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如何控制总氮超标
1、科采用生物法
在该过程中,池体数量较多,使生化的结构较为冗杂,特别是厌氧池溶解氧含量难以控制,反硝化的效率受到抑制,一方面反硝化菌富集较慢,且容易滋生杂菌争夺生存环境
另一方面,庞大的池体结构使产生的氮气不能及时排出,增加了占比较大的无效空间,反硝化菌的数量始终维持在一个总数较低的水平,致使脱氮负荷难以提高
传统生化中培养出的反硝化菌脱氮负荷通常小于0.2kgN/m3d,而针对工业废水而言,其较高的盐分及毒性会使大量反硝化菌死亡,从而进一步降低此过程中的脱氮负荷,是脱氮效率再次降低。
2、化学方法
通过氧化使氮化合物直接从有机氮、氨氮直接转化为氮气。发电机用化学法脱氮存在多项缺陷,首先,高级氧化成本较高;其次,多数化学物质使用及反应时仅适合实验室的严格操作条件
使危险性在可控范围之内,而实际废水处理中,水量较大,环境较差,在加上工人的专业性不强,使反应过程中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另外,常常由于不能精准反应而造成效果相对较差。
3、对氨氮,分解吸收,增强反硝化。提高硝化率。
4、迅速修复硝化系统脱氮作用混乱状态。
5、快速分解高浓度氨氮,协助其它微生物菌群。提高系统低温季节对氨氮的去除能力。
扩展资料:
总氮为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与有机氮的总称,是反映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指标。
《杂环类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在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或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发生严重环境污染问题而需要采取特别保护措施的地区,现有企业和新建企业要执行总氮特别排放限值30mg/L。
新修订的《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对总氮排放的要求是,现有企业自2009年1月1日起至2010年6月30日执行50mg/L的限值,自2010年7月1日起执行30mg/L的限值。新建企业自2008年7月1日起就要执行30mg/L的限值,而特殊地区的企业要执行20mg/L的限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总氮量
1、化学法去除总氮,先测试总氮的浓度,如果浓度差值不大,建议直接用氨氮去除剂处理,这样氨氮处理下来了,总氮也会随之降低(PS:氨氮去除剂只适用于去除总氮中的氨氮,而总氮和氨氮的比例会根据水质不一样而有所不同,所以使用的处理效果不一,也根据实际情况判断)
2、 污水厂内的生物脱氮反应是一个两段式反应过程,在每一段进行合理的工艺控制,从而使出水总氮合格达标。这也是总氮的控制难点,在污水厂中实现总氮的控制达标,首先要了解生物脱氮的反应机理,然后有选择的进行工艺管控。
比较常见的就是AO工艺,还有增加了除磷的AAO工艺,也有SBR工艺及其变种,还有各类氧化沟工艺,利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替实现的总氮处理。
扩展资料:
控制总氮的排放的原因
水中氮元素的过量排放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使藻类大量繁殖,出现水华赤潮,当水中总氮含量大于0.3mg/L时,即达到富营养化的标准;另外,硝酸盐本身对人无害,但在体内会被还原为亚硝酸盐。
一方面,亚硝酸盐会与血红蛋白反应生成高铁血红蛋白,影响氧的传输能力,特别对于婴儿,易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症(蓝婴病);另一方面,亚硝酸盐过高,会与蛋白生成亚硝胺,属于强致癌物质,对健康危害极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总氮
2、传统氧化沟的脱氮,主要是利用沟内溶解氧分布的不均匀性,通过合理的设计,使沟中产生交替循环的好氧区和缺氧区,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其最大的优点是在不外加碳源的情况下在同一沟中实现有机物和总氮的去除,因此是非常经济的。但在同一沟中好氧区与缺氧区各自的体积和溶解氧浓度很难准确地加以控制,因此对除氮的效果是有限的。
3、总氮的定义是水中各种形态无机和有机氮的总量。包括NO3、NO2和NH4等无机氮和蛋白质、氨基酸和有机胺等有机氮,以每升水含氮毫克数计算。常被用来表示水体受营养物质污染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