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知识和故事?
9个回答
展开全部
传说
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饮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
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信:
“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纯朴民风的影响,李白的这首诗非常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
《赠汪伦》这首诗,使普通村民汪伦的名字流传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为游览的胜地。为了纪念李白,村民们在潭的东南岸建起“踏歌岸阁”,至今还吸引着众多游人。
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饮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
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信:
“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纯朴民风的影响,李白的这首诗非常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
《赠汪伦》这首诗,使普通村民汪伦的名字流传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为游览的胜地。为了纪念李白,村民们在潭的东南岸建起“踏歌岸阁”,至今还吸引着众多游人。
展开全部
王安石是抚州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县)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当宰相后,决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坚决反对,没几年就被罢了官。他在京城闭居无聊,决意回南京去看看妻儿。
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扬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令江苏省南京市),路过于京口(令江苏省镇江市)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时,船靠码头,不再走了。他站在船头上,极目西望,但见青山隐隐,江水滔滔,春风绿野,皓月当空,触景生情,更加怀念起金陵钟山(又名紫金山)的亲人来了。他走进船舶,拿出纸笔,略一思索,就写了一首题名《泊船瓜洲》的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为了突出他反复推敲来之不易的那个“绿”字,王安石特地把“绿”写得稍大一些,显得十分醒目。
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全诗都活了。这个“绿”字就成了后人所说的“诗眼”。后来许多谈炼字的文章,都以他为例。
一年初春时节,诗人王安石从扬州到了瓜州渡口,归心似箭,想早日返回金陵钟山的寓所——他因变法失败而被罢相之后,一直住在这里。他打算先坐船横渡长江,到对岸的京口(今江苏省镇江)上岸,然后连夜赶路回钟山。
渐进黄昏,船就要靠近南岸,马上可以上岸赶路了,诗人不禁往西边眺望着,只见峰峦重叠,绵延不断,伸展到远方,最后被云雾所遮裹,看不到夕阳外的钟山。但它并不遥远,要知道,从京口到金陵,中间不过隔了几座山峰而已!船一靠岸,王安石第一个跳上岸,忽然一阵春风吹来,夹带着一阵使人心醉的花香。啊!诗人的脚步正好赶上了春天的脚步,双脚踏上了江南绿色的地毯。回望江北岸,只有那苍苍的暮霭和滚滚的烟波……这时,一轮明月从东方升起,它将伴随着诗人连夜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王安石一时兴起,随口吟出一首绝句: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他一路上反复吟诵着,思考着,总觉得第三句中的“到”字太平庸,也不够贴切。后来改为“过”字,读了几遍,又嫌不好;又改为“入”字——“春风又入江南岸”,咦,这象什么话?不好!他自言自语着,然后又改为“满”字——“春风又满江南岸”,唉,越改越不像话了,诗人又抛弃了“满”字,跑了十多里路,想了又想,改了又改,却总是找不到一个妥贴的字眼。最后,他忽然想到在船上望见的绿色的山、绿色的水、绿色的田野和草木……绿,不正是江南春天的象征吗? 何不用一个“绿”字呢?于是诗人大声吟诵道:
“春风又绿江南岸”——好一个“绿”字!
王安石到此才确定用“绿”字来取代“到”、“过”、“入”、“满”等字眼。第二天,诗人回到钟山的寓所,就立即把这首诗抄录在自己的稿本上。
诗人想用一个动词来表现江南春天的景象,但他最终选择了一个形容词,将形容词作动词用,这就是“形容词动用”。“绿”不仅表明“绿色”,还有“吹绿了”的意思 ,将春风拟人化,更增添了动态美。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当宰相后,决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坚决反对,没几年就被罢了官。他在京城闭居无聊,决意回南京去看看妻儿。
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扬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令江苏省南京市),路过于京口(令江苏省镇江市)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时,船靠码头,不再走了。他站在船头上,极目西望,但见青山隐隐,江水滔滔,春风绿野,皓月当空,触景生情,更加怀念起金陵钟山(又名紫金山)的亲人来了。他走进船舶,拿出纸笔,略一思索,就写了一首题名《泊船瓜洲》的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为了突出他反复推敲来之不易的那个“绿”字,王安石特地把“绿”写得稍大一些,显得十分醒目。
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全诗都活了。这个“绿”字就成了后人所说的“诗眼”。后来许多谈炼字的文章,都以他为例。
一年初春时节,诗人王安石从扬州到了瓜州渡口,归心似箭,想早日返回金陵钟山的寓所——他因变法失败而被罢相之后,一直住在这里。他打算先坐船横渡长江,到对岸的京口(今江苏省镇江)上岸,然后连夜赶路回钟山。
渐进黄昏,船就要靠近南岸,马上可以上岸赶路了,诗人不禁往西边眺望着,只见峰峦重叠,绵延不断,伸展到远方,最后被云雾所遮裹,看不到夕阳外的钟山。但它并不遥远,要知道,从京口到金陵,中间不过隔了几座山峰而已!船一靠岸,王安石第一个跳上岸,忽然一阵春风吹来,夹带着一阵使人心醉的花香。啊!诗人的脚步正好赶上了春天的脚步,双脚踏上了江南绿色的地毯。回望江北岸,只有那苍苍的暮霭和滚滚的烟波……这时,一轮明月从东方升起,它将伴随着诗人连夜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王安石一时兴起,随口吟出一首绝句: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他一路上反复吟诵着,思考着,总觉得第三句中的“到”字太平庸,也不够贴切。后来改为“过”字,读了几遍,又嫌不好;又改为“入”字——“春风又入江南岸”,咦,这象什么话?不好!他自言自语着,然后又改为“满”字——“春风又满江南岸”,唉,越改越不像话了,诗人又抛弃了“满”字,跑了十多里路,想了又想,改了又改,却总是找不到一个妥贴的字眼。最后,他忽然想到在船上望见的绿色的山、绿色的水、绿色的田野和草木……绿,不正是江南春天的象征吗? 何不用一个“绿”字呢?于是诗人大声吟诵道:
“春风又绿江南岸”——好一个“绿”字!
王安石到此才确定用“绿”字来取代“到”、“过”、“入”、“满”等字眼。第二天,诗人回到钟山的寓所,就立即把这首诗抄录在自己的稿本上。
诗人想用一个动词来表现江南春天的景象,但他最终选择了一个形容词,将形容词作动词用,这就是“形容词动用”。“绿”不仅表明“绿色”,还有“吹绿了”的意思 ,将春风拟人化,更增添了动态美。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诗歌欣赏是一种艺术审美活动。诗歌欣赏要具备如下的知识:
1.如何品诗。人们常把欣赏诗歌叫“品诗”。所谓“品”,第一是要细心地认真地思考和回味;第二是要凝神定情,在一个安静的环境和比较稳定的情绪下进行欣赏活动;第三是要展开想象、联想的翅膀,从自身的文化知识和经验中寻找与诗歌意念相对应的形象感受;第四是用必要的重复来加深对诗情诗意的把握。
2.读诗入意境。欣赏诗歌还要“读”。诗歌具有节奏,韵律,不读只看,是无法细致深入地领略这种美感的。反复认真地读诗,诗中那种情感的慷慨激昂和音调的铿锵有力、节奏的明快活泼,或者情调的缠绵悱侧、言语的呢呢喃喃、节拍的波浪起伏,就会十分自然地融汇在一起,使你为之所感动。
3.提高欣赏情趣。当然,诗歌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活动一样,也有一个情趣、格调、标准的问题。一方面要努力培养健康的欣赏情趣,确立较高的欣赏标准,另一方面要选择适当的诗歌作为欣赏对象。对于情趣和格调过于低下庸俗的诗歌,应该有分析、剔除,批判的能力。
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成 道
诗人白居易为了要求得更高深的学问,到处向人请教,但仍不能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
有一天地听说有一位得道的禅师,学问非常高深。于是不惜千里跋涉去求见,好不容易见到了禅师,便虚心地问:“师父,请告诉我如何才能得道?”禅师回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不解地说:“这连三岁小孩也知道呀,怎能说是道呢?”禅师回答:“三岁小孩也知道,但80老翁也难奉行啊!”
李白读书的故事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但他小时候读书却不怎么刻苦,甚至有些贪玩,有一天他到一条小河边去玩,看见一个老太婆在磨一根铁棒,就上去好奇地问:“老奶奶,你为什么磨铁棒?”老太太告诉他是在磨针。李白说:“那么粗的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老人说:“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李白深有感悟,从此刻苦读书,成为一代“诗仙”。赞同10| 评论
1.如何品诗。人们常把欣赏诗歌叫“品诗”。所谓“品”,第一是要细心地认真地思考和回味;第二是要凝神定情,在一个安静的环境和比较稳定的情绪下进行欣赏活动;第三是要展开想象、联想的翅膀,从自身的文化知识和经验中寻找与诗歌意念相对应的形象感受;第四是用必要的重复来加深对诗情诗意的把握。
2.读诗入意境。欣赏诗歌还要“读”。诗歌具有节奏,韵律,不读只看,是无法细致深入地领略这种美感的。反复认真地读诗,诗中那种情感的慷慨激昂和音调的铿锵有力、节奏的明快活泼,或者情调的缠绵悱侧、言语的呢呢喃喃、节拍的波浪起伏,就会十分自然地融汇在一起,使你为之所感动。
3.提高欣赏情趣。当然,诗歌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活动一样,也有一个情趣、格调、标准的问题。一方面要努力培养健康的欣赏情趣,确立较高的欣赏标准,另一方面要选择适当的诗歌作为欣赏对象。对于情趣和格调过于低下庸俗的诗歌,应该有分析、剔除,批判的能力。
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成 道
诗人白居易为了要求得更高深的学问,到处向人请教,但仍不能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
有一天地听说有一位得道的禅师,学问非常高深。于是不惜千里跋涉去求见,好不容易见到了禅师,便虚心地问:“师父,请告诉我如何才能得道?”禅师回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不解地说:“这连三岁小孩也知道呀,怎能说是道呢?”禅师回答:“三岁小孩也知道,但80老翁也难奉行啊!”
李白读书的故事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但他小时候读书却不怎么刻苦,甚至有些贪玩,有一天他到一条小河边去玩,看见一个老太婆在磨一根铁棒,就上去好奇地问:“老奶奶,你为什么磨铁棒?”老太太告诉他是在磨针。李白说:“那么粗的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老人说:“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李白深有感悟,从此刻苦读书,成为一代“诗仙”。赞同10| 评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传说
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饮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
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信:
“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纯朴民风的影响,李白的这首诗非常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
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饮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
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信:
“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纯朴民风的影响,李白的这首诗非常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