好:“文章读十篇,不如写一篇。”这就道出了作文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写日记是一种有效的练笔方式,天天坚持写日记,以后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4.发挥想象力。
5.多读书。
6.多借鉴别人的好文章。
7.多听别人的意见。
一、确定文章主题有哪些原则?
文章要符合社会现实的需要,体现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中,推动时代前进、体现时代特征与发展方向的精神。主题应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提出的迫切的问题,反映先进的思想。
要反映客观事物的真相和本质。主题要如实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不停留于表象,应深刻地提示事物内部的规律性。
要考虑作者的主观条件。这主要是指作者必须熟悉与了解写作对象,作者要有起初的感受和强烈的写作热情。
二、如何正确地提炼主题?
提炼主题,就是运用各种思维方式,深入发掘文章材料的固有意义,以形成某种独特的思想或事理。提炼主题要做到:1、立足全部材料,从占有的全部材料中提炼出正确的思想观点。2、开掘事物本质,摒弃表象,开掘事物的内在含义,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作者应站在时代的高度,洞察事物本质,加深开掘深度;作者还要考虑记叙、议论、说明、抒情等各种不同文章的表达功能,从不同侧面去开掘事物本质。3、选取新颖独特的角度,探求事物的新意。新的角度是指新的观察角度(从不同的侧面开掘主题)和新的认识角度(表达出作者独到的见解)。
三、简述材料与主题的关系。
材料是提炼和形成主题的基础。主题在分析研究材料的过程中进行提炼并得到确定,材料是第一性的,主题是第二性的。2、材料是表现深主题的手段,主题由一定的材料来表现或证明。3、材料的取舍和组织受主题的制约。在主题未形成时,材料对主题提炼起决定性作用;主题一经确定,又成为取舍或安排材料的最主要的依据,材料的取舍、详略、变换都应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防止材料与主题相脱节。
四、选材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要符合表现主题的需要。选材为表现主题服务,不可与主题相游离、相悖谬。2、要真实、确凿。材料的真实,一是指严格意义上的真实性,一是指本质上反映事物的真实。材料的确凿指材料既准确无误,又用得恰当贴切。3、要典型。典型材料是个性与共性统一、具体性与普遍性统一的材料。它是具体的、个别的、又能体现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普遍意义。4、要新颖、生动。材料力求具体形象,富有亲切感与悬念性,是鲜为人知的新发现,并适应文体的特点(记叙文材料具体形象、感染力较强;议论文材料概括性强,具有逻辑说服力;说明文材料要揭示对象的特征。
五、结构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完整性。文章各局部应组成完美统一的整体;各局部要相对齐备,不可无故残缺;各个部分在文章中所占的地位要适当。2、连贯性。指文章各部分在内容脉络上互相贯通,在语言形式上有紧密衔接与合理过渡,文脉不可紊乱与断隔。3、严密性。文章各部分之间有严密的逻辑联系,不可互相矛盾或互不相关。全文具有内在凝聚力。4、灵活性。文章结构富于变化,生动活泼,不死板、呆滞。
六、试述结构的基本原则。
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与规律。记叙性文章结构与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秩序性密切相关,形成符合客观过程原来秩序的时空概念;议论性文章体现了认识事物由现象到本质、由部分到全体、由分析到综合的过程,其结构常是提出问题、得出结论。2、符合作者的思路。思路是作者思维运行的路线。作者的思维过程要遵守人们思维的共同规律,又凝结着作者对事物的独特理解与感受。3、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4、适应文体特点。结构受文体制约,记叙性文章以时空为序写人记事,议论性文章偏重于横向分类或纵向深入。
七、综述结构的基本内容。
结构的内容包括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三大方面。层次是从总体上安排文章思想内容的次序,展开文章结构和步骤,是表示意义的结构单位;段落是作者在文章中设置的、以段首空格形式自成起迄、相对独立的结构单位。段落要保持段意单一性、内容要完整、长短要适度。过渡是指段落之间、层次之间的衔接形式或手段。常用的过渡方式有:用关联词语,用过渡名,用过渡段。需要过渡的情况常见的有两种:一是在内容转换时,一是在表达方式改变时。照应是前有所呼、后有所应的结构手段。常见的照应情况有三种:开头与结尾照应(又可分为点题照应与解题照应两种),引文中互相照应(又可分为远照应和近照应两种)。照应是使结构严谨而又活泼的重要手段,可使章法灵活致密,文脉贯通,强化关键内容。
文章好的开头的作用:有利于表现主题、拓展思路;有利于吸引和引导读者。议论文常见的开头方式有开门见山,交代写作背景或动机,曲折入题等几种。文章好的结尾的作用:绾结全文;令人回味。议论文结尾方式主要有:归结或重申论点;提出希望或发出号召;形象化结尾。
八、文章结构有哪些类型?
记叙型,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时空序列安排结构,可分为时空正常式与时空异常式两种。论证型,以概念的内在因果联系作为结构的主要依据。可分为总分式、平列式、递进式等几种。说明型,以事物本身固有的条理进行布局。综合型,常以一种结构型为主,兼具其他类型。
九、第一人称叙述与第三人称叙述之比较。
第一人称以当事的口吻来叙述,它便于作者充分表达思想感情,读来使人感到亲切、真实。它的局限是只能叙述“我”的所见所闻,不是“我”所亲历的事难以叙述,反映生活的广度受到限制。第三人称以局外人身份用第三者口吻来叙述,它不受叙述范围的限制,能较广阔地反映生活,它的局限是缺乏第一人称的亲切感。
十、常见的叙述方式有哪几种?
顺叙:按人物的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的叙述。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的突出片断提在前面,然后再按时间顺度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的叙述。3、插叙:在叙事过程中插进另一有关事件的叙述,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主线写下去的叙述。4、补叙:对前面事件作某些补充而不发展原来情节的叙述。5、平叙:对同时发生的两件以上的事进行分列、平列的叙述。
十一、简述叙述的基本要求。
交代明白: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个要素交代清楚。2、线索清楚: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思路的反映,是叙述人物、事件发展过程中的贯穿思想和脉络。叙述线索可按时间发展、空间转换、问题划分、思想感情变化或按某一具体物件等多种样式进行安排。3、详略得当:叙述材料的主次详略,以表达主题的需要作合理剪裁。4、波澜起伏:指叙述曲折富有变化,引人入胜。
十二、描写有哪些要求?
1.目的明确:从表达主题、刻划人物、渲染气氛出发而描写。2、特点突出:以“画眼睛”的艺术,抓住描写对象的本质特征加以刻划。3、形神兼备:形似与神似的和谐统一,既逼真地表现对象的外部状貌情态,又揭示描写对象内在的底蕴和神采。
对于以上的一些写作方法的指导,考生们需要自己根据试卷的材料和要求用心领悟,灵活处理。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可以说,审好题,作文就成功了一半。审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审文题形式。
文题大致有以下几种:
1、命题作文。包括全命题文,半命题文。
2、命意作文。包括供文字材料文,供图像材料文,文图并供文。
以上文题形式的不同,决定审题的范围、方法和要求也各有不同。因此,不可忽视审文题,以避免文与题不符,形成所谓的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第二,审写作内容。
审写作内容,即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就记叙文来说,就是要弄明白文章是要求记人,还是叙事;是写景,还是状物。写人,是写一个人,还是写两个人或是写一群人;叙事,是叙述一件事,还是叙两件或叙几件事;写景,是写静景,还是写动景;状物,是状动物还是状植物,审题时都要弄清楚。
第三,审写作重点。
同是叙述一件事,《一件有意义的事》和《一件难忘的趣事》这两个文题的写作重点是不同的:《一件有意义的事》的写作重点是突出这件事的------“意义”所在,把这件事“有意义的”地方描绘出来;而《一件难忘的趣事》的写作重点是所叙之事之所以难忘是因为它有趣,要把趣之所在描绘出来,以突出其难忘。因此说,找准了文题所要写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材也就有了范围,组材也就有了目标。
一般说,文题的重点是指文题当中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这个关键词也叫“题眼”。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
一般规律是:
1、文题是句子的,句中的动词往往是“题眼”。如:《我最喜欢的一个人》,题眼是“喜欢”。
2、文题是一个短语的,在短语中起形容修饰作用的词语,就是“题眼”。如《暑假里的一天》,题眼是“暑假里”,限制了所写事件的大的时间范围。
3、文题是一个词的,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
第四,审文题的限制
审题还有一个关键的内容,就是弄清文题对行文限制。很多文题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等提出限制,规定范围,作者必须严格地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只有这样才能不离题,不偏题,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下笔千言不走题。
1、弄清文题的时间限制
有的作文题目在时间上有一定的限制,审题时要把握住这时间上的限制。比如《元旦纪事》。这道题选材时间限定为一月一日,所写的事要能够和“新年”这样一个节日的特定背景、特定含义发生某种联系。
2、弄清文题的处所限制
有的作文题目规定了处所范围,审题时要明确其中处所的限制。如《放学路上》这个题目,就限制了所写的人、事、物、景必须是在“放学”之后的“路上”的所见所闻,只有把握准了这个处所,所写的内容才有依托和基础。
3、弄清文题的数量限制
有些作文题目出现数量词,审题时要明确数量上的限制。如《记我学作文中的一件事》和《记我学作文中的二三事》。两个题目写作的要求上只有数量上的区别:前一个题是通过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来说明我学作文的过程,后一个题是通过记叙二三事或二三片断来说明我学作文的过程,稍有不慎,将一件事写成二三事或将二三事写成一件事都属于文不对题。
4、弄清人称的限制
有些作文题目在人称上规定,审题时要明确它在人称上的限制。例如《教师,我要告诉您》这个题目,就限制了行文要用第一人称,要从“我”的角度写自己要向教师讲述内容。《雷锋就在我身边》这个题目,可用第一人称写,也可用第三人称写,下笔写就要定好用第几人称写。再如《奶奶的微笑》这个题目,审题时就在注意,文题本身就限制了写作此文要用第三人称,间或使用“我”也是做为陪衬出现,贯穿全文的人称应是“奶奶”或“她”。
5、弄清蕴含的意义。
有的题目有象征意义或有引申义。如《路》、《雨露润心田》、《白雪》等。遇到这类题目,就不能就题论题,要透过字面上的具体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去揭示题目包含的象征意,文章主题才会有深度。
6、明确附加的限制
有些题目有附加的题外条件,一般称作“要求”,审题时要明确它的附加限制....首先要想好题材,最后再写,多加一点好词好句,这样作文更生动具体
展开全部
一、认真审题,明确题意
仔细地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这是做好作文最关键的第一步。
二、确定中心,选好材料
在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以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儿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准备表达一个什么思想,这就是回忆材料,确定中心。中心明确了,就要环绕中心,选择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这就是环绕中心,选择材料。
三、列好提纲,确定详略
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得列个写作计划,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得有个次序。哪些内容与中心关系密切,要详写,哪些内容与中心关系不大,可以略写,得分个主次,这不要求列好提纲,确定详略。提纲好比建造楼房的图纸。有了好的图纸,造出的楼房才能坚固美观。
以上三步做好了,你就可以按提纲进行作文了,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可以避免选材不当、文不对题,或者结构混乱、条理不清,或头重脚轻、主次不分,甚至没有中心的毛病。
在考试中,常常会出现作文来不及做、作文中间卡住、作文无法煞尾的情况,并为此而大大地降低了应考作文的得分率。但如果能采取一些应急的处理办法,则又往往能出奇制胜而挽回败局,相对提高应考作文的成绩。
一、移花接木法。就是将原来看过的范文或写过的习作,在文章的结构上,或者有关的人物上,或者表达的主题上,或者列举的论据上,诸如此类,稍加变通和更换,使之与考试的命题与要求相符合。这不但可以节省写作时间,更可以提高作文质量,不仅写作时间不足时应该运用,而且写作时间有余时同样可以运用。
二、直接代入法。考试时,由于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前半部分的基础题中,而导致后半部分写作题时间仓促,客观上已不允许再进行仔细的构思。与其紧扣考试作文的命题及要求写一半,还不如稍偏离命题及要求完成一篇。因为阅卷者很讲究作文的完整性,所以在这种节骨眼上,不妨将平日自己印象较深而又在内容与写法上较为近似的文章改头换面直接代进去。
三、将错就错法。在应考作文时,有时由于审题不慎,写对一半才发现文章偏题或者离题,但若重新构思则又没有充裕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与其更弦改辙写上半篇几段,倒不如将错就错完成通篇全章。当然要尽可能牵强附会、力挽残局,在扣题点题、分析总结上下功夫,在议论抒情、结论收尾上下文章,这样说不定会使文章宕开一笔、绝处逢生。
四、编拟提纲法。考试中,有时由于忙于攻基础、做小作文,以致留给大作文的时间所剩无几,无论如何快速,也为时不够,与其只写一个开头或者干脆空着,总还不如列个提纲来得划算。当然提纲尽可能详细具体,至少能让阅卷者看出文章的结构、主题及大致的内容,如有可能再补写开头与结尾,让阅卷者略睹文采。
五、留空凑扑法。考试作文时,因为事先不曾列提纲,写了一半写不下去的情况也是较为多见的。多数考生往往会冥思苦想、咬笔待续,越想越觉得时间紧迫,越想越觉得衔接不上。这时不如留出一段空白,先将自己构思中考虑过的内容写下去待思路畅通了,内容回忆起来了,或者全文完成了再来进行弥补拼凑,那也是为文的上策。
六、回扣标题法。不管在何种情况下,作文中的扣题是极为重要的,更何况在考试作文无法煞尾的情况下,尤为需要。如某市有一年中考的标题是《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在记述了某件事情之后,一旦想不出更好的结尾方式,就不妨以“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多么不寻常的考试啊”来作结。有了这样一句扣题的结尾,作文分数就有可能明显上升。
七、照应开头法。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比较讲究首尾的照应,如果在应考作文一时寻找不出更好的结尾,就可以采用照应开头的方式来写。
八、画龙点睛法。在记叙文的写作中,适当的议论往往能点明题旨、深化主题,而当应考作文最后来不及结尾时更要进行相关的议论来总结点题。这既是迫不得已的办法,也是为文应急的措施。
仔细地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这是做好作文最关键的第一步。
二、确定中心,选好材料
在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以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儿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准备表达一个什么思想,这就是回忆材料,确定中心。中心明确了,就要环绕中心,选择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这就是环绕中心,选择材料。
三、列好提纲,确定详略
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得列个写作计划,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得有个次序。哪些内容与中心关系密切,要详写,哪些内容与中心关系不大,可以略写,得分个主次,这不要求列好提纲,确定详略。提纲好比建造楼房的图纸。有了好的图纸,造出的楼房才能坚固美观。
以上三步做好了,你就可以按提纲进行作文了,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可以避免选材不当、文不对题,或者结构混乱、条理不清,或头重脚轻、主次不分,甚至没有中心的毛病。
在考试中,常常会出现作文来不及做、作文中间卡住、作文无法煞尾的情况,并为此而大大地降低了应考作文的得分率。但如果能采取一些应急的处理办法,则又往往能出奇制胜而挽回败局,相对提高应考作文的成绩。
一、移花接木法。就是将原来看过的范文或写过的习作,在文章的结构上,或者有关的人物上,或者表达的主题上,或者列举的论据上,诸如此类,稍加变通和更换,使之与考试的命题与要求相符合。这不但可以节省写作时间,更可以提高作文质量,不仅写作时间不足时应该运用,而且写作时间有余时同样可以运用。
二、直接代入法。考试时,由于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前半部分的基础题中,而导致后半部分写作题时间仓促,客观上已不允许再进行仔细的构思。与其紧扣考试作文的命题及要求写一半,还不如稍偏离命题及要求完成一篇。因为阅卷者很讲究作文的完整性,所以在这种节骨眼上,不妨将平日自己印象较深而又在内容与写法上较为近似的文章改头换面直接代进去。
三、将错就错法。在应考作文时,有时由于审题不慎,写对一半才发现文章偏题或者离题,但若重新构思则又没有充裕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与其更弦改辙写上半篇几段,倒不如将错就错完成通篇全章。当然要尽可能牵强附会、力挽残局,在扣题点题、分析总结上下功夫,在议论抒情、结论收尾上下文章,这样说不定会使文章宕开一笔、绝处逢生。
四、编拟提纲法。考试中,有时由于忙于攻基础、做小作文,以致留给大作文的时间所剩无几,无论如何快速,也为时不够,与其只写一个开头或者干脆空着,总还不如列个提纲来得划算。当然提纲尽可能详细具体,至少能让阅卷者看出文章的结构、主题及大致的内容,如有可能再补写开头与结尾,让阅卷者略睹文采。
五、留空凑扑法。考试作文时,因为事先不曾列提纲,写了一半写不下去的情况也是较为多见的。多数考生往往会冥思苦想、咬笔待续,越想越觉得时间紧迫,越想越觉得衔接不上。这时不如留出一段空白,先将自己构思中考虑过的内容写下去待思路畅通了,内容回忆起来了,或者全文完成了再来进行弥补拼凑,那也是为文的上策。
六、回扣标题法。不管在何种情况下,作文中的扣题是极为重要的,更何况在考试作文无法煞尾的情况下,尤为需要。如某市有一年中考的标题是《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在记述了某件事情之后,一旦想不出更好的结尾方式,就不妨以“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多么不寻常的考试啊”来作结。有了这样一句扣题的结尾,作文分数就有可能明显上升。
七、照应开头法。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比较讲究首尾的照应,如果在应考作文一时寻找不出更好的结尾,就可以采用照应开头的方式来写。
八、画龙点睛法。在记叙文的写作中,适当的议论往往能点明题旨、深化主题,而当应考作文最后来不及结尾时更要进行相关的议论来总结点题。这既是迫不得已的办法,也是为文应急的措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个人认为,对于作文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你的文学水平真的比其他人高,从而作文写得比其他人好,这一种境界已经不需要学习作文怎么写,可以有灵感就能写出好的文章;另一种只是为了考试以及写论文,应试下的的作文,可以通过短暂的练习就行了。
然后,我就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经验吧:
1.勤收集并积累精彩美妙的字、词、句和篇章,充实自己的写作仓库。收集积累材料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取自报刊书籍。可直接在报刊书籍上圈点画出对自己有益的材料,可剪报,可摘录,也可写读后感。二是取自于生活发现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和事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小到身边的人和事;大到国内外发生的大事都可以成为我们收集积累的内容。为了取得更好的写作效果,还需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中去,亲身体验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酸甜苦辣,然后让这些酸甜苦辣自然地流于笔端,成为真实感人的文章。要写得大胆,要写得有个性,要写得有见解,要写得有感情色彩。总结就是多看文章,多看书。
2.加强练笔。练笔,往往是从写日记开始。将平时的素材以及方法应用于平时的作文练习中去。
3.不断酝酿——构思,寻找突破口——灵感,然后下笔成文。
4.虚心求教,不断修改。“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写好作文后,自己不满意,却看不出何处有瑕瑜,这就须另请高明——让旁人为你指点迷津。听了赞扬的话,权且当作对自己的鼓励;听了批评的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经常这样做,就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然而,完全依赖别人修改自己的作文不是长久之计,自己学会修改作文才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以上是我对平时写作文的一些建议。最后我在谈一下面对考试的做法吧:
1.努力将字写好,往往字好看的作文比字难看的分数高。
2.考前背素材、好句、好段,乃至文章。
3.认真审题,不跑题
然后,我就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经验吧:
1.勤收集并积累精彩美妙的字、词、句和篇章,充实自己的写作仓库。收集积累材料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取自报刊书籍。可直接在报刊书籍上圈点画出对自己有益的材料,可剪报,可摘录,也可写读后感。二是取自于生活发现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和事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小到身边的人和事;大到国内外发生的大事都可以成为我们收集积累的内容。为了取得更好的写作效果,还需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中去,亲身体验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酸甜苦辣,然后让这些酸甜苦辣自然地流于笔端,成为真实感人的文章。要写得大胆,要写得有个性,要写得有见解,要写得有感情色彩。总结就是多看文章,多看书。
2.加强练笔。练笔,往往是从写日记开始。将平时的素材以及方法应用于平时的作文练习中去。
3.不断酝酿——构思,寻找突破口——灵感,然后下笔成文。
4.虚心求教,不断修改。“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写好作文后,自己不满意,却看不出何处有瑕瑜,这就须另请高明——让旁人为你指点迷津。听了赞扬的话,权且当作对自己的鼓励;听了批评的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经常这样做,就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然而,完全依赖别人修改自己的作文不是长久之计,自己学会修改作文才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以上是我对平时写作文的一些建议。最后我在谈一下面对考试的做法吧:
1.努力将字写好,往往字好看的作文比字难看的分数高。
2.考前背素材、好句、好段,乃至文章。
3.认真审题,不跑题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写人作文,抓重点刻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