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莎拉布莱曼的恶之花的中文歌词?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我们惊喜地看到莎拉在音乐的国度中逡巡许久之后终于尝试了哥特摇滚这改乎晌一阴暗妖冶的艺术形式。这首《Fleurs Du Mal》使莎拉丰富的如同水晶矿藏一般的嗓音开拓了新的疆域。之前看过波德莱尔写的同名诗集《恶之华》,现在再来听莎拉的演唱,顿时感到一种灵魂的回响和对人性及内在私欲的拷问。恶之华,诱人且令人万劫不复的恶之华。
在全曲的开头,节奏如同疾风骤雨般的弦乐席卷而来。仿佛看到眼前是中古世纪的镜头,然后莎拉迷离且略带妖娆的高音从尽头传来,伴随打击乐,打开你蠢蠢欲动的心灵。
我一直在想你?
我喜欢这样做?
我想我已失去你,
但还未错过你。
真爱已逝,我们狂奔。
恶魔的花朵,不会令你这样。
你手握空门之匙,
我是否有过自由?
在第一部分,像是故事一般的铺陈,关于爱和背叛。所以在配乐上还未加入充满摇滚感觉的爵士鼓,只是在温和迷离的弦乐中参杂幽微的管乐声,有笛子和黑管。营造一种诡异的倾诉感。仿佛女主人公在饱受内心欲望和情爱的折磨,反思自己的过去和情感的付出。整个这一部分的演唱,莎拉用了比较多的气声来迎合歌词的意境,带领我们走向更黑暗的角落。
握不住的恶之华,
魔鬼的花朵!
我灵魂的黑梦魇,
罪恶的核锋爱恋!
我努力的去抗争,
魔鬼的花朵!
植根内心的恶之华,
是罪恶的爱恋!
在副歌部分,迅速有节奏强烈的爵士鼓点和气势庞大的伴唱人声席卷而来。是发自内心的呼喊,是灵魂的控诉!盛开在午夜阴影中的恶之花,操纵人的欲望,纵情声色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之中。由此可以联想到波德莱尔在原著中所使用的七种罪恶的象征物:“豺、豹、母狗、猴子、蝎子、秃鹫、蛇”,分别代表:骄傲、嫉妒、恼怒、懒惰、贪财、贪食和贪色。也许这朵恶之花盛开的沃土就是人的内心——植根内心的恶之花!
我用尽一生去等待,
在这苦痛的芬芳中。
欲求更多却已遗忘,
爱情的永久叠句。
我们生活,
我们祈祷,
魔鬼的花朵令我迷失。
曾经的一切将重现,
我可否获得自由?
又是平和的演唱,和第一部分所不同的是在背景声中我们可以分辨出带有错乱感的小提琴声,也许象征了内心的彷徨与矛盾。一旦意识到自己陷得有多深,才恰恰是自我觉醒的开始。人生难道只能这样在欲望的旋涡中循环下去吗?迷失了的自我是否可以挣脱这来自罪恶爱恋的枷锁?在波德莱尔象征性的原作中,他最终要抒发的是在一切不洁与欲望中的难得的纯净的人性之光。
副歌
恶魔的花朵!
罪恶的爱恋!
恶魔的花朵!
罪恶的爱恋!
副歌
法语中的“恶”字,可作“病”和“痛苦”解,“华”与“花”可以理解为“通假字”或“一词多义”。《恶之华》也可以译为《病态中的花朵》,它们借以生存的环境有病,换言之,社会有病,人有病。还可以理解为在恶(不洁的)中长出的花(纯洁的),具有中国的“出淤泥而不染”的传统象征(Accepted Symbols),并带有“因物喻志”的意义。但波德莱尔作为现代主义的象征派诗人,推崇独创的“私人象征”(Private Symbols),以新的角度从具体(象征物)到抽象(意念)进而有了哲学的深度。这意味着“恶”是先在的、固有的,而花可以在其污泥浊水中吸取营养和水分,然后奇特的开放,转“恶”为“美”。
所以在最后一次的副歌之前,有一段美声的咏叹。是整首歌的高潮,是歌曲主题的深化,恶之花具有的邪恶之美是难以抵抗的。不如纵情一次,在恶之花妖冶的芬芳中沉沉睡去。
作为无穷无尽的事物能不绝如缕,
如龙涎香和麝香,如安息香和乳香,
对精神和感官的激动都一一颂扬。顷辩
——波德莱尔《恶之华》
在全曲的开头,节奏如同疾风骤雨般的弦乐席卷而来。仿佛看到眼前是中古世纪的镜头,然后莎拉迷离且略带妖娆的高音从尽头传来,伴随打击乐,打开你蠢蠢欲动的心灵。
我一直在想你?
我喜欢这样做?
我想我已失去你,
但还未错过你。
真爱已逝,我们狂奔。
恶魔的花朵,不会令你这样。
你手握空门之匙,
我是否有过自由?
在第一部分,像是故事一般的铺陈,关于爱和背叛。所以在配乐上还未加入充满摇滚感觉的爵士鼓,只是在温和迷离的弦乐中参杂幽微的管乐声,有笛子和黑管。营造一种诡异的倾诉感。仿佛女主人公在饱受内心欲望和情爱的折磨,反思自己的过去和情感的付出。整个这一部分的演唱,莎拉用了比较多的气声来迎合歌词的意境,带领我们走向更黑暗的角落。
握不住的恶之华,
魔鬼的花朵!
我灵魂的黑梦魇,
罪恶的核锋爱恋!
我努力的去抗争,
魔鬼的花朵!
植根内心的恶之华,
是罪恶的爱恋!
在副歌部分,迅速有节奏强烈的爵士鼓点和气势庞大的伴唱人声席卷而来。是发自内心的呼喊,是灵魂的控诉!盛开在午夜阴影中的恶之花,操纵人的欲望,纵情声色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之中。由此可以联想到波德莱尔在原著中所使用的七种罪恶的象征物:“豺、豹、母狗、猴子、蝎子、秃鹫、蛇”,分别代表:骄傲、嫉妒、恼怒、懒惰、贪财、贪食和贪色。也许这朵恶之花盛开的沃土就是人的内心——植根内心的恶之花!
我用尽一生去等待,
在这苦痛的芬芳中。
欲求更多却已遗忘,
爱情的永久叠句。
我们生活,
我们祈祷,
魔鬼的花朵令我迷失。
曾经的一切将重现,
我可否获得自由?
又是平和的演唱,和第一部分所不同的是在背景声中我们可以分辨出带有错乱感的小提琴声,也许象征了内心的彷徨与矛盾。一旦意识到自己陷得有多深,才恰恰是自我觉醒的开始。人生难道只能这样在欲望的旋涡中循环下去吗?迷失了的自我是否可以挣脱这来自罪恶爱恋的枷锁?在波德莱尔象征性的原作中,他最终要抒发的是在一切不洁与欲望中的难得的纯净的人性之光。
副歌
恶魔的花朵!
罪恶的爱恋!
恶魔的花朵!
罪恶的爱恋!
副歌
法语中的“恶”字,可作“病”和“痛苦”解,“华”与“花”可以理解为“通假字”或“一词多义”。《恶之华》也可以译为《病态中的花朵》,它们借以生存的环境有病,换言之,社会有病,人有病。还可以理解为在恶(不洁的)中长出的花(纯洁的),具有中国的“出淤泥而不染”的传统象征(Accepted Symbols),并带有“因物喻志”的意义。但波德莱尔作为现代主义的象征派诗人,推崇独创的“私人象征”(Private Symbols),以新的角度从具体(象征物)到抽象(意念)进而有了哲学的深度。这意味着“恶”是先在的、固有的,而花可以在其污泥浊水中吸取营养和水分,然后奇特的开放,转“恶”为“美”。
所以在最后一次的副歌之前,有一段美声的咏叹。是整首歌的高潮,是歌曲主题的深化,恶之花具有的邪恶之美是难以抵抗的。不如纵情一次,在恶之花妖冶的芬芳中沉沉睡去。
作为无穷无尽的事物能不绝如缕,
如龙涎香和麝香,如安息香和乳香,
对精神和感官的激动都一一颂扬。顷辩
——波德莱尔《恶之华》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9494555.html?an=0&si=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