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55个回答
2012-09-29
展开全部
古代民族在中秋节前后举行祭祀月神,文字记载已有二千多年。到唐代记载更多,后来加上吃月饼杀鞑子的传说,中秋节成为有民族意识的节日。明清以来成为一年中三大节日之一。
有关中秋节来源的故事有以下几则:
(一)嫦娥奔月
据说远在四千多年前,有穷国的国王后羿,勇武善射,但生性暴戾,不体恤民间疾苦,弄得民不聊生。后羿想长生不老,从昆仑山找来长生之药,准备择日吞药,此事为嫦娥得知,为体恤子民,免于后羿长期残暴统治,乃先将此药吃下,突然身轻如燕,飘飘然向月宫腾空飞去,后羿发现,以箭射嫦娥,嫦娥进入广寒宫,成了月神,称为“明月之神”或“太阴娘娘”。
(二)推翻元朝
相传,元末,中原人民不甘受其元的残暴统治,爱国之士纷纷奋起抗元,朱洪武的军师刘伯温要属下扮道士到各县卖符,并称:今年天将降灾,要避灾者可于八月十五日悬挂日月旗,旗将藏于大月饼中。到了这天,各地民众都切大月饼,将其中所藏的旗挂起来,起义声势大振,元人大为吃惊,朱洪武就一击成功,结束了元朝的统治。后来,这种日月旗就是“明”旗。另外类似的传说是月饼内藏一条纸,内写“八月十五夜杀鞑子”,大家切月饼时看到这一张纸,就纷纷奋起把鞑子杀了,元朝就被推翻了。
中秋节的习俗有以下几种:
(一)赏月:
中秋节的月亮是特别的皎洁与圆满,具有象征团圆的意义。古代就有许多人想看月亮里的玉兔和吴刚伐木,现代人是欣赏月夜的自然美景。
(二)吃月饼:
吃月饼的习俗有文字记载是始于明代,传说把节庆的食品神奇化,并赋予爱国的意义。
中秋应景的是“月饼”,与端午节吃粽子一样。月饼是庆团圆或是纪念反抗异族的统治。
(三)团圆:
大家吃月饼、赏月、酬谢土地公等习俗,都在祈求人生圆满光辉,家庭团圆幸福,社区平安,表现出月圆人亦圆的理想。
前人有关月亮的诗词:
1.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月下独酌唐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即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时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有关中秋节来源的故事有以下几则:
(一)嫦娥奔月
据说远在四千多年前,有穷国的国王后羿,勇武善射,但生性暴戾,不体恤民间疾苦,弄得民不聊生。后羿想长生不老,从昆仑山找来长生之药,准备择日吞药,此事为嫦娥得知,为体恤子民,免于后羿长期残暴统治,乃先将此药吃下,突然身轻如燕,飘飘然向月宫腾空飞去,后羿发现,以箭射嫦娥,嫦娥进入广寒宫,成了月神,称为“明月之神”或“太阴娘娘”。
(二)推翻元朝
相传,元末,中原人民不甘受其元的残暴统治,爱国之士纷纷奋起抗元,朱洪武的军师刘伯温要属下扮道士到各县卖符,并称:今年天将降灾,要避灾者可于八月十五日悬挂日月旗,旗将藏于大月饼中。到了这天,各地民众都切大月饼,将其中所藏的旗挂起来,起义声势大振,元人大为吃惊,朱洪武就一击成功,结束了元朝的统治。后来,这种日月旗就是“明”旗。另外类似的传说是月饼内藏一条纸,内写“八月十五夜杀鞑子”,大家切月饼时看到这一张纸,就纷纷奋起把鞑子杀了,元朝就被推翻了。
中秋节的习俗有以下几种:
(一)赏月:
中秋节的月亮是特别的皎洁与圆满,具有象征团圆的意义。古代就有许多人想看月亮里的玉兔和吴刚伐木,现代人是欣赏月夜的自然美景。
(二)吃月饼:
吃月饼的习俗有文字记载是始于明代,传说把节庆的食品神奇化,并赋予爱国的意义。
中秋应景的是“月饼”,与端午节吃粽子一样。月饼是庆团圆或是纪念反抗异族的统治。
(三)团圆:
大家吃月饼、赏月、酬谢土地公等习俗,都在祈求人生圆满光辉,家庭团圆幸福,社区平安,表现出月圆人亦圆的理想。
前人有关月亮的诗词:
1.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月下独酌唐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即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时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民间尚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2)总之,根据史籍的记载,古代的帝王,多有祭月活动,日期定于农历8月15日。因为此时正是三秋之半,故名为“中秋节”。
二、中秋节的习俗
1)中秋节到了,各地都有自己的习俗。但中秋节的习俗共同之处不外乎:祭月、赏月、观花灯、吃月饼。
2)除此之外,各地还有:民间拜月、月光马儿、兔儿爷、中秋宴俗、舞火龙、燃宝塔灯、偷菜求郎、窃瓜祈子、中秋博饼、祭月烧香斗、乞月照月爬月、走月亮走三桥等等。
3)中秋节习俗代代流传。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中秋节文化的多样性。我们都有责任继承和发扬这种优秀传统,让亲情永恒,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三、中秋节的传说
一说是嫦娥奔月。有了嫦娥就不能不提到她的夫君后羿,以及后羿射日。有点死脑筋的后羿,太阳都能射下来,老婆却没能看住,被不屑之恶徒给逼到了月亮上,从此过上了两地分居、永无相聚的非人道日子。 于是,月饼便成了寂寞嫦娥与夫君后羿彼此思念,梦想团圆,寄情喻意的物品,当然还少不了白兔和桂花树,民间也就有了中秋节的时候做月饼,吃月饼来怀念他们的习惯。

二说是吴刚折桂。倒霉的吴刚,运气不济,犯了错误被罚做无用功,每日里砍树不止,却愈砍愈结实,这里砍断,那里便已经又愈合了。他那里知道所谓的五百丈高的桂花树原本就是用来惩罚他的,怎么可能被他轻易砍断。小人物和大人物斗,总是斗不过的,天界里也是一样的。
三说据说是流传最广最具可靠性的。唐太宗李世民为讨伐北方的突厥,大举进攻数次,终于于八月十五日那天得胜回朝,苦战数年的将士们也终得和家人、故土团聚。举国欢庆之机,有个和唐朝通商的吐蕃商人,进贡上一种带陷的面饼。其装饰华丽,滋味甜美,太宗吃后大喜,指着悬挂天空的明月传旨道:“应将胡饼邀蟾蜍(即月亮)。”于是,就有了以后的吃月饼、庆中秋的喜庆节日。
四说吃月饼的来历就有点史书的味道了。说的是元朝时期,蒙古人统治汉人,暴虐残忍,民不聊生。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于是就有了红巾军,就有了要饭娃出身的丐帮首领朱元璋,就有了朱领导下的农民起义。胜利的那天正好是八月十五,被用来送信的工具就是那带陷的小圆饼。而起义的指令就藏在了陷里。从此,就有了一个来自朝廷的纪念胜利的日子,和一个被赋予了特别纪念意义的吃食----中秋节和中秋月饼。
展开剩余68% 
2)总之,根据史籍的记载,古代的帝王,多有祭月活动,日期定于农历8月15日。因为此时正是三秋之半,故名为“中秋节”。
二、中秋节的习俗
1)中秋节到了,各地都有自己的习俗。但中秋节的习俗共同之处不外乎:祭月、赏月、观花灯、吃月饼。
2)除此之外,各地还有:民间拜月、月光马儿、兔儿爷、中秋宴俗、舞火龙、燃宝塔灯、偷菜求郎、窃瓜祈子、中秋博饼、祭月烧香斗、乞月照月爬月、走月亮走三桥等等。
3)中秋节习俗代代流传。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中秋节文化的多样性。我们都有责任继承和发扬这种优秀传统,让亲情永恒,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三、中秋节的传说
一说是嫦娥奔月。有了嫦娥就不能不提到她的夫君后羿,以及后羿射日。有点死脑筋的后羿,太阳都能射下来,老婆却没能看住,被不屑之恶徒给逼到了月亮上,从此过上了两地分居、永无相聚的非人道日子。 于是,月饼便成了寂寞嫦娥与夫君后羿彼此思念,梦想团圆,寄情喻意的物品,当然还少不了白兔和桂花树,民间也就有了中秋节的时候做月饼,吃月饼来怀念他们的习惯。

二说是吴刚折桂。倒霉的吴刚,运气不济,犯了错误被罚做无用功,每日里砍树不止,却愈砍愈结实,这里砍断,那里便已经又愈合了。他那里知道所谓的五百丈高的桂花树原本就是用来惩罚他的,怎么可能被他轻易砍断。小人物和大人物斗,总是斗不过的,天界里也是一样的。
三说据说是流传最广最具可靠性的。唐太宗李世民为讨伐北方的突厥,大举进攻数次,终于于八月十五日那天得胜回朝,苦战数年的将士们也终得和家人、故土团聚。举国欢庆之机,有个和唐朝通商的吐蕃商人,进贡上一种带陷的面饼。其装饰华丽,滋味甜美,太宗吃后大喜,指着悬挂天空的明月传旨道:“应将胡饼邀蟾蜍(即月亮)。”于是,就有了以后的吃月饼、庆中秋的喜庆节日。
四说吃月饼的来历就有点史书的味道了。说的是元朝时期,蒙古人统治汉人,暴虐残忍,民不聊生。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于是就有了红巾军,就有了要饭娃出身的丐帮首领朱元璋,就有了朱领导下的农民起义。胜利的那天正好是八月十五,被用来送信的工具就是那带陷的小圆饼。而起义的指令就藏在了陷里。从此,就有了一个来自朝廷的纪念胜利的日子,和一个被赋予了特别纪念意义的吃食----中秋节和中秋月饼。
展开剩余68%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中秋节的来历:
根据史籍的记载,古代的帝王,多有祭月活动,日期定于农历8月15日。因为此时正是三秋之半,故名为“中秋节”。
中秋节的习俗:
各地都有自己的习俗。但中秋节的习俗共同之处不外乎:祭月、赏月、观花灯、吃月饼。除此之外,各地还有:民间拜月、月光马儿、兔儿爷、中秋宴俗、舞火龙、燃宝塔灯、偷菜求郎、窃瓜祈子、中秋博饼、祭月烧香斗、乞月照月爬月、走月亮走三桥等等。
根据史籍的记载,古代的帝王,多有祭月活动,日期定于农历8月15日。因为此时正是三秋之半,故名为“中秋节”。
中秋节的习俗:
各地都有自己的习俗。但中秋节的习俗共同之处不外乎:祭月、赏月、观花灯、吃月饼。除此之外,各地还有:民间拜月、月光马儿、兔儿爷、中秋宴俗、舞火龙、燃宝塔灯、偷菜求郎、窃瓜祈子、中秋博饼、祭月烧香斗、乞月照月爬月、走月亮走三桥等等。
参考资料: 汉辞网 http://www.hydcd.com/baike/zhongqiujiedelaili.htm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来历: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
习俗: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习俗: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 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 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 称谓“仲秋”, 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 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 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 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 游子,更 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故乡”,杜 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 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 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 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 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 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 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 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 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 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 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 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 后,全家人围桌 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 盛 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 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 月,中 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 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 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 近了。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 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 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 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 游子,更 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故乡”,杜 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 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 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 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 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 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 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 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 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 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 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 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 后,全家人围桌 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 盛 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 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 月,中 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 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 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 近了。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