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
展开全部
此句出处历来有多种说法
佛学 《华严经》:“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佛典》:“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梵网经》卷上谓:卢舍那佛坐千叶大莲花中,化出千尊释迦佛,各居千叶世界中,其中每一叶世界的释迦佛,又化出百亿释迦佛,坐菩提树。 《地藏菩萨本愿经》:佛告文殊师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一物一数、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内、一尘一劫。一劫之内、所积尘数、尽充为劫。 唐蜗寄题庐山东林寺三笑庭联: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金刚经正解卷下》:“恒河沙等之恒河沙。一沙一世界国土中。所有众生。各具一心。则其心有若干种。如来以清净五眼。皆尽见而知之”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要解上》:“诸佛世界者。百千万亿僧只等数之河。一一河中一沙一世界者。显世界之多矣。” 《黄龙死心新禅师语录》:
送禅人持钵
融融春景绝纤埃。五叶腾芳七叶开。子内子生枝上菓。一花一叶一如来。 《佛海瞎堂禅师广录》:“一花一叶一如来。一佛一刹一报土。”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三十七》: 怀大都千佛寺 忆昔千花七宝台。一花一叶一如来。不知近日花闲佛。可似当年震法雷。
编辑本段文学
天真的预言
——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无限掌中置,刹那成永恒。
徐志摩
——徐志摩 译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 Martin Heidegger 1889年---1976年)说:"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席慕容《夏夜的传说》概括为:一沙一界 一尘一劫 统一 ——智利的诗人聂鲁达 一粒沙里藏着一个世界, 一滴水里拥有一片海洋, 所有的树叶并没有不同 整个大地是一朵花。 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看,就是一个大世界。 ——鲁迅
编辑本段理解
科学
此句可以从多角度来理解 一、科学式解答: 佛教认为一粒沙可见三千大世界,现在科学叫做宇宙全息论;佛教认为人可以修出百千万化身,科技现在可以有初级的所谓“克隆人”;最有趣的是科学对物的最基本组成物质的认识,曾经认为它是原子,后来又认为是粒子,再后来又认为是质子等等,事实上等于是说现在最前端的认识也是不彻底的,而佛教早在两千多年前,乃至更早的无量光年前就认为“万物无自性、无本质”!一个字——空,说明了一切的根本。佛教和科学殊路而同向,揭示事物的本相! 二、 每个人都是一朵花,每朵花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都是一片叶,每片叶都有自己的绿意。在花将凋零时,在叶将枯萎时。我们都应该在最后一刻将一切归还给大地。 三、 世界的一切原本由细节构成。如果一切归于有序,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沙砾的细节 四、 一花而见春,一叶而知秋,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寻常细微之物,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珍藏于有限之中。懂得见微知著的人才能真正打开这个世界的门。 五、 细节决定成败。蝴蝶振翅吸引起龙卷风暴,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六、 在浩瀚宇宙中,我们宛若恒沙微尘,虽然渺小,却也自成一世界。 七、 生命永恒存在亘古不老的原始见证。无限的人类历史可以由有限的人类个体来串织;无极的时空宇宙可以用有限的沉浮人生来度量,永恒的笔端能够记录人类文明的变迁。 八、 表现对人类个人生命充分的自信与自由,从一个卑微的个体生命中我们有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整个物种的生命力。 九、 表达有限与无限的转换,短暂与永恒的共同死亡。 十、 一朵野花虽然渺小,但是对于蜂蝶来说却是一个天堂。 十一、 一件很小的东西里也可能隐藏着很大的道理,一件很平凡的事情里也可能隐藏着大智慧。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点滴,只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都会发现其所蕴含的独特的美。珍惜点滴,把握细节,生命便能如同莲花一样清莹脱俗。 十二、 《华严经》认为这个世界无所谓缺陷,即使是缺陷,也是美的;这个世界是至真、至善、至美;是一真法界,万法自如,处处成佛,时时成道。这也就是所谓的华严境界。 十三、 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谁人能有这样的境界?!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宇宙间的奥秘
这是禅宗的境界. 佛学说的是:“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这么一说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佛学上的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讲的:佛在灵山,众人问法。佛不说话,只拿起一朵花,示之。众弟子不解,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只有他悟出道来了。宇宙间的奥秘,不过在一朵寻常的花中。 "道",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寻常事物中。庄子还说,道在屎溺。大小便中都可以有道,还有哪里不可以有道呢?无处不有道。世界在哪里,就在那一枝一叶上。
佛学 《华严经》:“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佛典》:“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梵网经》卷上谓:卢舍那佛坐千叶大莲花中,化出千尊释迦佛,各居千叶世界中,其中每一叶世界的释迦佛,又化出百亿释迦佛,坐菩提树。 《地藏菩萨本愿经》:佛告文殊师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一物一数、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内、一尘一劫。一劫之内、所积尘数、尽充为劫。 唐蜗寄题庐山东林寺三笑庭联: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金刚经正解卷下》:“恒河沙等之恒河沙。一沙一世界国土中。所有众生。各具一心。则其心有若干种。如来以清净五眼。皆尽见而知之”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要解上》:“诸佛世界者。百千万亿僧只等数之河。一一河中一沙一世界者。显世界之多矣。” 《黄龙死心新禅师语录》:
送禅人持钵
融融春景绝纤埃。五叶腾芳七叶开。子内子生枝上菓。一花一叶一如来。 《佛海瞎堂禅师广录》:“一花一叶一如来。一佛一刹一报土。”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三十七》: 怀大都千佛寺 忆昔千花七宝台。一花一叶一如来。不知近日花闲佛。可似当年震法雷。
编辑本段文学
天真的预言
——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无限掌中置,刹那成永恒。
徐志摩
——徐志摩 译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 Martin Heidegger 1889年---1976年)说:"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席慕容《夏夜的传说》概括为:一沙一界 一尘一劫 统一 ——智利的诗人聂鲁达 一粒沙里藏着一个世界, 一滴水里拥有一片海洋, 所有的树叶并没有不同 整个大地是一朵花。 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看,就是一个大世界。 ——鲁迅
编辑本段理解
科学
此句可以从多角度来理解 一、科学式解答: 佛教认为一粒沙可见三千大世界,现在科学叫做宇宙全息论;佛教认为人可以修出百千万化身,科技现在可以有初级的所谓“克隆人”;最有趣的是科学对物的最基本组成物质的认识,曾经认为它是原子,后来又认为是粒子,再后来又认为是质子等等,事实上等于是说现在最前端的认识也是不彻底的,而佛教早在两千多年前,乃至更早的无量光年前就认为“万物无自性、无本质”!一个字——空,说明了一切的根本。佛教和科学殊路而同向,揭示事物的本相! 二、 每个人都是一朵花,每朵花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都是一片叶,每片叶都有自己的绿意。在花将凋零时,在叶将枯萎时。我们都应该在最后一刻将一切归还给大地。 三、 世界的一切原本由细节构成。如果一切归于有序,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沙砾的细节 四、 一花而见春,一叶而知秋,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寻常细微之物,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珍藏于有限之中。懂得见微知著的人才能真正打开这个世界的门。 五、 细节决定成败。蝴蝶振翅吸引起龙卷风暴,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六、 在浩瀚宇宙中,我们宛若恒沙微尘,虽然渺小,却也自成一世界。 七、 生命永恒存在亘古不老的原始见证。无限的人类历史可以由有限的人类个体来串织;无极的时空宇宙可以用有限的沉浮人生来度量,永恒的笔端能够记录人类文明的变迁。 八、 表现对人类个人生命充分的自信与自由,从一个卑微的个体生命中我们有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整个物种的生命力。 九、 表达有限与无限的转换,短暂与永恒的共同死亡。 十、 一朵野花虽然渺小,但是对于蜂蝶来说却是一个天堂。 十一、 一件很小的东西里也可能隐藏着很大的道理,一件很平凡的事情里也可能隐藏着大智慧。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点滴,只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都会发现其所蕴含的独特的美。珍惜点滴,把握细节,生命便能如同莲花一样清莹脱俗。 十二、 《华严经》认为这个世界无所谓缺陷,即使是缺陷,也是美的;这个世界是至真、至善、至美;是一真法界,万法自如,处处成佛,时时成道。这也就是所谓的华严境界。 十三、 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谁人能有这样的境界?!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宇宙间的奥秘
这是禅宗的境界. 佛学说的是:“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这么一说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佛学上的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讲的:佛在灵山,众人问法。佛不说话,只拿起一朵花,示之。众弟子不解,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只有他悟出道来了。宇宙间的奥秘,不过在一朵寻常的花中。 "道",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寻常事物中。庄子还说,道在屎溺。大小便中都可以有道,还有哪里不可以有道呢?无处不有道。世界在哪里,就在那一枝一叶上。
展开全部
一叶一菩提 从一朵花里就可以看出整个世界,用一片叶子就能代表整棵菩提。佛学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那许多高深的哲理是我们这些正在成长的年轻的思想所无法参悟的。同样,对于这句时常萦绕在耳边的“名言”,我仅仅只能做一些字面上肤浅的猜想。
同时,不仅是在传统的佛学中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思想,早在18世纪,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也曾在一首名为《天真的暗示》的诗中这样写到:“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我想,不论是佛学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还是文学的“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它们要表述的意思应该都是大致相同的吧!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是生命永恒存在亘古不老的原始哲学。
对于我们整个人类来说,生命应该是没有止境的,物质也是永恒发展的。但是,在天体的转动和岁月的轮回中,我们却分明地看到每一个个人所拥有的单个生命在时空轮回中的单薄无力,我们这些单个的个体在宇宙中渺小得恐怕不及沧海一粟。然而,活着的人们是不甘落没的,即便是痛苦,他们也希翼着。于是,一个人的希翼传给另一个人就是两个人的希翼,两个人的希翼延续下去,就是一个民族的希翼,一个民族的希翼传给另一个民族就是两个民族的希翼,两个民族的希翼再延续下去,那就是整个人类、整个宇宙的希翼。做为个体的、自我的个人来说,希翼是卑微的,但是若干个、千万个卑微的希翼凝结在一起,就是一个物种巨大的生命力。人类的个体在一代代的更新着,人类的历史在一天天的漫延着。多少朝代在我们的身边升起又降落?多少文明早我们的眼前生长又衰退?然而,生命这一物种却穿越过时间和空间的阻隔,顽强的延续着。
“把无限放在掌心/让永恒收藏刹那”是生命永恒存在亘古不老的原始见证。无限的人类历史可以由有限的人类个体来串织;无极的时空宇宙可以用有限的沉浮人生来度量。永恒的笔端能够记录人类文明的变迁;
历史的书卷可以承载岁月沧桑的巨变。当历史的车轮碾过人类的发展足迹,会有无数的文明在道路两旁绽开;当宇宙的尘埃在这些文明上落定,又一个美丽的春天即将烽成。如果这样,那有限与无限的概念是否可以交换,或许就根本无所谓有限无限的概念了。那么,有限的将是岁月时空不已的轮回,无限的却是人类灵魂深处那有力的羁绊。当有限与无限已无所谓界线,那人类便无所谓永恒与收藏了,更无所谓个体的生与死,这才是真正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境界。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一个天堂”是人类个人生命充分的自信与自由,凝结起来就是一个广袤且博大的物种之起源的理由了。从一个卑微的个体生命中我们有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整个物种的生命力,这却正是“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把一刹那收藏”。
这样的一首诗,看到这里,应该觉得它就是对人类生命中自信与自由的讴歌,可它的题目却偏偏叫做“天真的预示”,作者何谓之以“天真”二字呢?这样以来,意义岂不是大相径庭了?是作者对生命含蓄的嘲讽,还是对仕途无奈的自慰?我恐怕是无从猜测了,因为我对布莱克的了解仅仅是停留在字面水平的阶段。我只知道布莱克非常讨厌大哲学家培根,有些恨之入骨的意味,并认为大诗人华滋华斯“不是诗人,而是一个同所有真正的诗歌和灵感为敌的邪教哲学家。”他们两边,一边是浪漫主义者,一边是现实主义者,思想上的分歧可见一斑。并且从布来克的另外一首诗《沙子》中也能得到一些眉目:“嘲笑吧/嘲笑吧/伏尔泰卢梭/嘲笑吧/嘲笑吧/但一切徒劳/你们把沙子对风扔去/风又把沙子吹回”。但是,如果要真正的更深刻的了解布莱克原本的思想,还需要更深的历史与文学的双重积淀。
同时,不仅是在传统的佛学中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思想,早在18世纪,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也曾在一首名为《天真的暗示》的诗中这样写到:“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我想,不论是佛学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还是文学的“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它们要表述的意思应该都是大致相同的吧!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是生命永恒存在亘古不老的原始哲学。
对于我们整个人类来说,生命应该是没有止境的,物质也是永恒发展的。但是,在天体的转动和岁月的轮回中,我们却分明地看到每一个个人所拥有的单个生命在时空轮回中的单薄无力,我们这些单个的个体在宇宙中渺小得恐怕不及沧海一粟。然而,活着的人们是不甘落没的,即便是痛苦,他们也希翼着。于是,一个人的希翼传给另一个人就是两个人的希翼,两个人的希翼延续下去,就是一个民族的希翼,一个民族的希翼传给另一个民族就是两个民族的希翼,两个民族的希翼再延续下去,那就是整个人类、整个宇宙的希翼。做为个体的、自我的个人来说,希翼是卑微的,但是若干个、千万个卑微的希翼凝结在一起,就是一个物种巨大的生命力。人类的个体在一代代的更新着,人类的历史在一天天的漫延着。多少朝代在我们的身边升起又降落?多少文明早我们的眼前生长又衰退?然而,生命这一物种却穿越过时间和空间的阻隔,顽强的延续着。
“把无限放在掌心/让永恒收藏刹那”是生命永恒存在亘古不老的原始见证。无限的人类历史可以由有限的人类个体来串织;无极的时空宇宙可以用有限的沉浮人生来度量。永恒的笔端能够记录人类文明的变迁;
历史的书卷可以承载岁月沧桑的巨变。当历史的车轮碾过人类的发展足迹,会有无数的文明在道路两旁绽开;当宇宙的尘埃在这些文明上落定,又一个美丽的春天即将烽成。如果这样,那有限与无限的概念是否可以交换,或许就根本无所谓有限无限的概念了。那么,有限的将是岁月时空不已的轮回,无限的却是人类灵魂深处那有力的羁绊。当有限与无限已无所谓界线,那人类便无所谓永恒与收藏了,更无所谓个体的生与死,这才是真正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境界。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一个天堂”是人类个人生命充分的自信与自由,凝结起来就是一个广袤且博大的物种之起源的理由了。从一个卑微的个体生命中我们有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整个物种的生命力,这却正是“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把一刹那收藏”。
这样的一首诗,看到这里,应该觉得它就是对人类生命中自信与自由的讴歌,可它的题目却偏偏叫做“天真的预示”,作者何谓之以“天真”二字呢?这样以来,意义岂不是大相径庭了?是作者对生命含蓄的嘲讽,还是对仕途无奈的自慰?我恐怕是无从猜测了,因为我对布莱克的了解仅仅是停留在字面水平的阶段。我只知道布莱克非常讨厌大哲学家培根,有些恨之入骨的意味,并认为大诗人华滋华斯“不是诗人,而是一个同所有真正的诗歌和灵感为敌的邪教哲学家。”他们两边,一边是浪漫主义者,一边是现实主义者,思想上的分歧可见一斑。并且从布来克的另外一首诗《沙子》中也能得到一些眉目:“嘲笑吧/嘲笑吧/伏尔泰卢梭/嘲笑吧/嘲笑吧/但一切徒劳/你们把沙子对风扔去/风又把沙子吹回”。但是,如果要真正的更深刻的了解布莱克原本的思想,还需要更深的历史与文学的双重积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